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0248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docx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课程设计计算书

 

课程名称:

现浇楼盖课程设计

目: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学院(直属系):

土建

年级/专业/班:

08土木建工1班

学生姓名:

黄河

号:

010222

指导教师:

吴浪

开题时间:

2011年5月19日完成时间:

2011年5月23日

 

目录1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

1.设计资料2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2

3.板的设计2

3.1荷载2

3.2计算简图3

3.3弯矩计算值3

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3

4.次梁设计4

4.1荷载设计值4

4.2计算简图4

4.3内力计算4

4.4承载力计算4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主梁设计5

5.1荷载设计值5

5.2计算简图5

5.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6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4承载力计算8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l02计/l015.6/2.32.43

1.设计资料

1.建筑物安全等级:

二级;

2.建筑物平面尺寸(L1×L2):

33.6×20.7(31号),墙厚370,钢筋混凝土柱350×350;

3.荷载:

1)楼面活载:

7kN/m2)楼面面层:

20厚水泥砂浆w20kN/m3)钢筋混凝

土容重:

c25kN/m3)楼侧面、楼底粉刷层:

15厚混合砂浆n17kN/m3;

4.材料:

1)混凝土C20;

2)钢筋:

受力钢筋用HRB335级钢筋,腹筋用HPB235级钢筋。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5.6m,主梁每

跨内布置两根次梁,两边板跨度为2.3m,中间跨度为2.3m,则按单向

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300/40=57.5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

取板厚为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mm,取h=450mm.

截面宽度b=h/3~h/2=150~225mm,取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取h=600mm。

截面宽度b=h/3~h/2=200~300mm,取b=300mm。

3.板的设计

hl0/18~l0/125600/18~5900/12311~467

轴线①~②,⑥~⑦的板属于端区隔单向板,轴线②~⑥的板属于中间区隔单向板。

3.1荷载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h

l0/15~l0/106900/15~6900/10460~690mm

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08

×25=2kN/m2

20mm厚楼面水泥砂浆面层

0.02

×20=0.4kN/m2

15mm板底混合砂浆抹灰

0.015

×17=0.255kN/m2

小计

2.655kN/

m2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

7kN/

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

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

系数应取1.3。

于是板的

永久荷载设计值

g=2.665×1.2=3.186kN/m2

可变荷载设计值

q=7

×1.3=9.1kN/

m2

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荷载总设计值g+q=12.286kN/m2,取g+q=12.29kN/m23.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45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l0=ln+h/2=2300-100-120+80/2=2120mm<1.025ln=2358mm,取l0=2120mm

中间跨:

l0=ln=2300-200=2100mm

因跨度差(2120-2100)/2100=0.9%<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下:

3.3弯矩计算值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M

1

B

2

/11=5.02kNm

=-M=(g

q)l01

2

2

/16=3.39kNm

M=(gq)l02

Mc=(gq)l

MD=(gq)l

2

03

2

03

/14=-3.87kNm

/14=-3.87kNm

这是对端区隔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隔单向板,其

Mc和M2应乘以0.8,分别为:

c

×(-3.87

)=-3.10

kNm2

×3.37=2.71

kNm

M=0.8

M=0.8

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一级,C2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20mm。

板厚80mm,ho=80-25=55mm;板宽b=1000mm。

C20混凝土,a1=1.0,fc=9.6kN/m2;HRB335钢筋,fy=210N/m2。

板配

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5.02

-5.02

3.39

-3.87

as=M/(a1fcbh02)

0.173

0.173

0.117

0.133

=1-1-2as

0.191

0.191

0.124

0.144

轴线

计算配筋(mm2

①~②、

As=bhoa1fc/

fy

480.2

480.2

311.8

362.1

⑥~⑦

8@100

8@100

6/8@125

6/8@100

实际配筋(mm2

As=503

As=503

As=314

As=393

轴线

计算配筋(mm2

0.8×311.8

0.8×362.1

②~⑥

As=bhoa1fc/

fy

480.2

480.2

=249.4

=289.7

 

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1008@1006@1006/8@125

实际配筋(mm2)As=503As=503As=283As=314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其跨内截面2、3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都可折减20%。

为了方便,近似对

钢筋面积乘以0.8.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As/bh=314/

(1000×80)=0.39%,此值大于0.45ft/fy=0.45×1.1/210=0.24%,同时不小于0.2%,满

足最小配筋率。

4.次梁设计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可变荷载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4.1

