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解析版.docx
《地理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A卷)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下图为“莱索托和安道尔两国领土范围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图相比,乙图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2.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3.图中
A.马塞卢位于非洲南部,地势较高B.安道尔位于欧洲北部,北邻北冰洋
C.马塞卢所在国家东西跨度近400kmD.安道尔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地震
【答案】1.A2.B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图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图乙跨经、纬度较图甲更小,故其表示的实际范围更小;同一图幅面积,比例尺越大则实际范围越小,正确答案为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应用。
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据此可知,图甲、乙均为东经度;同为东经度,度数大的在东方,因此马塞卢位于安道尔东方;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则图甲为南纬,图乙为北纬,因此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南方。
综上,马塞尔位于安道尔的东南方,正确答案为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认知。
根据材料,马塞卢位于非洲南部,地处南非高原,地势较高,A对;
安道尔位于欧洲西部伊比利亚半岛,东临地中海,B错;
根据材料,马塞卢所在国家莱索托东西跨度约3.5°经度,跨度约为111km×3.5°×cos(30°)≈340km,C错;
据材料可知,安道尔处于消亡边界,D错。
故正确答案为A。
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0米B.550米
C.600米D.650米
5.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6.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B.④
C.⑤D.⑥
7.据图可知,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C.河流干流长度约为15千米D.山顶有永久性的积雪冰川
【答案】4.B5.B6.D7.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区最高处范围是900-950米,最低处范围为350-400米,故相对高差范围为500<δH<600米,因此最大高差可能为550米,因此正确答案为B。
【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①靠近河谷,易受水灾;②位于山谷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开阔,利于作为露营地;③位于陡崖下,不安全;④位于山顶附近,气温较低,地势较陡。
故正确答案为B。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为5月初,日出东北。
图中③、④、⑤处视线均被山丘阻挡,不能观察日出,⑥处视线不会被遮挡,可以看到日出。
故正确答案为D。
【7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图整体西北高东南低,A错;
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B对;
根据比例尺,河流干流长度约为10km左右,C错;
该区为我国东南部山区,海拔不超过1000米,且为5月初,不可能有积雪,D错;
故正确答案为B。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若图中的中心天体P为北极星,可推测出
A.照片拍摄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照片反映地球公转
C.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呈逆时针D.照片中的窗户朝北
9.根据图中A恒星的轨迹,估测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
A.24小时B.12小时
C.6小时D.2小时
【答案】8.C9.D
【解析】
【8题详解】
该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应用。
如图可知,P为北极星,则照片影拍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A错;
照片反映的是地球的自转,B错;
地球自转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逆时针旋转,恒星视运动也是逆时针运动,C对;
图中北极星在窗户背后,北极星指向北方,因此窗户朝向为南方,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9题详解】
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知,以北极星为圆心,每颗恒星运动一圈的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360°,时间应为23小时56分4秒。
以北极星P点为圆心,弧A对应的圆心角约为30°,约为2小时。
故正确答案选D。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8日1:
24,北半球迎来立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刻,日期为2019年11月7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B.1/3
C.3/4D.1/2
11.在北京某中学朝南教室里,与立冬当天正午太阳光照面积相近的节气有
A.立秋B.大寒
C.立春D.惊蛰
12.立冬后一个月内
A.北京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
B.西宁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C.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变小
D.南极大陆附近极夜范围扩大
【答案】10.C11.C12.A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考察日界线。
方法一:
根据材料北京时间11月8日1:
24可知,11月8日0:
00所在经线的经度约为99°E。
此时11月7日的日期为180°经线向东一直到99°E,大约跨了279°经度,约占全球范围的四分之三;方法二:
根据北京时间可计算出180°经线的地方时,约为11月8日5:
24,据此可求出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5:
24:
24≈四分之一,则旧的一天(即11月7日范围占全球范围)=1-¼=¾。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11题详解】
根据对称原则,立冬距离冬至还有44天,则与立冬当天正午太阳光照面积相近的节气应为冬至后44天,此时约为2月4日,约为立春节气,故正确答案为C。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立冬后一个月,北京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A对;
西宁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B错;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逐渐加大,C错;
