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625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

《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docx

六下数学第2单元电子备案

电子备案

个人批注

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利用有关知识较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

(12课时)

一、圆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和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积以及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4、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圆柱的特征。

2、理解什么是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圆柱形状的实物,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圆柱的教具模型,复合投影片,投影仪,各种圆柱形状的实物(如药瓶、纸筒、饮料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我们学习过的正方体、长方体(出示教具模型)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现在,我们再在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出示教具模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二)认识圆柱

1、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像茶叶桶、罐头盒……这样形状的物体。

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有是圆柱形柱。

(2)拿出自己准备的外形是圆柱形状的其他物体吗?

2、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1)出示圆柱形状的实物图。

(2)用复合投影片,抽象出几何图形——圆柱。

除去这些物体本身独有的因素(质地、色彩、花纹等),根据它们外形的共同特点抽象出图形——圆柱。

如下图所示:

1、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的图形。

(2)引导学生对照圆柱的模型和图形认真观察。

3、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的图形。

(对照着圆柱教具模型)说明本书所讲的都是直圆柱。

(2)引导学生对照圆柱的模型和图形认真观察。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观察: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状?

两上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底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周围的面是曲面,不是平面)

老师: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③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量的?

量出的距离是多少?

老师: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三)理解什么是圆柱的侧面积

1、提出问题。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呢?

(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

(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看一看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2)它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3)它的长和宽与圆柱哪部分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2、学生操作、探究。

3、交流汇报。

(1)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这个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4、小结。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把它展开就转化成了长方形。

通过认真观察、思考,我们还找到了这个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总结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题: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3。

14米,高是5米,求它的侧面积

把底面周长改为底面半径2米或底面直径5米。

学生试做。

三、实际应用、质疑释疑

1、请你在圆柱的下面画“√”,不是圆柱的画“×”。

(图见课本)

2、任意拿一个圆柱模型,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且用直尺量一量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

3、完成“做一做”

(五)思维训练

在我们观察圆柱的时侯,往往可以得到这样两幅图(如下图)。

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得到的?

四、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谁上来介绍一下圆柱。

五、布置作业、新化新知:

第11页第2题、12页5题,只求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教材13、14页例3、例4及课后练习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能灵活运用求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老师、学生每人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引新

1、口答下列各题。

(1)圆的半径是1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3、说一说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学生每人拿出圆柱体模型与同桌互相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顾讨论: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和圆柱的哪部分有什么关系?

(2)引导概括: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是什么关系?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根据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你能知道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出示例3: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后订正。

(3)讨论:

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求圆柱的侧面积?

学生充分讨论、发言后,老师归纳:

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或直径或半径,再知道圆柱的高就可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订正。

(5)练习

用铁皮制作圆柱形通风管20节,每节长80厘米,底面圆的周长是34厘米。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

(1)老师说明: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

(2)学生感知:

用手摸一摸,圆柱的表面积由几部分组成?

(3)教具演示。

(4)归纳:

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的和。

4、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出示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

按怎样的顺序来求圆柱的表面积?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反馈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解题步骤及每步的计算方法。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第14页“做一做”第2题。

2、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单位:

厘米)(任选一个图形)

3、先测量,再计算茶叶桶(或饮料桶)的表面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解答。

4、计算下列各题的表面积

(1)底面周长3.14米,高2米

(2)底面半径2米,高10米

(3)底面直径6分米,高20分米

四、全课小结、储存新知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重点是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区别)

五、布置作业、深化新知

课本12页2、5题合为一题求表面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际运用、教材例4及课后练习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灵活运用求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每人用硬纸板做一个活动的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回顾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想想生活中有哪些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3.14米,高2米

(2)底面半径2米,高10米

(3)底面直径6分米,高20分米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例题: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示: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求圆柱的侧面积或表面积),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呢?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

求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铁皮,就是要我们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的和。

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没有盖)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反馈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讲解思路和步骤及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学生讲完后老师要说明:

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的比较。

四舍五入法:

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几,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进一法:

也是要看保留位数的后一位,不管是几都要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

三、实际运用、质疑释疑

1、完成第14页“做一做”第2题。

2、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单位:

厘米)(任选一个图形)

3、先测量,再计算茶叶桶(或饮料桶)的表面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解答。

(1)不带盖的茶叶桶的表面积是多少?

(2)带盖的茶叶桶的表面积是多少?

4、一个圆柱体油桶,底面直径是10分米,高是20分米,做这样一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5、一种圆柱形铁皮通风管,横截面直径是10厘米,长80厘米,做这样的通风管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四)思维训练

工人叔叔把一根高是1米的圆柱形木料,沿底面直径平均分面两部分,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0。

8平方米。

求这根木料原来的表面积。

四、全课小结、储存新知

1、提出问题:

圆柱表面积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

(让学生展开思路,充分发言。

老师还可以适当提示)

1、老师归纳:

在应用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来计算各部分面积,必须灵活掌握。

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五、布置作业、深化新知

教材:

15页3、6、7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巩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加强对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圆柱的表面积、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不同物体的实际表面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一)圆柱的特征

1、以“圆柱的自述”为题,全班进行交流

(1)小组交流,评选优秀的再进行全班交流

(2)集体评价

(3)教师总结

(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顾侧面积的推导方法

2、说说生活中哪些都跟计算侧面积有关

3、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4、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实际运用

1、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

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进行交流

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2、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厘米,帽的直径是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得数保留整十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