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大气环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4127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大气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2大气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2大气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2大气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2大气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2大气环境.docx

《专题2大气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大气环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2大气环境.docx

专题2大气环境

【专题二】大气环境

【考情分析】

1.立足人气关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均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

2.以天气预报的数值图及天气系统图为案例,考查天气变化过程。

3.由单纯考查气候图像向与太阳高度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方面转化;从重点考查地带性规律逐渐转向重点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4.通过图、表等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并考查某气候类型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成因,特点等基础知识,以及气候对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和农业;建筑、交通、旅游等人文社会生产生活影响;

5.运用等值线分布图等图表分析气温、降水、和气压分布状况,内在联系;与天气变化、风的大小、方向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

【知识交汇】

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作用

干洁空气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

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材料;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有保温效应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水汽

水汽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

(2)垂直分层

依据: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分层

厚度

特点

运动

与人类关系

温度变化

原因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50-80千米迅速下降;80千米以上迅速上升

高空电离层物质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臭氧吸收紫外线故上热下冷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有纬度和季节上的时空变化(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故上冷下热,

对流动动显著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就生存在对流层底部

2.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总结

削弱比重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削弱的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实例

19%

吸收

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紫外线、红外线

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可透射到地面

大气成分的比例一般较稳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变化不大

34%

反射

尘埃、水滴、云层、较大颗粒尘埃

各种波长的辐射同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是最重要的削弱方式

①阴天,白天的气温一般不高,②世界上最高气温不在赤道,而在20°N—30°N沙漠地区

散射

质点是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可见光短波(蓝青紫光)

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

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3.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特点

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方向

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垂直,高压指向低压,不因风向而变化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正弦值成正比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与地面状况呈正相关,(山区大于平原,陆地大于海洋)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夹角大小与摩擦力大小成正相关)

4.全球性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

条件: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形成因素:

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形成及分布:

包括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画图说明:

近地面表现:

近地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影响:

影响全球降水分布,如四个降水带的形成:

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产生的影响:

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

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

温度

气压

切断气压带

实际气压情况

北太平洋

亚欧大陆

北大西洋

7月

陆高海低

陆低海高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1月

陆低海高

陆高海低

带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

影响:

形成季风环流

地区

风向

原因

1月

7月

东亚

西北风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

东北风

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澳大利亚西北部

西北风

东南风

5.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1)气团与天气

性质分类:

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

夏季:

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东南季风:

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西南季风:

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

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

降水少

(2)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与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上升情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图示

天气图

符号图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天气实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大风、沙暴、寒潮等(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主要类型)

我国南方的绵绵春雨

雨区位置

锋后降水

锋前降水

识别

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雨区位置等

准静止锋

名称

成因

影响地区

带来天气

江淮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

“梅雨”天气

昆明准静止锋

冷锋南下受到地形阻挡

西南贵阳至昆明一带

该地区冬季“天无三日晴”

(3)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压

水平气流方向

垂直气流方向

天气

典型事例

南北半球位置判断方法

北半球

南半球

气旋

低压区

逆时针辅合

顺时针辅合

上升

阴雨

“台风”

“左右手螺旋法”—大拇指表示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与左手一致的在南半球,相反则位于北半球。

反气旋

高压区

顺时针辅散

逆时针辅散

下沉

晴朗

“伏旱”“寒潮”

6、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基本的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以温定带”的基础);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对气候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是“以水定型”的条件);

(3)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

海洋与陆地:

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地形地势: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反射率:

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

人类活动

(4)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7、气候类型

(1)特殊分布:

A远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相对低,对流不旺盛,降水少,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总结)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成因

气温

降水季节变化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最冷月大于15度,终年高温

全年多雨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多雨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等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多雨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少雨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最冷月在0—15度间,冬暖夏热

夏季多雨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多雨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最冷月在0度以下,最热月18读以上

夏季多雨

冬寒冷干燥

夏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全年少雨

寒夏热

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最冷月0度以上

分配均匀

温和多雨冬

8、三类大气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后果

解决措施

全球变暖

自然原因:

气候的变化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毁林

海平面上升:

海水温度上升膨胀;极地冰雪融化

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保护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加强国际合作

臭氧层空洞

自然原因:

太阳活动

人为原因:

冰箱、空调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氟氯烃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酸雨

人为原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自然原因:

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大气中灰尘颗粒呈现酸性,南方多山地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河湖水酸化,鱼类生长繁殖受影响乃至死亡

土壤酸化

危害植被和农作物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害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思想方法】

一、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天气系统是地理学习能力再生点之一。

其基本判读方法如下。

1.根据等压线数值分布特征,判读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气压场名称。

2.

