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013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

《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docx

甘肃省届高考理综适应性训练试题9

甘肃省2013届高三新课改高考适应性训练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方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方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i28S32Cu64Ag108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间信息交流体现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产生均在膜上进行’

C.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

D.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物质运输效率会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不会改变

C.细胞癌变导致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3.人在紧张、恐惧的时候,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多种器官,使机体产生出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例中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B.该激素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使人反应灵敏

C.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是该激素的靶细胞

D.该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密切的关系

4.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

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5.右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鼠性状表现的改变一定引起小鼠种群的进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

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

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6.下列待测样液鉴定中实验试剂选择和实验结果相一致的是

待测样液

试剂

结果

A

花生液

苏丹Ⅲ染液

红色

B

豆浆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马铃薯液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D

梨汁·

碘液

蓝色

7.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提高了燃烧效率,可以减少SO2和烟尘的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

B.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用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生产沼气可以代替石油液化气

C.海水淡化能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可以有效防治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除去乙醇中含有的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振荡、分液

C.溴水能鉴别苯、乙醇溶液和四氯化碳

D.C2H4和C4H8一定互为同系物,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稀氨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2NH3·H2O+CO22N

+H2O+C

B.在30mLlmol·L-1的Na2S03溶液中通入224mL标准状况下的Cl2:

C.某钾盐(K2A)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

A2-+2H2OH2A+20H-

D.在Ba(HCO3)2溶液中逐滴滴入NaHSO4溶液至Ba2+恰好完全沉淀:

Ba2++2HCO3-+2H++SO42-BaSO4↓+2CO2↑+2H2O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6g乙醇分子中含有碳氢键的数目为0.6NA

B.1mo1C1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所含的氧原子数必为2NA

D.28gC16O与28gC18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4NA

 

11.下列有关各装置图及对应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甲装置可电解精炼铝B.用乙装置可制备Fe(OH)2

C.用丙装置可制得金属铁D.丁装置可验证NaHC03和Na2C03的热稳定性

12.对于可逆反应2AB3(g)A2(g)+3B2(g)△H>0。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13.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

下列关于A~F六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D、E四种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中

D的酸性最强

B.形成的简单阴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C>B>D>E

C.D、E、F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都含有共价键

D.1mo1A、B、C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都含有10mol电子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15题、16题、17题、21‘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4题、18题、19题、20题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A.伽利略最早引入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C.库仑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

D.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磁效应,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示磁现象的电本质

15.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运动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

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20s内,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乙车的加速度大小

B.在t=10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C.在5~15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0~2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16.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F推Q时,P、Q仍静止,则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17.如图是“嫦娥二号”奔月示意图。

在地球上空第一次变轨是由椭圆轨道a变为椭圆轨道b,然后卫星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MN。

“嫦娥二号’’最终成为绕月卫星。

在月球上空又一次变轨是由椭圆轨道d变为近月圆轨道c。

则A.卫星在轨道a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b上

运动的周期

B.卫星在轨道c和轨道d上运动通过E点时的

加速度相等

C.卫星在轨道c和轨道d上运动通过E点时线速度相等

D.卫星在轨道c上经过E点时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d上经过E点时的速度

18.长为L的木板AB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

现缓慢地抬高A端,使木板以B端为轴转动,当木板转到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时小物块开始滑动,如图所示,

此时停止转动木板AB。

设小物块滑到B端的速度

为v,则在整个过程中

A.木板AB对小物块做的功一定大于

B.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

C.支持力对小物块做功为

D.静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

19.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0:

1,原线圈接在按如图甲所示变化规律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Ro为定值电阻,L为灯泡,R

为滑动变阻器,P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该交流电源输出的电压瞬时值的

表达式为u=3l0sin(50

)V

B.若将该交流电源加在阻值为R'=961

的电阻两端,电阻消耗的功率为50W

C.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向a端移动时,灯泡L变亮

D.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向a端移动时,原线圈输入功率变大

20.如图所示,有一对等量异种电荷分别位于空间中的d点和g点,以d点和g点为顶点作一正方体。

现在各顶点之间移动一试探电荷,关于试探电荷所受电场

力和具有的电势能,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a点和c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在b点和e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在b点和e点的电势能相等

D.在f点和h点的电势能相等

21.固定的矩形导线框abcd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线框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甲所示。

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规定向左为安培力的正方向。

在0~4s内,导线框的ab边所受安培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其中.:

