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0827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

诗词曲五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2.分析3.欣赏4.了解用典,双关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水调歌头》《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导入:

同学们,人生是一场漫旅。

每个人前行的道路中必然会遭遇坎坷:

也许你正在重阳节里漂泊异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许你发现追逐理想的道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也许你正遭受国破家亡的巨恸“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该如何走出这思念,这失意,这痛苦呢?

看看三位大诗人做出的回答。

学习本课诗歌,同学们请注意: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

2.理清诗人情绪变化线索,结合背景抓住重点词分析变化原因

3.体会诗歌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一)走进苏轼

(二)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诵读课文,争取做到字正腔圆,阅读时注意这些字词(多媒体展示)

现在,我们结合课文创作背景和注释理解诗句,(多媒体展示)把握诗歌基本情绪再读课文,这次争取这次争取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师:

同学们认为这首诗歌需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阅读呢?

生:

应该是思念

师:

同学们刚才读的怎么样?

现在我们来听听老师的范读自己仔细揣摩。

(三)深入探讨

一、理清课文思路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边听范读便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圈出表示词人行为,情绪变化的词语,教师配乐(春江花月夜)范读

1、对照课本看,老师刚才的范读缺了哪部分呢?

(小序)(同学们听得很投入,找得很认真)

2.从序言部分找一找,诗歌创作的的时间?

(丙辰中秋)

中秋佳节,月亮又圆又亮,我们常和家人一起(板书:

赏月)

3.哪个字写出词人赏月时的状态?

(板书:

醉);

4.哪个字写出词人赏月时的心理活动?

(板书:

怀)。

二、研读上阕内容

1、结合创作背景谈谈,词人为何在中秋佳节饮酒大醉?

(词人仕途失意,手足离散,可能是借酒浇愁,渴望解脱。

2、大醉后的词人,做些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波澜?

同学们从上阕中找到哪些关键词?

(板书:

问欲恐似)

A词人为何举杯问月?

表达了对天上世界怎样的情感?

明确:

现实世界,孤单落寞,仰望空中,中秋月色如此怡人,由明月到月中宫阙,我们从词人的连连追问中读出了赞叹向往之意。

好,同学们用向往赞叹的语气试读一下——

B既然天上世界如此令人神往,词人为何会发生由“欲”到“恐”的心理变化?

明确:

通过刚才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感到,天上世界如此强烈的吸引着词人,令词人不由的“我欲乘风归去”大家注意,作者在这里用“归去”而不是“离开”,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

醉意朦胧中,词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去天空中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

猜读:

结合时代背景考虑,真的乘风归去的作者可能会过上一种怎样的生活?

可能有几种情况?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仕途得意,官居高位,但每天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失去身心的自由

—隐居避世,远离人群,放弃理想,独善其身……

C仙境固然美好,可无论是被束缚还是逃避现实都不符合词人的追求,所以词人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即渴望超脱现实又有所顾忌的矛盾心理)抓住由“欲”到“恐”的心理变化,朗读课文……

D经历彷徨后,词人最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

词人用翩翩的舞姿,告诉我们,月宫的清寒怎比得上人间的亲切温暖?

一个“似”字,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的留恋。

同学们用留恋的语气读一下这两句……

三、醉意朦胧中,词人赏月时驰骋想象,经历一番天上人间的地彷徨后,决定执着面对现实,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孤身赏月的他真的能得到解脱吗?

抓住“怀”字,我们齐读下阕寻找答案。

A刚才同学们都说词人没有解脱,你怎么知道的?

(无眠)

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深夜无眠的词人到底有什么难以解开的心结呢?

请用你的生花妙笔,为深夜失眠的作者补充一段内心独白。

这位同学写作者的思亲之情特别真挚;这位同学能把苏轼仕途失意和对弟弟的怀念相结合,揣摩得很细致……

B导读一: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失意更添离苦,心乱如麻的词人不由怨道:

月亮,你难道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吗,为什么越是在人们饱受别离之苦的时刻,你却越是圆满呢,齐读“不应有恨,”一句——同学把诘责地语气把握的很到位,我们感受到,此时的词人怀念弟弟,备受煎熬。

可是,遇到挫折时,怨天尤人有用吗?

C导读二:

花开花谢,月圆月缺,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普希金告诉我们: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词人选择了自我安慰:

“人有悲欢离合,”读——

词人在自我安慰中悟出了哲理:

生命有缺憾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作者因怀念而无眠,因怀念而埋怨,此刻,又因怀念而释怀……“人有悲欢离合,“再读——

D导读三:

大醉赏月时出世入世的彷徨,深夜无眠时思亲不得的忧伤,都由一个字得到化解和升华,是哪个字呢?

