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7817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最新019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1

2018年下期第三学月教学质量检测义务教育九年级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脚踝(huái)拮据(jié)脊梁(jí)停滞(zhì)

B.烟囱(cōng)慨叹(kǎi)牡蛎(lì)大儒(rú)

C.诓骗(kuāng)祭祀(shì)恪守(kè)瑟缩(sè)

D.栈桥(zhàn)懦夫(nuò)作揖(jí)汲取(xī)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洗耳恭听相得益彰无可质疑腐草为莹

B.搽脂抹粉辩伪去妄疲惫不堪辛苦恣睢

C.暗然失色与日俱增走投无路前仆后继

D.锲而不舍根深蒂固歇斯底里莫名其妙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警察一时疏忽,错抓了罪犯的弟弟,以致发生李代桃僵的情形。

B.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象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C.每逢税务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定向培育抗病新品种,是控制病害最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途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成为日益迫切的社会问题。

B.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它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C.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D.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就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歌德说:

“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B.刚走到村口,他就看见一副写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巨大标语。

C.陶行知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D.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还要走多远?

前方是什么样子?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英国的雨果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C.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然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D.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描写了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并将“迁客骚人”的情怀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旷达情怀和政治抱负。

B.《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的态度变化,揭示了金钱社会中冷酷的人际关系。

C.《故乡》一文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贫困、衰败的现实,表达了改造社会的愿望。

文中的“我”就是鲁迅。

D.《怀疑与学问》中论述“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

二、积累运用(25分)

9.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句子。

(每空1分,共10分)

(1)寂寂江山摇落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

(6)《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6分)

浣 溪 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

欧阳修常来此游览。

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3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3分)

11.综合性学习。

(9分)

蓬溪中学某班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

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材料三:

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效忠宣誓”,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国。

在演奏国歌或面对国旗时,他们会做出用右手按心口的“效忠宣誓”的标准姿势。

近50万辆校车上播放最多的歌曲是《上帝保佑美国》《美丽的美利坚》。

对于成年人,多数节庆活动都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10个联邦法定假日中8个与此相关;各种盛大集会,体育賽事等开场前必唱美国国歌;好莱坞出品了大量的“主旋律”电影……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一条你的探究结果。

(3分)

(2)在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材料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写出一条。

(3分)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请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具体表达出来。

(3分)

三、阅读与理解(41分)

(一)阅读《邻居阿麻》,完成12-16题。

(15分)

邻居阿麻

①我与邻居阿麻结怨已经很久了,瞧他那副样子,够你烦心:

脸麻,腿跛,背驼。

因为这副尊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②单身汉有空闲,管闲事管到了我的头上。

我和我的伙伴们在玩的方面个个都是天才。

下雪天,我们拆别人的篱笆学大人烧炭,他提起一桶水,“噗”的一声,将炭窑冲得稀烂:

“烧了镇上的房屋,你们去坐牢?

”秋天,我们用土炸药炸别人家菜园里的南瓜,炸得“瓜肉横飞”,我们高兴得直翻跟斗。

正当得意忘形之时,阿麻的手钳住我:

“看我不告诉你们爷娘!

”回家后,我们都挨到一顿打,皮肉受苦,奇痛难忍。

③我们奈何不了阿麻,只能编歌谣泄恨:

“麻子麻叮当,骑马上洪江,听到锣鼓响,麻子脸上痒。

”这时,阿麻便要追击,我们“哗”的一声跑散,望着他一跛一跛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像喝了“可口可乐”。

④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

这中间有个缘故。

⑤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是学生上学和大人外出的必经之路,河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桥,桥上桥板朽了,常常跌倒人;木桥墩烂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

终于,一场大雨,猛涨的山溪水将它冲走,还带走了我的一个好伙伴春山。

我庆幸那天贪玩旷课,拣得了一条小命。

阿麻请人做了个小木船,干起了摆渡的行当。

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的人都说他在积德。

可是,第二天收费1角,后来竟然涨价到了4角。

阿麻“发”了,腰包胀鼓鼓,有人骂他“黑良心,赚昧心钱”,但他默默地忍受了。

⑥风里来,雨里去。

阿麻摆渡六年,操劳过度,脸色蜡黄,日渐消瘦。

人们担心,他总有一天会栽倒在小河里。

后来,小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小巧玲珑,像一把小金锁,锁住了放荡不羁的小河。

从此,小镇的人们过河如履平地,都说修桥人泽被后世。

⑦小桥落成的前两天,阿麻死了。

医生说他患的是癌症。

⑧小桥落成那天,正逢小镇赶集,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桥上没有彩灯,没有横幅,没有红绸。

一挂2000响的鞭炮响过以后,镇长讲话了: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桥落成典礼暨阿麻同志追悼会。

阿麻同志摆渡六年,劳动所得全部捐献,修了这座石拱桥。

他在病重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小桥,念念不忘小镇的人们。

”镇长的眼圈红了,嘱秘书拿出骨灰盒,打开,说:

“这座石拱桥,就是阿麻的纪念碑。

”他顿了顿,人群中有人哭泣。

“根据阿麻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小河里。

”他抓起一把骨灰,撒向空中。

随着骨灰抖落,人们的泪珠也纷纷抖落。

⑨不知是哪个能工巧匠,雕了阿麻的半身石像,嵌在桥头的石墩上。

从此后,阿麻每天目送着孩子们上学,目送着过往的车马行人。

12.那时的孩子们和大人们为什么不喜欢阿麻?