南极大陆范围是极昼,且极昼范围逐渐扩大,D错。
故正确答案为A。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G20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
下图为“历届G20峰会举办城市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历届G20举办城市
A.均在中纬地区B.多位于西半球
C.多处温带地区D.多位于北美洲
14.与杭州相比,
A.华盛顿日出早、日落时间晚B.布里斯班昼夜长短全年变化较小
C.洛斯卡沃斯的自转角速度较快D.圣彼得堡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15.大阪峰会期间
A.亚洲各地昼短夜长B.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地球公转速度渐慢D.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答案】13.C14.B15.C
【解析】
【13题详解】
该题考查区域认知。
根据材料可知,历届G20峰会举办城市中,有个别城市处于低纬度,A错;
材料中城市位于东半球的约9个,位于西半球的城市有4个,B错;
上述城市大多处于温带地区,C对;
上述城市共13个,处于北美洲4个,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14题详解】
与杭州相比,
华盛顿纬度较高,夏半年日出、日落早于杭州,冬半年则晚于杭州,A错;
布里斯班处于南半球,纬度比杭州低,昼夜长短全年变化较小,B对;
洛斯卡沃斯自转角速度与杭州相同,均为15°/小时,C错;
圣彼得堡纬度比杭州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D错。
故正确答案选B。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峰会期间正值北半球夏半年,此时,
亚洲绝大部分昼长夜短,A错;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B错;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因此公转速度逐渐减慢,C对;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小,但是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变大。
D错。
故正确答案选C。
图甲为“福建省著名的花岗岩景观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乙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壳运动B.④—固结成岩
C.⑤—重熔再生D.⑥—变质作用
17.图甲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18.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搬运堆积
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答案】16.B17.A18.D
【解析】
【16题详解】
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为岩浆形成甲岩石,甲应为岩浆岩,①为冷却凝固作用,A错;
④为沉积物形成丙岩石,丙应为沉积岩,④为固结成岩作用,B对;
⑤为沉积岩形成丁岩石,丁为变质岩,⑤应为变质作用,C错;
⑥为变质岩重新形成岩浆,⑥为重融再生作用,D错。
故正确答案为B。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甲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根据图乙可知,岩浆形成甲后抬升出露地表,因此甲为侵入型岩浆岩,A对;
乙是岩浆直接喷出地表迅速冷却形成,应为喷出型岩浆岩,B错;
丙是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C错;
丁是变质岩,D错。
故正确答案为A。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图中花岗岩首先是由于岩浆侵入缓慢冷却后形成,经过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又经过风化侵蚀形成独特的性质,因此正确答案为D。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
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
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A.①B.②
C.③D.④
20.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A.地壳相对稳定B.地壳持续上升
C.河流不断下切D.河流间断上升
21.据图所示
A.东南部有冲积扇分布B.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C.该地位于青藏地区D.该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
【答案】19.D20.A21.D
【解析】
【19题详解】
该题考查河流阶地的形成。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一种现象,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据此,④是最早的阶地,故正确答案选D。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上题可知,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
根据材料可知,因此任一级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地壳运动以及河流下切相对较弱,任何一级阶地的沉积物水平分布且沉积稳定,没有变化,说明期间地壳相对稳定,故正确答案选A。
【21题详解】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多分布在河流上游,A排除;
据图可知,该河自西南流向东北,B错;
青藏高原地区为大河发源地,地势起伏大,河流地貌多体现为下蚀作用强烈而形成的河谷就地貌,与该区地貌不符,C错;
根据材料,该河沉积物多,沉积作用强烈,应位于河流中下游,D对;
故正确答案为D。
下图为沿108°E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
A.①为青藏高原B.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渭河平原D.④为太行山
23.图中
A①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②地地形崎岖、溶洞广布
C.⑤地远看成山、近看成川D.⑥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4.⑤地地貌成因,主要是
A.断裂陷落——流水沉积B.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C.挤压凹陷——流水沉积D.挤压凹陷——流水侵蚀
【答案】22.B23.D24.A
【解析】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沿着108°E的地形剖面图,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可知,图中①是云贵高原,②是四川盆地,③是汉江谷地,④是秦岭,⑤是渭河谷地,⑥是黄土高原。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①是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A错误;②是四川盆地,地形崎岖、溶洞广布不符合其特征,B错误;⑤是渭河谷地,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特征,C错误;⑥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正确。
故选D。
【24题详解】
