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9581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

《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作业.docx

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4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作业

课时作业14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来看,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核心是确定了村社为最基本的政治单位,所有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如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法庭和将领等都以村社为基础而组织起来。

这( C )

A.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促进了雅典工商业快速发展

C.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

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解析:

克利斯提尼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并以此为基础设立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重新组织了公民大会等,这些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故C项正确;A项是梭伦改革的结果,故排除;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快速发展,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形成,因此D项是C项的结果,故错误。

2.有位于高处、豪华的领主住所;有简陋的农奴茅舍;有包括教堂、水磨房和手工业者的库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主持的法庭处理领地内部事务;农奴以劳役地租的方式承担义务。

这样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

A.中世纪庄园

B.中世纪城市

C.东汉豪强地主庄园

D.门阀士族辖地

解析:

依据材料中“农奴、教堂、水磨房和手工业者的库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以及劳役地租”可知是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故A项正确;城市不符合劳役地租的信息,故B项错误;中国东汉和魏晋时期没有教堂,故C项和D项均错误。

3.16世纪的伦敦,一百年来(每年选举一次)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17个是呢绒商,14个是食品杂货商,其他每个同业联合会都有六七个人当选过。

此外,伦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深刻的是( A )

A.市民通过行会控制市政

B.市民通过选举开始参政

C.市民与君主开始共施政

D.行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

解析:

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伦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说明伦敦市民通过同业联合会即行会参与并控制市政活动,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选举问题,排除B;材料也没有涉及君主的信息,排除C;材料反映行会对市政的影响,不能说是城市经济的灵魂,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

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

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 A )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

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

解析:

材料主旨是不对壮年男子进行救济是迫使工人进行劳动,保证自由劳动力的供应,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故排除。

5.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问世,随后的1622年《王位继承法》中部分法规和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对其具体实施规定做出了补充与修正,英国逐渐地形成了建立济贫院等一整套济贫制度。

这一制度( A )

A.是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

B.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C.暴露了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弊端

D.是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结果

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由“1601年”,可知当时英国正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型时期,故排除D,选A;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爆发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B、C。

6.18世纪中期,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每年约为70万英镑,1830—1831年间用于济贫的开支达680万英镑,其中至少有300万英镑用于救济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农业劳动者。

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日渐剧增说明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 )

A.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贫困人口总数始终不断增加

C.人民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贫困人口呈现明显地域差别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日渐剧增,这说明此时期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始终”一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整体生活水平;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英国贫困者主要是农业劳动者,这体现的是工农业生产的差异造成的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与地区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力。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

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D )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解析:

材料揭示了英国在济贫和扶助过程中涵盖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建立起囊括全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在其间的职权范围逐渐扩大,这也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干预的重要表现,故选D。

A、C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材料,因为早期济贫存在严格的分类和审查,这与“人道主义”相矛盾。

8.19世纪末,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宰相俾斯麦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他说:

“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

A.政府用非暴力手段促进社会控制

B.经济高速发展率先建成福利国家

C.马恩直接领导德国共运成效显著

D.民主化程度提高建立责任内阁制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俾斯麦强调用社会保障制度来消除工人阶级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德国政府采用非暴力手段抵制社会革命,加强社会控制,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将德国与其他国家比较,无法得出德国率先建成福利国家;C选项错误,马克思去世于1883年,恩格斯去世于1895年,两人并未直接领导德国的共产主义运动;D选项错误,当时德国并未建立责任内阁制。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9.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位同学在研究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时搜集到下列材料,对其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D )

1832年

通过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842年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1870—1907年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

1875—1909年

出台5个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A.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B.以立法形式推进制度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D.实现了社会公平,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

解析: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国家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以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前提的,所以A正确。

分析表格,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每次完善,都是通过立法形式,B正确。

从社会保障的内容来看,保障了一般公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劳动安全等,这必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C正确。

D项所述有些绝对化,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但不能断言英国那时已经实现了社会公平,只能说其为实现社会公平做了很多努力,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

故答案为D。

10.社会学者薛涌认为:

“当一个社会支持你放弃不喜欢的工作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时,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

当你知道自己失业后会得到帮助,而不是扛着‘懒人’的恶名时,你就不会誓死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已无竞争力的工作,而更愿意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

”材料说明( C )

A.社会保障会导致贫富悬殊

B.福利国家使人失去竞争意识

C.社会保障是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

D.高福利制度会降低工作效率

解析:

从题干中关键信息“当你知道自己失业后会得到帮助,而不是扛着‘懒人’的恶名时,你就不会誓死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已无竞争力的工作,而更愿意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可知社会保障是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故C项正确;社会保障会缩小贫富差距,A项表述错误,排除;B、D两项与题干意思相反,故排除。

11.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宣称: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所谓“梯子”和“安全网”分别是指( A )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福利国家”政策

B.提高劳动者积极性以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

C.社会保障制度和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

“梯子”应该是指一种社会前进的动力,推动社会进行前进的力量,在撒切尔夫人看来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而“安全网”应该是指通过社会的制度约束,来防止社会后退或者发生崩溃,在撒切尔夫人看来是指“福利国家”政策,从而排除B、C、D,故选A。

12.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说明我国( C )

A.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B.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D.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解析:

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和2004年宪法对社会保障的内容规定可知体现的是覆盖面越来越大,社会保障程度更高,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B选项排除;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

宗族、乡里和乡绅。

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

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乡村社会秩序。

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

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

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

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林辉煌《“皇权不下县”治理

方式的历史两面性》

材料二 社区事务高度“自理”。

在美国,社区的事情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

由当地居民自愿组成的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机构,对社区事务拥有很大的发言权。

社区委员必须是居住于本社区的居民或在本社区从事商务活动的人,他们通常在本社区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享有一定的威望或具有某方面的特长。

委员是义务担任的,不拿报酬,有少量补贴,服务好可以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

——汪燕《美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社区事务“自理”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本质区别。

答案:

(1)基本特点:

以宗族关系为基础;基于地缘关系组织起来;乡绅在地方基层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2)“自理”的特点:

社区的事情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机构;社区委员为本社区有一定的号召力,享有一定的威望或具有某方面的特长的人士;社区委员是义务担任的。

(3)本质区别: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模式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美国基层治理模式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解析:

(1)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基本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美国社区事务“自理”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社区的事情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由当地居民自愿组成的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机构”“他们通常在本社区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享有一定的威望或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委员是义务担任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本质区别,表现在中国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美国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

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

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

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

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

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

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答案:

(1)新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全民化、全面化);欧共体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80年代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原因:

二战后西欧普遍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或答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西欧经济的一体化密切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8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增速减慢。

(2)启示: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制度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加强立法,政府主导,不断调整完善。

解析:

(1)新发展:

根据材料“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可概括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是:

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全民化、全面化);欧共体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80年代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特点的原因,需要从二战后西欧普遍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西欧经济的一体化密切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8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增速减慢等方面进行思考。

(2)启示:

结合福利国家的评价和材料分析得出。

启示有:

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制度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加强立法,政府主导,不断调整完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