请分别简要概括原因。

(3分)

孩子们:

①▲

②▲

大人们:

13.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进行分析)(4分)

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

这中间有个缘故。

14.有人骂阿麻“黑良心,赚昧心钱”,阿麻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反而“默默地忍受了”?

(2分)

15.你怎样理解第⑨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分)

从此后,阿麻每天目送着孩子们上学,目送着过往的车马行人。

16.作者为了塑造阿麻这个人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二)阅读《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完成17—20题。

(12分)

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

①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②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

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

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

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条理、更有方向、更有智慧。

更重要的是,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③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

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

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因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

④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

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

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

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

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

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

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⑥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

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寻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⑦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

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

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可以寻找另外更合适的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

⑧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行动。

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

我们中国人历来对于文字、书籍、读书人,都是尊敬的。

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

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⑨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

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

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

跳跳才能摘智慧之果。

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的内容。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⑩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7.下列对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B.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

C.我们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创新创造、探索世界、反思自我。

D.我们要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18.第⑤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9.下面两段文字,哪一段放在第⑧段画线句后更合适?

请具体阐述。

(3分)

甲:

据《燕京旧俗志》载:

“污践字纸,即系污蔑孔圣,罪恶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

乙:

民国高僧印光大师曾言:

“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

世若无字,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

20.第“③—⑥”段与第“⑦—⑨”段的顺序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4分)

(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1—24题。

(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

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

敲打。

③流行坎止:

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

即黄庭坚。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竟为雨雪所阻(▲)(4)辄复不遂(▲)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上下一白长烟一空B.然万竹中雪子敲戛若听茶声然

C.任之而已四时之景不同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

24.【甲】文中的“湖中人鸟声俱绝”和【乙】文中的“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都是写声音,各有什么作用?

(4分)

四、任选一题作文。

(6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地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

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就找到了表。

父亲问:

“怎么找到的?

”儿子说:

“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

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其实就两个基本动作,一个叫“扫视”,一个叫“凝视”。

广阔的天,漂浮的云,飞翔的鸟,徐徐吹过的风以及路上行走的人……匆匆“扫视”,一切转瞬即逝;定睛“凝视”,精微之处,深藏大意。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朱自清凝视父亲蹒跚的背影,真正明白了父爱如山的真谛;沈从文凝视纯美的边城,写出了茶峒人和谐淳朴的生活;王建凝视十五的夜月,发出了“秋思落谁家”的喟叹……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那一次,深深凝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

(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不少于600字。

2018年下期第三学月教学质量检测义务教育九年级

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B2.D3.C4.B5.A6.B7.A8.C

二、积累运用(25分)

9.

(1)怜君何事到天涯

(2)云横秦岭家何在(3)直挂云帆济沧海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0.

(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

“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

11.

(1)示例一:

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示例二:

网络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空间正在得到关注和加强;示例三:

可根据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规律和心理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示例四:

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爱国,成为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

(2)示例一:

应让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

示例二:

在生活中时时感受“沉浸式”教育,从而形成对国家的强然自豪感;示例三:

要让保护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成为人们的自觉力量。

(3)示例一:

立下志向,为祖国认真努力学习。

示例二:

看见国旗,立正敬礼。

示例三:

唱国歌时,态度端正用心,充满感情。

三、阅读与理解(41分)

(一)12.孩子们:

①阿麻外貌丑陋不讨人喜欢;②阿麻不体谅、不了解孩子们的顽皮和恶作剧。

大人们:

因为阿麻占河口收“买路钱”,得罪了大伙,是个死皮赖脸赚昧心钱的主儿。

13.承上启下,承上:

表现小孩对他的态度,启下:

表现大人对他的态度。

同时,设悬念,吸引读者思考人们不喜欢他的原因(为下文展现人们不喜欢他的原因作铺垫)。

14.体现了他心地善良、气量大,反衬突出他以后善举的伟大。

15.阿麻活着未看到人们安全地走在桥上过河,但这个雕像完成了阿麻生前的愿望,两个“目送着”起强调作用,突出了阿麻的心愿与贡献,使阿麻的形象更高大。

16.欲扬先抑。

使文章有悬念、有起伏,在真相大白后使阿麻的形象陡然高大起来。

(二)17.D

18.比喻论证,将阅读比作看世界的眼镜,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我们需要用阅读探索世界”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19.甲文文字更合适。

表述了人们对字纸的尊敬,与画线句论述的内容相符。

乙文侧重论述字对人们的重要性,所以不合适。

20.不能。

第③—⑥段论述阅读的意义,第⑦—⑨段论述阅读的方法态度,两部分论述从认识到阅读的意义,从而端正态度,掌握方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三)21.

(1)消失

(2)哪能(3)被(4)总是

22.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2)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23.A

24.【甲】文中这句话正面表现了雪后西湖的静寂,侧面表现了当时天气的寒冷;

【乙】文中这句话从听觉的角度,反衬了冬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的宁静安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