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7892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120世纪前期解析版

20世纪前期的社会转型

一、总体特征: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进一步呈现多元化。

二、主要表现:

重大事件:

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

(1)政治:

十月革命后开始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同时经济大危机和法西斯主义的泛滥,西方资阶民主政治受到严重挑战,出现重大波折。

(2)经济:

苏联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后,逐步探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了工业化新模式,逐步实现工业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经济大危机重创西方,美国首开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国家干预经济新时期。

(3)思想:

干预主义兴起(凯恩斯主义);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现代派艺术兴起。

三、高考真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项;抒发了浪漫情怀是浪漫主义,排除A项;遵循了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项;突出了理性思维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C项。

2.(2019·天津高考·8)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

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

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

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体现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属于对现实的“妥协”,这与苏俄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有相同的地方,即二者都属于对现实的一种暂时“妥协”,通过这种“妥协”维护了都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项;通过题干中“历史学家……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说明苏维埃政权没有把农民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没有采取武装对抗方针,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基于苏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出发,所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正确路径,但它还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项。

3.(2018·海南高考·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答案】B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4.(2017江苏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指出革命起义条件是否成熟,只是说明了要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A项错误。

从材料中看不出这一论断是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智慧的结晶,B项错误。

《四月提纲》指出了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七月纲领提出了要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

结合材料中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可知,和平夺权的方式是不可行的,D项错误。

故选C。

5.(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

表3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C

【解析】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6.(2018·天津高考·8)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史实的能力。

1930年危机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已经爆发,美国颁布的关税法律实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使得危机进一步恶化和扩大。

故选D。

7.(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联邦银行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D.紧急救济署

【答案】B

【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

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

8.(2017·海南高考·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

【答案】B

【解析】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二月革命时期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1918年夏到1920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受到战争的破坏,苏俄经济进入停滞状态,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时期,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经济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重工业有显著的发展,与材料“经济进入停滞状态”不符合,故C项错误;德军入侵时期是在1941年6月22日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9.(2019.4·浙江高考·3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1933年3月4日,刚刚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一件惟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

”……3月8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

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

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

3月9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

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

不出一周,13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

——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紧急银行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

(4分)

【答案】

(1)内容:

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

影响:

国家干预。

【解析】

(1)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结合所学,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根据料一“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增发钞票、美元贬值;结合所学,授权财政部指派管理人员对银行进行全面检查与改组,规定一切银行只有在财政部发给执照后,才能重新营业。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罗斯福整顿财政金融,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四、高考模拟

1.“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

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

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

”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有“将军、贵族”的革命发生在彼得格勒,说明沙皇制度还存在,表明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不是“和平方式”,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故C项正确;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是十月革命,故D项错误。

2.苏联解体以来,围绕着如何评价十月革命,俄国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争论。

下图是俄国人对十月革命看法的变化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民众主流认为是悲剧性革命

B.越来越多的人持冷漠化态度

C.认同伟大革命的人日益增多

D.形成了肯定和否定两大阵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图表可以看出认为是伟大的革命呈上升趋势,而认为是悲剧性的革命1993年后下降趋势明显,故A项错误;持冷漠态度的人数相对比较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认为是伟大的革命的人数不断增多,故C项正确;材料中存在对十月革命的三种态度,并不是肯定和否定的两大对立的阵营,故D项错误。

3.以下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图。

这表明(  )

——摘自罗伯特·W·斯特雷耶《世界之道:

一部基于资源的简明全球史》

A.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

B.德国在1932年以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C.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

【答案】B 

【解析】对比图中美国1937年后失业率在上升,故A项错误;德国1932年以后失业率在下降,即就业率持续上升,故B项正确;英国也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C项错误;德国法西斯最终在德国上台,故D项错误。

4.(2018·扬州调研)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道:

“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

”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B.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

C.减耕减产,降低产品价格D.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

【答案】A 

【解析】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现状,而经济危机就是产品的相对过剩,物价下跌,所以为了应对危机,政府毁掉牲畜和庄稼,目的就是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故A项正确。