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的恒载:

3.19

×2.3=7.34kN/

m2

m2

次梁自重:

25

×0.2×(0.45-0.08)×1.2=2.22kN/

次梁粉刷:

17

×0.015

×(0.45-0.08

)×2×1.2=0.23kN/

m2

小计

9.79kN/

m2

板的可变荷载设计值

q=9.1

×2.3=20.93kN/m2

荷载总计算值

g+q=30.72kN/

m2

4.2

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

180mm。

主梁截面为250mm×550mm,计算跨度:

边跨

l

=

ln

+a/2=5600-90-125+90=5475mm<1.025

=1.025×5355=5519.6mm取l

=5475mm,

o

ln

o

中间跨lo=ln=56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4.3内力计算

由表11-1、表11-3可分表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

2

M1=-MB=(g+q)l02/11=30.72×5.475/11=83.71kN·m

2

MC=-(g+q)l02/14=-30.72×5.6/14=-68.81kN·m

2

M2=(g+q)l02/16=30.72×5.6/16=60.21kN·m剪力设计值:

VA=0.45(g+q)ln1=0.45×30.72×5.475=75.69kN

VBl=0.60(g+q)ln1=0.60×30.72×5.475=100.91kN

VBr=VC=0.55(g+q)ln2=0.55×30.72×5.6=94.62kN

4.4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去b'f=l/3=5600/3=1867mm;

又b'f=b+sn=200+2300=2500。

故取b'f=1867mm。

除支座B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

各截面均布置一排。

环境类别为一级,C20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厚度c=30mm,一排纵向钢筋布置截面有效高度ho=450-30-10=410mm,二排布置ho=450-60=390mm。

C20混凝土,a1=1.0,fc=9.6N/mm2,ft=1.1/mm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箍筋采用HPB235钢筋,fyv=210N/mm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a1fc

'

'

'

max

bf

hf

(ho-hf/2

)=1.0×9.6×1867×80×(410-80/2)=530.5kN·m>M

故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

T型截面。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83.71

-83.71

60.21

-68.81

as=M

/(a1

fcbh02)或

83.71106

1.0

83.71106

60.21

106

4102

68.81

106

1.0

9.6

1867

4102

9.6

200

3902

1.0

9.6

1867

1.0

9.6

200

4102

as=M

/(a1

fc

bf'

h02)=0.027

=0.284

=0.020

=0.211

=1-1-2as

0.027

0.343<0.35

0.020

0.240

As=bhoa1fc/fy或

671.5

855.5

494.9

598.4

As=

bf'ho

a1

fc/fy

选配钢筋

1

16+2

18

1

18+3

16

2

18

3

16

(mm2)

As=710.1

As=857.5

As=509.0

As=603.0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

均小于0.55As/bh=509/(200×450)=0.566%,此值大于

0.45ft/fy=0.45×1.1/300=0.165%,满足最小配筋率。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

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算。

验算截面尺寸:

hw=ho-h'f=410-80=330mm,因hw/b=330/200=1.65<4,截面按下式验算:

0.25βcfcbho=0.25×1×9.6×200×410=196.8×103N>Vmax=100.91kN,截面满足要

求。

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0.7

ft

b

ho

=0.7×1.1×200×410=63.14×10

3N<

=100.9×103N,需按计算配箍筋。

Vmax

采用

10

双肢箍筋,计算支座

B左侧截面。

S=1.25fyvAsvho/(VBL-0.7ftbho)=1.25×210

×157×410/(100.9×103-0.7×1.1×200×410)=447.49mm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或箍筋间距减小

20%。

现调整箍筋间距s=0.8×447.49=358mm,取箍筋间距s=250mm。

为了方便施工,沿梁

长度不变。

验算配筋率下限值:

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筋率下限为:

0.3ftfyv=0.3×1.1/210=0.15%。

实际配筋率

sv=nAsv1bs=157/(200×450)=0.174%<0.20%,不满足要求。

取sv=0.20%,最后取s=120mm。

5.主梁设计

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5.1

荷载设计值

为了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

9.79

×5.6=54.82kN

主梁自重(含粉刷)[(0.6-0.08

)×0.25×2.3×25+0.015×(0.6-0.08

)×2×2.3

×17)]×1.2=9.0kN

永久荷载设计值

G=54.82+9.0=63.83kN

取G=65kN

5.2

可变荷载设计值

Q=20.93

×5.6=117.21kN

取Q=120kN

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240mm,中间支承在350mm×35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

