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1727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

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

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

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

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

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

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

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

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

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

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

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

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

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

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答案】D

【解析】A项“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概述不准确,“因而”强加因果。

B项“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概括不准确,文章认为,汉字具有地域性有两个原因,一为方言的多姿多彩,一为共同的文字表述使方言能获得多样的统一性,这样使汉字因为融入了方言而具有地域性特点。

C项“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并未实行,所以也谈不上“不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作好铺垫。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答案】C

【解析】C项“矛头直指外来文化”概述错误。

文章第三段论及“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可见矛头指向的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中迷失自己文化方向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B.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答案】A

【解析】A项表述不合逻辑。

根据文中第一段“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可知,“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并非“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的唯一条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送年货

李代金

这天是除夕,可是这里的边防哨所却没有过年的气氛。

外面下着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哨所在雪地里,显得孤零零的。

哨所里有个新兵,叫张新明,刚到哨所不久,还不太习惯,每次他执勤都发呆,看上去特别想家。

下午又轮到张新明执勤了,班长却让人替了他。

张新明心想,班长真好,除夕让他休息,可班长却对他说:

“张新明,今天我派你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你敢去吗?

张新明琢磨着会是什么特殊任务,班长见他不说话,便说:

“怎么?

不敢单独执行任务?

张新明连忙把胸一挺,大声说:

“敢!

班长,是什么任务?

班长笑了笑,说道:

“在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

上级给了我们一点年货,我要你把年货给他们送去!

送年货?

那又不难。

张新明说道:

“班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好!

”班长把一个包裹交给张新明,“年货都包在里面了,路上小心点!

”张新明接过包裹,往背上一背,踏进了风雪里。

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张新明背着年货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张新明想打开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可他又不敢。

雪地难走,张新明一不留神重重地摔了一跤。

他担心包里的东西摔坏,就赶紧打开包查看,一看却愣了,包裹里装的不是什么年货,而是一双旧军靴!

张新明感到被戏弄了,背起包就往回走。

没走几步,他又停下了,想着若是回去,班长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如装做什么都不知道,把旧军靴给那户人家送去,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

这么一想,张新明转身继续前进。

雪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张新明迷路了,绕了许多弯路,赶到那户人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他敲响那户人家的门,男主人开了门,热情地把他拉进了屋,让他换下被雪水打湿的外套、鞋子和袜子,放到炉边烘着,再把他带到饭桌边坐下。

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酒菜,男主人说:

“走了那么远的路,你肯定饿坏了,先吃饭!

”女主人赶紧给他倒了碗酒。

张新明确实饿了,他冲夫妇俩笑笑,也不客气,就拿起了筷子。

吃完饭,张新明就要回哨所了,男主人说怕他再迷路,坚持要送他回去。

张新明起先不肯,后来想想,有男主人送他回哨所也好,这样可以证明他确实完成了任务。

万一班长批评他在男主人家吃了饭、喝了酒,男主人也好为他说句话。

女主人拿来已烘干的袜子和外套,让张新明穿上,只是鞋子还湿得厉害,伸手往里一摸,冰冰凉凉的。

张新明只得硬着头皮把脚往里伸,男主人却递来一双旧军靴,说道:

“穿这双回去吧,湿鞋子给你装包里吧。

张新明支支吾吾地回道:

“这、这是哨所让、让我给你们送、送的‘年货’

……”哪有年货送旧靴子的,张新明说得自己都心虚,男主人却爽朗地笑道:

“穿上吧,鞋子穿舒服了,好赶路。

回到哨所,班长笑着拍去了张新明身上的雪花,然后冲男主人敬礼,嘴里喊着:

“老班长!

”张新明愣住了,眼前的男主人居然是老班长!

他心里可不痛快了:

“班长,您怎么能让我把双旧靴子当年货,往老班长家送呢?

老班长一听,“哈哈”大笑,班长也笑了:

“这可都是老班长的意思呢!

原来老班长在职的时候,发现新兵们到部队的第一个除夕总是特别不习惯,特别想家。

老班长夫妻俩无儿无女无牵挂,于是退伍后,就索性把家搬到了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

每年除夕的时候,夫妻俩就张罗出一顿年夜饭,好让新兵来家里过除夕。

老班长知道,明着让新兵来他家吃年夜饭,新兵肯定不好意思,于是就交代班长,在除夕这天,专门派新兵给他家“送年货”。

刚开始几次,班长总是往包里塞些小米、腌肉等普通年货,以表哨所战士对老班长的慰问。

可老班长发现后,每次都把东西又送了回来。

他说哨所物资紧张,都得给战士们留着,他绝不能收。

他还发现,每次新兵冒雪来送年货时,鞋子、袜子都会湿透,于是他干脆给现任班长下了“命令”:

