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522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

《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财政政策历程.ppt

中国财政政策发展中国财政政策发展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国家财政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家财政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依着经济运行和政治诗句依着经济运行和政治诗句的动荡而波动的古老的历史范畴。

的动荡而波动的古老的历史范畴。

国家财政的运行国家财政的运行有时会带来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庶、社会的进步有时会带来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时也成为朝代更迭的导火索、人民灾难和发展,有时也成为朝代更迭的导火索、人民灾难的源头、社会发展的障碍的源头、社会发展的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9491949年诞生,带有社会主义特年诞生,带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财政政策也随之色的中国财政政策也随之开始它的历程。

开始它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支出重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支出重心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庞大的军费开支、政费的增加、大额的救济支出和进行必要的经济恢复,财政支出急剧增加。

而财政收入增加缓慢,于是形成了巨大的赤字。

我们知道可以缓解财政赤字的方法之一:

发行国家公债。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陈云提出了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议案。

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从1950年1月起发行。

1954年又发行了经济建设公债。

除了发行国内公债,中国还得到了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援助性贷款。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管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依照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依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财政政策,在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编政政策,在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编制了制了19501950年财政收支概算草案。

这是新中国的第年财政收支概算草案。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概算。

一个概算。

新中国还调整了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基本建新中国还调整了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基本建设拨款制度并组建财政监察组织。

设拨款制度并组建财政监察组织。

(新中国还有诸多财政有关政策新中国还有诸多财政有关政策)如如19501950年统一税制年统一税制19501950年年11月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全国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收实施要则指出应当适当平衡城乡税收负担,为此规定公私企业和合作社都一律照章纳税,外侨及其所经营的企业也必须遵守法令,照章纳税。

新中国新中国“一五一五”时期的有关财政改革(举时期的有关财政改革(举例)例)如:

如:

一五”时期预算体制的改进包括:

预算收入实行分类分成的办法,基包括:

预算收入实行分类分成的办法,基本上本上按照隶属关系划分预算支出和地方收按照隶属关系划分预算支出和地方收支划分。

支划分。

1953年修正税制年修正税制1953年修正税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征商品流通税,修订货物税、工商营业税以及其他各税。

修正税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由于过分强调简并税种,实行一次课征制,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财政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时期和两次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促进中国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但是,其间我国财政也经历了“大跃进”时期“冒进”弯路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勉力维持。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财政政策(1958198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1)非常措施:

集中财力,加强财政的集中统一把紧财政支出口子,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合理分配资金,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支持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增收节支,回笼货币,消灭财政赤字成就: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结构全面改善,效益得到提高;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得到很好的协调;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财政还大力支持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财政政策十年“文革”造成经济财政上的严重破坏相关举措:

关于进一步“抓革命、促生产”,增加收入,节约支出的通知(1967)关于进一步实行节约闹革命,控制“集团购买力”,加强资金、物资管理的若千规定(1967)关于进一步打击反革命经济主义和投机倒把的通知(1967)关于进一步实行节约闹革命,坚决节约开支的紧急通知(1968)变更财政体制(19681970)解决了“三个突破”(19711973)其他一系列措施(19741976)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财政政策中国财政体制的特点下放财权和财力,实行以收定支的财政体制进入经济调整时期,为适当集中财权财力,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体制1968年,在社会经济秩序较混乱的情况下,恢复高度集中地收支两条线体制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财政政策19711973年,适应经济体制“大下放”,实行收支“大包干”体制。

7475年又将“大包干”财政体制改为“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部分另定分成,支出按指标包干”的财政体制76年以前财政体制变动中的多次探索,一直没能改变财政体制的“高度集中”特征和形成相对稳定的体制模式。

改革开放前期中国财政政策(19781981)1979-1981经济出现过热现象财政赤字规模迅速增加改革开放前期中国财政政策(19781981)78年,渐进式改革得以启动,宏观层面是在财政这一分配领域,以“分分灶灶吃吃饭饭”的分权改革作为突破口率先动作。

为了解决传统体制“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问题的突破口,分灶吃饭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资源支配能力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资源支配能力。

80年开始,实行“划划分分收收支支、分分级级包包干干”,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实行四种不同的办法1982宽松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背景背景:

国民经济大幅下滑,就业压力的增大,找工作极其艰辛,人们以能进国营企业,甚至大集体企业为荣,返城知青为就业问题闹事是那时各大城市最常见的风景。

1982年开始被迫放松银根。

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措施措施:

