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580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语文.docx

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一模试题语文

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高三4月综合练习(一模)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对都市圈副中心级城市发展的研究始于对“城市病”的关注。

以北京为例,北京“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不是全行政区的人满为患,而是中心城区的人挤为患。

导致人挤为患的主要原因在于北京“同心圆”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功能过度集聚在中心城区内。

要缓解北京“城市病”,关键在于大力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避免过度集聚。

近十年来,为改变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方式,北京市不断研究新的空间功能布局方案,从已建成的重点新城即可窥见一斑。

然而事实是,通州、顺义、大兴等重点新城由于规划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滞后、功能不完整,职住严重分离的弊端难以缓解,不仅不能起到疏解中心城区功能的作用,反而在城市“摊大饼”的背景下成为“大饼”的一部分,未达到预期的规划效果,这使得重点新城的传统发展思路亟待创新。

从国际大都市圈的发展经验看,一个循序渐进、产城融合、设施先行、服务配套,具有充足产业支撑与配套保障的城市副中心可以有效缓解城区人口压力,形成都市圈内真正的多中心发展。

建设城市副中心,既能保证城市的规模效益,也能缓解“城市病”,目前已经成为对北京发展空间形态的共识。

城市副中心在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不同的发展形态,其功能也存在差异。

目前主要有Sub-CBD和Sub-CityCenter两种形态。

Sub-CBD,直译为“次级商务中心区”,是世界特大城市在城市规模扩张期出现的形式,也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多的类型。

它主要是指与城市商务中心区(CBD)在空间上相呼应,功能上相补充,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次级商务中心,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由单核向多核演变的结果。

这一概念是从经济地理角度定义的,是相对于中央商务区(CBD)的一个次级中心区,特别突出了商业、商务的职能,其建设目的主要在于运用经济杠杆疏解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商业、商务功能,培育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改善城市空间结构。

Sub-CityCenter,直译为“次级城市中心”,是特大城市成熟期出现的新的表现形式,是“单一城市”走向“网络化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式。

它是指大城市周边能够在局部代替城市主中心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的城市,能疏解或补充中心区功能,并与中心区共同构成层次性较强的城镇体系。

这一概念是从行政区划角度定义的,更侧重于行政区划中城镇体系的概念。

次级城市中心为行政辖区,有自身较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是独立于主中心城市的城市。

对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

目前北京已超过最优规模,而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只存在北京和天津两个超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严重不足,缺少发挥“二传”作用的中间层。

因此,要缓解北京“城市病”,亟需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副中心,一方面分担北京中心城区的功能,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另一方面发挥其城市规模效应以及与超大城市的协同效应,促进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投资环境以及城市间交通运输条件,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良性的城市群结构。

(取材于刘洁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北京“城市病”根本成因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行政区人满为患。

B.中心城区人挤为患。

C.城市发展模式像“同心圆”。

D.中心城区的功能过度集聚。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城市副中心”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有效缓解特大城市的“城市病”。

B.是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C.发展形态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

D.体现城市结构从单核向多核演变。

3.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窥见一斑:

由城市规划看到城市未来的概貌。

B.摊大饼:

中心城区功能过度膨胀,人口众多。

C.杠杆:

比喻起平衡或调控作用的手段。

D.二传:

指承接和替代中心城区的功能。

材料二

2019年1月,是属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高光时刻”。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主体工程全面竣工,教育、医疗等配套工程开工,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建设如火如荼。

第一批市级机关已正式入驻,通州区也进入了城市副中心的时代。

通州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2200多年的建置史。

京杭大运河从这里起航,多种文化和资源要素交汇流通,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水陆都会和商贸重镇。

燃灯佛舍利塔、三教庙、大光楼、曹雪芹墓等一大批历史古迹和遗存,让通州散发着古老和迷人的魅力。

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建设中,还发现了始建于西汉初年的路县故城遗址。

通州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天津、河北交界,作为北京城的“东大门”,地处京津冀的重要交通节点,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美誉。

这里交通十分发达,距长安街20公里,15分钟可到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可到达北京新机场,1小时可到达雄安新区。

通州是美丽的滨水生态城区,多河富水,是北京流域面积最广的城区,也是北方不可多得的内陆水城。

这里有万亩森林公园,绿带环绕,蓝绿交织,水城共融,鸟语花香。

通州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域面积906平方公里,境内一马平川。

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通州境内产业园区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早在1993年,通州镇就被定位为北京14个卫星城之一。

2005年,通州新城被定位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是中心城区行政办公、金融贸易等职能的补充配套区。

2010年底,北京市委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国际新城”。

一路走来,通州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直至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主导职能包括行政、居住、商务办公等,通过优化交通路网、配置优于中心城区的公共设施、绿地环境等,吸引人口到通州就业和生活。

按照新的定位,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要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还要带动整个北京东部地区,乃至北京和河北地区的协同发展。

目前,城市副中心和北三县(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和香河县)正在统一规划,统筹推进。

建设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要求,城市副中心将坚持“副中心质量”,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取材于赵磊、王彩娜、李苑溪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主体工程竣工,标志通州区正式进入城市副中心时代。

B.城市副中心在行政办公区建设中发现了路县故城遗址,表明了通州建置始于西汉初年。

C.通州赢得“一京二卫三通州”的美誉,原因是地处交通节点,自古以来交通十分发达。

D.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以“控规”为蓝图,坚持“副中心质量”,将为城市新发展做出示范。

5.根据材料二,下列作法不符合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定位的一项是()(3分)

A.加快公共交通业的发展,减少通勤时间,提高到区外就业的比重。

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如创意产业、运河文化产业。

C.以通州运河商务区为圆心,聚拢国内外知名财富管理企业及智库。

D.与北三线建立统一管控规则,扩大区域环境容量,共建生态绿洲。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通州城市副中心应该属于的发展形态是()(3分)

A.次级商务中心区B.次级城市中心

7.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析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原因。

(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19分)

(1)孔子曰: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氏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太史公曰:

信哉是言也!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言道德者,溺其职矣。

故子曰:

“听讼【1】,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此非虚言也。

汉兴,破觚【2】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取材于《史记》)

注释:

【1】听讼:

指审理案件。

【2】觚:

方,文中指严酷的法令。

(2)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

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

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

“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

”太宗曰:

“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也。

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王珪顿首曰:

“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取材于《贞观政要》)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导之以政导:

引导

B.上下相遁遁:

欺瞒

C.溺其职矣溺:

沉迷

D.饬兵备寇虽是要事饬:

整顿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民免而无耻B.法令者治之具

斫雕而为朴言道德者

C.破觚而为圜D.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而群下怨叛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最有道德的人不(标榜自己)有道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

B.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法令越严酷,盗贼越多

C.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仁义积累(得深厚)百姓自然会归顺君王

D.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如有片刻懈怠,就不能够达到远方了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信哉是言也!

②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12.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内容,分别概述孔子、老子、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张,并说明三人主张的相同之处。

(5分)

(二)阅读下面的《论语》四则,完成第13题。

(6分)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泰伯》)

③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

13.以上四则内容都谈到了古代君子应具备的品格,请以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君子形象为例,谈谈对这四则材料中任意一则的理解。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12分)

归辋川【注】作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注】辋川:

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

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

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

15.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

(陆游《题接待院壁》)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