5.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

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浪费性支出”提供有力依据的是(  )

A.兴办公共工程B.开展蓝鹰运动

C.实行通货紧缩D.政府整顿银行

【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扩大了政府支出,增加了财政赤字,所以被伯顿·福尔索姆认为是“浪费性支出”,故A项正确。

6.(2019·南京调研)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

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

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

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

B.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

D.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

【答案】A

【解析】 材料“面临着重重阻力”“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等表明罗斯福新政存在争议,故A项正确。

7.(2019·常州期初)“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

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免于匮乏的自由……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说明新政措施和全体国民切身利益有关,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措施是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故选D项。

8.(2019·清江中学阶段检测)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可知,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9.(2019·清江中学阶段检测)罗斯福说:

“我们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

……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

”这一认识(  )

A.促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完善D.推动美国调整农业结构

【答案】B 

【解析】“人民的工具”“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的信息体现出政府对于人民群众的关怀,这一思想导致罗斯福新政实行社会福利措施,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故B项正确。

10.(2018·扬州中学质检)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A项错误;《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政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也没有体现出财政不堪重负,故C、D两项错误。

11.如图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WPA:

公共事业振兴署;PWA:

公共工程管理局;AAA:

农业调整法案)。

该漫画表明新政(  )

A.完善了政府公共设施

B.解决了农民失业问题

C.推行救济措施获得民意支持

D.突破宪法规定扩大总统权力

【答案】C 

【解析】漫画中以“WPA:

公共事业振兴署、PWA:

公共工程管理局和AAA:

农业调整法案”代指农民,而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实际是指新政推行救济措施获得民意支持,故选C项。

12.(2019·江苏名校调研)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形形色色的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演员提供创作和演出的机会,使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书写美国”“描绘美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这说明“新政”(  )

A.注重恢复民族自信心B.具有文化复兴的特征

C.带有狭隘民族观倾向D.促进了文化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在经济危机打击下,人们不仅会对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也会对国家和政府失去信心,更会导致整个民族精神上的颓废,罗斯福新政不仅从经济上解决了失业问题,也注意从精神上恢复民众的民族自信心,A项正确。

13.美国历史学家内森·米勒认为: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下列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

A.该说法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这一历史事实

B.“常规疗法”因“滞胀”的出现而不能奏效

C.“试验性疗法”仍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罗斯福的“医治”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疾病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试验性疗法是指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即: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故A项正确。

14.(2019·常州调研)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

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

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结果造成更大程度的通货膨胀。

为了解决此问题,英国政府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故B项正确。

15.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

“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

……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000万辆,1975年约有1500万辆。

”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危机和战后消费需求释放

B.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强力推动

D.“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

【答案】D

【解析】 材料重在体现在经济危机和战后欧洲各国汽车需求量激增,究其原因在于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需求增加,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以及在凯恩斯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B、C三项均正确,D项与所给时间不符,故选D项。

16.(2018·苏北四市调研)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

这说明苏俄(  )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收集影响民众生活

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

【答案】B 

【解析】“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粮食交易,表明余粮收集影响民众生活,故B项正确。

17.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

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  )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D.生产合作社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是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

18.(2018·扬州期中)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

“(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答案】C 

【解析】1918年,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故选C项。

19.1921年列宁指出: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  )

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B.工业化道路脱离国情

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

【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时间20世纪20年代以及材料中“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可知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小农经济占优势,故C项正确。

20.(2019·苏州调研)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1926年,到1940年也就是14年中,苏联完成了两个半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9.2%,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7%,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其国民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经济产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从4%跃升到19%。

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

B.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惊人

【答案】C 

【解析】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20年代中期基本停止,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年,故B项错误;结合时间信息和两个五年计划可知是斯大林模式,故C项正确;发展速度惊人是表现,与原因无关,故D项错误。

21.(2019·南京调研)布哈林说:

“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

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发展打破纪录。

”这表明他主张(  )

A.协调工农业发展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推行农业集体化D.加快农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

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表明他主张协调工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

22.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