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6172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9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docx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

货币金融学

第1章货币与经济

1.1货币的职能与本质

1.1.1交易媒介

1.交易媒介职能含义

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

2.货币作为良好的交易媒介应满足三个基本要求:

(1)在交易中具有普遍接受性

(2)购买力(或价值)相对稳定

(3)供给应富有弹性

3.特点:

作为交换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流通中转瞬即逝,需要的只是币值稳定

4.效果:

一方面使解决了“需求的双重巧合”和“时空的双重巧合”问题,另一方面使供求脱节

5.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需要足值

1.1.2价值标准

1.价值标准职能含义

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

2.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标准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

3.一旦货币形式确立,币值稳定是货币顺利执行价值标准职能的前提条件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表现就是价格

5.具有完全的排它性,独占性

6.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1.1.3价值贮藏

1.货币价值贮藏职能含义

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

2.货币作为价值的储藏是储存超越时间的购买力

3.货币储藏原因:

它是一种最易流动的资产

4.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的稳定

5.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能否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

♦存款能否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

1.1.4支付手段

1.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含义

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

2.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是补充交易的一个环节

♦除了服务于商品交换,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跨期购买

♦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下发生作用

♦经济危机

3.货币支付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需求量

(2)推动了信用关系的发展

(3)造成了买卖脱节,加大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1.1.5货币本质

1.货币价值论观点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

2.代表经济学家:

卡尔·马克思

3.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有两个基本特征

(1)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直接体现为社会劳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2)货币是一般的交换媒介,它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即无条件地和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1.2货币形式的发展

1.2.1商品货币

1.商品货币含义

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

它在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

它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又称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形态

(1)实物货币(如粮食、布、牲畜、贝壳等)形态

(2)金属货币(如铜币、银币和金币等)形态

3.贵金属货币优缺点

(1)优点:

质地均匀、易于分割、经久耐磨、价值稳定

(2)缺点:

①由于流通造成的磨损和人为削刮,使铸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经常背离;②人类拥有的作为货币用途贵金属的矿产资源有限,供应缺乏弹性;③流通费用较高,不便携带,无法适应大宗交易的需要

1.2.2代用货币

1.代用货币含义

代用货币是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符号。

它本身价值低于货币面值,但可以和所代表的金属货币自由兑换

2.代用货币形态:

代用货币通常是纸制的

3.代用货币优缺点(与贵金属货币相比较)

(1)优点:

①印刷成本远低于铸币的铸造费用;②避免了日常自然磨损和人为有意的毁损;③容易保管、携带和运送,节省了流通费用

(2)缺点:

发行量受贵金属准备的限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2.3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含义

信用货币是—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由于信用货币属于银行和政府的负债,因而又称之为债务货币

2.信用货币的形式(两个阶段)

(1)纸币为代表的信用货币阶段

(2)无纸币化的信用货币阶段(电子货币阶段)

1.3货币制度

1.3.1货币制度的内容

1.货币制度含义: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内容:

(1)规定本位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

(2)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

(3)规定发行准备

(4)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如能否自由兑换、汇价的确定办法等

1.3.2银本位制

1.银复本位制含义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银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并且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银本位制的特点

(1)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白银享有无限法偿能力

(2)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并规定银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

(3)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3.银本位制的局限性(缺点、被放弃的原因)

(1)价值不稳定

(2)白银体重价廉(在大宗交易时往往要携带大量的白银,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3)白银价格不稳定,各国的银价不一致,波动大,导致汇率不稳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3.3金银复本位制

1.金银复本位制含义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优点(与银本位制相比)

(1)金银并用,使币材充足,满足了当时生产扩大对通货的需要

(2)便利交易

3.复本位制三种类型

(1)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完全由生金银的市场比价确定,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

(2)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

(3)跛行本位制(金银币均为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的支付额,只有金币能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两者有一法定比价)

1.3.4金本位制

1.金本位制含义: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一种金属作为货币的基础

2.金本位制三种形式

(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并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具有“三大自由”的特点)

(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或政府发行的纸币)代替金币流通。

银行券(或纸币)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为准备,居民可在一定范围内按法定含金量自由地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

国内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本国纸币仍规定有一定含金量,但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