Rl、R2为标准定值电阻,阻值已知。

用I1、I2分别表示S2接l、2时电

路接通后电流表的示数,则:

电动势表达式E=,

内电阻表达式r=。

23.(9分)

图甲为某实验小组测量电动机转动角速度的实验装置,半径不大的圆形卡纸固定在电动机转轴上,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

在圆形卡纸的旁边安装一个改装了的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是t。

下面是该实验的实验步骤:

I.使电火花计时器与圆形卡纸保持良好接触;

Ⅱ:

启动电动机,使圆形卡纸转动起来;

Ⅲ.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使它正常工作;

Ⅳ.关闭电动机,拆除电火花计时器。

研究卡纸上留下n个点的一段痕迹,如图乙所示,写出角速度

的表达式,代入数据,得出

的测量值。

①要得到角速度

的测量值,还缺少一种必要的测量工具,它是

A.秒表B.游标卡尺C.圆规D.量角器

②写出

的表达式为,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是:

③为了避免在卡纸连续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打点重叠,在电火花计时器与盘面保持良好接触的同时,可以缓慢地将电火花计时器沿圆形卡纸半径方向向卡纸中心移动。

则卡纸上打下的点的分布曲线不是一个圆,而是类似一种螺旋线,如图丙所示。

这对测量结果(选填“有影响”或“没有影响”),理由是:

有。

24.(14分)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0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

T=0时刻起,物体在一个水平力F

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前8s内F随

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

(1)5s末物体的速度;

(2)在图丙坐标系中画出物体前8s的v-t图像。

25.(18分)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第四象限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第二、第三象限内有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y轴为磁场和电场的理想边界。

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9的带正电粒子经过x轴上的A点时速度大小为vo速度方向与x轴负方向夹角

=30o。

粒子第一次到达y轴时速度方向与y轴垂直,第三次到达y轴的位置用C点表示(图中未画出)。

已知OA=L,不计粒子的重力。

(1)判断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并计算其大小。

(2)求粒子从A点运动至C点的时间。

26.(11分)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氮气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2年6月“神舟九号”成功发射,发射火箭推进器中分别装有联氨(N2H4)和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立即产生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已知:

①12.8g液态联氨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

②H2O

(1)H2O(g)△H=+44kj·mol-12H2O2

(1)2H2O(l)+O2(g)

△H=-196.4kJ·mol-l。

则表示联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

K1K2(填“<”、“>”或“=”)。

②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

3:

2B.v(N2)正=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右图为常温下向25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2mol·L-1的HN3溶液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根据右图能确定HN3为.酸(填“强”或“弱”)。

②D点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B点时溶液中c(HN3)=mol·L-l(填精确值)。

27.(17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H2O、。

Al2O3·3H2O,含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提取纯Al2O3。

其操作过程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

(1)在实验中需用1mol·L-1的NaOH溶液480mL,现已有下列仪器:

托盘天平(砝码)、胶头滴管、药匙、烧杯、玻璃棒,配制该溶液时还缺少的仪器是;在灼烧操作中需用到上图所示仪器中的一种,其名称是__。

(2)写出滤液A中的一种溶质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物进入滤液B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写出步骤③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若步骤①中没有过滤操作而直接进入步骤②,将对后面操作产生的影响是。

(4)甲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右图装置制备CO2气体,并将其通入滤液B中,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现象。

①乙同学分析认为:

甲同学通入CO2不足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

之一,你认为乙的分析(填“合理”或“不合理”);若

合理,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若认为不合理,该空不作答)。

②丙同学分析认为:

甲同学通入的CO2中含有HC1气体也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在实验中增加某装置可解决这个问题。

请帮助丙同学画出该装置图,并注明所加入的试剂。

28.(15分)

已知:

用惰性电极电解某盐X的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X+H2O

A(单质)+B(单质)+Y(化合物)

(1)若组成X的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且A、B均为气体,其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1:

1,产物之间可以发生下列反应(变化中的水略去):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②。

(2)若A为红色固体,A可以与Y的浓溶液反应生成一种与A摩尔质量相同的气体。

①写出该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某学生电解一定浓度的X溶液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lmolA2(OH)2CO3后,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不考虑CO2溶解),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

(3)若向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且存在如下的转化关系:

I.A+Y(浓)→X+C(气体)+H2O;

II.A+Y(稀)→X+D(气体)+H2O;

III.M+O2→D(气体)+H2O。

①已知:

