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4289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道路工程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道路工程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道路工程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道路工程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施工.docx

《道路工程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施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工程施工.docx

道路工程施工

1.旧路病害处理方法和技术要求

为使加铺层处于良好稳定的工作状态,要求砼板必须稳定地支撑在基础上,对破坏严重的砼板块要挖除后重新铺筑,对裂缝、接缝、脱空、错台等病害也要处理。

(1)破碎沉陷板、严重脱空板处理

对于损坏严重的旧混凝土面板,如板块出现严重的破碎、断裂与沉陷、脱空板等,则需挖除旧板浇注新板,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①清除旧板

据破碎板位置放样,形状宜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与路中心线平行垂直,边缘位置应比破碎板宽出30cm。

按放样位置锯缝,缝深应大于面板厚度的2/3,当锯缝位置距离纵、横缝不足lm时可将整块板全部挖除。

用冲击钻等机械装置或钢钎沿锯缝位置凿除破碎板,凿除时应注意保护基层及周边混凝土路面。

②浇筑新板

要求新混凝土板强度不应小于旧混凝土板强度(抗折强度不小于4.5Mpa),材料应选用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且收缩性小的混凝土,并按要求掺外加剂以控制其凝结时间,防止过早凝结或影响开放交通时间。

新浇筑的混凝土板用普通混凝土,掺加剂可用早强膨胀剂,板厚22CM。

混凝土配合比组成需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板浇筑后要喷洒养护剂并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养护,达到初期强度可承受车辆荷载时,才可开放交通。

(2)土基、基层处治

若混凝土板破坏是由于路基、基层原因引起,则首先应处理路基与基层。

路基采用换填低标号砼方法处理。

路基处理时应注意对下方管线的保护。

如果施工条件不好,基层处理也可采用C15水泥砼浇筑。

因无地质勘测资料,具体视开挖情况与甲方协商处理

(3)接缝错台处理

错台现象如由基层过软引起,则首先处理好基层,防止进一步不均匀沉陷。

处理方法通常与板底脱空处理基本相同。

接缝稳固时,错台小于1cm,可不处理;错台较大,要求调坡、铣刨或破除新建。

如果加铺方案中考虑了较厚的补强层,则可不考虑错台的影响。

如果接缝不稳固,则按弯沉控制,进行处理。

接缝两侧板块的弯沉差控制

接缝两侧板块的弯沉差,即在接缝区一侧板块上加载,接缝两侧弯沉的差值取正值。

对于相邻两板弯沉差大于等于0.06mm的接缝,在接缝两边各50cm进行全深度切割,清除切割的旧板,目测基层,老基层板体性差,则下挖至板体性好的层面,用C15混凝土修复基层,然后浇筑混凝土(抗折强度不小于4.5Mpa)与原有道面平齐。

如果接缝活动较大,则按活动板处理。

(4)原路面一般接缝处理

在沥青加铺层施工前对原路面的纵横向接缝及路面裂缝,要全部进行清缝。

原水泥混凝土板的接缝采用清缝机清缝,选用性能良好的聚氯乙稀胶泥填缝。

清缝要干净、无杂物,灌缝要饱满。

不得使用热沥青。

对于接缝剥落严重的地方用沥青砂等材料进行修补。

(5)缺边、断角板块处理

板角断裂等一般由行车荷载作用引起应力集中造成的。

对于长和宽大于1m且伴随下沉、破碎的,处理方法同破碎板。

对于长和宽小于1m,或仅出现断裂的采取灌缝处理。

(6)分隔线处理

在沥青加铺层施工前对现状道路分隔线破损较严重部分,处理方法同破碎板;对破损不严重部分,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填充,人工夯实、土工布贴缝。

(7)其它一些非结构性破坏,如表面起皮、露骨、剥落、麻面等,由于其只影响到原有路面行车舒适性,而当对老路进行改建、旧混凝土路面做基层时,这些形式的损坏对整个路面结构承载力和行车舒适影响不大,不予特殊处理。