(愿)

词人在低语:

弟弟啊,我们不必哀伤,此刻,共同抬头仰望,相隔遥远的我们,就借月光捎对彼此的牵挂与惦念,齐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人在叙说:

朋友们啊,请彼此珍重,只要我们能健康常在,就让美好的月光,融化我们一切的愁情别绪……再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人不由发出了呐喊:

人们啊,分离是为了团圆之期更加甜蜜,挫折才使我们对生命中的美好倍加珍惜!

抛弃一切忧伤烦恼,就让我们共同举杯,陶醉在这一片晶莹皎洁的月色中吧

我们一起高声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真好,同学们读出了词人博大的胸襟与乐观的情怀。

苏轼的可贵,在于他既超然达观,又不忘关爱人间,达到一种圆融的人生境界。

那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失意打击时,苏轼的思想,能带给我们那些有益的启迪?

(生发言)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最后,请同学们投入的高声诵读课文,在一片晶莹的月光下,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从容乐观与悠远……

团圆的节日里,月圆人不圆。

苏轼用乐观旷达的胸襟从思念中走出,当理想遭遇挫折,看看刘禹锡怎么办?

我们一起来学习《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一、解题。

请同学们齐读题目,说说你的理解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初逢”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

“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二、诗歌背景介绍。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诗歌创作的背景。

(多媒体展示: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三、诵读体悟

从体裁上看,课文是一首七言律诗,放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明确韵脚。

听录音范读课文,思考诗人情绪的变化。

模仿录音阅读课文,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四、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首联

由于诗人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

远离家乡,远离国都,来到巴山楚水,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重读:

凄凉地。

)仅仅是地方荒凉吗?

(由于政治理想受挫心情凄凉)

心情低落的诗人,在这个偏僻荒凉的巴山楚水待了多久呢?

(二十三年)如此漫长的时间啊,乐天说“二十三年折太多”,人生,又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呢?

说说你的感受吧。

(诗人内心凄凉,感觉自己放佛被朝廷抛弃了一般)

我们带着凄凉的心情,被抛弃的感受齐读首联——

(二)颔联

现在,诗人离开巴山楚水,分隔了漫长的22年,终于要回故乡洛阳,你能想象他回乡之后的情景吗?

(学生发言)

师:

是啊,二十多年的沧桑变化,二十多年的悲喜人生,临别时踌躇满志,归来日,早生华发。

他具体在想些什么呢?

请一位同学讲讲“闻笛赋”和“烂柯人”的典故。

说说你对此处诗人用典的理解。

“空”和“翻”写出诗人怎样的感受?

(“空”字表达了对受害的老友王叔文等的深沉的悼念,“翻”字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诗歌中用典,可以使抒情更加含蓄蕴藉。

课文中的典故表达诗人内心深深的哀痛惆怅)

请同学们用哀痛惆怅的情绪诵读颔联——

(三)颈联

诗歌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表达愤激之情,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发出深沉的感叹,接下来,诗人继续沉溺在消极的情绪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说说你看到的画面,你的理解和感受。

(画面: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理解: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虽然远贬“巴山楚水凄凉地”,虽然“二十三年弃置身”,虽然“怀旧空吟闻笛赋”,虽然“到乡翻似烂柯人”,长贬归来恍如隔世,对一己来说确已如同“沉舟”、“病树”,但积极乐观者看到的乃是千帆竞发的壮阔,万木峥嵘的无限春光。

哲理: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请同学们想象着千帆竞发,万木峥嵘的画面诵读颈联。

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

当我们的人生遭遇困顿不幸,当我们追逐理想的道路一次次被阻遏,让我们带一点点自嘲更多一点点的旷达高声诵读——

我们还曾经学习过一首同样表达新旧事物交替的诗句是哪句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尾联

从激愤哀伤的情绪中走出的诗人,对好友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之情——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其中,“长精神”三个字,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板书:

首联:

直抒胸臆。

“凄凉地”“弃置身”愤激之情

颔联:

运用典故。

《闻笛赋》“烂柯人”感叹之情

颈联:

千古名句。

“沉舟”“病树”自比之意

尾联:

点睛之笔。

“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之慨

五、小结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

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诗词曲五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

2.分析

3.欣赏

4.了解用典,双关

课时:

3课时

第二课时《过零丁洋》

同学们,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解了天下离人的思亲之痛,刘禹锡也在好朋友的安慰声里“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当国事风雨飘摇,个人命运生死未卜时,诗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一起聆听爱国诗人文天祥振聋发聩的回答。

一、走进文天祥

二、创作背景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

“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

”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

‘好人!

好诗!

’竟不能逼。

三、激情诵读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将课文诵读两遍,第一遍要求仔仔细细,读准字音。

第二遍,思考诗句的意思,读出节奏。

开始——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写法,我们齐读一遍。

请这位同学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听出他的停顿了吗?

