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580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

 

目录

1总论……………………………………………………………………3

2概况……………………………………………………………………4

3项目的背景……………………………………………………………5

4项目的必要性…………………………………………………………7

5项目的可行性…………………………………………………………8

6市场前景分析………………………………………………………10

7总体设想……………………………………………………………11

8技术路线……………………………………………………………11

9项目方案……………………………………………………………11

10项目组织结构………………………………………………………14

11投资估算……………………………………………………………15

12效益评价……………………………………………………………16

13对策与建议…………………………………………………………17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

1.1.2项目地点:

重庆石柱县黄水镇

1.1.3项目委托方:

石柱县黄连公司

1.1.4项目研究开发方:

西南大学科技咨询公司

1.1.5项目性质:

新建

1.1.6项目规模:

规划用地水平投影面积约为21.74公顷,合约326.1亩。

2008年达到年接待游人21万人次,实现生产和旅游收入万元。

1.1.7项目投资:

总投资1190.5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081.42万元,非固定资产投入109.15万元。

1.2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国家计委计资116号文《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1983)

(2)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

(3)《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

(6)《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

(7)《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

(8)《石柱民俗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

(9)《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

(10)《石柱县志》

1.2.2研究工作范围

(1)开发建设条件调查与分析(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区位关系、基础设施等条件)

(2)黄水药用植物园市场前景分析

(3)黄水药用植物园建设初步设想

(4)黄水药用植物园环境容量及旅游规模

(5)投资估算

(6)效益评价

(7)对策与建议

2概况

2.1社会经济概况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长江南岸,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据统计,2003年石柱县总人口512256人,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0017万元,工业总产值110615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117万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9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8元。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7.2%,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重庆市重要林业县之一。

黄水镇隶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著名的黄连之乡,也是黄连交易的中心市场,境内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本项目即处于该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中,是其重要景点组成部分。

目前入境旅游大多集中于夏季,客源主要是避暑、观光、休闲、教学、科研等。

黄水镇现有餐馆、旅社、商店30多家,其中住宿床位2000余张,并建成电影院、自来水厂、人工湖等,开展公园旅游服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客源基础和接待能力。

2.2自然地理条件

石柱县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七曜山、方斗山近平行排列纵贯全境。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状下降。

黄水镇大风堡海拔高1934.1米,西沱镇陶家坝海拔仅119米。

境内以中山、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特点。

日照少,气候垂直差异大,灾害性天气频繁。

全县年平均温度16.5℃,极端高温40.2℃,极端低温-4.7℃。

石柱县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松、杉、柏等197个树种,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三尖杉、红豆杉、银杏、桢楠、栱桐等。

产中草药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黄连、天麻、党参、银花、杜仲、厚朴、黄柏等名贵中药材量多质优。

3项目背景

3.1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重庆设立为中央直辖市以来,旅游业的资源条件、产业地位、发展规模和格局都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以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为标志,实现了重庆由旅游资源大市向"中国旅游名市"的历史性跨越;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旅游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辖七年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3.0%,到2003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9.06%,七年间该比重上升了5.5个百分点。

旅游业成为我市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279.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9.77亿元人民币。

其中:

入境旅游者43.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3亿美元,分别占全年计划的92.43%和87.12%;国内旅游者5235.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2.92亿元人民币。

三峡库区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北靠大巴山系,南邻鄂渝山地。

是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较好。

2000年全库区共接待国内游客3334.6万人次。

旅游收人163.69亿元人民币,有组织接待境外游客74.283万人次,创汇1.5955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三峡库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98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黄水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成立旅游局以来,全县的旅游业迅猛发展。

2003年到2005年总共接待游客1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650万元,共计带动相关产业收入约5亿元。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到2005年接待旅游人数分别是16.8万人次、28.7万人次、35万人次。

旅游业推动了石柱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它的经济地位日益突显。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重庆市东南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区位优势突出。

其周边及长江沿线分布有武隆仙女山、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巫溪大官山、马渡河小小三峡、奉节三国城、大昌古镇、万盛黑山谷、永川茶山竹海等一批自然景观各异、人文风情各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点)。

