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1205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法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法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法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法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试题.docx

《法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理试题.docx

法理试题

法理学期末考试05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出版《法理学的范围》,并将法理学从法学中分离出来的是(    )

 A.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B.英国法学家边沁

C.美国法学家庞德                         D.英国法学家奥斯丁

 2.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主张的是(     )

 A.亚里斯多德                              B.西塞罗

C.柏拉图                                  D.乌尔比安

3.英国新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著名的代表作是(     )

A.《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B.《法律的道德性》

C.《论当代在立法和法学方面的使命》      D.《法律的概念》

4.在西方,“法”的概念不同于“法律”,是因为“法”指的是(   )

A.理想法                             B.实然法

C.公平                               D.权利

5.法律概念的特点有(    )

A.法律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B.法律实践中的不可操作性

C.法律上的规定性                     D.语言上的确定性

6.法律原则的特点有(    )

A.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B.高度的稳定性

C.强大的适应性                       D.强制性)

7.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相比,有较好的(      )

A.社会适应性                 B.稳定性

C.预防功能                   D.社会改革功能

8.保证实体权利与义务、职责与职权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的法律是(     )

A.实体法                               B.程序法

C.普通法                               D.成文法

9.衡平法存在于我国的

A.台湾地区                              B.澳门地区

C.香港地区                              D.台湾和香港地区

10.下列关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一般法针对任何法都是一般法,特别法针对任何法都是特别法

C.特别法是针对特定事项的法,一般法是针对一般事项的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划分可以使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更加有效。

二、概念比较(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法律效力和法律实效

2.法律事件和法律事实

三、判断分析(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不成文法是指没有书面的文字形式的法。

(      )

2.法律知识越多,法律意识越强。

(         )

3.法律责任归结原则的首要原则是公正原则。

(       )

4.法律的评价作用是对人的思想或行为的合法与不合法、违法与不违法的评价。

                                                             (     )

5.法律责任就是法律制裁。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法律起源的规律

2.英美法系的特点

3.法治的含义

4.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

5.法律实现的社会条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述法律原则的作用

六、材料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一名县教委的办事科员,一名5岁男孩的父亲,一名曾当过中学教师的文学系毕业生,一名爱好舞文弄墨的瘦弱文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8月15日,在茶余饭后、闲暇之余,用手机编发了一首有关时事的打油诗《沁园春·彭水》:

“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

看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

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

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

”写好《沁园春·彭水》后,秦中飞把诗词输入手机,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他发了10-15条短信,并在QQ上发给了4-6个网友。

他万万没想到,半个月后,警察找上门来,这条让自己小有得意的短信竟招来牢狱之灾——彭水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把他送进看守所关押了一个月。

其间,公安机关还传讯了接收短信的10多个人,以及这些短信的二次甚至三次传播和接收者,“至少有40多人受到牵连”,一位收到短信而被两次问话的中学老师称。

公安机关相信,在这首词里,隐喻了彭水县委县政府三个领导——前任彭水县委书记马平,现任县长周伟,县委书记蓝庆华。

词中所“隐射”的三个主角之一,彭水县前任书记马平,2001年调任重庆铜梁县委书记,今年8月30日,因涉嫌职务犯罪,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数额巨大,已被检察机关逮捕。

检方的起诉意见书称,秦中飞捏造了一首引起群众公愤的词,利用QQ和短信方式进行发送,严重危害该县社会秩序和破坏了蓝庆华、周伟的名誉,触犯刑法246条之规定,涉嫌诽谤罪。

  律师李纲认为,“从秦中飞的《沁园春·彭水》来看,并不构成诽谤罪”。

李纲认为,词里面所写的并非捕风捉影。

“你可以从字面理解到任何意思,但不能因此认定诽谤了谁。

缺乏了主观意图,诗词中没有指名道姓,也没说什么坏话,只是描述了彭水的现状和事实。

  

阅读以上材料,运用法理学知识自拟标题,对该案予以评论。

(要求结构完整、论述清楚、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中心突出。

 

