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概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2888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柱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柱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柱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柱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柱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柱概况.docx

《天柱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柱概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柱概况.docx

天柱概况

天柱概况

本办

  一、基本情况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本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等县接壤,素有“黔东第一关”、“中国重晶石之乡”和“贵州高原黄金城”之称。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初置天柱县,原名凤城,后改名天柱,县以城北“石柱擎天”得名。

天柱县辖十六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居委会),国土面积2201平方公里。

总人口42万人,以侗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8.3%,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比例最多的县份之一。

全县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380毫米,日照时间1198小时,平均气温16.1℃,全年无霜期281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较为优越。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6.8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7.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8元。

  二、投资环境

  

(一)天柱县资源丰富

  1、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石有重晶石、黄金、煤、铁矿、钾矿、硅石、石灰石、白云石、陶瓷土、高岭土、矾矿等10余种。

其中,重晶石已探明储量1.0881亿吨,远景储量达3亿吨,占全国储量的60%,被誉为“中国重晶石之乡”。

天柱县遍地是黄金,大型矿床7处,矿点40余处,已探明储量约为8万公斤以上,被誉为“贵州高原黄金城”。

煤矿探明储量1684万吨,矾矿13.5万吨,硅石3500万吨,钾矿1353万吨,高岭土5000万吨,矿产资源颇具开发前景。

  2、农业资源。

我县耕地面积22186.7公顷,区域地貌以地中山区丘陵河谷盆地为主,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全县年产粮食13万吨左右,是贵州省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县,享有“黔东粮仓”的美誉,天柱油茶产业发展迅速,是贵州省内油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木本油料资源大县。

近年来,县内畜牧业发展较快,生猪、牛、羊、骡鸭大量外销,其中以天柱骡鸭尤为著名。

特别是天柱清香型烤烟,经全国烟草工业化质量检测中心鉴定,其香气和无杂气、余味、刺激性等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

天柱县是发展种养殖的理想基地,尤其是发展无公害食品、清香型烤烟和油茶基地建设最理想的地方之一,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3、森林资源。

县内生物物种繁多,植被属于中亚热带黔东低山丘陵常绿阔叶混交林,以杉、松、樟、油桐等为主,有树种73科194属391种,草藤本植物67科183属378种,是贵州省主要用材林基地县。

全县森林面积达185万亩,活立木蓄积2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4、水能资源。

县内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21条,水能资源储量为108.75万千瓦。

可开发水能资源达80万千瓦,河流自然落差较大,开发条件优越。

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开发项目的重点之一。

  5、劳动力资源。

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23.3万人。

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0.9万人。

采取组织培训、输出转移一站式服务的方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县用工成本相对较低,本地转移就业月工资仅为800元左右,适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二)天柱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貌的历史遗存有机统一,优化融合,构成天柱特色旅游的竞争优势。

县内少数民族风情“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三门塘家祠建筑文化是侗、苗文化的一大特色。

家祠外墙装饰华美,壁画、泥塑的花鸟及民间传奇故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民间傩镗技艺上刀山、捞油锅神秘离奇。

境内喀斯特地貌、溶洞星罗棋布,山石奇丽,生态环境优雅,名胜古迹神奇。

主要有三星岩、金凤山古庙、石柱擎天等景观。

名岩名洞、奇山奇石、风景独特。

素有“草经冬日而不萎、花好春来自长青”的秀丽风景。

被专家学者誉为“人类疲惫心灵休息的家园”、“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

  (三)天柱区位优势明显

  天柱县是贵州的东大门,县内交通便捷,是川渝黔通往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的重要门户。

全县公路总长1123.95公路,为建国初期的8倍多。

实现了县际通油路、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

县城距离凯玉高速仅74公里,距湘黔线、枝柳线最近距离分别为78公里和64公里,距离黎平机场、芷江机场分别为140公里和100公里。

连接凯玉高速和夏蓉高速的黎平经天柱至三穗的高速公路于2010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一旦实现连接,届时将大大拉近天柱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地区的距离。

  (四)天柱服务环境优质

  采取“硬件不足软件补”,我们用硬措施落实软环境。

先后成立了“天柱县改善投资软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天柱县外商投诉中心”、“天柱县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中心”及“天柱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率先在全县开展了每年一度的招商引资投资软环境的考评工作。

重点考核各部门“宣传舆论环境”、“政策法制环境”、“行政服务环境”、“诚信环境”、“人文环境”、“人居环境”等,努力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的法制环境,扶持奖励政策环境,舒适、卫生、整洁的人居环境等。

  通过多年来常抓不懈的投资环境综合整治,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省内外许多投资者,一批以股份制、民营经济为主的企业相继进入我县兴业发展。

截止目前,在天柱安家落户投资矿业加工、城镇开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企业有53家。

