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8376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10.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ptx

总则规范的目的与适用范围居住区规模、结构与规划设计原则总则规范的目的与适用范围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目的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的使用土地与空间统一规划内容、统一词解含义与计算口径,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可比性体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图1-1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目的图1-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总则居住区规模、结构与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规模: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户数/户人口/人居住区10000160003000050000小区300050001000015000组团300100010003000图1-3组团-小区-居住区域城市构成示意居住区三级规模的划分,主要依据为:

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能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能与现行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

总则居住区规模、结构与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规划结构: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关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居民的活动规律和特点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图1-4居住区规划结构基本形式a)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b)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c)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图1-5居民户外活动特点总则居住区规模、结构与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件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图1-6各具地方特色的住宅规划代号术语代号、术语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集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相对相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集地。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图2-1各具地方特色的住宅规划a)立陶宛拉兹季那依居住区,人口4.5万,由四个居住小区组成b)英国哈罗德一个居住区,由3个居住小区组成c)莫斯科西南居住区设计竞赛方案之一,人口2万,由17个居住组团组成d)日本大阪南港居住区,人口4万,由4个居住小区组成e)某居住区人口3.6万,由3个小区组成,每个小区又由23个组团构成代号、术语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指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图2-1住宅用地构成举例图2-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构成举例代号、术语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套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小区(级)路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图2-4某居住区道路系统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代号、术语公用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共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配建设施与人口规模或与住宅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其他用地(E)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图2-5配建设施示意图2-6其他用地代号、术语公用活动中心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图2-7道路红线示意图2-8建筑线示意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比值。

代号、术语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的统称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面积的比值(层)图2-9建筑小品代号、术语住宅类别住宅建筑分类:

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的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住宅层数分类13层低层46层多层79层中高层10层以上高层图2-10低层与高层建筑代号、术语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人口毛密度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是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和住宅建筑套密度(净)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与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代号、术语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综合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

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停车率和地面停车率停车率是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地面停车率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图2-11建筑密度指数示意图用地与建筑用地建筑用地与建筑居住区规划总用地构成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类用地两类。

图3-1居住区规划总用地构成用地用地与建筑居住区用地构成居住区用地构成中,各项用地面积和所占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的格式应符合表3-1的要求。

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的用地应为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其他用地不参与平衡。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迎合表3-2的规定。

用地用地与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控制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3规定:

用地用地与建筑居住区内建筑分类居住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两部分;在居住规划用地内的其他建筑的设置,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

规划范围居住区住宅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公建)其他其他建筑建筑规划布局居住区规划布局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空间环境与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居住区规划布局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遵循下列原则:

l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l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l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

图4-1某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规划布局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片块式布局形式指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构成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

图4-2片块式规划布局居住区居住区规划布局规划布局形式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轴线布局形式通常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由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

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对酌全局的作用。

图4-3轴线规划布局居住区居住区规划布局规划布局形式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向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

这种不拘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围合式布局是指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围合式布局可以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图4-4向心式规划布局居住区图4-5围合式规划布局居住区居住区规划布局规划布局形式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居住空间由三维的物质要素限定而成。

居住区空间需要人感知其存在,它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内容在空间的形式、尺度、比例、质感等物理性要素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居住区内空间具有层次感,它是由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归属感和私密性要求决定的。

图4-6外部空间及构成要素居住空间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基本构成要素和辅助构成要素。

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如墙体、柱或柱廊、高大的自然地形等)。

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负数空间以丰富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如矮墙、院门、台阶、灌木、和起伏的地形等。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外部空间的形成一般具有三种基本的限定方式:

围合、占领、占领物间的联系。

围合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可以减少破坏行为;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

图4-7外部空间限定的基本方式空间的限定空间有流动的带型空间和静止的院落空间两种基本类型。

在具体的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往往将这两种基本空间类型进行有机组合,营造富有变化和特征的居住区空间景观。

空间的类型图4-8空间的类型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规划布局和建筑应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信、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

应处理好建筑、道路、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图4-9天津水晶城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和群体布置多样化,首先要中式、体现地方特色和建筑本身的个性,如南方宜通透,北方宜封闭;对群体的布置,南方宜开敞,北方宜南敞北闭;要根据居住区规划的整体构思,单体结合群体,造型结合色调,平面结合空间综合进行考虑;多样化和空间层次丰富,强调在协调的前提下,求多样、求丰富、求变化的基本原则。

图4-10天津水晶城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a)合理的空间尺度,丰富的空间层次,绿化景观元素融入其中,满足人性化需要;b)保留并借用原车间的框架结构,设置儿童游戏场,丰富的空间层次中体现浓厚的历史感、识别性;c)保留原厂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