满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2.A3.D4.ACD5.ACD6.BCD7.CD8.B9.C10.AD

二、概念比较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法律效力和法律实效:

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第一,法律效力指法律具有的约束力和保护力,属于“应然”范畴;法律实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的实际实施状态,属于“实然”范畴。

(1分)第二,法律效力一般强调形式有效性,即法律只要满足由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即获得约束力和保护力;法律实效一般侧重实质有效性,即法律只有在实践中部分或全部被遵守、执行、适用,才是有实效的。

(1分)第三,法律效力是证成法律存在的必要条件;法律实效是对有法律效力的法律实施以及实现状况的一个评价指标。

(1分)没有法律效力的“法”就谈不到法律实效问题;但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在实践中也不一定都有实效。

(2分)

法律事件和法律事实:

凡是在社会生活中能实际发生的,并且为法律所规定,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事件与行为,即为法律事实。

(2分)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则所规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并且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或现象。

(2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

(1分)

三、判断分析(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不成文法是指没有书面的文字形式的法。

(×)

判断正确1分。

不成文法是指不具有法律条文形式,但国家认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法。

它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形式。

可有文字形式。

(3分)

2.法律知识越多,法律意识越强。

(×)

判断正确1分。

法律意识的概念不同于法律知识。

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只能说明其对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法律条文的熟悉情况。

对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并非仅仅以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衡量。

虽然法律意识的培养可能与法律知识的学习有关,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

法律知识掌握得越多、法律意识就越强,而不具有法律知识的人就没有法律意识。

(3分)

3.法律责任归结原则的首要原则是公正原则。

(×)

判断正确1分。

首先应考虑责任法定原则。

但法律尤其是成文法具有局限性是不争的事实,在法律无法提供准确的归责依据时,归责主体必须本着符合基本社会公正、法律公正的原则精神进行归责。

(3分)

4.法律的评价作用是对人的思想或行为的合法与不合法、违法与不违法的评价。

(×)

判断正确1分。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尺度,能够对人的行为的法律意义进行评价。

但并不针对思想进行评价。

(3分)

5.法律责任就是法律制裁。

(×)

判断正确1分。

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密切相关但又明显不同。

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无法律责任即无法律制裁的可能。

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功能体现,但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强制性制裁措施的结果。

(3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法律起源的规律

第一,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第二,法律的出生经历了一个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发展成为制定法的过程。

第三,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调整到自觉调整的过程。

(每点1分,有一定阐述给1分)

2.英美法系的特点

第一,判例法为主的独特法源。

第二,司法为中心与法官造法。

第三,财产信托的合理设计。

第四,注重程序,实行对抗制诉讼。

(每点1分,无阐述扣1分)

3.法治的含义

第一,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

第二,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

第三,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

第五,法治是一种理性和理想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状态。

(答对其中四点可得4分,若如阐述扣1分)

4.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第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第三,法律是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第四,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

(每点1分,若如阐述扣1分)

5.法律实现的社会条件

第一,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是法律实现所依赖的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法律实现离不开与其它社会规范的共同作用。

第三,人们的法律意识对法律实现有重要影响。

(每点1分,有一定阐述给1分)

五、论述题(共1小题,共10分)

法律原则的作用

答:

(一)在立法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法律原则指导和影响重要法律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的确定,甚至决定着某些概念的兴与废。

其次,法律原则指导着法律规则的创制并制约规则变动的方向和范围。

再次,进一步,法律原则是法律体系内部有机统一与和谐的保障。

(3分)

(二)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在法律规则的具体适用过程中离不开法律原则的指导。

同时,原则也构成了推理的权威性出发点,从而大大降低了推理结果不符合法律目的的可能性。

其次,法律原则有弥补具体法律规则缺失的作用。

再次,法律原则对相关的自由裁量权有限制作用,是确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合理范围的重要依据。

最后,特定情况下发挥补救的作用。

由于某种原因,立法中也会发生一些失误,以致会出现个别明显错误的法律规则;或者由于出现突发事件导致直接适用原法律规则作出处理会发生明显不公,这时要放弃对特定法律规则的直接适用,转而运用相应的法律原则来处理案件。

