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7771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docx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ICS**.***

SCM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SCM-C0008-2011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

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三审通过)

 

20**-**-**发布20**-**-**实施

目次

 

前言

本标准为规范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而定。

规定了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基本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1《中医整脊科技术古籍文献考》附录2《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本标准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以宗整脊医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的单位:

北京昌平区光明骨伤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

北京电力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NewYorkCollegeOfHealthProfessions,

TorontoAcupunctureCenter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韦以宗,潘东华,韦春德,王秀光,陈文治,林远方,李俊杰,赵勇,汤耿民(加拿大),宋阿丽(美国)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及审阅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中国:

陈文治,陈小砖,曹向阳,李俊杰,林远方,康雄,莫文,潘东华,庞振龙,孙永章,田新宇,韦以宗,韦春德,韦松德,王秀光,王慧敏,王松,赵勇,赵光宇,周霞,张汉卿,张鸿振,张盛强,邹培

美国:

ChristineCapurso,PhilipMeng,williamReynolds,宋阿丽

韩国:

申秉澈

日本:

田中小百合

马来西亚:

陈联国,苏圣仁

新西兰:

李蔷薇

加拿大:

汤耿民

德国:

MedJurgenBachmann

中华台北:

江智宏

中国香港:

张国仪

印度尼西亚:

郭健学

本标准的起草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SCM0001-2009《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处发布的世界中联秘发2011(20号)文件《世界中联各专业委员会专业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办法》。

本标准在年月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审议通过。

本标准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发布,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所有。

 

引言

在国际上,对颈腰椎的牵引技术,还被误认为是西医的专利,严重影响中医的传播和海外发展。

2013年,韦以宗教授应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邀请讲学,该校将韦教授讲学课程包括中国整脊诊疗技术申报美国东方医学针灸认证中心(NCCAOM),批准列为该校继续教育项目,进入美国医学。

国家职业大典新版发布,已列中医整脊科医师为中医师职业,中医整脊科的理论和诊疗技术将在全国推广普及。

为适应此学科发展的趋势,对其主要治疗技术进行标准规范化研究,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学科健康发展之急需。

中医整脊科是以恢复或改善颈腰椎曲为目标治疗脊柱劳损病的中医专科,为此,应用的正脊骨技术,牵引调曲技术是主要临床技能,对二大项治疗技术进行规范标准的研究,是医疗质量的保证,也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目前临床常用的正脊骨十法,即“按脊松枢法”、“寰枢端转法”、“牵颈折顶法”、“颈椎旋提法”、“提胸过伸法”、“胸腰旋转法”、“腰椎旋转法”、“腰骶侧扳法”、“过伸压盆法”和“手牵顶盆法”,几乎都是继承传统中医的技术方法。

例如,“颈椎旋转法”源自《诸病源候论》(公元610年),“胸腰旋转法”和“腰椎旋转法”源自唐朝《备急千金要方》(公元640年),“牵颈折顶法”、“过伸压盆法”源自元朝《回回药方》(公元1368年),“提胸过伸法”、“腰骶侧扳法”、“手牵顶盆法”源自清朝《中国接骨图说》(公元1807年)。

在牵引调曲法中,“颈椎布兜牵引法”和“骨盆牵引法”源自元朝《永类钤方》(公元1331年),“四维悬吊牵引法”源自元朝《世医得效方》(公元1345年)。

(附件1)

这些治疗技术,经千百年来临床应用传袭至今,并经申请者通过动物实验,X线动态下观察和临床研究,初步明确了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步骤。

在十二五计划《诊疗指南》研究中,经全国60多位专家论证,已作为《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主要的治疗技术,已收编于该《指南》附录之中(附件2)。

《指南》发布后3年,获得临床医生的欢迎,据出版社讯息《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发行量2万多册,且从未出现医疗意外的报导。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整脊科诊疗优势,对其主要技术开展规范标准的研究,将提高这套技术的科学价值,提高临床疗效并应对国际竟争,为中医向世界传播奠定基础,也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大课题。

承担单位自2009年起,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25个病的制订,2015年又承担15个病制修订,均能按时完成任务。

单位由有高级职称8名所承办的世界中联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有22个国家、500多理事,其中高级职称专家400多人,近期又派出专家参加世中联举办的GRADE培训班,团队具备制订国际标准的技术力量。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1正脊骨法

