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571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效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1、基础知识(共26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jiàn)鹰隼(zhǔn)螫针(shì)悄无声息(qiǎo)

B.脖颈(gěng)疱疹(pào)笑靥(yè)长歌当哭(dàng)

C.盅惑(gǔ)菲薄(fěi)妊娠(shēn)呱呱而泣(guā)

D.浸渍(zé)倔强(jué)攒射(cuán)殒身不恤(x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

B.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亲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

C.所以原谅我吧,是黑夜泄漏了我心底的秘密,不要把我的允诺看作无耻的轻狂。

D.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廖落。

3.下列各组词语中,填入空处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1)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   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2)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3)著名的长腰,为了   逶迤的长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装饰的头与尾。

A.搜集表明标明B.搜集标明表明

C.收集表明标明D.收集标明表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认为,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充耳不闻,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开展合法正当的海洋活动无可厚非,日方应正视历史和现实,与中方一道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作出努力。

D.二次革命失败,很多同志殉义武昌。

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直接参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学生们走出教室,跳出题海,走进广阔的社会自然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B.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也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C.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开滦,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产量增加了两倍,使一个开滦变成了三个开滦。

D.如何才能富起来呢?

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中国文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政治争夺,伤痕累累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江湖泛舟、山林隐逸,以此来抚平心灵的创痛。

②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属,以寻找心灵的寄托。

③这个高蹈的世界,是由浮世的纷扰、个人的失意而生的苦闷的救济场。

在那里个人的自由绝对地被容许。

④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

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进入了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

⑤文人舟居情结代表了一种隐逸,一种退居。

A.①②④⑤③B.⑤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⑤D.⑤②①④③

7.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厚重落叶的大地上。

B.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

C.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

D.每当看到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我就仿佛回到了那天真烂漫的童年。

8.下列各句中,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此句唱词化用李清照的词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化,表现了痛苦的深重。

B.“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这是《兰亭集序》的基本观点,作者引用古人的话,表明他对人生的认识——生命无论长短,最终归于沉寂,体现了他思想的消沉。

C.“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民族的两种前途,只有在沉默中爆发,民族才有希望,实际上是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对于伽西莫多来说,这滴眼泪弥足珍贵,是感激之泪,自责之泪,同时表明伽西莫多沉睡在黑夜中的善良被唤醒了。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限一个宫调。

《长亭送别》出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B.《陈情表》《报任安书》中的“表”和“书”都是中国古代的文体之一。

其中“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书”指“书信”,《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C.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可以分为内篇、外篇、杂篇,由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是以见放

B.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圣人不凝滞于物

D.及其所之既倦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1.下列各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③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

④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内有应门五尺之僮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

1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

彼且奚适也

A.屈原既放,游于湘潭B.又杂植兰木竹桂于庭

C.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D.何故至于斯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5题。

(7分)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

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

——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我姓鲁。

周朴园姓鲁。

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沉思)无锡?

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14.“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4分)

15.“你--你贵姓?

”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7分)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6.选文中划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3分)

17.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

至多:

至少:

18.用简洁的话概括选文内容。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15分)

车站的老人和小狗[前苏联]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

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

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

透过烟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

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子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

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通红的,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

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

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

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

”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

彼契,你干吗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耷拉了下来。

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

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且时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雪粘满了窗户,当你看见人们在这样的严寒里喝着冰冰冷的啤酒时,背脊上不禁会起一阵寒战。

  “彼契!

”老人又叫,“喂,彼契!

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像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

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

它好像在说:

“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这样一块面包。

  “唉,彼契,彼契!

”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

它好像请求他别再叫它,别再责备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人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要吃的吗,狗崽子?

”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呐?

  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

”年轻人说,“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津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堂大笑起来。

  “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

”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彼契,不许吃!

”老人喊道。

他那风吹雨打的睑和干瘪的、青筋嶙嶙的脖子都涨得通红了。

    小狗蜷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连香肠看都没看一眼。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

”老人说。

    他开始痉挛

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

他的手指不住地颤抖着。

  “还生气呢!

”那个高颧骨的年轻人说,“瞧啊,多大的自尊心!

  “唉,你别去理睬他吧!

你耍他干什么?

”一个青年人用调解的语气说,一面给大家倒了啤酒。

老人什么也没说。

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文零钱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来一块香肠面包!

”老人哑着嗓子说。

   小狗夹着尾巴站在他身边。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递给了老人。

  “只要一块!

”老人说。

“您拿去吧!

”女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谢谢!

”老人说,“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月台上去了。

月台上一个人也没有。

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

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对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挛

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

“哎,彼契呀,彼契呀!

真胡涂啊!

小狗没听他说话,它在吃东西。

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风吹下了眼泪。

19.第一自然节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20.文章最后,“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风吹下了眼泪。

”一句写到老人流下了眼泪,请问这是怎样的眼泪?

(3分)

21.文中两次用“痉挛”分别写了老人买面包和小狗吃面包的细节,请赏析这样写的妙处。

(5分)

22.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总充满着温暖的人性和灵性,即使在这篇读来令人伤感的小说中也不例外,那么从本文中你读出了哪些温暖?