2.路基:

(1)挖方路槽下0~30厘米为95%(重型击实标准),管道沟槽回填土的要求与以上相同。

土基回弹模量应不低于30MPa。

土路基弯沉值不大于250(1/100mm),机动车道板面弯沉值不大于30(1/100mm)。

(2)机动车道加铺部分以原路面为路基。

破板部分为C15(15cm)混凝土修复基层,然后浇筑抗折强度不小于4.5Mpa混凝土与原有砼路面平齐、等厚。

其集料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级配可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站卧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达到10mm(20m长度)。

六、材料要求及施工要点

1.集料

(1)粗集料

对于集料中的粗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的、粗糙的、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必须严格限制集料中的扁平颗粒含量,所使用的粒石不允许用颚板式轧石机破碎,需用捶击式或者锥式碎石机破碎。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

%

≤25

洛杉矶磨损失

%

≤30

视密度

1/m³

≥2.60

吸水率

%

≤2.0

与沥青的粘附性

≥4

坚固性

%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

%

≤15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

≤1

软石含量

%

≤1

(2)细集料

细集料在整个集料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为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其应具有良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能。

建议采用机制砂,或者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使用,且机制砂的含量应大于天然砂,天然砂含量不大于10%。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视密度

t/m³

≥2.50

坚固性

%

≤12

砂当量

%

≥60

菱角性

%

≥45

(3)填料

集料中的填料部分采用磨细石灰石粉。

石粉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视密度

t/m³

≥2.60

含水率

%

≤2.0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

%

%

100

90~100

75~100

外观

无团粒、不结块

亲水系数

≤1

填料的塑性指数

%

≤4

2.沥青技术要求

本工程选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及改性沥青,其中改性沥青应用于机动车道上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1)沥青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C1要求。

(2)改性沥青

改性沥青可采用规范要求的SBSI-D型。

改性剂参量根据试验由供货方自

行确定。

主要技术指标

针入度≥40

软化点≥60°C

延度(5°C)≥20cm

针入度指数≥0.5

135°C运动粘度≤3Pa.s

闪点≥230°C

溶解度≥99%

弹性恢复≥80%

RTFOT后残留物

质量损失≤1%

针入度比≥65%

延度(5°C)≥15cm

回弹率≥75%

延度(5℃)≥20cm

针入度指数≥0.2

3.沥青砼技术要求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

设计技术要求及检验指标

项目

AC-13C型细粒式沥青砼

AC-20C型中粒式沥青砼

击实次数(次)

两面各75

两面各75

稳定度(KN)

>7.5

>7.5

流值(0.1毫米)

20~40

20~40

空隙率(%)

3%~5%

3%~5%

沥青饱和度(%)

70%~80%

70%~80%

动稳定度(次/mm)

非改性

≥1000

≥1000

改性

≥2500

≥2500

浸水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非改性

≥75%

≥75%

改性

≥80%

≥80%

冻融劈实验残留强度比

非改性

≥70%

≥70%

改性

≥80%

≥80%

4.沥青砼路面施工要求

(1)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

①普通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要求

沥青加热温度

150~165℃

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

140~165℃

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120~150℃

摊铺温度

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

碾压起始温度

不低于110~140℃

碾压终了温度

不低于70℃

开放交通温度

路面冷却后

②改性沥青施工温度,要求比以上温度提高20℃。

以上摊铺和碾压温度应用改性沥青粘度——温度曲线校核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量测,插入深度不小于15cm。

碾压温度可用金属改锥在路面打孔插入量测。

摊铺的温度和碾压起始温度应以上表中列出的温度为依据,做实验段,待试铺成功后以实验值为标准实施全线摊铺。

(2)沥青砼的拌合及摊铺要求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机械拌制,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合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面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沥青砼运至摊铺地点后,应检查拌合质量,达不道实验要求的批次,一律不得摊铺,气温低于10℃时,不宜摊铺沥青。