1.1按脊松枢法

1.1.1适应证

需要理筋、调曲的各种脊柱伤病。

1.1.2禁忌证

1.1.2.1脊柱骨结核。

1.1.2.2脊柱骨肿瘤。

1.1.2.3脊柱骨髓炎。

1.1.2.4严重的骨质疏松者。

1.1.2.5腰椎滑脱者不宜在腰椎按压。

1.1.3注意事项

1.1.3.1按压时缓慢移动。

1.1.3.2力度因人而异,逐渐增加。

1.1.3.3对枢纽关节处叩击注意力度,以患者无痛苦为宜。

1.1.4操作方法

[术式一]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拇指指腹自大椎穴开始,自上而下,垂直按压在脊柱双侧椎板上,反复3-5遍;然后让患者侧卧,屈曲脊柱,医者握拳,用小鱼际肌侧拳叩击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及腰骶枢纽。

[术式二]又称“过伸足蹬法”,本法适用于青壮年,不宜用于中老年患者。

方法:

患者俯卧,医者将患者一下肢提起过伸牵拉,用另一足跟沿大椎以下一个一个椎体轻轻踩压。

1.2寰枢端转法

1.2.1适应证

寰枢关节错位。

1.2.2禁忌证

1.2.2.1寰枢椎先天畸形。

1.2.2.2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错位急性期。

1.2.3注意事项

1.2.3.1端提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影响患者吞咽活动。

1.2.3.2端提时要持续用力,不可用暴力。

1.2.3.3旋转头颅不宜超过10°。

1.2.4操作方法

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

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相当于两侧风池穴位置),另一肘托起患者下颌,两手同时稍用力将患者头颅轻轻向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以内,稍旋即放下,每次端转不超过1分钟,做3-5次欲合先离手法后,再反向端转,即可感到突出的侧凸下有空虚感,无压痛,表明已复位。

1.3牵颈折顶法

1.3.1适应证

颈椎曲度变浅、消失、反弓及成角类的颈椎病。

1.3.2禁忌证

1.3.2.1各种颈部疾病急性期。

1.3.2.2颈椎结核。

1.3.2.3颈椎肿瘤。

1.3.2.4颈椎骨髓炎。

1.3.2.5颈椎曲度加大者。

1.3.3注意事项

1.3.3.1在松筋后实施该法。

1.3.3.2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管狭窄症慎用。

1.3.4操作方法

[术式一]患者仰卧位,先对颈部施以理筋松筋手法,然后医者用双手掌抱住枕部对颈椎牵拉1到3分钟,再用四指指腹在颈项后背部,从第7颈椎往前随牵、随揉、随折顶颈椎棘突,反复牵、顶,约20分钟。

[术式二]旋转解锁法:

让患者自我高度旋转颈椎,医者一手牵拉后枕,另一手前臂提下巴,肘部按压对侧肩关节,两手对抗用力,将颈6、7椎和胸椎拉开。

1.4颈椎旋提法

1.4.1适应证

颈椎棘突偏歪的各类颈椎病。

1.4.2禁忌证

1.4.2.1诊断不明确,未具备X线照片排除先天畸形及骨病者。

1.4.2.260岁以上患者和16岁以下儿童,或合并脊椎骨质疏松者。

1.4.2.3严重心脏病、甲亢患者。

1.4.2.4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二分之一者。

1.4.2.5颈椎手术后。

1.4.2.6颈椎陈旧性骨折脱位者。

1.4.2.7牵引下禁用此法。

1.4.2.8颈曲消失、反弓者慎用。

1.4.3注意事项

1.4.3.1切忌暴力旋转,超过颈部正常旋转范围的旋转,应视为暴力旋转。

1.4.3.2旋转到位即可,不宜盲目追求“咯嗒”声。

1.4.3.3旋转法慎用中立位,因此法旋转剪力多在第5椎以上,容易造成骨折脱位。

1.4.4操作方法

患者端坐,医者立于患者后方,先用推拿法松解颈肌,嘱患者头颈屈曲,医者用四指按压后枕,嘱患者头颈向右旋转至最大,医者右肘兜患者下颌,左手拇指按压患椎左侧,并轻轻兜颌向上,即可听到颈部“咯”的一声,表明复位成功。

右侧与左侧操作相反。

1.5提胸过伸法

1.5.1适应证

1.5.1.1合并胸椎侧凸的各类颈椎病。

1.5.1.2胸椎侧弯症。

1.5.1.3脊椎骨骺软骨病。

1.5.1.4脊源性心律紊乱症。

1.5.1.5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

1.5.2禁忌证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1.5.3注意事项

膝顶法向前顶力不能过大。

1.5.4操作方法

有三种术式:

[术式一]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后方,用一膝顶上段胸椎,双手自患者肩上伸向两侧胁部,然后双手抱两胁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术式二]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向上反握其双前臂,用前胸顶患者胸背,然后双手用力,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术式三]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臂于前胸交叉,双手抱肩,医者坐在患者背后,从腋下双手拉患者对侧肘关节,使肩胛拉开,然后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1.6胸腰旋转法