因此,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有非常明显的旅游地理位置优势和旅游发展潜力。

3.2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差距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2006年初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部署,其中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立足于区域资源条件、对外交通条件及与相邻地区经济协调度。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方向,规划集中的产业园区也已经成为实现农村产业化的有效载体。

因此,石柱县黄水镇的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区位资源优势,结合黄连产业和旅游业,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3.3县域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石柱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好,全县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68个,县域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为背景,以土家文化为底蕴,以西沱云梯街、黄水森林公园为先导的旅游资源体系。

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便于且需要打造多类型的旅游景点,反之多样化的景点群也会促进旅游潜力的进一步开发。

但就目前石柱县旅游现状来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风景区内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较少、缺少可细看的景点、丰富的药用植物和传统中药文化尚未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

3.4中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材生产具有优势

石柱县的山木药材特色产业优势显著,栽种历史悠久。

石柱县内中药材有1700余种,种类繁、数量多,其中黄水镇盛产黄连,是全国著名的“黄连之乡”,也是全国唯一通过黄连GAP认证的药材种植基地。

中药材产值占黄水镇总产值的,占农民纯收入的,中药材已经成为黄水镇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且制药业的发展潜力也不断凸显。

但中药材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完备的生产技术、切实有效的资源保护措施和合理的利用途径,致使石柱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未做到物尽其用,针对这些不足,建设一处中药材科研生产基地就显得极为重要。

3.5石柱县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重庆市东南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根据三峡工程成库前后水位变化和游览方式的变化,有利于发展舒适、安全、节能、环保型旅游船舶,有利于提高旅游船舶档次和组织效率,增强服务品质,丰富活动内容,更有利于增强该区的水路交通运输能力。

在陆路交通方面,东起重庆涪陵,西至湖北利川的涪利铁路经过石柱,这对石柱开拓湖北、湖南旅游市场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在建的石柱到忠县的高速路建成后,石柱周边的人们到石柱的旅游交通线路更为便捷。

黄水夏季合适的温度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更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去处。

4项目的必要性

4.1保护黄连种质资源,充分利用遗传资源,进一步提高石柱黄连生产科技含量及优势地位的需要

石柱县黄水镇是全国最大的黄连主产区和黄连交易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交易量占全国的70%以上,产品出口东南亚各国及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著名的黄连之乡。

目前栽培的味连(鸡爪连)的品种多达7个,,也是野生黄连的原产地之一。

保护这些黄连种质资源,引进国内外黄连属所有的15个种类及其他栽培品种资源,可形成全国或全球最大的黄连种质资源圃,不仅可提高石柱县黄水镇黄连生产的知名度及优势地位,也为进一步应用科技手段,充分利用黄连基因资源,培育出优质高产的黄连新品种打下基础。

4.2建立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基因库及西部药用植物资源平台的需要

保护及充分利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培育高有效成分含量品种及高抗性品种的基础,也是发掘开发新药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家及东部地区科研与高等院校有关单位都把目光投向西部,酝酿建设西部药用植物资源平台。

重庆市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规划中,把建立药用植物资源基因库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而石柱县地处三峡库区及武陵山区,生态环境多样,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重庆市建设药用植物资源基因库的一个理想区域。

4.3建设生态型旅游景点及科普教育基地,为黄水自然风景区增加亮点的需要

石柱县黄水药用植物园位于黄水镇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森林覆盖率高,自然风景优美,是著名的避暑观光的景区。

但目前该景区内旅游景点较少,丰富的药用植物、具有传统优势的中药文化尚未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

而药用植物园的建设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创立一个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打造成具有传统中药文化优势的生态型旅游景点。

通过保护建设规划区内的森林植被,结合地形地貌及水文特点,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形式配置、建造药用植物园,建设石竹黄水药用植物园,可形成一个生态型的旅游景点,为黄水自然风景区增加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并为游客及中小学生提供了解自然,认识药材,展示中药材生产及石柱“苦文化”特色的一个教育基地,接触中药及科普教育基地。

