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1079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中和反应的实质。

2.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难点:

中和反应实质的探究。

课堂展示

演示实验:

用滴管向盛有5%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稀盐酸,观察现象。

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你的猜想是什么?

实验探究:

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问题:

你的猜想是什么?

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提示活动顺序:

猜想→各自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参考方法:

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说说反应过程中得现象,来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1碱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后再滴加酸溶液。

2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再滴加碱溶液。

3pH试纸或pH计时时测其过程中酸碱性。

4用温度计时时测量其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问题思考:

在以上反应过程中,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请同学们分析下表表中的数据,并在坐标纸上绘出pH与加入稀盐酸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

滴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16

烧杯中溶液的pH

12.5

12

11

9.8

7

5.6

3

2

1.2

 

根据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交流:

①当滴入的稀盐酸不足时,pH7,溶液显性,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

②当滴入的稀盐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pH

7,溶液显性;溶液中的溶质有。

③当滴入的NaOH溶液过量时,pH7,溶液显性,剩余。

溶液中的溶质有。

思考:

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呢?

H+和OH-哪去了呢?

结合课本19页图片,理解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的微观过程。

(分析反应实质: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盐酸中的和氢氧化钠中的相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应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消失了)。

总结:

其他的产物如氯化钠、属于盐。

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归纳总结:

1.酸+碱—→盐+水2.溶液在反应后趋于中性。

3.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反思交流】

改变溶液pH的方法:

【问题思考】

(1)治疗胃酸较多的病人的药物是酸性还是碱性?

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2)蚊虫叮咬后释放的酸性物质为什么会感到痛痒?

涂什么可减轻肿痛?

(3)解释“向酸性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4)一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质最合适?

为什么一般不选用氢氧化钠?

【应用地带】1.同学们,你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1)皮蛋有涩味,因为其中含有碱性物质,在食用前如何除去涩味?

(2)化工厂排放碱性污水,鱼虾遭殃,该怎么办?

(3)下酸雨时,可以向空中撒什么物质?

2.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课下作业:

1.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

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

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H2OD.Zn+CuSO4===ZnSO4+Cu

3.体操运动中在上器械之前常用“镁粉”搓手,“镁粉”的主要成分是MgCO3。

试根据常见物质的类别判断出MgCO3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

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5.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写出下列应用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熟石灰[Ca(OH)2]改良酸性土壤(盐酸)

(2)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的硫酸

6.2011年3月10日,京昆高速路因车祸导致35吨浓硫酸泄漏。

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紧急出动,成功排除险情。

(1)由于时间紧迫,工作人员想紧急调运烧碱(氢氧化钠)投放到浓硫酸中,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

一部分工作人员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氢氧化钠碱性太强,若反应不完全会造成二次污染。

(2)你认为最好的物质是,选择这种物质的优点是。

学情分析

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能否发生会抱有疑惑,这也是

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认识:

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酸碱反应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或通过各种媒体对其有所了解。

城市跟农村的学生接触到的实际例子会有所不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

效果分析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

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

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的原理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但本节课不成功的一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练的太少,掌握的还不够好,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从教材的体系看,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完复分解反应和酸与碱的通性之后,且酸与碱在化学性质上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中和反应”的学习是“酸碱性质”学习的自然延续,也是对“复分解反应”的深化和完善,“PH”的学习既承接了在酸碱化学性质学习中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定量的测定了溶液的酸碱性)。

所以从体系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育目的看,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定量测定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广泛,为了加深对“PH”的理解,实现理论知识和生活、生产实践的结合。

评测练习

1、【典例1】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2、【典例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下列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应用一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CO2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CO2====CaCO3↓+H2O

B.CuO+2HCl====CuCl2+H2O

C.Cu(OH)2+H2SO4====CuSO4+2H2O

D.AgNO3+HCl====AgCl↓+HNO3

4、如图图是向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请说出a、b两点时溶液中的溶质。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引入课题,并据此扩展到碱与酸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来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后,再探究NaOH和盐酸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的理解,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实验方案理解的难度。

实验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其他方面设计出间接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同时也希望借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实验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感受反应过程从碱过量到恰好完全反应到酸过量的过程。

巩固练习的目的也是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

课标分析

2011年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

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

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要 素

目  标

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

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制订计划

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订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2.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进行实验

1.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

2.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收集证据

1.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学习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

3.初步学习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反思与评价

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