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边跨ln=6900-350/2-120=6605mm因

0.025ln=165mm>a/2=120mm,取l0=ln+a/2+b/2=6900mm

中跨l0=6900mm

299.87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下,因跨度相差不超过

10%,故3可利用附表

6-2计算内力

5.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弯矩M=

Ql0

式中系数

k1

k2

由附表

相应栏内查得

k1Gl0+k2

6-22229.87

M

M

M

1,max

B,max

2,max

=0.244×65×6.9+0.289×120×6.9=348.73kN·m=-0.267×65×6.9-0.311×120×6.9=-377.26kN·m=0.067×65×6.9+0.200×120×6.9=195.65kN·m

剪力V=k3G+k4Q式中系数k3、k4由附表6-2相应栏内查得VA,max=0.733×65+0.866×120=151.57kN

VBl,max=-1.267×65-1.311×120=-239.68kN

VBr,max=1.0×65+1.222×120=211.64kN

弯矩包络图:

377.26

①第1、3跨有可变荷载,3第2跨没有可变荷载。

2377.26

由附表6-2知支座B或C的弯矩值为

3

MB=MC=-0.267×65×6.9-0.133×120×6.9=-229.87kN·m

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

MA=0MB=-229.87kN·m的连线为基线。

作G=65kN,Q=120kN的

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弯矩值分别为:

1(G+Q)l0+MB=1(65+120)×6.9-

=348.88kN·m(与前面计算的

3

3

3

M1,max=348.73kN·m接近)

1(G+Q)l0

+2MB

=1(65+120)×6.9-

=272.53kN

·m

3

3

3

在第2跨内以支座弯矩MB=-229.87kN·m,MC=-299.87kN·m的连线作为基线,作

G=65kN,Q=0的简支弯矩图,得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

1G

1×65×6.90-229.87=-80.37kN

·m

l0+MB=

3

3

②第1、2跨有可变荷载,第3跨没有可变荷载

第1跨内:

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MA=0,MB=-377.26kN·m的连线为基线。

作G=65kN,Q=120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弯矩值分别为:

1(65+120)×6.9-

=299.75kN

·m

3

1(65+120)×6.9-

=173.99kN

·m

3

在第2跨内:

MC=-0.267×65×6.9-0.089

×120×6.9=-193.44kN·m以支座弯矩

MB=-377.26kN·m,MC=-193.44kN·m的连线为基线,作G=65kN,Q=120kN的简支梁弯

矩图,得

1(G+Q)l0

+MC+2

(MB-MC)=1(65+120)×6.9-193.44+

2(-377.26+193.44)

3

3

3

3

=147.79kN·m

1(G+Q)l0

+MC+

1

(MB-MC)=

1((65+120)×6.9-193.44+

1(-377.26+193.44)

3

3

3

3

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6.51kN·m

③第2跨有可变荷载,第1、3跨没有可变荷载

MB=MC=-0.267×65×6.9-0.133×120×6.9=-229.87kN·m第2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可变弯矩分别为:

1(G+Q)l0+MB=1(65+120)×6.9-229.87=195.63kN·m(与前面计算的

33

M2,max=195.65kN·m接近)

第1、3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分别为:

1Gl0+1MB=1×65×6.9-1×229.87=72.88kN·m

3333

1G

2

MB

1

×65×6.9-

2×229.87=-3.75kN·m

l0

+

=

3

3

3

3

弯矩包络图如下(a)所示。

剪力包络图:

①第1跨

VA,max=151.57kN;过第1个集中荷载后为151.57-65-120=-33.43kN;过第2个集中荷

载后为-33.43-65-120=-218.43kN

VBl,max=-239.68kN;过第1个集中荷载后为-239.68+65+120=-54.68kN;过第2个集中荷载后为-54.68+65+120=130.32kN

②第2跨

VBr,max=211.64kN;过第1个集中荷载后为211.64-65=146.64kN。

当可变荷载仅作用在第2跨时

VBr=1.0×65+1.0×120=185kN;过第1个集中荷载后为185-65-120=0。

剪力包络图如下(b)所示

 

7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主梁的内力包络图

(a)弯矩包络图;(b)剪力包络图

5.4

承载力计算

80/560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