机械摊铺的混合料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用人工反复修整,以保证路面平整度达到规范的要求。

沥青砼当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其压实度应达97%。

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摊铺沥青面层。

(3)沥青砼的接缝要求

沥青砼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

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米以上。

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的混合料铲除。

斜接缝的搭接长度宜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油。

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5.粘层油

为了保证沥青加铺层的层间结合力,砼表面和沥青层间均要求布洒粘层油。

粘层油要求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时要求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喷洒要求均匀,边角处要求人工均匀涂刷。

粘层油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层,但必须待破乳、水分充分蒸发后铺筑。

粘层沥青(粘层油)采用SBR乳化改性沥青。

SBR乳化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指标

要求

试验方法

1.18mm筛上余量(%)

≤0.3

JTJ02-93

贮存稳定性(%)

5d

≤5

1d

≤1

粘度C253(秒)

≥16

蒸发残留物含量(%)

≥55

残留物性质

针入度(25ºC,0.1mm)

40-100

延度15cm

5ºC,cm

>50

>10

软化点,ºC

>50

用于沥青层之间,洒布量为0.2~0.3L/m2,以利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之间的结合。

在有污染物、下雨和结露情况下不允许布洒施工。

施工时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

6.防裂层

铺筑复合布应先将将路面上尖锐、突兀部位予以铲平,路面破损、凹陷、破碎严重处应铲除其破碎部位并用沥青混合料填补找平。

保持砼板清洁干躁,并将接缝清、灌缝至饱满,然后洒布粘层油,粘层油要求使用AH-70号道路石油沥青,每平方米用量约1.4L/m2,石油沥青洒布应保持在165~180℃。

铺设复合布时,采用复合防裂布铺装车进行铺设施工(防裂布向上,加筋格栅向下),不得使沥青洒布车与复合布铺装车距离过远,一般以不超过3m为宜。

铺装后立即用滚筒或压路机碾压。

复合防裂布纵向接缝搭接宽度为5~10cm,横向接缝搭接宽度为10~15cm,

沥青面层施工方法与普通路面面层施工方法一致。

但应严格控制运送混合料车辆的出入,在土工布上禁止转向,刹车和直接倾泻混合料。

为确保土工布与板块粘接牢固,必须保证土工布粘接4小时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

7.土工布材料要求`

土工布要求采用绦纶长丝单面烧毛土工布,要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沥青浸透能力。

主要指标:

单位重量≤150g/m2

断裂延伸率>45~70%,断裂强度>8KN/m

CBR顶破强度>1.8KN

熔点(℃)>200℃

厚度<1.5mm

采用聚酯长丝针刺单面烧毛土工布。

8.沥青专用土工布的铺筑要求

铺筑土工布应先将现砼板清除干净,并将接缝清、灌缝至饱满,然后洒布粘层油,每平方米用量约0.4L/m2,再铺设土工布,土工布烧毛的一面向上。

所有接缝及砼板有裂缝但尚可作基层使用的均应贴土工布。

沥青面层施工方法与普通路面面层施工方法一致。

但应严格控制运送混合料车辆的出入,在土工布上禁止转向,刹车和直接倾泻混合料。

9.纤维的材料要求及施工要求

纤维要求采用聚脂纤维,其技术要求见下表

项目

单位

指标值

纤维长度

mm

6±1.5

纤维直径

(0.001mm)

18±5

抗拉强度

Mpa

>500

最大拉伸率

%

8-12

耐热性163℃(5小时)

颜色体积无变化

施工工艺与不添加纤维时基本相同,在加入集料的同时,按设计添加量将纤维加入搅拌机,先与烘干集料干拌30秒,然后再加入沥青进行湿拌30秒。

七、道路附属

1.道路绿化

人行道根据现状树木补建1.5×1.5M树穴,位置紧临人行道站石,行道树树木残缺部位,根据6~8米间距补建树穴,补种树木,人行道种选择由甲方自行决定,建议为高大乔木。