1.6.1适应证

1.6.1.1胸腰椎小关节紊乱。

1.6.1.2腰椎滑脱症。

1.6.1.3腰椎间盘突出症。

1.6.1.4腰椎管狭窄症。

1.6.1.5脊柱侧弯症。

1.6.1.6脊源性月经紊乱症。

1.6.1.7脊源性下肢骨性关节炎。

1.6.1.8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

1.6.1.9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畸形症。

1.6.2禁忌证

1.6.2.1胸腰椎手术后。

1.6.2.2腰椎严重骨质疏松。

1.6.2.3孕妇。

1.6.2.4胸腰椎骨肿瘤。

1.6.2.5胸腰椎骨结核。

1.6.2.6胸腰椎骨髓炎。

1.6.2.7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慎用。

1.6.2.8腰僵未缓解者慎用。

1.6.3注意事项

1.6.3.1施法时需有助手固定髋部。

1.6.3.2忌为强求响声,反复旋转。

1.6.4操作方法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交叉抱后枕部,略向前屈至以胸12腰1为顶点。

以左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右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后方,左手经过患者左臂前、至颈胸背部(大椎以下),右手固定于胸腰枢纽关节左侧,左手旋转患者胸腰部,待患者放松后,双手相对同时瞬间用力,即左手向左旋转的同时右手向右推,可听到局部“咯嗒”声。

右侧操作与左侧相反。

1.7腰椎旋转法

1.7.1适应证

1.7.1.1腰椎后关节错缝。

1.7.1.2腰骶后关节病。

1.7.1.3腰椎间盘突出症。

1.7.1.4腰椎管狭窄症。

1.7.1.5腰椎侧弯症。

1.7.2禁忌证

1.7.2.1同胸腰枢纽旋转法禁忌证。

1.7.2.2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1/2者。

1.7.2.3椎弓崩解、脊柱滑脱者慎用。

1.7.3注意事项同胸腰枢纽旋转法。

1.7.4操作方法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交叉抱后枕部,向前屈至棘突偏歪处为顶点。

以棘突左偏为例,助手固定右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后方,左手穿过患者左腋下至对侧肩部,右手掌固定于偏歪棘突左侧,左手摇动患者腰部,待患者放松后,双手相对同时瞬间用力,即左手向左旋转的同时右手向右推,可听到局部“咯嗒”声。

右侧操作与左侧相反。

1.8腰骶侧扳法

1.8.1适应证

1.8.1.1腰椎后关节错缝症。

1.8.1.2腰椎间盘突出症。

1.8.1.3腰骶后关节病。

1.8.1.4骶髂关节错缝症。

1.8.2禁忌证

1.8.2.1不明确诊断,未排除骶骨、髂骨结核、肿瘤者。

1.8.2.2椎弓峡部不连、椎弓崩解、椎体滑脱者。

1.8.2.3骨质疏松患者。

1.8.2.4孕妇。

(我觉得所有用于胸部、腰部及有些颈部的手法孕妇都是禁忌的,唯独这里和后面部分手法标出,不合适,仅供参考!

1.8.2.5胸腰椎手术后。

1.8.3注意事项

1.8.3.1侧卧体位,躯体和下肢在一中轴线上。

1.8.3.2如怀疑一侧椎间孔压迫神经根者,应取健侧卧位,而且不宜左右侧扳。

1.8.3.3腰僵者慎用。

1.8.4操作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

以左侧卧位为例,医者面向患者站立,右手或前臂置于患者右腋前,左手前臂置于患者右臀部,在患者充分放松情况下,两手相对同时瞬间用力,力的交点在腰骶枢纽关节处。

右侧卧位与此相反。

1.9过伸压盆法

1.9.1适应证

1.9.1.1骶髂关节错缝症。

1.9.1.2腰骶后关节病。

1.9.1.3骨盆倾斜者。

1.9.2禁忌证

1.9.2.1同腰骶枢纽侧扳法禁忌证。

1.9.2.2有髋关节病变者。

1.9.3注意事项

后伸下肢注意保护髋关节,防止过伸导致股骨颈骨折。

1.9.4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用一肘托起患侧大腿,使其后伸,另一手与托腿手相握,肘部按压患侧骶髂关节处,后慢慢使患侧下肢后伸至极限,按压之手肘部稍用力往下按压,听到“咯嗒”声,复位成功。