企业实行利改税,这就意味着企业生产的剩余价值国家不能都全部拿走了,工人不再是只会干活吃饭,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工具,而是能按规则拿走一部分剩余价值。

意义:

意义:

这是后来一切城市改革的先锋:

承包经营,股份制,私有化等等都是从这个嫩芽长起来的。

这个改革释放了中国人民疯狂追求财富和幸福的动力,我们国家从此走上了疯狂的增长道路。

1988紧缩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背景背景:

从1984年开始,国民经济过热的迹象又逐步显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不断扩大,投资消费高速增长,价格总水平大幅攀升。

为满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要求和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不断扩大财政赤字,而为弥补赤字,银行超量发行货币,又加剧了物价指数上升。

改革措施:

实行了紧缩财政、紧缩信贷的改革措施:

实行了紧缩财政、紧缩信贷的“双紧双紧”政策政策

(1)停止建设项目。

(2)降低老百姓生活质量(3)对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停止财政补贴,对落后的小企业进行整顿和关停并转(4)进行税利分流试点和税制改革1993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背景背景:

面对上面经济下滑危机,为了证明执政的合法性,1992年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东风吹来满眼春鼓舞下,通货膨胀达到25%,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财政改革措施财政改革措施

(1)1993年提出了宏观调控的16条措施

(2)1994年起实行分税制,强化中央在税收分配上的主动权,增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3)1993年,颁布实施了企业财务通则及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实行税利分流,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4)、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清理在建项目,严控新开项目,强化税收征管,清理越权审批减免税,限期完成国债发行任务1998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背景背景: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爆发,我国外贸受到了严重冲击,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的产能过剩、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经济结构问题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产生了放大效应,国内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失业严重。

财政措施财政措施

(1)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投资

(2)调整税收政策,支持出口、吸引外资(3)增加政府消费(4)增加工资,改革分配制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5)开始大范围的国企破产(6)开始组建央企巨无霸(7)减轻企业负担(8)实行债转股2004年至2013的财政政策历史沿革简述2004-20082003年后经济增长开始加速,投资需求膨胀,贷款规模偏大,流动性过剩,能源紧张状况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稳健的财政政策2009-2013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进出口额迅速下降,经济增长放缓。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损失惨重,灾区亟需大量资金进行恢复重建积极的财政政策2004年2008年稳健的财政政策一一.宏观经济背景宏观经济背景2004年年初,承接上一年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但同时信贷规模增长偏快、消费价格指数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以鼓励投资为主要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通货紧缩的态势也在逐渐淡去宏观财政政策也应相应进行调整。

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财政政策转型的决定:

宏观调控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过渡到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5年近一年的实践表明:

财政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均为稳中偏紧总体上配合较为协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阶段,并席卷全球许多企业纷纷宣布破产,我国也不例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二内容。

二内容。

2005年财政预算赤字由3198亿元减少到3000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由2004年的2.5%减少到2005年的2%。

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额由1100亿元减少到800亿元,减少了300亿元。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也反映了财政政策的稳健取向。

2005年16月: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6392亿元。

比2004年同期增长14.6%。

高于经济增长率5个百分点。

此外,财政支出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2005年16月的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教育支出分别实现了同比22.6%、21.4%和17%的快速增长。

全国实施粮食直补的29个省份安排粮食直补资金预计也会实现13.8%左右的大幅增长。

财政政策在总量上向中性回归的过程中着力调整了支出结构。

三三.效果分析效果分析从判断宏观调控效果的两个关键指标GDP和CPI来看,宏观调控政策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如下:

1、物价水平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下降。

由于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首要因素是食品价格,随着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下降,物价水平有所回落。

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也相应降低。

而且随着宏观调控的到位,调控政策相继出台,房地产市场总需求下降,非理性繁荣得以遏制。

此外,由于政府仍然控制着一些服务性收费价格和基础性产品价格,比如居民生活用水、电、煤气等。

所以,物价水平趋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下降。

2、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钢材品种结构继续优化,电解铝淘汰落后自焙槽生产工艺步伐加快,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全部水泥产量的比重增加,一批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

3、三次产业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开始出现解决的迹象。

具体表现为农业基础加强,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发展。

在几个重点调控领域中,房地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并呈逐月递减趋势,汽车产量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回归到较为正常的状态。

受其影响,一些相关行业的调控成效明显。

4、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趋于协调。

投资在降温,消费稳中趋活,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上半年比2004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能源、交通等薄弱环节继续加强,一些盲目扩张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减缓,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钢铁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铝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趋于合理。

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2008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并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