我们齐读一遍。

2.现在,请同门们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试着理解每句诗歌的含义,并且思考阅读这首诗歌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

文天祥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深沉的情绪,爱国的情感)带着这种情绪,体会着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歌——

3.请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现代汉语说说这首诗,看看谁的表达最准确,语言最典雅。

(课堂活动)

四、合作探讨,深入分析(首先,说惶恐,叹伶仃,然后一片丹心)

“说惶恐,叹伶仃”

1.诗歌的题目是过零丁洋诗歌中有句诗照应了这个题目,也指明了当时的心情。

是哪句呢?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心情是:

惶恐和伶仃)

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南宋,来到文天祥身边,一起说说他的惶恐,叹叹他的伶仃。

2.惶恐,伶仃什么意思?

(惶恐不安,孤苦伶仃)诗人的心中,有不安,他在为谁担忧?

诗人感觉孤苦伶仃,为什么孤单?

3.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研究下,诗人当前的处境。

惶恐滩头,零丁洋里,这是怎样的地方?

诗人怎么会来到这里?

(前一句是追记过去。

诗人于德元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

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

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4.原来,诗人是一个战俘,被敌人押解经过零丁洋,诗人为什么会战败?

说说南征北战这几年诗人的处境。

(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

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

5.耗尽全部家产,接近全部力量誓死抗敌啊,可是,局势却越来越危急,大好江山,也一大部沦入敌手,自己又兵败被俘。

被俘之后,诗人眼下的处境怎样?

(敌将招降,命悬一线)诗人用一句诗形象概括了自己当时的处境,他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支离破碎的山河啊,好像狂风中的飞絮,飘摇无依,自己一身坎坷,好像水中浮萍,更兼骤雨如鞭。

同学们,体会到诗人的惶恐和伶仃了吗?

我们一起感受——

“一片丹心”

1.国家,即将覆灭了,自己为之奋斗半生的抗元事业,失败了,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诗人的惶恐和伶仃,眼前,对面对着敌人威逼利诱,如恶狼般杀气腾腾的眼睛,面前,是决定生死的一张招降书,他会怎么做?

2.诗歌开头说“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在干什么?

(自叙生平,写了两件事科考入仕,多年征战)敌人让他写招降书,他上来就回顾生平,你联想到什么?

(以死明志)在回顾一生时,写道这两件事,你感受到什么?

(入仕是为国效力,征战世为国杀敌,诗人始终以国事为重)

3.此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的惶恐和伶仃,他是在为自己担忧吗?

说说你的理解

(辛苦——是一生为国

山河——是为国事感慨

惶恐——是为国事担忧)

4.诗歌的颈联中,诗人巧妙的将地名与心情交融在一起,“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此刻,你是文天祥,你还有机会给你的君主留下几句话,你准备说些什么?

你给自己的亲人写封信,你会写什么?

5.(国君啊,臣已经竭尽全力,奈何无力回天;我最思念眷恋的妻儿啊,我准备为国而死,也算死得其所),司马迁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生戎马,为国为民殚尽竭虑,心中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一起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小结

零丁洋上,我们共同感受了诗人内心的惶恐孤独与痛苦;零丁洋上,我们更加感受到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回顾整首诗,前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

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

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

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

学习了这三首诗歌,回顾一下,是什么让苏轼从深切的思念中走出?

是什么让刘禹锡从哀痛惆怅中走出?

是什么让文天祥能够以死明志,殒身不恤呢?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诗词曲五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5.诵读

6.分析

7.欣赏

8.了解用典,双关

课时:

3课时

第三课时《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了解作者的知识,了解创作背景

二、介绍关于咏史诗的文体知识

三、释读

1.自由读正字音

2.听范读划节奏

3.模仿读悟情味

4.读资料释诗意

四、说读

1.诗歌中提到哪两段历史?

2.这些历史让你产生哪些联想?

3.回顾了三国和秦汉时期的史料,我们眼前放佛出现了两部浩荡的历史长卷,而诗人仅撷取了两个镜头抒怀,你能找到吗?

合作讨论:

1.大家都知道历史上赤壁之战的结局是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操,而诗人杜牧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把战争获胜的原因归纳为周瑜得东风之便上,你如何理解诗人这一想法?

2.作者张养浩途径潼关,“望西都,意踌躇”发出了“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感慨,说说你怎样理解诗人的“踌躇”,“伤心”?

3.历史上国家衰亡,必经战乱,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因此作者感叹“亡,百姓苦”,可为什么会有“兴,百姓苦”呢?

这样的感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析读

1.结合史料谈谈你对“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根据诗意能否改成“国破家亡在此朝”?

2.展开联想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的画面,体会“聚”,“怒”炼字之妙

作业:

咏史诗是历代诗人钟爱的题材,他们常常借古讽今,抒情表意。

我们再来欣赏两首咏史诗,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同样是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分析比较和课文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