1.10手牵顶盆法

1.10.1适应证

同过伸压盆法。

1.10.2禁忌证

1.10.2.1诊断不明者。

1.10.2.2椎弓裂、脊椎滑脱者。

1.10.2.3孕妇。

1.10.2.4有下肢疾患者慎用。

1.10.3注意事项

患者身体与下肢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足用力协调。

1.10.4操作方法

[术式一]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屈膝,医者用一足跟蹬住健侧小腿,双手握住患侧踝部,待患者放松后,手足同时协调突然用力上牵下蹬动作。

[术式二]让患者将双膝双髋屈曲,医者按压膝部,左右滚动骨盆。

2牵引调曲法

2.1颈椎布兜牵引法

2.1.1适应证

2.1.1.1颈椎骨折脱位。

2.1.1.2一切颈曲异常、椎体旋转移位的颈椎病变。

2.1.1.3颈椎间隙变窄者。

2.1.2禁忌证

2.1.2.1诊断不明确者。

2.1.2.2以头晕为主诉颈椎病患者。

2.1.2.3颈椎曲度消失、反弓及老年、儿童患者禁用坐位颈椎牵引。

2.1.2.4颈椎曲度存在者慎用坐位颈椎牵引。

2.1.2.5各种颈部疾病急性期。

2.1.2.6颈椎半切综合征。

2.1.3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于倾斜约30度角的颈椎牵引床上,头高脚低,用牵引布兜固定好头部,然后悬挂重量进行牵引。

牵引重量为3-6公斤,时间为30分钟左右。

2.1.4注意事项

2.1.4.1固定布兜时必需前额兜长,后枕兜短。

2.1.4.2牵引时患者仰卧位,两目平视,鼻尖、下颌尖在一水平线上。

2.1.4.3布兜安置不能压迫到颈动脉及男性喉结。

2.1.4.4牵引重量以3~6公斤为宜,在此范围内视患者颈肌强弱而增减,不能超重牵引。

2.1.4.5颈椎牵引时,密切注意病人自我感觉,患者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者,应立即撤除牵引。

2.1.4.6撤除颈椎牵引后,需卧床休息10分钟左右。

2.1.4.7颈椎牵引时禁用手法正骨。

2.2仰卧骨盆牵引法

2.2.1适应证

2.2.1.1胸、腰、骨盆损伤。

2.2.1.2腰骶关节移位,腰4、5椎体旋转位移者。

2.2.1.3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

2.2.1.4腰椎后关节错缝。

2.2.1.5腰骶关节病

2.2.2禁忌证

2.2.2.1诊断不明确,未具备X线照片诊断骨关节力学改变者。

2.2.2.2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牵引后疼痛加重者。

2.2.2.3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哮喘及甲亢者。

2.2.2.4孕妇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2.2.2.5腰椎手术后患者。

2.2.2.6脊柱骨结核。

2.2.2.7脊柱骨髓炎。

2.2.2.8脊柱骨肿瘤。

2.2.3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将上端牵引带束于胸下部,下端牵引带束于髂骨上,然后根据病情、体重等来调整重量进行纵轴牵引。

牵引时间为30—40分钟,牵引重量为20—40公斤,每日1—2次。

临床上牵引时间和重量均从最小值逐渐增加作持续性牵引,儿童患者据体重酌减,最大牵引力不能超过体重的二分之一。

2.2.4注意事项

2.2.4.1禁用突发性牵引。

2.2.4.2慎用在牵引时扭转骨盆。

2.2.4.3牵引时密切关注患者感觉,牵引重量不能过重。

2.2.4.4牵引后需卧床休息与牵引相同的时间。

2.3一维调曲法

2.3.1适应证

2.3.1.1胸、腰、骨盆损伤。

2.3.1.2腰椎间盘突出症。

2.3.1.3腰椎管狭窄症。

2.3.1.4腰椎滑脱症。

2.3.1.5脊柱侧弯症。

2.3.1.6腰骶关节病。

2.3.1.7脊源性月经紊乱症。

2.3.1.8脊源性下肢骨性关节炎。

2.3.1.9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畸形症。

2.3.2禁忌证

同仰卧骨盆牵引法禁忌证。

2.3.3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于四维脊柱牵引仪上,将上端牵引带束于胸下部,下端牵引带束于髂骨上。

