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4.57KB ,
资源ID:276082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6082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docx

1、8下5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案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 2.分析 3.欣赏 4.了解用典,双关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水调歌头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导入:同学们,人生是一场漫旅。每个人前行的道路中必然会遭遇坎坷:也许你正在重阳节里漂泊异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许你发现追逐理想的道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也许你正遭受国破家亡的巨恸“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该如何走出这思念,这失意,这痛苦呢?看看三位大诗人做出的回答。学习本课诗歌,同学们请注意: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2.理清诗人情绪变化线索,结合背景抓住重点词分析变化原因3.体会

2、诗歌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一)走进苏轼(二)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诵读课文,争取做到字正腔圆,阅读时注意这些字词(多媒体展示)现在,我们结合课文创作背景和注释理解诗句,(多媒体展示)把握诗歌基本情绪再读课文,这次争取这次争取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师:同学们认为这首诗歌需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阅读呢?生:应该是思念师:同学们刚才读的怎么样?现在我们来听听老师的范读自己仔细揣摩。(三)深入探讨 一、 理清课文思路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边听范读便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圈出表示词人行为,情绪变化的词语,教师配乐(春江花月夜)范读1、 对照课本看,老师刚才的范读缺了哪部分呢?(小序)(同学们听得很

3、投入,找得很认真)2.从序言部分找一找,诗歌创作的的时间?(丙辰中秋)中秋佳节,月亮又圆又亮,我们常和家人一起(板书:赏月)3.哪个字写出词人赏月时的状态?(板书:醉);4.哪个字写出词人赏月时的心理活动?(板书:怀)。二、研读上阕内容1、结合创作背景谈谈,词人为何在中秋佳节饮酒大醉?(词人仕途失意,手足离散,可能是借酒浇愁,渴望解脱。)2、大醉后的词人,做些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波澜?同学们从上阕中找到哪些关键词?(板书:问 欲 恐 似)A词人为何举杯问月?表达了对天上世界怎样的情感?明确:现实世界,孤单落寞,仰望空中,中秋月色如此怡人,由明月到月中宫阙,我们从词人的连连追问中读出了赞叹向往

4、之意。好,同学们用向往赞叹的语气试读一下B 既然天上世界如此令人神往,词人为何会发生由“欲”到“恐”的心理变化?明确:通过刚才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感到,天上世界如此强烈的吸引着词人,令词人不由的 “我欲乘风归去”大家注意,作者在这里用“归去”而不是“离开”,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醉意朦胧中,词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去天空中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猜读:结合时代背景考虑,真的乘风归去的作者可能会过上一种怎样的生活?可能有几种情况?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仕途得意,官居高位,但每天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失去身心的自由隐居避世,远离人群,放弃理想,独善其身C仙境固然美好,可无论是

5、被束缚还是逃避现实都不符合词人的追求,所以词人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即渴望超脱现实又有所顾忌的矛盾心理)抓住由“欲”到“恐”的心理变化,朗读课文D经历彷徨后,词人最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词人用翩翩的舞姿,告诉我们,月宫的清寒怎比得上人间的亲切温暖?一个“似”字,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的留恋。同学们用留恋的语气读一下这两句三、醉意朦胧中,词人赏月时驰骋想象,经历一番天上人间的地彷徨后,决定执着面对现实,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孤身赏月的他真的能得到解脱吗?抓住“怀”字,我们齐读下阕寻找答案。A刚才同学们都说词人没有解脱,你怎么知道的?(无眠)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深夜无眠的词人到底有什

6、么难以解开的心结呢?请用你的生花妙笔,为深夜失眠的作者补充一段内心独白。这位同学写作者的思亲之情特别真挚;这位同学能把苏轼仕途失意和对弟弟的怀念相结合,揣摩得很细致导读一:“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失意更添离苦,心乱如麻的词人不由怨道:月亮,你难道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吗,为什么越是在人们饱受别离之苦的时刻,你却越是圆满呢,齐读“不应有恨,”一句同学把诘责地语气把握的很到位,我们感受到,此时的词人怀念弟弟,备受煎熬。可是,遇到挫折时,怨天尤人有用吗?C 导读二:花开花谢,月圆月缺,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普希金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词人选择了自我安慰: “人有悲欢离合,”

7、读词人在自我安慰中悟出了哲理:生命有缺憾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作者因怀念而无眠,因怀念而埋怨,此刻,又因怀念而释怀“人有悲欢离合,“再读D导读三:大醉赏月时出世入世的彷徨,深夜无眠时思亲不得的忧伤,都由一个字得到化解和升华,是哪个字呢?(愿)词人在低语:弟弟啊,我们不必哀伤,此刻,共同抬头仰望,相隔遥远的我们,就借月光捎对彼此的牵挂与惦念,齐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在叙说:朋友们啊,请彼此珍重,只要我们能健康常在,就让美好的月光,融化我们一切的愁情别绪再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不由发出了呐喊:人们啊,分离是为了团圆之期更加甜蜜,挫折才使我们对生命中的美好倍加珍惜!抛弃一切忧