1.3.5信用货币制度

1.信用货币制度含义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1)它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

(2)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不能兑换黄金等贵金属

(3)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信用货币的性质使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的需求量相适应的要求

1.4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1.货币是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推动力

2.货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

3.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4.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

5.除此之外,货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货币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以及货币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等

1.5货币层次的划分

1.5.1按货币的基本职能划分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通货十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1.5.2按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划分

M0=通货(流通中的现金)

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高品质商业票据等)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0+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

1.5.3货币结构

1.含义:

货币结构也叫货币流动性结构,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2.主要指标:

M0/M2和M1/M2

1.5.4金融创新与货币层次的划分

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有新的货币层次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以便经济学术界和实务部门能更准确地观察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进行有效的经济分析和调控。

第2章信用与经济

2.1信用的特征

2.1.1信用的要素构成

1.信用主体(可能是企业、政府、个人以及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

2.信用关系(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条件(期限和利率)

4.信用标的(信用关系的对象是实物形式,还是货币形式)

5.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它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2.1.2信用行为的特征

1.资金或实物的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2.偿还性

3.收益性

4.风险性

2.1.3信用的运行

1.从家庭来看

(1)有些家庭对未来消费效用的评价大于目前消费,愿意放弃一部分目前消费而增加储蓄,形成信贷资金供给者

(2)有些家庭则偏爱目前消费而入不敷出,倾向于减少储蓄和举债消费,形成近代资金需求者

2.从企业来看

(1)为了更新固定资本、补充流动资金和追加投资,而自身积累不足,成为信用资金的需求者

(2)资金盈余单位在有偿原则下让渡资金使用权,成为信贷资金供给者

3.从国家来看

(1)在经济繁荣的年份,收入(如税收等)可能会大于支出,成为资金供给者

(2)财政赤字时政府成为市场上信用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4.经济中存在着专门调剂资金余缺的金融系统

借贷双方并不需直接见面,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就可解决资金的融通,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信用的发展。

2.2信用的基本形式

2.2.1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含义

指工商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时以延期支付和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信用的基础之一。

2.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主要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或债务人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3)商业信用的运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上是一致的

3.商业信用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1)优点:

方便和及时

(2)缺点:

商业信用的规模、金额有限

商业信用的范围有限(仅存在于有商品供求关系的双方)

2.2.2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含义

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放贷、贴现等方式,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自身,债务人是厂商和居民

(2)银行信用贷出的是货币资金,它的使用在时间和投向上不受任何限制

(3)银行具有专业化规模经济,聚集资金是全方位的,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银行自有资本的限制

2.2.3国家信用

1.国家信用含义

国家信用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

2.国家信用的特点

(1)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是全社会的经济实体和居民

(2)国家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公债(包括短、中、长期国债券)

(3)政府对公债还本付息的主要途径是靠课征的税收

2.2.4消费信用

1.消费信用含义

是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消费品为对象,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2.消费信用类型

(1)企业通过赊销直接对个人以商品形式提供

(2)银行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房屋或高档消费品的贷款

3.消费信用通常采用的具体做法

(1)分期付款(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

(2)信用卡(由银行或发卡机构与零售商联合起来,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延期付款的信用凭证)

4.消费信用的作用

(1)可有效刺激需求,扩大商品销售,促进生产的发展

(2)为银行资金找到了新的出路,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消费结构

(3)增加了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2.2.5工商企业直接信用

指工商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票据等信用工具,直接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工商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途径

2.3信用工具

2.3.1信用工具的种类

1.信用工具含义:

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约,一般规定了资金盈余者向资金短缺者转让金融剩余的金额、期限和条件

2.信用工具本质:

是一种所有权凭证,即表明对他人的债权或债务的凭证或所有权凭证

3.信用工具种类:

短期金融工具、中长期金融工具、永久性金融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契约,主要有各类短期票据和国库券)

1.国库券(TreasuryBills)

①概念:

国家为了弥补年度内先支后收或短期收支不平衡,由财政部发行的以国家为债务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信用凭证

②偿还期:

般为3~6个月,也有的规定为9个月或一年期不等

2.票据

①概念:

是具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信用凭证

②种类:

汇票、本票和支票

③票据行为:

