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774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

《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docx

常州市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

常州市2020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35分)

1.(10分)词语接龙

①机灵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绿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2分)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是()。

A.垂蔓(màn)    

B.舀水(yǎo)    

C.咂嘴(zā)    

D.眸子(mú)    

3.(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________,不能袖手旁观。

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不幸于1928年________。

③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是国际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________的产物。

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培养出一大批对祖国做出________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A.干预、遇难、反省、特殊    

B.干涉、罹难、反省、特出    

C.干涉、遇难、反思、特殊    

D.干预、罹难、反思、特出    

4.(2分)(2019六上·嘉陵期中)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A.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语义的跳跃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5.(2分)读《槐乡五月》,下列写槐花饭的四个词中,如按词语表达程度的深浅排列,你觉得应该是______

A.清香、甜香、醇香、浓香    

B.清香、醇香、甜香、浓香    

C.清香、醇香、浓香、甜香    

D.甜香、清香、醇香、浓香    

6.(8分)我会填。

________的村庄   ________的大潮    ________的苹果

________地飞奔   ________地疾驰    ________地飞翔

________得沉郁   ________得好听    ________得美妙

7.(9分)读《泉城》,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________,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②济南共有________泉。

文中提到了几处泉?

________分别是叫什么名称?

________ 

二、理解(共3题;共35分)

8.(7.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猪过河

寒冷的冬天,小猪拉着一车白菜,进城去卖。

路上,它遇见了一条大河,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

小猪看见许多人都从冰上过,它也拉着车从冰上过,又快又轻松。

小猪到了城里卖完白菜,又打了两个月的工,挣(zhèng)了不少钱。

回来时,它又买了一车货准备回来卖。

小猪拉着车来到那条大河边,见河面上还有冰,就又从上面走。

不料冰面突然裂(liè)开了,小猪掉进了河里,多亏(kuī)一只大乌龟游过来,把小猪救了上来。

小猪奇怪地说:

“我来的时候也拉着货从这儿过,怎么没出一点儿事?

”大乌龟说:

“那时是严冬,冰厚;现在已是初春,冰薄(báo)了。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怎能一直用老办法对待呢?

(1)全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__自然段写小猪回来又从冰上过,结果掉进河里,被大乌龟救了。

(2)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小猪进城卖白菜,这时河面上的冰________;回来时已是________,河面上的冰变薄了,而小猪用的“老办法”是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A.大乌龟助人为乐,值得我们学习。

    

B.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不能一直用老办法对待。

    

C.初春时,河面上的冰变薄了,不能从冰面上走了。

    

9.(14.0分)(2019五上·浙江期末)课外阅读。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

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

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

挨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

“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

”我马上把它剪下来,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的目的是什么?

(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请写出来。

10.(14.0分)(2019六下·广饶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

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

”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

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

”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

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

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节选沈从文)

(1)文段中对八儿设定的吃粥计划描写细腻生动,概括八儿对八碗腊八粥是如何分配的,反映了八儿怎样的性格特征?

(2)对比分析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和后来八儿看到的真实情况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

(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4)赏析下列语句。

①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②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三、习作表达(共1题;共30分)

11.(30分)(2019三下·增城期中)习作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要求:

题目自定;2.不少于250字。

四、附加题(共2题;共10分)

12.(5分)根据课文《自相矛盾》填空。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________。

”又誉其矛曰:

“________。

13.(5.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观者如市,匠伯①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

“已矣,勿言之矣!

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

“女将恶乎比予哉?

若将比予于文木邪?

夫柤梨橘柚果蓏(音luǒ)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

大枝折,小枝泄。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

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

子綦曰:

“此何木也哉?

此必有异材夫!

”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子綦曰:

“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

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

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②;三围四围,求高明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

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

此皆巫祝以知矣,所以为不祥也。

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絜之百围               絜:

丈量    

B.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到   辍:

中止    

C.奈何哉其相物也         相:

看待    

D.不可以适河             适:

适合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_____

A.匠石之齐,至于曲辕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以至于此其大也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使予也而有用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几死,乃今得之                而后乃今将图南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石匠人去齐国的曲辕看到了一棵被当作神树的栎树,树冠高大,树身粗壮,看的人如同赶集一样多,而木匠师徒对此却不屑一顾。

B.木匠认为栎树是百无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长得如此粗大。

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了无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贴切自然,形象生动。

C.许多树木正因为对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成材,世间许多事物都是如此。

栎树因为无用才活得长久,又因为长寿而被世人尊为神树。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说理。

宋国荆氏生产楸树、柏树和桑树,这些树常为人所用而被砍伐,相反,在祭祀时许多有缺陷的牛、猪和人却得以保全。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3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理解(共3题;共35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三、习作表达(共1题;共30分)

11-1、

四、附加题(共2题;共10分)

12-1、

13-1、

13-2、

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