4.4为黄水镇以黄连生产及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石柱黄水镇是重庆市“百强镇工程”首批建设镇之一,具有黄连生产及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而药用植物园的建设可将药用植物种植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不仅为黄水镇增添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还可为进一步发展餐饮业、旅游服务业提供条件,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黄水镇以黄连生产及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建设增加一个新的平台。

综上所述,建设黄水药用植物园符合石柱县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重庆市中药材产业链发展规划的要求,是综合利用这片土地的有效选择,综合效益将十分明显,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5项目可行性

5.1地理位置及范围

黄水药用植物园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境内,即镇政府以南约1500米处,地处东经108°22′55.1"至108°23′10.5",北纬30°13′34.5"至30°14′02.6"之间。

黄水药用植物园位于毕兹卡绿宫西南方向,西以牛汗溪为界、南至科研所公路、东南方向以风景区主干道为界。

5.2项目的定位和特色

黄水药用植物园是以收集石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为基础,以科研、科普、生产示范、疗养、中药文化展示为特色的观光型药用植物园。

它将生态、园艺、观光综合联姻,生产与观光相结合,生态效益同经济效益兼顾,极大地延伸了项目和产品的“增值链”,符合现代综合性项目建设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3项目建设地具备药用植物园综合开发的选址提条件

5.3.1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特征:

本园区内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2.1℃,最高的7月份平均20.1℃,最低的1月份平均0.4℃。

比石柱县城低4℃,比重庆市主城区低10℃,非常适合夏季避暑疗养;年降水量1372.6毫米年日照为1140小时。

无霜期为188~210天。

地貌与土壤情况:

药用植物园地处七曜山山脉的黄水山原,用地范围内最高海拔约1574米,最低海拔约1497米,相对高差约77米。

地势总体上东南高,西北低;东北至西南向,两边高中间低,地形起伏变化丰富。

用地范围内土壤为黄棕壤土类的山地黄棕壤土和腐殖质黄棕壤土,土种主要有中山紫色森林土(紫红泥)、中山黄沙土、老冲积黄壤、中山冷沙黄泥土(冷沙土)、生草腐殖质黄壤(撩荒地),酸碱度为酸性至微酸性。

规划区内土层厚度不一致,部分松林中土壤瘠薄,黄连栽培地或轮作地以及杉木林、柳杉林等地段耕作土层或腐殖质层厚度多数为10~20cm。

植物资源:

规划区内黄连用地(包括黄连歇耕地、间作耕地)水平投影面积约3.38公顷,森林水平投影面积约18.18公顷,森林覆盖率大于83.6%。

森林类型以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其中针叶林有巴山松林、柳杉林、杉木林、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有板栗、亮叶桦、榉树、建始槭等等,部分阔叶林混有常绿阔叶树如中华木荷、润楠、青冈等,沟壑两侧大量散生着灌木状竹林,主要种类为刺竹子、拐棍竹,另外规划区内还散生有水竹。

林下灌木有耳叶杜鹃、平枝栒子、小果蔷薇、荚蒾、滇瑞香等。

许多种类为药用植物资源,如零星散生的红豆杉、粗榧,以及忍冬、猫儿刺、豪猪刺、阔叶十大功劳、珠砂根(石膏子)、百两金、石菖蒲、灯心草、淡竹叶、车前、过路黄、车前等。

因此,原有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药用植物的生长。

而且,现有植被生长良好,森林林分多样,季相分明,山体轮廓线柔和,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5.3.2区位优势明显

黄水药用植物园位于黄水国家森林内,毕兹卡绿宫西南方向,南至科研所公路、东南紧邻黄水镇的风景区主干道。

本园距黄水镇1.5千米,距石柱县城64.8千米,距复兴镇长江码头28.7千米。

黄水国家森林位于石柱县东北部七耀山山原上,居三峡库区腹心,处于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与石宝寨隔江相望,是重庆市国家森林公园中面积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旅游风景区。

公园周边及长江沿线分布有武隆仙女山、丰都鬼城、马渡河小小三峡、奉节三国城等一大批风景旅游区(点)。

因此,黄水药用植物园依托黄水森林公园有较为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旅游发展潜力。