请加以概括。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3—27题。

(11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闻:

闻名

B.未有知其修者修:

美好的样子

C.此小大之辩也辩:

同“辨”,分辨

D.定乎内外之分定:

认识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其名为鲲自令放为

B.奚以知其然也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C.以五百岁为春但以刘病日笃

D.有鱼焉置杯焉则胶

2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而征一国者B.故述往事,思来者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D.太上不辱先

26.下列各项中,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大志辩”,“小”和“大”是有区别的,但从全文看,“小”和“大”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差异,都“有所待”。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是对偶,本节其他的句子整散结合,富有变化,有节奏感。

C.在表现手法上,注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形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时,学鸠以轻蔑的口吻来责问对方鹏,这种狂妄无知的特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D.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四种人,宋荣子“犹然笑之,说明他做到了无功无名,已经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

2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8—32题。

(15分)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

郑人甚善之。

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

“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

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

灭郑而封太子。

”太子乃还郑。

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胜俱奔吴。

到昭关,昭关欲执之。

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

追者在后。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剑曰:

“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父曰:

“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

”不受。

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

吴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钟离、居巢而归。

伍子胥说吴王僚曰:

“楚可破也。

愿复遣公子光。

”公子光谓吴王曰:

“彼伍胥父兄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仇耳。

伐楚未可破也。

”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于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

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

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

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

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

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

,而与谋国事。

楚诛其大臣郤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亡奔吴,吴亦以嚭为大夫。

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

后闻阖庐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

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

“民劳,未可,且待之。

”乃归。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注:

行人:

掌管朝觐聘问的官。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用事:

掌权

B.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直:

价值,价钱

C.愿复遣公子光愿:

愿望

D.遂禽故吴反二将军禽:

通“擒”,捕捉,捉住。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重为乡党所笑

B.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C.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拔其钟离、居巢而归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3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顷公作为国君,善于任用贤人。

他认为郑人信任公子建,就让公子建作内应,内外夹击,最终灭掉了郑国。

B.伍子胥成功渡河以后,赠宝剑给渔父,渔父并没有接受,因为他“赐粟五万石,爵执珪”都不在乎,更不用说“百金剑”了。

这说明渔夫重义轻利。

C.楚国和吴国因边境“两女子争桑相攻”,而相互“举兵相伐”,导致战乱。

D.伍子胥勇敢机智,谋略超人,命途曲折,但在吴王阖庐继位之后,官拜为行人,参与策划国事。

31.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3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33—34题。

(6分)

蝶恋花清·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33.“不语垂鞭”一语刻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

(2分)

34.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4分)

四、名句默写(12分)

35.补写出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2分)

具体见答题纸。

五、语言运用(6分)

3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6分)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甚至逢年过节聚会的餐桌上,“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请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描写低头看手机的场景,字数150字左右。

 

宁波效实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参考答案

14.①“自然”表明关窗是侍萍的习惯,“慢慢”表明她内心的痛苦与矛盾。

舞台说明暗示了侍萍的身份。

②侍萍关窗的动作又勾起了周朴园对梅侍萍的回忆,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5.潜台词:

你到底是谁?

(1分)

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表示声音的间断,透露出周朴园内心的疑虑和紧张。

(2分)

16.含义: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在流血斗争中向前发展的,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只能前进一小步,徒手请愿是不能推动历史发展的。

(2分)

态度:

不主张采用徒手请愿这种斗争方式。

(1分)

17.至多:

强调烈士死难的意义有限。

至少:

烈士死难还是会产生社会影响,纵使别人忘却,亲友们不会忘记这些爱国青年。

18.总结三·一八惨案教训,指出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

(或是:

评述请愿,指出惨案的社会影响。

19.①为了渲染当时天气的寒冷(1分),②暗示着这群年轻人内心的冷酷,没有同情心和人情味(1分)。

③为塑造老人形象作铺垫(或“与老人行为作对比”)。

④与后文写到的温暖的人情和人性对比(1分)

20.应是辛酸的眼泪,是艰难生活的苦楚之泪;是人狗相伴,共同维护了尊严的欣慰之泪;是感动之泪,在艰难处境下,毕竟还有温暖的人同情。

(3分)

21.第一处反映了老人当时给自己的小狗买东西吃时的矛盾心理(1分)第二处反映了小狗可能因长期挨饿而得到食物的过度激动(1分)。

这样的细节描写,非常真实地写出了老人生活的艰难,人狗同病相怜的悲惨处境;也暗示了人与狗之间为了尊严而努力的默契,(2分)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现实,激发读者的恻隐之心,使读者产生对老人维护自己尊严的敬佩之情。

(1分)

22.老人给狗买面包表现了老人对狗的爱和怜悯;在艰难的处境中,人与狗相依相伴的温情;在困境中,人狗共同同维护、坚守着着尊严,让人充满敬意;女售货员买一赠一的善举,体现了可贵的同情心。

(4分,一点2分,两点三分,三点4分)

23.B24.D25.C26.D(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27.略28.C希望

29.B(“和”介词)A(介词“替或动词“成为”;表被动)C(通过;凭借)D(表承接;表转折)

30.A(晋顷公以公子建作内应,并没有灭掉郑国。

)31.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胜俱奔吴。

32.见译文

33.这一句勾画出了作者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默默无言,充满愁烦,无力地提着马鞭,缓缓行走的形象。

34.这两句借景抒情,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对景物做了描绘。

“衰草连天”是眼见实景,衰败的秋草直达天涯,就像自己的离愁别绪,连绵不断。

“雁声远向”是耳闻,听到雁声长鸣,徒增愁绪。

“衰草”“雁声”给人以凄凉肃杀之感,作者借此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愁苦情怀。

35.默写:

(1)茕茕独立

(2)晓来谁染霜林醉

(3)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禾黍秋风听马嘶

(5)举世皆浊我独清

(6)新浴者必振衣

(7)仲尼厄而作《春秋》厥有《国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通古今之变

(9)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0)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36.略

附译文:

伍子胥到宋国以后,正好遇上宋国华氏作乱,就和太子建一同逃到郑国去。

郑人对他们很友好。

太子建又前往晋国,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