年货包里不用放别的,就放一双合新兵脚码的旧靴子,可以让他们回去的时候穿着,暖和些!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长在给张新明下任务时,先故意不说具体是什么任务,后来又使用了激将法,这里体现出了班长带兵的技巧。

B.小说在描写张新明执行“送年货”任务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把一个新兵写得生动形象。

C.张新明发现“年货”原来是一双旧军靴时,感到被戏弄了;后来又想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样写意在表现人物合乎常情的心态。

D.小说开头说新兵张新明除夕看上去特别想家,结尾说老班长每年除夕都让新兵借“送年货”来他家吃年夜饭,情节首尾照应,合情合理。

【答案】C

【解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C项,“意在表现”一句文中无据,这里主要表现了他的惊愕,也有急躁,还有新兵的稚嫩。

5.请简要说明小说塑造“新战士”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5分)

【参考答案】

人物关系上,衬托班长、老班长。

主题上,突出班长、老班长具有的关爱战士的品质。

【解析】题干要求“简要说明小说塑造‘新战士’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这是考查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作答时要先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然后再从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现等角度考虑其作用。

小说刻画了一个在除夕时特别想家的新兵张新明形象,班长为了缓解新兵的思家之情,以送年货的名义派他到老班长家吃年夜饭,感受家的温馨。

刻画这一形象从侧面衬托班长、老班长形象,也突显了小说中的班长、老班长具有关爱战士的品质,体现了部队的温馨这一主题。

6.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环境特征。

这是一个下着大雪的除夕,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推动了情节发展。

雪下得大,雪地难走,所以张新明才会摔跤,才会发现“年货”原来是旧军靴;雪越下越大,所以张新明才会迷路;因为下雪,鞋袜才会湿透,才有老班长“用计”。

情节的发展离不开“雪”。

③强化了主题。

雪的“冷”和旧靴子的“暖”形成对照,更有力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赞扬之情,凸显了互相关爱的和谐官兵情。

【解析】题干问“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是考查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答时可以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小说中多次写到“雪”,如“外面下着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哨所在雪地里,显得孤零零的”“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张新明背着年货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雪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等,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是一个下着大雪的除夕,渲染了寒冷的氛围,与后面老班长家的温暖、旧靴子的“暖”形成对照,更有力地表现了班长、老班长关爱新兵战士的“暖”情。

另外,小说中写雪下得大,“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雪地难走,所以“张新明一不留神重重地摔了一跤”,才会发现“年货”原来是旧军靴。

又因为下雪,鞋袜才会湿透,才会有老班长“递来一双旧军靴”,即张新明送来的“年货”,进而才有老班长“用计”,推动了一系列情节的发展,也进一步表现了部队互相关爱的和谐官兵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网红指的是在社交平台上具有一定量的社交资产,并且有能力将这些社交资产变现(变现方式通常包括广告与网红电商)的人。

网红的商业价值正在被逐渐挖掘。

相比较于粉丝经济的“漫灌”营销,网红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网红兼具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二是网红们凭借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性,能够更精准地将产品导向粉丝需求,实现“精灌”营销,提高了消费转化率。

在网红产业链中,主要的成员包括小型社交平台、综合社交平台、网红、网红经纪公司、电商平台以及为网红提供产品的供应链平台或品牌商。

(摘编自《网红产业链深度解析:

揭秘网红店为何成为热点》)

材料二:

2020年前全球的互联网活动90%将与在线视频有关,而超过70%的人将以在线视频替代电视作为观看影片的主要方式,庞大的在线视频商机将因之浮现。

根据Go-Global的统计资料,中国是在线视频成长潜力最大的国家,2013年约有5.7亿在线视频的观看者,2015年在线视频观看者已上升至7.1亿。

2014年的在线视频产值约240亿人民币,预估2018年约900亿人民币,平均每年以超过35%的速度增长。

中国在线视频产业规模示意图

(摘编自《2016年中国网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三:

自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借着“消费升级”的春风,相关产业链均展示出了强大的经济动能。

随着“双十一”的到来,在消费者欢快“剁手”的背后,更多的人看到了“新零售”带来的成千上万的新商业机会、新岗位需求,其中,“电商网红”作为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的一环,其巨大的流量价值和变现能力已经得到验证。

而关于2016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中,“网红”以54%的惊人数据高居第一。

(摘编自《齐鲁晚报》)

材料四:

自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微博直播观看人数迎来新一轮增长,除了秀场直播发展迅猛以外,多个垂直领域日均观看人数也成倍增加。

其中,美食和游戏领域增长最快,分别为341.8%和342.6%,时尚、搞笑、母婴、美妆等领域增长率接近或已超过100%。

日均观看人数增长较多的领域是美食、母婴等垂直领域,说明直播对用户渗透程度进一步加深,各领域内容与直播结合程度继续提高,网红内容开始向直播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转移。