组成M气体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4:

3,则检验M的方法是;

②在标准状况下,27gA溶于一定浓度的Y溶液时,产生2.8L气体,将装有该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有水的水槽中,再通入L气体B,水才能恰好充满量筒;

③25℃时,向浓度为0.1mol·L-1的MgCl2、CuCl2、C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M气体,最先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

已知:

Ksp[Mg(OH)2]=1.8xl0-11,Ksp[Cu(OH)2]=2.2xl0-20,Ksp[Ca(OH)2]=5.5xl0-6。

 

29.(8分)

右图表示夏季晴朗天气条件下,玉米地里的玉米植株距离地面不同高度处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三条曲线的测定时间为凌晨、中午、傍晚,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l的测定时间为,曲线3的测定时间为。

(2)曲线1和2中CO2浓度值在玉米株高为100cm~150cm时最低,原因是。

(3)曲线3中CO2浓度相对较高的原因是。

30.(10分)

HIV是逆转录病毒(如图一),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是T4淋巴细胞,使得T4淋巴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红细胞可以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o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二),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三)。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看,HIV是没有结构的生物。

HIV在感染和繁殖的过程中进入寄主细胞的是。

(2)机体体液中随HIV浓度增加,T4淋巴细胞数量逐渐,若HIV反复感染寄主细胞,最终将导致人体功能减弱以至丧失。

(3)T4淋巴细胞由机体的分裂、分化而来,并在中逐渐成熟。

(4)同一机体内的T4淋巴细胞、未成熟的红细胞具有的遗传物质。

HIV能识别T4淋巴,细胞和修饰过的红细胞,表明这两种细胞表面具有。

(5)让修饰过的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一治疗AIDS的设计思路是利用了成熟红细胞的特点。

31.(10分)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又恢复为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

回复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H又突变为h.;二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或Rr突变为rr,从而导致H基因无法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但是R基因的正常表达是H基因正常表达的前提).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

’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为正常翅的果蝇中“假回复体”基因型可能为。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为HHrr还是hhRR。

请用三种基因型hhrr、HHRR、hhRR的个体为材料,从中选择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给予判断。

要求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

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写出基因型)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子代果蝇,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若子代果蝇,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3)实验结果表明:

这批果蝇属于纯合的“假回复体”。

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用这些果蝇与(写出基因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预测子二代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若,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若,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32.(11分)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若要用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属于。

在下图框中用箭头画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全过程。

(2)从右图分析,为减少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第一,;

第二,。

(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难以降解且有毒、有害的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即

越高,生物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

浓度也越高。

(4)如果研究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如下,甲组:

土壤湿润、灭菌、20oC。

乙组:

土壤湿润、不灭菌、20oC;丙组:

土壤湿润、不灭菌、5oC;丁组:

土壤较干燥、不灭菌、20oC。

实验结果:

甲组落叶不分解,乙组落叶分解最快最多,丙组和丁组落叶分解较慢较少,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②。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关于热力学规律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动能越大

B.对物体做功不可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C.用活塞压缩汽缸里的空气,对空气做了900J的功,同时汽缸向外散热200J,则汽缸里的空气的内能增加了700J

D.热量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气体不对外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可能改变

(2)(9分)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竖直浸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中,用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着压强为l.0xl05Pa、体积为2.0x10-3m3的理想气体。

现向活塞上方缓缓倒入沙子,使封闭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然后将汽缸移出水槽,缓慢加热,使气体温度变为127℃。

①求汽缸内气体的最终体积;

②在p-V图上画出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图(大气压强为.1.0xl05Pa)。

 

34.[物理——进修3-4】(15分)

(1)(6分)图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波的周期为2.4s

B.在t=0.9s时,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

C.经过0.4s,p点经过的路程为0.7m

D.在t=0.5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

E.在t=0.2s时,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2m

(2)(9分)用透明光学材料制成的棱镜,正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折射率为n=

一束在空气中波长为564nm的单色光,沿着与棱镜底面平行的方向射入棱镜,入射点为O,OC间距大于

AC,如图所示。

①求该单色光在棱镜中的波长;

②试通过计算和作图判断这束光线从哪个面首先射出,并确定该出射光线的方向。

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O分)

A.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释放能量

B.

(镭)衰变为

(氡)要经过1次

衰变和1次

衰变

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D.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发生光电效应的可能性越大.

E.从卢瑟福的a粒子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