2.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全线考虑无障碍设施,在道路人行道、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等位置,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

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盲道宽度0.6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

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

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

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1:

20的要求。

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

20,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

12。

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

八、施工注意事项及有关说明

(1)道路施工前必须严格按照交点设计坐标进行道路中线放样校核及水准点校核。

(2)道路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边缘处的路面标高。

地面标高为地形图上提取,如与现场不符以现场实测为准。

(3)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做好地下管线的施工协调,争取做到工程同步实施。

(4)路基施工前应清除表层杂填土,路基填料严禁采用建筑垃圾、淤泥质土回填,填料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5)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以上所列及其它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6)施工中若发现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时,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共同协商解决。

(7)施工质量验收和评定采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雨水工程

(1)、本工程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管道根据地面坡度排入现状雨水井以及已设计雨水井中。

(2)、雨水管道管径依据《黄冈市城北片区(A04)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并采用黄冈市降雨强度公式复核计算: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Q=ψxqxF

式中:

Q——设计流量(L/s)

ψ——综合径流系数,取0.65;

F——汇水面积(ha)

黄冈市降雨强度公式:

q=2417(1+0.79lgp)/(t1+t2+7)0.7655(L/s.ha)

其中:

t1——地面集水时间,取10min;

t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P——设计暴雨重现期(a),取P=1.0年。

(3)、雨水干管一般布置于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下,距道路中心线7.5米。

道路两侧预留雨水接入井,预留井间距按80~120米左右控制,预留管管径为d500。

所有预留井设在道路红线外2.0米处,井径φ1000。

井外接2米排水管,砖砌封堵,外侧用1:

2水泥砂浆粉刷,厚20mm。

(4)、雨水口按40米左右间距布置,采用平篦式单箅雨水口,详见国标05S518-6,雨水口埋深控制为设计路面下1.0米左右;建成后的雨水口井圈应比所在处道路路面高程低30mm;雨水口连接管一般为d300,i=1%(与道路横坡同向时为2%)坡向就近接入检查井。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钢筋混凝土平口排水管(II级),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120°砂石基础。

(5)、雨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口排水管(II级),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120°混凝土基础;详见《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当管道埋深大于4M时采用III级混凝土管。

特殊地质条件下,应通知建设单位会同设计院另行处理。

(6)、所有街坊支管检查井为沉泥井,沉泥槽深500mm;雨水检查井选用见国家标准图集06MS201-3(排水检查井);检查井基础下增加100mm碎石垫层,爬梯采用塑钢踏步。

(7)、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下雨水井盖均采用重型球墨铸铁防盗井盖,绿化带及人行道下井盖采用复合材料井盖,井盖标识符合当地习惯。

2、污水工程

(1)、本工程污水管道收集污水后分别汇入园区一路、黄州大道设计污水管。

(2)、污水管道管径依据《黄冈市城北片区(A04)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并按照比流量复核计算:

①最高日供水量与《黄冈市城北片区(A0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的污水总量为3.195万m³/d,设计秒流量为0.533m³/s,规划区域面积为721.24ha。

②污水折减系数取0.8,地下水渗入量按照平均日污水量的15%考虑。

③计算得比流量为0.74L/(s·ha)。

(3)、污水干管一般布置于道路两侧人行道下,路中心线7..5m。

在道路两侧预留街坊污水接入井,预留管间距按80~120米左右控制,管径为d300,坡度为0.003,所有预留井设在道路红线外2.0米处,井径φ1000,井外接2米排水管,砖砌封堵,外侧用1:

2水泥砂浆粉刷,厚20mm。

(4)、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口排水管(II级),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120°混凝土基础;详见《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当管道埋深大于4M时采用III级混凝土管。

特殊地质条件下,应通知建设单位会同设计院另行处理。

(5)、污水检查井基础下增加100mm碎石垫层,爬梯采用塑钢踏步。

(6)、所有街坊支管检查井为沉泥井,沉泥槽深300mm;污水检查井选用见国家标准图集06MS201-3(排水检查井)。

(7)、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下污水井盖均采用重型球墨铸铁防盗井盖,绿化带及人行道下井盖采用复合材料井盖,井盖标识符合当地习惯。