签发、承兑、背书与付款

中长期信用工具(要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类债券)

1.公司债券(CorporateBonds)

①概念:

企业为向外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企业对债券作出承诺,在指定时间必须按票面规定还本付息

②种类:

有担保公司债券和无担保公司债券

2.政府债券(GovernmentNotesandBonds)

①概念:

中央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为筹措预算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也称国债券,是由中央政府发行并承担还款义务的中长期是国家信用工具

②特点:

一般不记名,票面上载有面值、偿还期和利率

③期限:

通常是10~30年

3.市政债券(MunicipalBonds)

是地方政府为满足地方财政需要而发行的债务凭证,筹集的资金用作地方性一般行政开支和兴办地方公用事业

4.金融债券(FinancialBonds)

是金融机构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永久性信用工具

永久性信用工具主要指政府发行的无期限公债

2.3.2信用工具的属性

1.偿还期(指信用工具从目前到偿还本金实际所剩余的时间)

2.流动性(指信用工具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卖为现金,而以货币计价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3.本金的安全性(指信用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遇到损失的风险)

4.收益率

(1)概念:

是作为信用工具的债权者一方,购买信用工具,并在一段期间持有所应获得的回报率

(2)信用工具的收益率有票面收益率、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2.3.3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结构

1.金融资产定义与统计

(1)定义:

金融资产则是代表权益关系的契约的总和,它们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现金流量。

金融资产的特征就是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的价值估价。

(2)国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

①货币类金融资产按照《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和《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中公布的当期货币余额计量

②债券按当年债券期末余额或市价总值计量

③股票的计量有股票筹资额、股票资产净值和股票市价总值

2.金融资产结构

(1)金融相关比率(某一时点上现存全部金融资产存量与实物资产存量间的比例关系)

(2)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货币存量占实物资产存量的比例

(3)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2.4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优化配置资源,降低流通费用

(1)信用交易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具有相互抵消的性质,最终结算时只需进行差额结付,从而节约了资金

(2)信用可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使同样数量的货币可以媒介更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3)通过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如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电子货币代替纸币,大大降低了流通费用

(4)信用通过缩短流通过程,加快资金循环,达到节约流通费用的目的

2.推动了资本集中与积聚,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与积聚的有力杠杆,它通过集中一切分散的、零星的闲置资金,在不改变社会资本总量的情况下,改变资本的分配关系,使个别资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3.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两层含义)

(1)信用具有自发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功能

①当经济繁荣时,资金需求旺盛时,市场利率上扬,从而自动抑制信用规模,抑制过热的投资和需求;②当经济萧条时,资金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利率会下跌,从而刺激投资和需求,信用扩张,促进经济复苏

(2)人们可以自觉地利用信用调节国民经济

金融当局通过信贷总量和利率的变动调节货币供求,通过信贷结构政策和利率结构政策,扩张或紧缩特定信贷以鼓励或抑制某些部门的发展,从而调节国民经济的结构

第3章金融市场概述

3.1金融市场的含义、特征与要素

3.1.1金融市场的含义

1.场所说:

将金融市场视为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

2.机制说:

认为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交易和定价的机制

3.将金融市场界定为金融工具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交易形成的债权、股权关系的总和

4.结构说:

即金融市场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的总称

5.本教材:

将金融市场界定为金融交易的场所和机制的总和

3.1.2金融市场的特征

1.交易对象的特殊性(交易的是金融工具,交易双方并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交易的实质是资金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有偿让渡)

2.金融市场的交易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交易中往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金融市场的交易场所也具有特殊性(既可以表现为证券交易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通过电话、传真、因特网进行交易的无形市场)

3.1.3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

(1)个人或家庭(主要是作为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者)

(2)工商企业(金融市场中主要的资金需求者,同时也是重要的资金供给者)

(3)政府部门(主要是作为资金需求者,将所筹资金用于调节财政收支,或者用于基础建设、支持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发展等“资本性支出”)

(4)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上的专业参与者,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

(5)中央银行(是较为特殊的非利益驱动的参与者,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吞吐基础货币或者干预市场价格波动,同时对其它金融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产生影响,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2.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金融工具,即交易者之间为转移资金或风险而签订的界定双方权利义务的金融合约