⑤是渭河谷地,是因为地壳断裂陷落,再加上流水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堆积而形成,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如图示意沿南纬20°纬线的海陆分布。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图中
A.①大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敞
C.⑤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D.⑦大洋海域呈“S”型,风大浪急
2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大陆地跨东、西、南、北半球B.④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C.⑥岛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D.⑧大陆的东部地区火山活动较频繁
【答案】25.A26.B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分析,南纬20°纬线①大洋为太平洋,太平洋的西部为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有岛弧和海沟,A正确;南纬20°纬线③为大西洋,大西洋南北部都比较开敞,B错误;⑤海峡为莫桑比克海峡,是属于非洲,C错误;⑦大洋(印度洋)海域不呈“S”形,D错误。
故答案选A。
【26题详解】
②大陆为南美大陆,属于西半球和南半球,A错误;④大陆为非洲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B正确;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不是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C错误;⑧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位于印度样板块的内部,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下图为“某区域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
hPa)。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28.此时
A.①地日温差小于③地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
C.③地的气流辐合上升D.④地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27.B28.C
【解析】
【27题详解】
该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
根据材料可知,①处等压线比②稀疏,说明其气压梯度力小,风速比②小,A错;
①地处于高气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③处于低气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因此①云量比③少,B对;
根据材料,②气压约为1010hpa左右,③处于低压中心,气压约为1000-1005hpa左右,因此②气压高于③,C错;
根据材料,②处于冷风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④处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因此②气温低于④,D错;
故正确答案为B。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此时①地多晴朗天气,日温差大于③地,A错;
②地处于冷锋系统附近,受冷锋系统控制,B错;
③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气流辐合上升,C对;
④地风向为东南风,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29.图示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A.甲、乙、丁、丙B.乙、丁、丙、甲
C.丙、甲、乙、丁D.丁、丙、甲、乙
30.图示
A.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B.乙地可能为非洲南端好望角
C.丙地地处南美洲太平洋沿岸D.丁地地处非洲撒哈拉地区
【答案】29.B30.A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四地中,只有甲地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最长,说明纬度最高。
丙地一年中6个月受盛行西风控制,6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说明纬度高于乙和丁地。
乙地6个月受信风带控制,丁地受信风控制时间不到6个月,说明乙地纬度低于丁地,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乙、丁、丙、甲,B对。
【30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甲地几乎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说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分布规律是大陆西岸40°-60°NS之间,A对。
乙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好望角是地中海气候,B错。
丙地7月份受副高影响,1月份受西风带影响,位于北半球,C错。
不能确定丁地地处非洲撒哈拉地区,D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日晷计时示意图”,图3“赤道日晷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诗句中描写图所示地球②位置所示节气的有。
(选择填空)
A.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B.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C.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D.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2)当地球处于③向④位置运行过程中,描述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某同学去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属赤道日晷,即晷面与赤道平行),并绘制了当时的日晷计时示意图(图2)。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份介绍日晷的小短文。
(4)若图3所示的赤道日晷由我国北方移至南方使用时,晷面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按日期作调整
【答案】
(1)AD
(2)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以北地区极夜的范围扩大;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3)如:
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
日晷由晷面和晷针组成。
晷针垂直晷面,上端指向北极星。
晷面与赤道平行,与地面的倾角与当地纬度互余。
晷面为圆盘状,圆盘上标有刻度。
通过观察晷针影子在圆盘上的投影,就能粗略地估计出时间。
从春分到秋分期间,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
日晷的使用受天气状况和昼夜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4)A
【解析】该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