8、伤烦恼,就让我们共同举杯,陶醉在这一片晶莹皎洁的月色中吧我们一起高声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E真好,同学们读出了词人博大的胸襟与乐观的情怀。苏轼的可贵,在于他既超然达观,又不忘关爱人间,达到一种圆融的人生境界。那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失意打击时,苏轼的思想,能带给我们那些有益的启迪?(生发言)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 最后,请同学们投入的高声诵读课文,在一片晶莹的月光下,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从容乐观与悠远 团圆的节日里,月圆人不圆。苏轼用乐观旷达的胸襟从思念中走出,当理想遭遇挫折,看看刘禹锡怎么办?我们一起来学习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一、 解题。 请同学们齐读题目,说说你的理解酬,这

9、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 “初逢”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 “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二、 诗歌背景介绍。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诗歌创作的背景。(多媒体展示: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三、 诵读体悟从体裁上看,课文是一首七言

10、律诗,放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明确韵脚。听录音范读课文,思考诗人情绪的变化。模仿录音阅读课文,领会诗人思想感情。四、 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 首联由于诗人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远离家乡,远离国都,来到巴山楚水,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重读:凄凉地。)仅仅是地方荒凉吗?(由于政治理想受挫心情凄凉)心情低落的诗人,在这个偏僻荒凉的巴山楚水待了多久呢?(二十三年)如此漫长的时间啊,乐天说“二十三年折太多”,人生,又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呢?说说你的感受吧。(诗人内心凄凉,感觉自己放佛被朝廷抛弃了一般)我们带着凄凉的心情,被抛弃的感受齐读首联(二) 颔联现在,诗人离开巴山楚水,分

11、隔了漫长的22年,终于要回故乡洛阳,你能想象他回乡之后的情景吗?(学生发言)师:是啊,二十多年的沧桑变化,二十多年的悲喜人生,临别时踌躇满志,归来日,早生华发。他具体在想些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讲讲“闻笛赋”和“烂柯人”的典故。说说你对此处诗人用典的理解。“空”和“翻”写出诗人怎样的感受?(“空”字表达了对受害的老友王叔文等的深沉的悼念,“翻”字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诗歌中用典,可以使抒情更加含蓄蕴藉。课文中的典故表达诗人内心深深的哀痛惆怅)请同学们用哀痛惆怅的情绪诵读颔联(三)颈联诗歌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表达愤激之情,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

12、一步深化,发出深沉的感叹,接下来,诗人继续沉溺在消极的情绪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你的理解和感受。(画面: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理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虽然远贬“巴山楚水凄凉地”,虽然“二十三年弃置身”,虽然“怀旧空吟闻笛赋”,虽然“到乡翻似烂柯人”,长贬归来恍如隔世,对一己来说确已如同“沉舟”、“病树”,但积极乐观者看到的乃是千帆竞发的壮阔,万木峥嵘的无限春光。哲理: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

13、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请同学们想象着千帆竞发,万木峥嵘的画面诵读颈联。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当我们的人生遭遇困顿不幸,当我们追逐理想的道路一次次被阻遏,让我们带一点点自嘲更多一点点的旷达高声诵读我们还曾经学习过一首同样表达新旧事物交替的诗句是哪句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四)、尾联从激愤哀伤的情绪中走出的诗人,对好友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之情“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其中,“长精神”三个字,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意志不衰,坚忍不拔)板书: 首联:直抒胸臆。 “凄凉地” “弃置身”

14、 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 闻笛赋 “烂柯人” 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 “沉舟” “病树” 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之慨 五、小结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诵读2. 分析3. 欣赏4. 了解用典,双关课时:3课时第二课时 过零丁洋同学们,一句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解了天下离人的思亲之痛,刘禹锡也在好朋友的安慰声里“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然而,当国事风雨飘摇,个人命运生死未卜时,诗人又该何去何从呢?我们一起聆听爱国诗人文天祥振聋发聩的回答。一、 走进文天祥二、 创作背景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

16、能逼。”三、 激情诵读1.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将课文诵读两遍,第一遍要求仔仔细细,读准字音。第二遍,思考诗句的意思,读出节奏。开始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写法,我们齐读一遍。请这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听出他的停顿了吗?我们齐读一遍。2. 现在,请同门们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试着理解每句诗歌的含义,并且思考阅读这首诗歌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文天祥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深沉的情绪,爱国的情感)带着这种情绪,体会着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歌3. 请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现代汉语说说这首诗,看看谁的表达最准确,语言最典雅。(课堂活动)四、 合作探讨,深入分析(首先,说惶恐,叹伶