3.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

金融工具的交易价格与交易者的损益直接相关,是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变量。

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价格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借贷利率、证券发行与交易价格、汇率等,其变化趋势受多种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时也是对这些宏观与微观因素的综合反映

3.2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功能

3.2.1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1.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三大市场构成了经济运行的支柱:

要素市场分配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则对商品和劳务进行交易,金融市场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2.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从“集财于国”转变为“分财于民”,金融积累取代财政积累占据主导地位,金融市场在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视,成为集资和投资活动的重要枢纽。

3.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盈余单位的储蓄通过金融交易流向资金短缺单位,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直接融资(DirectFinance);二是间接融资(IndirectFinance)。

3.2.2金融市场的功能

1.聚集并配置资金

(1)金融市场为资金盈余者提供了能够为其带来收益的金融工具,使其积累的收入有可能获得增值,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储蓄意愿

(2)金融市场不仅加快了资本积累速度,还有助于提升资本配置效率

2.风险配置

(1)经济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在众多金融工具中进行选择和组配,确定适当的风险承担水平

(2)金融市场通过构建有效的风险分配机制,使社会整体的风险承担格局趋于均衡

3.信息揭示

(1)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的信息,如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居民的收支情况

(2)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紧张还是宽松、货币供求状况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经济处于繁荣抑或萧条等宏观经济信息

(3)金融市场的市场价格、资金流向等成为企业、个人经济决策的指示器,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3.2.3金融市场的效率

1.市场的信息效率(InformationalEfficiency)

(1)含义:

即证券的市场价格能充分反映有关证券价值的全部可得信息

(2)法玛将有效市场分为三类:

强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弱式有效

2.市场的配置效率(AllocativeEfficiency)

(1)含义:

金融市场能使储蓄者持有的闲置资金向最具生产效率的投资项目转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必须具备相当的广度、深度和弹性

①广度(Breadth):

指市场交易者类型的多样性

②深度(Depth):

指在当前交易价位上很容易寻找到买者和卖者,市场交易在较稳定的价格上持续不断地进行

③弹性(Resiliency):

指当市场价格受到突发事件或大手交易影响而大幅波动时,市场能迅速自我调整,不至于长期过冷或者过热

3.3金融市场的类型

3.3.1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1.货币市场(MoneyMarket)

(1)概念:

专门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

(2)交易标的物:

包括货币头寸、存单、票据、短期公债等

(3)特点:

交易工具期限短、风险小且流动性强

(4)金借贷的时间很短,多数1-7天,最长不超过1年

2.资本市场(CapitalMarket)

(1)概念:

是专门融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的市场

(2)交易标的物:

中长期或永久性金融工具,主要是指股票和中长期债券

(3)特点:

交易工具风险一般较高,流动性也较低

3.外汇市场(ForeignExchangeMarket)

(1)概念:

是进行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支付凭证买卖的市场

(2)参与者:

客户、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和中央银行

4.黄金市场(GoldMarket)

(1)概念:

指集中进行黄金买卖的市场

(2)参与者:

①需要将持有的黄金出售以获得外汇资金用于国际支付

②购买黄金作为投资工具或保值手段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③专门经营黄金买卖的金商或经纪人

④通过买卖黄金来安排国际储备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中央银行

⑤利用金价涨跌谋取利润的投机者

⑥国际金融机构有时也参与黄金买卖

3.3.2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

1.初级市场(PrimaryMarket)(又称一级市场或发行市场)

(1)概念:

是通过发行新的金融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

(2)地位:

初级市场是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关键渠道

2.次级市场(SecondaryMarket)(又称二级市场或流通市场)

(1)概念:

指已发行的金融工具再次进行转手买卖的交易市场

(2)重要性:

①它的存在提高了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②次级市场的金融工具交易价格是企业选择发行时机和为新发行的金融工具定价的基准。

③级市场行情的波动集中反映了经济、政治和市场主体心理预期的变化,是经济的寒暑表

3.3.3基础市场和衍生市场

1.基础市场(UnderlyingMarket)

(1)概念:

是基础性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外汇等)的交易场所

(2)交易方式:

现货交易(SpotTransac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