(4分)(三)在人们了解和遵守法律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分)

论述充分2分。

六、材料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评分标准:

结构完整(5分)

观点明确、论述清楚(5分)

理由充分(指法理学知识表达方面,10分)

法理学期末考试06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语出于(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洛克                    D、卢梭

2、19世纪西方法理学的三大流派是(     )

A、自然法学派          B、分析实证法学派

C、历史法学派          D、哲理法学派

3、法律权利的要素包括(      )

A、利益                B、自由行为

C、权能                D、法律

4、从利益角度定义国际法的是()

A、格老秀斯            B、庞德

C、边沁                D、赫克

5、对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

A、党的政策对法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B、党的政策对法的适用有指导作用

C、政策大于法

D、法对政策有制约作用

6、"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这段话是(    )中阐述的。

A、《理想国》  B、《法律篇》  C、《政治学》  D、《政治家》   

7、“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与交换的一般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成了法律。

”这段名言说明了(    )

A、法具有调整经济关系的功能

B、经济关系可只由习惯调整,没有法律也行

C、在一定意义上,法律就是经济关系发展及其需求的产物

D、有了法律,个人在经济关系中将变得不自由

8、考夫曼认为,(    )是使17、18世纪理性主义自然法走向崩溃的巨人。

A、卢梭      B、康德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9、认为“法律与正义无关,至少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

A、霍布斯    B、凯尔森     C、罗尔斯          D、格老秀斯

10、第一次使用“社会学”这个名词的是(      )。

A、庞德      B、康德       C、马克思          D、孔德

11、某人为盖房想去砍伐国有树木,邻居劝他说砍伐国有树木是违法的,于是他最终放弃了砍树的想法。

这一事例说明了法律的(   )功能。

A、隐性功能     B正功能    C、辅助功能          D、显性功能

12、“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句名言是著名的大法官(     )说的。

A、卡多佐       B、丹宁勋爵  C、霍姆斯            D、马歇尔

13、“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句话体现了(     )法学分析方法的立场。

A、价值分析方法               B、实证分析方法

C、社会学分析方法             D、历史分析方法

14、著名法学家昂格尔认为,法律秩序的自治性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A、法律的实体内容方面          B、法律方法方面

C、法律机构方面                D、法律职业方面

15、哪位著名的诗人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样的诗句来歌颂自由的崇高价值(     )。

A、歌德        B、但丁          C、席勒            D、裴多菲

二、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法律至上不是对党的领导的否定。

(     )

2、因为法律价值的各种内容如秩序、平等、自由、正义等都是人们切实需要的,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冲突与矛盾。

(    )

3、面对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及将来中国的发展目标,我们应当切实倡导在社会中的权利本位观念。

(     

4、法治模式的重点是治民。

(     )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法律的利益调控机制?

2、简述法律对自由进行合理限制的原则?

3、简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本题12分)

简述中国法律传统的主要内容?

五、材料题(本题24分)

材料:

典型事件:

韩寒VS白烨对骂

  典型特征:

出口成‘脏’。

针对个人而进行的人身攻击,言语低级甚至污秽。

主观上有恶意制裁别人的倾向。

极易升级为法律诉讼。

 2月24日,白烨在新浪博客上贴出原发于《长城》杂志2005年第六期的《80后的现状与未来》。

该文评价韩寒的作品“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关系”,并对“80后”提出了批评:

“‘80后’作家这样一种姿态坚持下去,成为主流文学的后备作家是完全可能的……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

所谓‘票友’是个借用词,用来说明‘80后’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我以前说过‘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这是有感于他们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并未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

3月2日,韩寒做出回应,在新浪博客上贴出《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认为“以时代划分人,明显不科学”,“文学和电影,都是谁都能做的,没有任何门槛”,“每个写博客的人,都算进入了文坛。

文坛算个屁,茅盾文学奖算个屁,纯文学期刊算个屁。

典型事件:

铜须事件   网上追缉“虐猫女”  演员张鈺公开性爱录像

  典型特征:

揭秘隐私,通过网络追讨,将当事人姓名、单位、电话等信息公开,给当事人制造麻烦。

要求:

结合所给材料思考与论述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对人们在网络空间的行为进行合理的道德与法律规制?