为扩大我县经济总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天柱县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天柱县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县。

天柱县位于黔东湘西结合处,清水江下游,介于108°55′E~109°36′E,26°42′N~27°10′N之间。

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接壤,是川渝黔通往两广、江浙的重要门户,素有“黔东第一关”、“中国重晶石之乡”、“贵州高原黄金城”之称。

中文名称:

天柱县

行政区类别:

贵州省

下辖地区:

10个镇、6个乡

政府驻地:

凤城镇

电话区号:

0855

邮政区码:

556600

面积:

330.165

人口:

41万(2003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拼音:

TianzhuXian

目录

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气候

行政区划与人口

自然资源

历史沿革

经济状况

基础设施

文化事业

概况

文化机构

群众文化

专业文化

科教文卫

综述

教育

旅游资源

名优特产

天柱脐橙

天柱土鸭

珍奇生态果--天柱圣果(大血藤)

清香型优质考烟

优质特大高产红苕新品种

优质稻

三元杂交猪

优质肉牛

天柱名人

综述

王天培

杨长槐

吴绍周

姜应芳

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气候

行政区划与人口

自然资源

历史沿革

经济状况

基础设施

文化事业

概况

文化机构

群众文化

专业文化

科教文卫

综述

教育

旅游资源

名优特产

天柱脐橙

天柱土鸭

珍奇生态果--天柱圣果(大血藤)

清香型优质考烟

优质特大高产红苕新品种

优质稻

三元杂交猪

优质肉牛

天柱名人

综述

王天培

杨长槐

吴绍周

姜应芳

展开

编辑本段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万山特区

本数据来源于XX地图,最终结果以XX地图数据为准。

  天柱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复杂,地形以中低山丘为主,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7%。

海拔多在300~700米。

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内山脉大多呈东西走向。

主要山脉:

北有分水岭山脉,中有金凤山山脉,雄居县境中部,为湘黔界山;南有黄哨山脉,山峦起伏,峡谷,盆地相错其间,形成“山丘抱盆,盆中含丘”的独特地貌景观。

位于阳寨与三穗县交界的犀牛塘尖坡,主峰海海拔1119.9米,是天柱县的最高峰。

天柱盆地是天柱县最大的盆地,为贵州省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重要产粮区。

全县行政区域耕地面积1.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1.6%。

气候

  从经纬位置看,天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暧湿气候。

天柱县年平均气温为16.1°C,1月平均气温为4.7°C,7月平均气温为26.7°C,无霜期281天。

日照较长,积温较高,农作物一年两熟或混作二三熟。

但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春、夏两季多,秋、冬两季少;西北、西南部偏多,东部偏少。

  天柱县水、旱灾害频繁,尤其是夏季的暴雨、伏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因此,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十分重要。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与人口

  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

凤城镇、邦洞镇、坪地镇、兰田镇、瓮洞镇、高酿镇、石洞镇、远口镇、坌处镇、白市镇、社学乡、渡马乡、注溪乡、地湖乡、竹林乡、江东乡。

  

天柱县人口

  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

315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天柱县总人口34830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风城镇52194、邦洞镇37512、坪地镇18081、兰田镇26614瓮洞镇18013、高酿镇27487、石洞镇25464、远口镇23944、坌处镇13902、白市镇30607、社学乡19478、渡马乡16904、注溪乡5008、地湖乡3899、竹林乡13395、江东乡15800。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315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

其中非农业人口2.87万人;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40.2万人,占98.2%。

(侗族占60%,苗族占31%,此外还有水、布依等少数民族),是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之一。

人口出生率10.99‰,自然增长率5.88‰,计划生育率93.88%。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天柱物华天宝,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黄金、煤、硅、钾、锰、石灰石等。

尤以重晶石矿最为丰富,保有储量1.08亿吨,远景储量3亿吨以上,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重晶石矿床,品位在85—98%之间,埋藏浅,易开采,可开发成钡盐系列产品。

黄金初步探明储量60多吨,1997年上交国库5.3万两,是贵州省首次产生的黄金县。

硅矿储量3500万吨;煤矿探明储量1684万吨;钾矿探明储量1353万吨。

县内水能储蕴量巨大,可开发28.5万千瓦,境内清水江开发二级电站可装机21.4万千瓦。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初置天柱县,天柱未置县前为千户所,原名凤城,后改名天柱,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天柱夏属荆州之界僻,周属楚之西,秦属黔中地,汉属牂牁郡,隋、唐、宋为诚州(今湖南靖州)所辖,元为湖广行省武冈路绥宁县及靖州路会同边地。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天柱千户所,属湖广靖州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县署设在凤城,朱梓为首任知县,划出会同县的汶溪所、江东里和绥宁县的远口里、镇远巡检司(六池)、江东巡检司并入天柱县,属湖广布政司靖州;崇祯十年(1637年)迁治龙塘,改龙塘县,不久回治天柱,仍复天柱县名。

