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541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仄歪(zè)竹篙(gāo)烧灼(zhuó)瓦砾(lì)

B.拂晓(fú)琉璃(liúlí)晨曦(xī)绥靖(suí)

C.腋窝(yè)地窖(jiào)瞥见(piě)寒噤(jīn)

D.箱箧(qiè)杀戮(lù)缭绕(liáorào)荒谬(mi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锐不可当鞠躬荻港签订B.月明风清制裁悠闲屏障

C.张皇失措赃物惊骇阻遏D.眼花瞭乱云宵蜿蜒泻气

3.结合句意理解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

寒噤:

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不可名状:

不可以有名字和形状。

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荒谬: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D.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

……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

堆。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采纳并征求了我们的意见。

B.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保障。

C.乡情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声。

D.难道你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吗?

5.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

③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

为了各国人民。

④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要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A.比喻   比喻   反问   夸张   B.拟人   比喻   设问   反语

C.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D.拟人   比喻   反问   反语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B.通讯不同于消息。

消息,作者常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资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且面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作者还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C.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刻画了一个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老人形象,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

D.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些人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不认真做过一件事。

B.历史上成绩卓越的人物,在学习上无一不是刻苦认真,废寝忘食的。

C.东山岭上古木参差,奇石耸立,天然成趣,真是巧夺天工。

D.青年人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

8.把下列各句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①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

②按照这个标准加强体育锻炼,就能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强壮。

③有了强壮的身体,就能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将来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④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体委公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包括少年组的体育锻炼标准。

A.④①②③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②③④

9.句中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______的风响。

②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花依然在______。

③他们头发斑白,脸色_____,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

A.飒飒跳跃庄重B.簌簌闪烁肃穆

C.飒飒闪烁肃穆D.簌簌跳跃庄重

10、我们说话要注意场合,要说得得体,你认为下面说法较得体的一项是()(2分)

A、请你大声点儿说,我爷爷耳背。

B、这是你家打来的电话,说你奶奶死了。

C、你走慢点,等等他,他是瘸子。

D、听说你生病住院了,我正好上街,顺便来看看你。

二、填空。

(10分)

1、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还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

、、、结语、背景。

新闻消息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描写。

(4分)

2、《芦花荡》的作者是,这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1分)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和《》。

(5分)

三、拓展训练。

(10分)

1、“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原苏联小说《》,其主人公是。

(2分)

2、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

“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

还有多远?

”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

“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

“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

”老大爷笑着说:

“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①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3分)

②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3分)

3、伦敦一条街上有三家裁缝店。

有一天,一家裁缝店挂出了一张大招牌,上写着“伦敦最好的裁缝”。

第一家看见了,也马上挂出一条写着“英国最好的裁缝”的招牌。

最后一家的店主苦苦思索,几天后也挂出了一块巧妙得体的招牌。

招牌上写的内容应该是

(2分)

四、课内阅读(40分)

(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

④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⒁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而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消息的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中的第①②是这篇消息的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

(3分)

3、主体部分包括哪几句话呢?

(填序号)请概括主体主要内容(3分)

答:

4、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

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至结尾。

就本选段看“此种情况”是指

(3分)

7、主体部分为什么先说中路军,次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呢?

(5分)

答:

(二)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者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

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

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

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候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①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他没有办法解释: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

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这老脸呀!

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②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

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

谁叫我丢人现眼,大牙跌嘴呢!

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

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

愿意看,明天来吧!

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1、本文选自小说《芦花荡》,请问小说的三要素是、、。

(3分)

2、选文主要通过、、等描写方法,塑造老头子的形象。

(3分)

3、选文用画线句①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

请用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3分)

答:

4、选文画线句②中“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是因为他们“轻视”老头子吗?

说说你的理解。

(5分)

答:

5、请结合全文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4分)

答:

五、课外阅读(20分)天使的礼物

新年临近,邮局工作人员贷妮西尼·罗苗在阅读所有寄给圣诞老人的looo封信件时,发现只有一个名叫约翰·万古的10岁儿童在信中没有向圣诞老人要他自己的礼物。

信中写道:

“亲爱的圣诞老人,我想要的惟一的一样礼物就是给我妈妈一辆电动轮椅。

她不能走路,两手也没有力气,不能再使用那辆两年前慈善机构赠予的手摇车。

我是多么希望她能到室外看我做游戏呀!

你能满足我的愿望吗?

爱你的约翰·万古。

罗苗读完信,禁不住落下泪来。

她立即决定为居住在巴宁市的万古和她的母亲——39岁的维多利亚·柯丝莱脱尽些力。

于是,她拿起了电话。

接着奇迹般的故事就发生了:

她首先打电话给加州窗伦斯市一家名为“行动自如”的轮椅供应商店。

商店的总经理袭迪·米伦达又与位于纽约州布法罗市的轮椅制造厂——福却拉斯公司取得了联系。

这家公司当即决定赠送一辆电动轮椅并且在星期五运送到,并在车力上放一个圣诞礼物的红蝴蝶结。

显然,他们是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