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6085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docx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五六七节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学生用

中国古代史学案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

第五、六节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

●第五节学习重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时代特征;2、齐桓公称霸的措施、口号、标志;3、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标志;4、战国七雄及其争霸格局形成的标志;5、长平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影响;6、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途径和作用。

●第六节学习重点:

1、铁器和牛耕使用的时间及其意义;2、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表现;3、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和意义、青铜铸造技术及代表作、漆工艺的主要技术4、酿酒业的发展过程;5、《考工记》;6、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和主要城市;7、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原因、实质和影响;8、春秋时期变法的途径、代表和实质;9、战国时期变法的背景、目的、代表和结果;10、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评价。

●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

1、春秋诸侯争霸战争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思考题:

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

“春秋无义战。

”有人引用列宁的话说: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但它仍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联系春秋争霸的史实,评述上述观点。

(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为了,战争双方都是的。

战争连年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却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作用。

(2)、客观作用:

2、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趋势?

(1)、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

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

(2)、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地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这就为统一创造了经济基础。

(3)、从形式上说,逐步实现着局部统一。

更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和区域统一已经出现。

(4)、从人们的要求看.统一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和人心所向。

(5)、从民族关系来讲说,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

(3)思想文化方面:

(4)民族关系方面:

(5)军事方面:

4、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征及进一步得到发展的社会原因

表现:

(1)、

(2)、

(3)、

特征:

(1)、商品种类繁多:

但主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统治者的奢侈消费品。

(2)、商品流通地域更广,超出一个诸侯国的范围,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市场。

(3)、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心,是政治中心的附庸;

(4)、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

原因:

(1)、

(2)、

5、由公田到私田

(1)、根本原因:

(2)、影响:

(3)、实质:

井田(公田)

私田

分配方式

剥削关系

阶级关系

土地所有制

6.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1)春秋改革:

齐国,鲁国实行的。

二者实质上承认。

(2)战国变法:

主要由魏国的、楚国的和秦国的变法等。

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确立,战国时期的变法实质上是一场运动,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建立。

(3)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

①。

②。

③。

④。

7、春秋战国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

(1)、不同之处:

目的: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内容: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特点: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2)、根本原因:

 

8、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

1.(2000年上海卷)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996年全国卷)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B.加强各国之间的友谊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D.维护小国的经济利益

3.(2000年春季卷)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统治

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

4.(2000年春季卷)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B.商业繁荣,城市兴起C.鲁国实行按亩收税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5.(1995年全国卷)《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6.(1999年全国卷)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普遍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7.(2005全国文综)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水利工程位于

A.成都平原B.河北地区C.渭河流域D.淮河流域

8.(2005天津文综)按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谷物加工②汲水③耕地④耕地B.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灌溉

C.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谷物加工D.①谷物加工②耕地③耕地④灌溉

9.(2005江苏历史)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10.(2005天津文综)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模拟考场——考点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

1.春秋和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最本质特征是

A.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C.由一国变法到多国变法D.由诸子百家出现到百家争鸣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与春秋相比最大不同()

A.为争夺土地与人口B.促使民族融合加强C.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D.具有封建兼并、统一战争性质

3.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的“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国内部矛盾尖锐B.诸侯国国君势力衰微C.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D.战国七雄争霸格局的形成

4.奴隶社会瓦解在经济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铁器使用,牛耕开始B.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C.诸侯拒绝向周王交纳贡赋D.公田变为私田

5.奴隶社会瓦解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D.奴隶起义频繁

6.春秋时期的齐国、鲁国和战国时期的许多诸侯国都承认土地私有,根本原因在于()

A.地主阶级迫切要求成为统治者B.奴隶已缺乏劳动兴趣C.统治者为增加赋税D.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7.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各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8.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主地国有制②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形成及其经济势力的增长③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④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先后实行变法、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我们之所以把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形成B.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C.各诸侯国进行变法D.统一趋势加强

10.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兼并战争B.铁器使用C.各国变法D.商业兴盛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

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

 

(2)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

“王制”指什么?

 

(3)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12.概述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在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反而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13、阅读下列三段评价商鞅的材料: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

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

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  《汉书·食货志》

回答:

1、三个材料中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2、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

为什么?

 

3、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什么地方?

 

4、材料三中“务本”指的是什么?

 

5、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商鞅变法导致的这一历史事实持何态度?