然后根据病情、体重等来调整重量进行纵轴牵引。

牵引时间为30-40分钟,牵引重量为20-40公斤,每日1-2次。

牵引调整好重量后,根据患者腰椎曲度异常情况,进行加压调曲治疗。

腰曲加大者,在胸腰枢纽和腰骶枢纽分别加压;腰曲减小、变直或反弓者,在腰椎中部(约第三腰椎处)加压;腰骶轴交角变小者,在腰骶枢纽处加压。

加压以2.5-5kg沙袋为宜。

2.3.4注意事项

2.3.4.1牵引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若有疼痛、麻木加重者,及时撤除牵引。

2.3.4.2临床上牵引时间和重量均从最小值逐渐增加,儿童患者据体重酌减,最大牵引力不能超过体重的二分之一。

2.3.4.3牵引重量不能过重。

2.3.4.4牵引后需卧床休息与牵引相同的时间。

2.3.4.5老年患者可选用腋下牵引带。

2.4二维调曲法

2.4.1适应证

2.4.1.1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单侧下肢麻木或疼痛者。

2.4.1.2腰椎滑脱症伴有单侧下肢麻木或疼痛者。

2.4.1.3腰椎管狭窄症伴有单侧下肢麻木或疼痛者。

2.4.1.4脊柱侧弯症骨盆倾斜者。

2.4.2禁忌证

同仰卧骨盆牵引法禁忌证。

2.4.3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于四维脊柱牵引仪上,按照一维调曲法固定好上、下两端牵引带,然后用单下肢牵引带束于有症状的下肢,并使其外展30°角。

先按照一维调曲法调整好重量,牵引重量为20-40kg,再调整痛肢牵引重量至6-8kg,儿童患者重量酌减。

牵引调整好重量后,根据患者腰椎曲度异常情况,进行加压调曲治疗。

参照一维调曲法。

牵引时间为30-40分钟,每日1次。

2.4.4注意事项

2.4.4.1同一维调曲法。

2.4.4.2患肢有严重骨性关节病者慎用。

2.5三维调曲法

2.5.1适应证

2.5.1.1腰椎滑脱症。

2.5.1.2腰椎后关节错缝症。

2.5.1.3腰曲加大需要调曲类伤病。

2.5.1.4腰骶轴交角变小类伤病。

2.5.2禁忌证

2.5.2.1同仰卧骨盆牵引法禁忌证。

2.5.2.2严重下肢骨性关节病患者。

2.5.2.3严重静脉曲张患者。

2.5.3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于四维脊柱牵引仪上,将双下肢牵引带束于膝关节上下端。

调整牵引仪,使双下肢缓慢逐渐升起,随时观察患者变化。

角度以下肢伸直,髋关节与躯干呈90°角为标准。

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

2.5.4注意事项

2.5.4.1束于下肢的带子不能固定在髌骨上,而且要松紧适度,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5.4.2悬吊牵引需逐步升高,并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5.4.3悬吊牵引力的支点在腰骶枢纽关节处。

2.5.4.4牵引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度,逐渐增加牵引时间。

2.5.4.5牵引时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5.4.6撤除牵引时要匀速、缓慢。

2.6四维调曲法

2.6.1适应证

2.6.1.1屈曲型胸腰椎骨折脱位。

2.6.1.2腰椎曲度变直、反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2.6.1.3腰椎曲度变直、反弓的腰椎管狭窄症。

2.6.1.4腰椎曲度变直、反弓的腰椎后关节错缝症。

2.6.1.5脊柱侧弯症。

2.6.2禁忌证

同三维调曲法禁忌证。

2.6.3操作方法

患者卧于四维脊柱牵引仪上,将上半身用环套过腋下,双下肢牵引带束于膝关节上下端。

用升降板将下半身托起,胸腰段与上半身呈25°—45°角,调整牵引仪,使双下肢缓慢逐渐升起,下肢与下半身呈悬吊状,后将托板放至离下肢约30厘米处,以下腹部离开托板为宜。

下肢与牵引床的角度根据患者腰椎曲度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力的支点作用在胸腰枢纽关节处。

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

牵引解除后,卧床休息10—20分钟才能下地。

2.6.4注意事项

2.6.4.1束于下肢的带子不能固定在髌骨上,而且要松紧适度,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6.4.2双下肢悬吊需逐步升高,并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6.4.3牵引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度,逐渐增加牵引时间。

2.6.4.4牵引时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6.4.5撤除牵引时要匀速、缓慢,解开下肢牵引带后缓慢将托板放下。

 

ICS**.***

SCM

WorldFederationofChineseMedicineSocieties

SCM-C0008-2011

 

StandrdizedManipulationsfor

theSpinalOrthopedicsinChineseMedicine

 

 

20**-**-**release20**-**-**Implementation

Catalog

 

Foreword

 

Thisstandardspecification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SpinalOrthopedicstechniques

PracticeStandards.Provision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SpinalOrthopedicstechniquesPracticeStandardsbasicrequirements.

Thisstandardappendix1《Examin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