17、仃,然后一片丹心)“说惶恐,叹伶仃”1. 诗歌的题目是 过零丁洋 诗歌中有句诗照应了这个题目,也指明了当时的心情。是哪句呢?(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心情是:惶恐和伶仃)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南宋,来到文天祥身边,一起说说他的惶恐,叹叹他的伶仃。2. 惶恐,伶仃什么意思?(惶恐不安,孤苦伶仃)诗人的心中,有不安,他在为谁担忧?诗人感觉孤苦伶仃,为什么孤单?3.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研究下,诗人当前的处境。惶恐滩头,零丁洋里,这是怎样的地方?诗人怎么会来到这里?(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诗人于德 元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景炎二年(12

18、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4. 原来,诗人是一个战俘,被敌人押解经过零丁洋,诗人为什么会战败?说说南征北战这几年诗人的处境。(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 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5. 耗尽全部家产,接近全部力量誓死抗敌啊,可是,局势却

19、越来越危急,大好江山,也一大部沦入敌手,自己又兵败被俘。被俘之后,诗人眼下的处境怎样?(敌将招降,命悬一线)诗人用一句诗形象概括了自己当时的处境,他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支离破碎的山河啊,好像狂风中的飞絮,飘摇无依,自己一身坎坷,好像水中浮萍,更兼骤雨如鞭。同学们,体会到诗人的惶恐和伶仃了吗?我们一起感受“一片丹心”1. 国家,即将覆灭了,自己为之奋斗半生的抗元事业,失败了,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诗人的惶恐和伶仃,眼前,对面对着敌人威逼利诱,如恶狼般杀气腾腾的眼睛,面前,是决定生死的一张招降书,他会怎么做?2. 诗歌开头说“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在干什么?(自叙生平,

20、写了两件事科考入仕,多年征战)敌人让他写招降书,他上来就回顾生平,你联想到什么?(以死明志)在回顾一生时,写道这两件事,你感受到什么?(入仕是为国效力,征战世为国杀敌,诗人始终以国事为重)3. 此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的惶恐和伶仃,他是在为自己担忧吗?说说你的理解(辛苦是一生为国 山河是为国事感慨 惶恐是为国事担忧)4. 诗歌的颈联中,诗人巧妙的将地名与心情交融在一起,“惶恐滩”和 “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此刻,你是文天祥,你还有机会给你的君主留下几句话,你准备说些什么?你给自己的亲人写封信,你会写什么?5. (

21、国君啊,臣已经竭尽全力,奈何无力回天;我最思念眷恋的妻儿啊,我准备为国而死,也算死得其所),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生戎马,为国为民殚尽竭虑,心中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一起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五、 小结零丁洋上,我们共同感受了诗人内心的惶恐孤独与痛苦;零丁洋上,我们更加感受到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回顾整首诗,前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

22、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学习了这三首诗歌,回顾一下,是什么让苏轼从深切的思念中走出?是什么让刘禹锡从哀痛惆怅中走出?是什么让文天祥能够以死明志,殒身不恤呢?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诗词曲五首(第三课时)教学目标:5. 诵读6. 分析7. 欣赏8. 了解用典,双关课时:3课时第三课时赤壁山坡羊 潼关怀古一、 了解作者的知识,了解创作背景二、 介绍关于咏史诗的文体知识三、 释读1.自由读 正字音 2.听范读 划节奏 3.模仿读 悟情味 4.读资料 释诗意 四、说读1.诗歌中提到哪两段历史?2.这些历史让

23、你产生哪些联想?3.回顾了三国和秦汉时期的史料,我们眼前放佛出现了两部浩荡的历史长卷,而诗人仅撷取了两个镜头抒怀,你能找到吗?合作讨论:1.大家都知道历史上赤壁之战的结局是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操,而诗人杜牧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把战争获胜的原因归纳为周瑜得东风之便上,你如何理解诗人这一想法?2.作者张养浩途径潼关,“望西都,意踌躇”发出了“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感慨,说说你怎样理解诗人的“踌躇”,“伤心”? 3.历史上国家衰亡,必经战乱,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因此作者感叹“亡,百姓苦”,可为什么会有“兴,百姓苦”呢?这样的感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五、析读1. 结合史料谈谈你对“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根据诗意能否改成“国破家亡在此朝”?2.展开联想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的画面,体会“聚”,“怒”炼字之妙作业:咏史诗是历代诗人钟爱的题材,他们常常借古讽今,抒情表意。我们再来欣赏两首咏史诗,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同样是张养浩的山坡羊 骊山怀古分析比较和课文的异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