 

中国古代史学案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本节学习重点:

1、诸子百家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特别是孔子、墨子、韩非子);2、《诗经》和屈原;3、孟子散文的特点;4、庄子散文的特点和代表作;5、春秋战国时期艺术发展的主要表现和代表作;6、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的三大成就;7、《墨经》光学八条;8、扁鹊的医学成就;

●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

一.思想方面:

问题思考:

1.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2.孔子“仁”的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的进步意义是

3.“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五经”除《诗经》外还有

4.孟子曰:

“天下恶乎定?

定于一。

”荀子曰:

“四海之内若一家。

”主要反映了当时

A人民要求“仁政”B.人民渴望统一C民族融合加强D.社会秩序安定

5.孔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

6.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7.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的观点的是

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8.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的利益D.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

9.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

11.下列观点是那个学派的:

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是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

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承”是

④“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是

⑤“有能则举之,高予以爵,重予以禄”是

⑥“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是

⑦“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

⑧“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是

⑨“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是

⑩“塞翁失马”是

试比较:

下列观点:

①“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②“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这是思想家的观点

③“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赞美

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表明

⑤“任法而国治矣”“国之所兴者,农战也”出自于

⑥“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先秦思想家是

12.写出下列各家代表的利益:

①道家代表

②墨家代表

③法家代表

④儒家代表

⑤兵家是

二.文化艺术:

1.下列科技成果属于世界之最的是

①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②春秋历法③《甘石星经》④《墨经》

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中国天文历法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最早记录哈雷慧星的时期是

A。

殷商B.西周C春秋D.战国

3.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贵族

4.以下对屈原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②对楚国和人民无限

热爱③创立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④反对统一战争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①②

●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

1.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思想解放、人才辈出的局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罕见的现象。

它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发展时期。

究其原因:

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任何阶段的文化必然是此阶段政治、经济的反映。

战国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和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它是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阶级关系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思考题: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各派主张的思想实质。

2.对儒、法、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3、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4、应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5、先秦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①文字成熟:

②思想基础:

③教育奠基:

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文学传统形成,代表是屈原及其作品。

⑤史学奠基:

⑥科技奠基:

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的社会原因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7、我国封建时代治国模式的形成认识

 

●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

1.(1991年全国卷)下列哪项不是孔子的言行?

【】

A.提出“仁”的学说B.兴办私学,打破官府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C.主张统治者应以德治民D.认为“民为贵”、“君为轻”

2.(2002年天津文综卷)“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3.(2001年春季卷)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4.(2002年上海卷)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5.(2002年广东卷)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6.(2003年上海卷)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rivercancarryaboat,yet,Itcanturntheboatovera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

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

A.LiErB.ZhuangZhouC.MengKeD.XunKuang

7.(1998年全国卷)屈原被楚王流放的原因是【】

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权贵

8.(1996年上海卷)中国天文历法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时期是【】

A.殷商B.西周C.春秋D.战国

9(2005江苏历史)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0.(1994年全国卷)墨子说: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又说: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14分)

 

●模拟考场——考点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据此回答l——3题:

1.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兼并战争B.井田制瓦解C.地主阶级形成D.社会大变革

2.其出现的根本条件是()

A.社会经济发展B.“士”阶层壮大C.各国招揽人才D.阶级关系的变化

3.最能适应当时统治者要求的思想是()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是个思想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思想基础。

据此回答4——7题:

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

5.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思想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谈论的问题不同D.学术思想不同

6.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主张选举贤能深得士人支持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7.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的最突出贡献是()

A.兴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开创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

C.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D.提出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此回答8——10题

8.以下对扁鹊四诊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望,就是看气色B.闻,就是闻气味C.切,就是按脉搏D.问,就是问病情

9.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记载在()

A.《甘石星经》B.《山海经》C.《墨子》D.《春秋》

10.春秋战国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B)

①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②《甘石星经》③《墨经》光学八条④四诊法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韩非子在《五蠢》篇中说: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

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令有美尧、鲧、禹、舜、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请回答:

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核心思想,说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1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思想家辈出;有的“仁爱”,有的“超脱”,有的“严厉”。

试概述这几种文化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并分析他们当时的社会态度和社会作用。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公孙鞅(商鞅)日: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礼(指社会制度,下同)之循?

……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定。

臣故日: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引自《商君书·更法》

材料2:

殷因(沿袭)于夏礼,所损益(删减或增添)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周以后的王朝),虽百世可知也。

——引自《论语·为政》

材料3: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十代之内少有不失败的);自大夫(诸侯的下属)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大夫的下属)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引自《论语·季氏》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评论孔子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政治局面的态度。

 

(2)结合上述材料比较法家和儒家社会历史观的不同,并分析两派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中的不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