五、施工注意事项

1、管材、管件应具有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质量报告和生产厂家的合格证。

2、管槽开挖时,应根据开挖机械的性能进行沟槽分层,并应严格控制槽底高程,沟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的原状土应予以保留,不得扰动,铺管前用人工清理,但一般不宜挖至沟底设计标高以下如局部超挖,需用中粗砂填补并分层夯实。

同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槽底土壤扰动,如槽内有积水可采用井点降水来有效排除槽内的积水。

3、施工时,应采用可靠支撑或合理的开挖边坡,以保证管道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

如在回填土地段开挖沟槽或雨季施工时,可酌情加大边坡或采用支撑及相应安全措施,防止沟槽坍塌。

在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段施工时,应采取降低水位或排水的措施,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沟槽深度等条件确定,基槽开挖出的土料必须堆在离基坑10米以外的区域。

4、雨期施工应做好临时防雨设施的储备,如棚布、草袋、防滑跳板等;排水备用泵的工作状态应良好;制定雨期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前进行雨期施工技术交底。

5、在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上的检查井井盖、井座采用重型井盖井座,检查井盖必须与设计路面齐平。

6、砌筑检查井的预留支管应随砌随安,预留管的直径、方向、标高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预留支管管口宜用低标号砂浆砌筑封口抹平。

7、为防止检查井沉降,施工时,应先施工检查井,再安装管道。

严禁先施工管道,再施工检查井,或先砌井壁,后浇筑砼底板的逆作业法。

8、管道基础处理:

由于道路已进行地基处理,无需单独进行管道基础处理。

9、施工时,一般应先施工埋深较深的污水管道,再施工埋深较浅的雨水管道;对于污水管道采用顶管施工的路段,应待污水顶管施工完毕并拆除临时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后,方可开始施工此段雨水管道;污水顶管穿越中央景观水系桥梁处,严禁先施工污水管道再施工桥梁基础,以防止损坏污水管道。

10、管道安装完毕应进行闭水试验和验收,闭水试验应在管底与基础腋角部位用砂回填密实后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

11、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米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受力均匀,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可采取限位措施;

从管底到管顶以上0.5米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和土质良好的细颗粒土回填,禁止采用淤泥、膨胀土和杂填土回填。

回填土的压实度要求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其它部位回填土的压实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同时满足筑路压实度要求。

12、本次设计的雨水管道接入尚未建设的规划雨水管道时,应将管道出口就近接入现有池塘、沟渠或低地等,以满足临时排水要求;本次设计的污水管道在下游管道全线接通启用前,不得接入污水。

沟槽回填土作为路基的最小压实度

由路槽底算起的深度范围(cm)

道路类别

最低压实度(%)

重型击实标准

轻型击实标准

≤80

快速路及主干路

95

98

次干路

93

95

支路

90

92

>80~150

快速路及主干路

93

95

次干路

90

92

支路

87

90

>150

快速路及主干路

87

90

次干路

87

90

支路

87

90

注:

a.表中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和轻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分别以相应的标准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100%;

b.回填土的要求压实度,除注明者外,均为轻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

六、管线综合

道路其它附属设施:

供水、电力、电讯、管道煤气、路灯等依附本路设置的各种管、线设施应与本工程实施协同考虑,宜同步建设,应全部入地,暂时无法入地的应预埋管道,各种管线横穿本路的考虑共沟。

各管线的平面排列及标高设计相互发生冲突时的处理原则应符合GB50013-2006/7.3.6和GB50014-2011/4.13.1~2条要求。

道路南侧预埋6孔φ110承压弱电管;强电管线预留廊道,横穿道路铺设强弱电综合横穿,弱电检查井每80~100米一道。

管材、孔数及型号规格由业主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