考生除了需要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外,还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难度较大。
(1)据材料可知,地球在②处对应的是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均是描述夏至日的诗词,A、D对;“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说的是秋分,B错;“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说的是春分,C错;
故正确答案为A、D;
(2)地球处于③向④位置运行过程时,说明地球处于秋分到冬至这一过程,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直射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直至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以北地区极夜的范围扩大;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3)短文的叙述应当体现日晷的作用、原理,并且有一定的案例。
根据材料,日晷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应用的是日影移动的规律,据此进行短文叙述即可,注意说明方法的使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
(4)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且垂直于晷盘,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应为当地纬度,晷盘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纬度互余。
因此日晷由我国北方移至南方,纬度减小,则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增大,故正确答案为A。
32.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喀拉喀什河汇合后,称和田河(下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特征。
和田自古出美玉,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甲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
(2)简述和田玉形成及其在甲处河滩富集的过程。
【答案】
(1)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南(或南)高东北(或北)低;西南(或南)部地势起伏大,多冰川地貌;东北(或北)部起伏较小,沙漠(或风成地貌)广布;海拔大多介于2000~5000m之间。
(2)在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作用,由河水向下游搬运,在甲处堆积下来。
【解析】该题组立足和田河局部区域,考查区域特征。
(1)地形地势特征应根据等高线进行描述,主要描述地形单元、地势起伏状况等。
据材料可知,该区等高线南密北疏,等高线的高程大且密集曲折,说明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南部等高线高程超过5000米,说明多冰川地貌;北部以沙漠为主,地势起伏小。
等高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说明地势南高北低。
(2)该题考查和田玉的成因及其富集与河滩的原因,注意从两个问题分析。
和田玉属于变质岩,因此成因主要是变质作用;和田玉形成后经地质作用抬升出露地表形成矿脉,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破坏碎裂后由河流搬运至下游,在出山口处河流作用下堆积形成。
33.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9月20日和21日赣州的天气状况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在图中画出21日赣州的风向,说明其两日风力大小的变化及判断理由。
(3)简述L1发展强烈时给所经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及产生的影响。
【答案】
(1)20日气压较低(或1006hPa~1008hPa),气温较高,天气晴好。
21日气压升高(或1008hPa~1010hPa),风力增大,气温降低,出现阴雨天气。
原因:
20日冷锋过境前,赣州受暖气团控制。
21日赣州正值冷锋过境(或受冷锋影响)。
(2)21日赣州的风向为偏北风或西北风。
21日的风力大于20日。
理由:
21日的等压线比20日的密集。
(3)天气现象:
有可能带来大风、强降水和风暴潮(或狂风暴雨)。
产生的影响:
有利:
丰沛的降水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补充(或使地下水、地表水得到补充),缓解高温和旱情等。
不利:
毁坏农田、树木、道路、房屋建筑等设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
【解析】
(1)从两图中赣州在等压线图中的位置确定其天气状况,并根据冷锋的位置判断天气变化。
结合图示可知,9月20日和21日期间,赣州经历了冷锋前、冷锋过境天气。
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晴朗。
21日冷锋过境,当地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
(2)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根据疏密判断风力大小,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3)L1为低压中心,强烈发展会形成台风,台风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
有利方面是降水补充陆地淡水,缓解高温和旱情等。
不利方面是毁坏农田、树木、道路、房屋建筑等设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
34.读图1“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世界局部图”、图2“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图所示北半球处于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因移动而位置偏南。
(2)此季节,伦敦的气候特征是;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选择填空)。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在一年中,当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南移时,罗马受甲图中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填序号),气候特征是。
(4)与阿斯旺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因受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
资料:
橄榄油营养丰富,质佳味美,是目前世界上的主要食用油之一。
油橄榄具有喜温暖,喜光,耐高温,不耐湿等特点,需年平均气温15-20℃,年降雨量400-1000mm,年日照时数在1500小时以上。
最冷月花芽分化时气温6-10℃为宜。
(5)从伦敦、罗马、阿斯旺三地中任选一地,判断该地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合种植油橄榄,并说明理由。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冬季太阳直射点
(2)温和湿润D
(3)③高温少雨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
(5)选择地点加以判断,从气温、降水、日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