5.4项目的关联带动作用大

黄水药用植物园处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七耀山山原上。

它邻近黄水镇政府所在地,北面是西沱云梯街、银杏堂、毕兹卡绿宫等;东面有土家族居民吊脚楼;南面有大风堡景区、三教寺秦良玉陵园、万寿寨等;西面有千叶草场。

可见,黄水药用植物园处于石柱县各公园的中心部位,为石柱县建立旅游网创造了优越条件。

本项目立意新颖,同类项目在石柱县乃至重庆市均属空白。

它的建设,有很强的示范带动性影响大,必将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这一切,都可以对项目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5.5项目建设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组织领导保障

项目提出后,立刻得到了石柱县委县政府和黄连公司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并听取了项目的情况介绍汇报。

西南大学与石柱县合作处更是把该项目看作是校县合作的重要项目,不但领导亲自抓,而且还专门邀请了西南大学等有关专家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5.6科技有依托

技术依托单位西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重点院校。

该校农、理、工、文、经、商、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济济,设备先进。

该项目对口单位园艺园林学院,拥有许多具备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已先后完成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绿地规划,宜昌市内三十余个单位的绿地规划,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总体规划,遵义公园改造规划,南岸区观光农业旅游产业化工程规划项目,同时,石柱县还有一大批的实践经验丰富,懂管理,精通业务的技术干部队伍,因此,完全有能力使该项目的技术保障体系始终处于领先的水平。

6市场前景分析

6.1客源市场构成

我国在2004年旅游人数达到了9亿人次,旅行已在国民中逐渐形成一种习惯。

石柱县在2005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其中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

根据石柱县城镇发展规划和区位条件,本公园规划构想对周边地域城镇居民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次:

本地及其附近城镇居民客源

石柱县2003年末总人口51万,城镇人口6.7万人。

通过调查,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附近居民每年约有3~5万人次到森林公园旅游,这部分客源主要是为本地及附近城镇青少年野游、探奇、中老年人度假、修养及附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旅游度假等,这部分客源为稳定客源,应重点开发。

第二层次:

周边地区客源

黄水药用植物园在交通辐射半径300千米范围内,有重庆市主城区、万州开发区、黔江开发区、丰都县、彭水县黔江区、涪陵区以及湖北利川市、恩施市、宜昌市等市区、县城镇。

重庆市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据2003年末统计,重庆市总人口30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00多万人,主城区人口300多万。

除重庆主城区以外,其它周边邻近区域2003年末总人口达到500多万人,其中城镇人口逾100万人。

这些是黄水药用植物园的潜在市场,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吸引这部分客源。

第三层次:

流动人口客源

黄水药用植物园在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内,预计流动人口客源(包括国内外到黄水来参观考察和参加各项会议的人次)每年到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有40~47万人次。

通过广告宣传可以吸引到大约20万人次到黄水药用植物园来旅游观光。

6.2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对黄水药用植物园旅游客源市场定性分析及国内旅游业发展态势,依据《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和石柱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根据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近几年的游客现状;确定近期年平均游人增长率为22%。

远期年平均游人增长率根据地区、省市的增长率和石柱县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确定为6%。

由于药用植物园位于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内,在此基础上确定药用植物园初步建成开放游人数为2005年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人数的60%。

由此综合计算出年均游人规模为:

设药用植物园初步建成开放需3年

近期(2005—2010):

近期年均游人规模=1/3×21×{(1+20%)×[1-(1+20%)3]/[1-(1+20%)]}=30.6万人次

远期(2011—2020):

远期年均游人规模=1/10×36.3×{(1+6%)×[1-(1+6%)10]/[1-(1+6%)]}=50.7万人次

(注:

2010年游人规模=21×(1+20%)3=36.3万人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客源构成多样,潜在数量大,增速快,基本客源有保证,生产的产品有特色,且这产品随着时间推移形势更看好,所以,该项目不存在太大市场压力。