清雍正五年天柱县改隶贵州,属黎平府;十二年(1639年)改隶镇远府。

  民国二年(1913年)天柱属黔东道;十二年(1923年)直属于贵州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天柱县并入锦屏县,1961年恢复天柱县。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天柱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1997年已越过温饱线,199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82亿元,粮食产量12.61万吨,财政总收入47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8元,城乡人民储蓄存款3.22亿元。

  2002年,天柱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富民强县建市的目标,以财源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施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发展小城镇、扶贫开发、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新的突破,发展以开发水资源为主的能源工业、以加工重晶石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人工种草为主的畜牧业、以脐橙和油茶为主的林果业、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3.42亿元、0.72亿元和1.4亿元,增长1.20%、9.76%和11.37%。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亿元,比上年增1.10%。

粮食总产量12.30万吨,油菜籽产量3680吨、烤烟产量254吨,肉类总产量1.50万吨。

除粮食因灾减产4.40%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产。

年末大牲畜存栏8.74万头,生猪存栏21.96万头。

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更新、退耕还林都有新进展。

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6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原煤10.0万吨、重晶石7.91万吨、水泥3.24万吨、发电量2220万千瓦时。

财政总收入4372.8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95万元,增长3.10%;财政支出1.52亿元,增长?

18.2%。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4970万元。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5个,协议资金1.6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95.5万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02千米,其中干线公路149千米,当年新修和改造公路52千米。

兴建了一批通村公路,已有224个村修通了公路,占全县总村数的71.1%。

水电建设成效显著。

积极争取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第四批农村电气县等一批重点项目,地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实现完成了第一期农村电网改造。

全县有218个村实现了城乡同网,占总村数的?

69.2%。

通信发展突飞猛进,固定电话装机2.1万门,农村有75%的村通了电话;移动通信网已形成,移动电话用户1.3万户。

开通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宽带因特网。

城镇供水、绿化、市场、电力、通信以及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所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宽4.4平方千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比上年增长4.7%。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最低生活保障投入215万元,受保人员达4.2万人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投入305万元,受保人员1300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1416元,比上年增长5.4%。

  2008年,天柱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209万元,城乡批发零售贸易额达55406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创税8090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4.39%。

近几年,天柱共引进项目80多个,引资60多亿元,天柱成为了黔东南乃至贵州东向发展当之无愧的“桥头堡”。

  “十一五”概况

  “十一五”期末,全县生产总值达26.8亿元,年均增长14.3%,超过规划目标2.3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期间年均增速1.78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完成22018万元,年均增长20.5%,是“十五”期末的3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亿元,年均增长22.7%,是“十五”期间的4倍。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513万元,年均增长19.2%,是“十五”期末的2.4倍。

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6772万元,年均增长19.2%,是“十五”期末的2.9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6578万元,年均增长16.8%,是“十五”期末的2.5倍;贷款余额124456万元,年均增长16.4%,是“十五”期末的2.5倍。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28.5:

27.4:

44.1调整为25.2:

37.1:

37.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增长2.6倍,以重晶石加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清香型烤烟、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我县自主选育的“白市4号”等三个油茶品种被贵州省林木品种委员会认定为优良品种,填补了贵州省无油茶优良品种的空白。

白市水电站、摆洞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

关闭淘汰了六合化工厂等6家落后产能企业。

开展矿产资源整合,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重晶石开采企业由19家整合成8家,黄金开采企业由22家整合成10家,煤炭企业由15家整合成10家。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0804万元,同比增长36.9%,完成工业增加值28119万元,同比增长49.2%,实现利润1342.15万元,同比增长127%。

在遭受严重干旱灾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4.57万吨,比去年增加1700吨。

完成种植烤烟13226亩,收购烟叶3.1367万担,烟农实现收入2230万元,初步建成八甲、平甫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

完成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10248亩,完成油茶芽砧嫁接810万株。

[1]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天柱县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北距湘黔铁路、320国道分别为64公里和74公里,东距枝柳铁路、209国道仅78公里。

同时积极修建通村公路,已有289个村修通了公路,占村总数的91.7%,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543.8公里(其中:

省道76.6公里、县道200.4公里、乡道253公里、村道1013.8公里)。

县内水路交通也较便利,沅江上游清水江流经县内7个乡镇,可直通洞庭湖进入长江,目前已在清水江建成了远口、白市、瓮洞3个船运码头。

  水电建设成效显著。

积极争取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第四批农村电气县等一批重点项目。

县内电力较为充裕,接通了地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完成第一期农网改造工程。

静态投资32.7亿元的白市电站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通信发展突飞猛进,固定电话装机2.4万门,农村有75%的村通了电话;移动通信网已形成,移动电话用户1.3万户。