 

 

法理学进阶B卷参考答案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80分钟;考试方式:

闭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2、BCD3、ABC4、A5、CD6、C7、AC8、B9、B10、D11、BD12、C13、A14、ABCD15、D

二、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正确。

法律至上与坚持党的领导是相互统一的。

2、错。

由于社会及主体等各方面的原因,法律的各种价值准则是会发生矛盾与冲突的。

3、正确。

这是结合着中国目前建设法治国家目标而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判断。

4、错。

法治模式的重点是治官,而不是治民,恰恰是要保民和护民。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第一,表达利益要求;第二,平衡利益冲突;第三;重整利益格局。

(要求每点在稍加展开论述,每点2分)

2、原则一:

法律基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而限制自由。

原则二:

法律为了社会及他人的利益而限制自由。

原则三:

法律为了行为人自身利益而限制自由。

原则四:

法律为了各项自由的协调而限制自由。

(每点1.5分)

3、第一,法律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用。

第二,法律是由语言和文字表达的。

语言和文字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也使得法律解释不可或缺。

第三,立法者没法制定包罗万象的法律。

立法者不可能预见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法律漏洞,需要法官应用法律解释的方法或其他法律方法来对漏洞进行填充。

第四,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进行。

(每点1.5分)

四、论述题(本题12分)

第一,礼法文化;第二,德治传统;第三,重刑轻民、诸法合体;第四,政法合一。

要求每点详加论述。

每点3分

五、材料题(本题24分)

首先是对造成材料中所列现象原因的探讨,主要分析网络的特点,如虚拟性等特征。

(详加论述,本点8分)

其次是对网络领域相关问题的道德规制与法律规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详加论述,本点12分)

结合材料4分。

 

法理学期末考试07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关于法律的学问被称为(    )

 A.法学                       B.律学

C.刑名法术之学               D.法律学

2.柏拉图的法学思想(法哲学)主要体现在他的以下什么著作中?

(    )

A.《理想国》                B.《法律篇》

C.《政治家篇》              D.《政治学》

3.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中对法学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有(     )

A.奥古斯丁                  B.托马斯·阿奎那

C.伊那留                    D.阿库修斯

4.《说文解字》中法的含义有:

(     )

A.公平                      B.神明裁判

C.权利                      D.刑罚

5.法律可溯及既往的情形可能有(     )

A.该法律是程序法                    B.该行为严重非人道、反人类

C.该法律是刑法                    D.该法律是实体法

6.法律事实是(     )

A.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B.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

C.法律事件

D.法律活动中所有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7.行政法作为公法,其原因是(     )

A.行政法体现了权力与服从关系

B.行政法体现了公民的意思自治

C.它调整国家与私人之间的关系 

D.公民不能自主决定应用它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     )

A.反映民意的法律           B.体现城邦意志的法律

C.体现神意的法律           D.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9.在大陆法系国家,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主要是指(    )

A.判例                     B.法律学说  

C.成文法                   D.习惯   

10.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法律现象                     B.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C.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 D.法律

 

二、概念比较(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2.法律实现和法律实效

三、判断分析(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法律行为就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直接的对客体发生作用的方式进行的活动。

(    )

2.法律的作用具有局限性。

(     )

3.程序法即使离开实体法也有其存在价值 

 

4.不具有法律知识的人就不具备法律意识。

5.法律原则有弥补具体法律规则缺失的作用。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律发展的规律

 

3.大陆法系的基本特点

4.法律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5.法律的规范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法治和人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并解释为什么现阶段我国要实行法治。

 

受人启发,李捷声明拥有全部月球,并开始售卖月球土地。

李捷于2005年9月5日,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后成立“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