7总体设想

在满足《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的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以发挥石柱黄连的品牌效应为基础,以黄连品种资源及山区药用植物资源基地为核心,以科研展示、感悟文化、营造景观为目标,创造富有浓厚文化底蕴、良好生态环境的户外游憩空间,突出生产、科研、展示、游览功能和地域文化特色,不断促进药用植物园、城镇、社会的经济和环境全面进步。

8技术路线

依托现有的黄连GAP基地已有的黄连种植规模,建设黄连生产科研展示区;结合展示馆向游人展示黄连的传统加工工艺及其他药用植物的设施栽培,利用已有药用植物资源和适当引种,丰富药用植物的多样性;依靠科技,建成以黄连为主的药用植物生产展示体系。

另外在满足生产、科研、展示的功能下,辅以教育、游览的连带功能,创建生产、科研、展示、教育、游览和风景园林景观的复合系统,以走向市场求生存来推动药用植物园的健康发展,逐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最优值。

9项目方案

9.1项目规划构思

9.1.1布局构思:

在遵循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满足多功能的要求,整体形成“一脉、两谷、三轴、四区、多点”的景观格局。

一脉:

即文脉。

主要通过良苦精华景区的景观序列,形成一条集中展现黄连“苦文化”的景观脉络。

两谷:

即两条景观沟槽。

利用现有东西向平行的两条溪流,沿溪流分别打造成“杜鹃谷”和“竹幽谷”两个幽静的景观带。

三轴:

即三条景观视觉轴线,构成药用植物园的主体景观框架,分别为:

从“主入口”到“五味阁”的景观视觉轴线;从“英华广场”至“五味四气园”的景观视觉轴线;从“次入口”至“邀芳亭”的景观视觉轴线。

四区:

本项目把以功能需求为主的功能分区与以意境游览为主的景区划分相结合,将全园划分为四个区:

良苦精华景区、丹草集粹景区、生产科研展示区、霜林野趣景区。

多点:

在规划中,充分考虑景观控制视线及功能的需要,在园内设置多个景观节点,疏密有致分布。

9.1.2景观内容构思

本项目结合黄连的栽培生产,突出反映黄连的“苦文化”,并以此构成全园主要的景观文脉,提取黄连的“苦文化”集中体现在“良苦精华”景区当中;同时结合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和土家族建筑风格,体现药用植物园的地域归属感和文化特性。

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语言,以文化为线索,以生态为基础,营造一座融“科研、科普教育、游览、生产示范”为一体的观光型药用植物园。

9.1.3项目构思

在协调科研生产和游览的功能需求基础上,形成科研、技术推广和功能、景观和休闲游览三层面的项目规划。

科研方面,提供研究实验基地,以助于药材栽培、品种的技术开发。

技术推广方面,依科研成果的成熟度,适当适时的向广大药材种植户推广先进技术和好的种植模式。

休闲游览方面分为观赏游览类,如散步小憩、植物科普、园林建筑小品赏析、山林景观等;和休闲参与类,如品茗、药疗、传统工艺体验等。

9.2规划布局

9.2.1景区规划

(1)良苦精华区

本景区是集展示黄水、石柱及重庆代表性药用植物和土家文化为一体的重要景区,全园的文脉及景观主轴线贯穿于本区,着重表现黄连的“苦文化”。

本区占地面积2.79h㎡,主要包括“连韵门”、“忆贤大道”、“英华广场”、“苦乐苑”、“黄连四品圃”和“黄水四品圃”六个景点。

(2)丹草集粹区

本景区的主要功能是将药用植物作为观赏栽植,区内含有国家黄连GAP生产基地,保留原有黄连种植圃。

利用地形特点,区内药用植物呈梯田式栽植,注重植物群落的搭配,营造四季景观。

全区占地面积约为4.09h㎡,共分六个园和一个景观林带。

在景区的东南坡面上贯穿有四季藤蔓植物架,既丰富了竖向的设计,又为游人提供了休憩之所。

(3)生产科研展示区

本区主要服务科研、生产,位于药用植物园的西南面,占地面积约为5.85h㎡,总体上分三大种植圃:

石柱原产药用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