2016年,短视频市场迎来爆发性扩张,网红短视频内容消费量也随之大量增加。

从2016年5月起,微博网红原创视频播放量稳步增加,到2017年3月同比增长209.4%,这期间月增长率高达75.4%,涨势喜人。

网红短视频内容播放量的持续增长,意味着网红内容形式份额比例不断改变,大量图文内容被信息量更丰富的短视频所取代,短视频也开始相应地迎来网红数量与用户量的逐步增加。

(摘编自《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网红产业链的成员构成,及网红经济相对于粉丝经济更有优势的重要原因。

B.材料二图文结合,用数据揭示了网红在线视频产值将以超过35%的年均速度增长的趋势。

C.材料三突出了“新零售”的巨大影响:

促进消费的升级,带来巨大的商机,增加了就业岗位。

D.材料四显示,短视频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各种垂直领域的微博直播的观众人数增长迅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错在偷换概念。

材料二所说的“每年以相过35%的速度增长”的是在线视频产值的增长率,而不是网红在线视频产值的增长率,网红在线视频只是在线视频的组成部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粉丝经济的一大缺点是“漫灌”营销,难以将产品精准导向粉丝需求,因为粉丝的偶像在特定的产品领域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

B.从Go-Global的统计资料看,中国的在线视频成长潜力最大,由此可以推测,中国的在线视频商机也最多,网红的用武之地很大。

C.2016年超半数的高校毕业生向往当网红,这无疑与网红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红已得到验证的巨大流量价值和变现能力有关。

D.在多个垂直领域中,日均观看人数增加最快的是美食和游戏,其次是时尚、搞笑、母婴、美妆等,这些内容与直播的结合程度较高。

E.网红原创视频因为比图文内容的信息量更为丰富,所以取代了网络上的图文内容,吸引了大量网民,使得短视频用户量激增。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曲解文意。

虽然网红在特定领域有专业性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粉丝经济中粉丝的偶像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C项,扩大范围。

原文中说的是“2016高校毕业生”中,“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中,‘网红’以54%的惊人数据高居第一”,并不是2016年超半数高校毕业生向往当网红。

E项,扩大范围。

“所以取代了网络上的图文内容”错误,原文说的是“大量图文内容被信息量更丰富的短视频所取代”并非网络上所有的图文内容。

9.从以上四则材料看,网红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分)

【参考答案】①网红具有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能实现“精灌”营销。

②互联网快速发展,浮现出庞大的在线视频商机。

③电商网红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符合“新零售”时代的特点。

④网红短视频适应了广大用户的需要,各领域内容与直播结合程度高。

(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应对数则材料逐句推敲和筛选。

就本题而言,应从各材料中找到关于网红的内容,一一进行归纳。

材料一,从网红经济和粉丝经济相比较的内容可以概括出第一条。

材料二,从在线视频商机与网红经济的关系可分析出第二条。

材料三,从“‘电商网红’作为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的一环,其巨大的流量价值和变现能力已经得到验证”一句可以概括出第三条。

材料四,从微博直播垂直领域日均观看人数迅速增加以及网红短视频用户量激增的原因可分析出第四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

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赠太尉,谥曰忠懿。

憕孙寀,元和朝,位至给事中。

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

敬方子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

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

赋尾云:

“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铎览而骇之,曰:

“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

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

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

“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

可畏也。

”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

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

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

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

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

以太子太傅致仕。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这句话的含义是“如今陛下您因为水灾,军粮缺乏,内心焦虑,归罪自己,心情迫切,内疚不已,避开议事的正殿来自责,寻访士人来求策,那么什么担心会没有收获”,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陛下”“水潦之灾”“军食”“己”“正殿”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军食”为固定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句式结构相同,中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赠,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加封官爵称号。

《清史稿·岳起传》:

“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

B.辟,征召。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文中含义为“任命官职”。

C.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用以纪年的年号,古代帝王“改元称帝”,都有独立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乞骸骨”之义略有不同。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完成,有时也可根据文本意思推断。

C项,“都有独立的年号”说法错误,有些帝王用的是前朝的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琪簪缨世胄,算得上几世之泽。

先祖中有多人曾担任不同朝代的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

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以文思才学令其大为称赞。

C.李琪辞无所假,可谓远近知名。

李谿忧虑当时文人辞赋不能及时体现主题,赞赏李琪文章典雅,李琪因此更加闻名。

D.李琪擅长政论,仕途却最终受挫。

庄宗欣赏他的奏书言策,任命其为国计使,后又直升辅相,不久因祸起萧墙而停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直升辅相”错误,文中说李琪“垂为辅相”,是说将要任命李琪为辅相,而且又因内乱而作罢。

“垂”意思是“将要,接近”,选项曲解词语的意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