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0647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

《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docx

高三一轮历史综合试题

18.“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吾国今日既日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

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推翻满人政权,建立汉人专制政权B.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C.强调排满革命,建立统一民族国家D.主张反清复明,恢复汉人一统江山

25.“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

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

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B.董仲舒:

天人感应

C.荀子:

天与人不相胜D.董仲舒:

三纲五常

3.他的作品是“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他的艺术是“孩子式的病态”的“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

“他”是

A.贝多芬B.巴尔扎克C.托尔斯泰D.毕加索

17.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

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

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

29.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

这个故事反映的主题是()

A.机器大生产严重摧残人性B.革命与战乱造成人精神危机

C.一战造成人心灵扭曲和创伤D.美苏核威胁使人精神失控

26.宋朝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其主要原因

A.君权加强,相权削弱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

C.交通发达,贸易兴盛D.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27.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B

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

都是官办企业

C

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

D

同盟会的《民报》和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

27.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

”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

29.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

“(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

不同的地区中间:

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32.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

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但丁B.马丁·路德C.加尔文D.达·芬奇

35.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

“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

”对此理解正确是

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

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19.伏尔泰在读到卢梭作品《爱弥儿》中的这段文字“只有自然永恒不变的秩序才更好地展示了至高的存在……我对上帝深信无疑,以至我不能相信那些不符合上帝之尊严的奇迹”时,在文字页边批了“绝妙”二字。

这是因为该段文字

①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②谴责宗教中的非理性因素

③号召向腐化的僧侣兴师问罪④凸显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

”这句话针对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B.雅典民主政治的时效短暂

C.雅典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弊端

D.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17.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运动的突出特征包括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②从法律角度论证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④强调“公民意识”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一批同学去看书画展,导游在介绍时说:

“这幅画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

”对这幅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B.这幅画属于印象派画作

C.这幅画是毕加索的作品D.这幅画的作者是英国人

19.《烟标收藏入门》记载:

“1889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

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

”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

C.加入WTO使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化

D.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20.1978年8月12日中日在北京签订《中日友好条约》:

“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

这一条约的签订意在

A.促成中日两国尽快建立外交关系

B.缓和中日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C.结束两国敌对状态

D.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21.在各国历史发展中,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罗斯福推行“新政”。

上述实践有共同之处,其共同点表明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对立

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D.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23.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

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14.“其(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于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①有对专制帝制的总体性批判②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③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④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5.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A.兵部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

28.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毛泽东对近代通商口岸的观察所体现的视角是

A.阶级斗争视角B.全球视角

C.文明演进视角D.近代化视角

30.《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

2.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

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

A.燔诗书,明法令B.罢百家,尊儒术

C.立中正,定九品D.正君心,致良知

25.(清)赵翼说:

“(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

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

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由此可知当时()

A.较好地解决了唐宗室内部问题B.着重实施以宗法制为纽带的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

C.科举考试实质上的局限性D.部分宗室成员在唐朝中期后也参与诸侯割据

31.对图8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独占鳌头的是荷兰B.第②段中首屈一指的是英国

C.第③段中英国因工业革命而成为日不落帝国D.第④段反映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建立

34.下面是《美国、欧盟、日本部分经济数据(1999年)比较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

地区国家

世界20强公司占有数量

进出口贸易世界份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外汇储备中拥有的货币量

出口

进口

美国

7

12.7%

18.8%

美元占66%

欧盟

6

39.1%

37.6%

欧元占12.5%

日本

7

7.5%

5.5%

日元占5%

A.国际经济旧秩序仍无较大改变B.经济实力的变更使国际经济组织性质变化

C.欧盟经济实力全面超越美国D.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

“久矣!

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材料二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

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

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

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

——以上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表现(6分)

(2)“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分析其必然性。

(10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原因?

(5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

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4分)

[答案]

(1)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

(每点2分,共4分)

表现:

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2分)

(2)分析: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5分)

“现代化国家”梦: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贫穷落后,人们渴望国家富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曲折(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5分)

(3)原因:

十一届全会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分)

含义: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2分)

认识:

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然符合本国国情;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立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

图片表现出的差异有哪些?

(2分)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4分)

材料二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4分)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分)

 [答案]

(1)差异:

形式上:

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

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

(2分)

特征:

中国师道尊严,反映出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

(2分)雅典学院的平等教学氛围,反映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

(2分)

(2)特点:

法国:

崇尚自然秩序,认为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来源;主张经济自由和保护私有财产。

(2分,择一即可)

英国:

虽也主张经济自由,但更强调(或具体化为)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2分)

原因:

法国属于封建专制王权统治,农业发达,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也发展起来。

(2分)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希望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38.(28分)《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覆盖面遍布全世界。

自1923年3月3日创刊以来,《时代》就对报道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9月3日期刊,封面人物蒋介石(右图),图中的蒋介石意气风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1)这个时候中国历史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又面对怎样的命运抉择?

(4分)

.

材料二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右图)。

题目是《中国的毛泽东》,红色条幅上写着民主统一。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周刊将毛泽东列为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材料三这是1958年12月1日的封面(右图).人物是毛泽东。

封面的右上角引用了拿破仑的一句话:

中国是一头睡狮,醒来后她竟震惊世界。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角度概括建国初期中国“醒来后她竟震惊世界”的表现。

(8分)

材料四1979年1月,邓小平的头像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右图)。

标题写着: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随后,刚过了一个月,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题目是《邓来了》。

邓小平访美,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半当年两次登上时代封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材料五1985年9月,《时代》周刊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

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5)你是否同意《时代》周刊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9分)

39.(18分)民之生计,国之大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粱惠王说: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及时除草)。

……彼(秦楚国执政者)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秦楚国执政者)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日: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1)依据材料一,概述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

(2分)并指出孟子的主张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6分)

材料二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

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6分),并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4分)

22.(14分)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

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新文化人之所以热衷于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除了其本身思想体系内含的合理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长久被封建统治阶级压制的非正统的思想学说。

——摘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之变法理论”的核心主张。

(3分)

(2)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人充分肯定“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的原因。

(2分)

22.(14分)

(1)派别:

维新派(1分)。

主张: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分)

(2)原因:

本身思想体系内含合理价值;它们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压制。

(2分)

(3)评分标准:

立论: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

(2分)

论据:

维新派:

主张托古改制。

(1分)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提倡传统下层文化。

(1分)

评价:

阶级的观点(1分)、辩证的观点(1分)、历史的观点(1分)

表述:

逻辑严密(1分)、行文流畅(1分)

41.((26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

“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

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6分)

 

材料二

图4

(2)图4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

(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6分)

 

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

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

(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8分)

 

41.(26分)

(1)(6分)变化:

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作用:

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4分)

(2)(8分)文革时期;(2分)主要原因: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6分)

(3)(12分)史观:

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

(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2分,任答其一即可)方面: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8分,每点2分)

41.(20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

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

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