开通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宽带因特网。

编辑本段文化事业

概况

  天柱属北部侗族方言区,繁衍于此的北部侗苗人民一直传承着重教兴学的传统,因而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素有“文化县”之称。

在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中,这里拥有黔湘北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古建筑——家祠。

这些家祠主要分布于清水江下游的天柱县境内。

天柱家祠文化极其深厚,建筑典型、历史悠久,颇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其中远口吴氏总祠、白市杨氏先祠,建筑规模宏伟,墙上雕画艺术精湛;坌处三门塘刘氏宗祠更是异彩纷呈,成为民族文化之迷。

充满神奇色彩的清水江下游家祠群,已成为天柱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和魅力独特的风景线。

全县家祠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7座。

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

三门塘民族文化村、远口吴氏总祠、王天培将军故居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柱县

天柱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侗家人人会唱歌”,侗族民歌源远流长。

无论逢年过节、喜订丰收、婚丧嫁娶、宗教礼仪,都要以唱歌来庆祝。

侗族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北部地区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边歌、好事歌、伴嫁歌等。

玩山、赶歌场是侗族青年男女主要娱乐和建立婚姻家庭的主要途径。

竹林的阿婆坳、坌处的平芒、三门塘至今仍保持赶歌场的传统。

其景况热闹非凡,真如是“歌的海洋”。

  天柱县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有业余文化团队178支,其中有侗歌班文艺队3支,太极剑队1支,礼仪东队8支、学校少年军乐队28支、企事业文艺队12支,龙灯队16支、雄狮队8支、花灯队4支、秧歌队6支、老年文艺队1支,中老年文艺队1支、侗族阳戏、汉戏团各1支、民间武术表演队2支、芦竹队1支、腰鼓队83支。

这些文艺团队活跃在城镇和广大农村,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文艺宣传,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娱乐和服务。

  天柱县专业文艺队和文化馆合署办公。

常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每年都要排练1-2台文艺节目(相声、小品、小话剧、表演唱、舞蹈、快板)送到边远山区和16个乡镇,每年演出场次都在36场以上。

群文创作作品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每年也在15篇以上。

四年来文艺创作作品49个,自办文艺报和《晓钟》专刊,为全县文学爱好者提供学习园地,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

  全县文化单位有县文化广电视局为行政管理部门。

其系统的下属单位有:

文化馆、文工队、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电影公司、新华书店、文化广播电视科稽查队、广播电视站。

投资400余万元的县宣传文化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各乡镇都有文化服中心。

全县有村级文艺(腰鼓)队187支。

全县城乡群众文化活动频繁开展。

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场面。

2002年四月,天柱县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进县”称号。

文化机构

  天柱县文化馆

  天柱县图书馆

  天柱县文化市场稽查队

  天柱县文物管理所

  天柱县电影公司

  天柱县广播电视站

群众文化

  

天柱县群众文化节

  天柱县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有业余文化团队178支,其中有侗歌班文艺队3支,太极剑队1支,礼仪东队8支、学校少年军乐队28支、企事业文艺队12支,龙灯队16支、雄狮队8支、花灯队4支、秧歌队6支、老年文艺队1支,中老年文艺队1支、侗族阳戏、汉戏团各1支、民间武术表演队2支、芦竹队1支、腰鼓队83支。

这些文艺团队活跃在城镇和广大农村,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文艺宣传,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娱乐和服务。

专业文化

  天柱县专业文艺队和文化馆合署办公。

常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每年都要排练1-2台文艺节目(相声、小品、小话剧、表演唱、舞蹈、快板)送到边远山区和16个乡镇。

文艺创作作品49个,自办文艺报和《晓钟》专刊,为天柱县文学爱好者提供学习园地,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

编辑本段科教文卫

综述

  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适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阶段净入学率由上年的77%提高到84%。

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分别比上年下降0.33和0.09个百分点。

高考再创佳绩,有827人被大专院校录取,重点院校上线人数突破100人大关。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有5个乡镇被州政府评选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

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24个,卫生技术人员810人,病床位447张,93.3%的村建立了卫生室,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得到了加强;有文化服务设施21个,有114支业余文艺队伍,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002年4月,该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文化先进县称号。

有线电视节目增加到了6套,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为83%和88%。

教育

  天柱素有重教兴学的传统,有贵州省文化教育县之盛誉。

曾培育了著名的少数民族无产阶级革命家、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龙大道,贵州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贤昭,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序顺,北京大学教授、留美博士肖以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杨念一等。

  天柱县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主体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形成了浓浓的党以重教为先,政以重教为本,民以兴教为荣的发展氛围。

  天柱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