根据气压差异判读风向,基本原理:

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

3.根据气压梯度判断风力,同一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疏密(密大疏小),不同等压线图中看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既要看气压差的大小,更要注意比例尺的大小)。

4.不同地点天气状况分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低压槽附近因冷暖气流交汇常伴有阴雨天气(如图1),高压脊控制则为晴朗天气。

二、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的影响

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如图所示。

1.

中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带来。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

集中夏秋季节(5—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

4.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

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专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每年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

当夏季副高发展强大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

为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等防灾抗灾措施。

三、气候

1.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及其季节移动

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纬度不同、热量不同)

纬度

因素

大气

环流

季风环流

海陆

因素

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

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度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

暖流:

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寒流:

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

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

地形

因素

洋流

因素

2.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

3.气候特征的描述(气候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同组合)

(1)描述方法:

气候特征的描述用气温、降水和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在空间上的相对统一)。

如描述新加坡的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2)典型气候特征的描述与比较

属于夏雨型(夏季多雨)的气候类型:

季风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属于冬雨型(冬季多雨)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唯一的一种)

季风性气候特征的描述:

包括三种:

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的气候特征都可表述为高温多雨,冬季略有差异依次为寒冷干燥、温和少雨、高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相同点是气温各月都在20℃以上,降水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不同点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大,在月份分配上具有爆发性,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从春季逐月增加,由旱季向湿季逐渐过渡。

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的差异:

相同点是具有海洋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降水多且均匀;不同点是温带海洋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海洋性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0℃。

气候类型的判断如下简图:

4.气候的综合判读

(1)定位法:

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和海陆分布规律来判断。

(2)定性法:

根据描述的区域自然特征(如植被、水文、土壤等)和气候分布的特点来断定气候类型和地区。

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大陆35度纬线的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判断1~3题:

1.图中乙处年降水量少的原因是

①终年受高气压控制②位于背风坡   ③地处大陆中心,各方向距海远   

④地形闭塞⑤受寒流影响⑥终年盛行由陆到海的风         

A.①⑤   B.①②   C.②④   D.③⑥

2.图中丙处所属气候类型的典型农作物是

A.柑橘、柠檬、葡萄、油橄榄   B.甘蔗、柑橘、茶、棉花

C.苹果、梨、葡萄、棉花   D.苹果、桃、葡萄、油橄榄

3.根据水循环原理,图中甲处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读下图回答4~6题。

4.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图,a、b、c表

示气压值,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①④点。

B.①②③④点中表示高空的是②③点

C.若①②③④点形成热力环流圈,则气流方向为③→②→④→①

D.①③③④点中,气温最高的点为②点

5.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等太阳高度线,则a=0°,b=30°,C60°,P=20°,S,

N=20°W,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上海夕阳西下

B.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C.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正值小麦种植业的忙碌季节

D.摩尔曼斯克有可能出现极夜现象

6.如上题所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点自转线速度大于②点

B.①、③点位于大陆上

C.6月22日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①>③

D.④处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读“某地气压年变化状况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图所示地区可能是()

A.亚速尔群岛

B.蒙古高原

C.夏威夷群岛

D.巴西高原

8.形成该地区气压年变化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洋流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下表内容为某年中日美英四国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关数据,回答9-10题。

人均能源消费

(世界平均为100)

人均二氧化碳

排放量(吨)

美国

478

20

日本

241

11.6

英国

237

9.2

中国

53.6

2.8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气温增高

B.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是惟一的原因

C.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承担首要任务是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之一

D.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10.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生产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A.木材加工厂和造纸厂       B.金属冶炼厂和火力发电厂

C.石油冶炼厂和化工厂       D.电镀厂和化工厂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图。

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A.Pa>Pb>PcB.PaPc>PaD.Pb

12.当图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沙尘暴B.干旱C.泥石流D.暴雪

13.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太阳耀斑爆发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点升起D.太阳直射北半球

读“相对湿度同温度的关系图”回答14-16题。

14.有关气温与湿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度从凌晨4时起逐渐加大  B.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C.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D.气温在正午12时达最大值

15.该地可能是下列哪个城市()

A.东京B.乌兰巴托

C.罗马D.阿伯丁

16.该地该日的天气状况是()

A.全天无任何降水过程B.下午3时有降水过程

C.上午10时许有降水过程D.凌晨4时有可能产生霜冻

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18.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读下图,完成19-20题。

19.A地的气候特点是

A.最低月均温在0°C以下B.雨热不同期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D.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20.B地沿岸洋流为

A.加利福尼亚寒流B.加那利寒流C.墨西哥湾暖流D.阿拉斯加暖流

二、综合题

21.下图是沿北纬60°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判断理由是,在d,e,f三个区域中,属于海洋的是,判断理由是。

(2)此时e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b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3)此时我国盛行的风向是,其性质是。

(4)此时印度盛行季风,进入一年中的季。

22.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

(1)据研究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