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232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

《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

金家庄联合试运转方案

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改建项目

联合试运转报告

一、项目概况

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吕梁柳林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约10km处的金家庄乡——双枣圪塔村一带,行政区划属金家庄乡管辖。

采矿许可证号C140000************1013,批准开采3#-10#煤层,井田面积6.0842km2,设计生产能力1.20Mt/a。

井田内3#、4#、8-1#、8-2#、9#煤层,资源/储量76.7Mt,可采储量48.24Mt,设计服务年限28.7a。

井田内未发现断层及陷落柱等构造,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现主要开采3#、4#煤层,且均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属高瓦斯矿井。

二、项目审批情况

1、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规发[2007]186号文“关于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资源整合地质报告的批复”;

2、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行发[2009]184号文“关于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调整生产系统的批复”;

3、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办基发[2010]1379号文“关于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调整生产系统初步设计的批复”;

4、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晋煤监安一字[2011]21号文“关于对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改建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

5、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文件晋环函[2007]278号文“关于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资源整合矿井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6、山西省卫生厅文件晋卫监督[2009]125号文“关于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资源整合矿井改扩建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批复”;

7、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办基发[2011]201号文“关于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调整生产系统开工建设的批复”。

三、各主要系统分述:

1、提升系统

⑴、主斜井:

井筒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净宽4.5m,净断面14.25m2,倾角25°00′,斜长823m。

主提升装备有DTC120/50/2×450型胶带运输机和型号为JK-3×2.2绞车辅助提升装备,担负矿井煤炭提升、大型设备下井任务,兼作矿井安全出口和辅助进风。

⑵一号副立井:

井筒净直径4.0m,净断面12.56m2,垂深275m。

提升装备2JK-2.5×1.5/11.5A型提升机,G1G-1型罐笼,担负11、12盘区的矸石提升,材料设备下放,人员升降和进风任务,并布置有通信电缆。

⑶进风立井:

井筒净直径3.5m,净断面9.60m2,垂深261m,担负矿井的进风任务。

井筒装备梯子间,作为矿井的安全出口。

⑷贺家社副立井:

井筒净直径3.5m,净断面9.62m2,垂深176m,装备1个单层单车罐笼,未装备梯子间,担负13盘区的矸石提升,材料设备下放,人员升降和进风任务,并布置通信电缆。

2、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在矿井主井工业场地内设置一个回风井为一号回风立井,井筒净直径5.5m,净断面23.7m2,垂深343m。

井筒装备梯子间作为矿井的安全出口。

安装两台FBCDZNO.30/2×400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服务于11、12盘区。

在贺家社工业场地内设置一个回风井为贺家社回风立井,井筒净直径3.0m,净断面7.1m2,垂深158.2m。

井筒装备梯子间作为矿井的安全出口。

利用原有的两台型号为BDK618-8-№24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服务于13盘区。

3、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为井下中央水泵房排至主井地面矿井水处理站,在主斜井井底车场设有中央水仓,总有效容量为1600m3。

中央水泵房设主、副水仓,安装4台MD85-45×8型耐磨多级离心式水泵,单台流量85m³/h,扬程3530.4kPa,每台水泵配带1台YBK315L1-2型电动机,功率160kW,正常涌水量时一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时两台同时工作,排水管路2趟为Φ219×4无缝钢管,一趟工作,一趟备用。

13盘区水泵房安装两台BQW50-20/4-22型矿用隔爆强排水泵,一用一备,经水泵房排至主斜井底中央水仓。

矿井地面建有矿井水处理站一座,安装WQ/C252-5.5-2型矿井水处理设备一套,处理能力达Q=70m3/h,目前矿井涌水量为30m3/h。

4、运输系统

井下主运输系统采用皮带运输方式,在11、12盘区主运大巷安装有DTL120/70/2×160型胶带输送机,长度1160m,带宽1200mm,设计带速2.5m/s,设计每小时运量700t;13盘区采用DSJ100/60/2×160型阻燃胶带机运输,长度2300m,带宽1000mm,设计带速2.5m/s,设计每小时运量600t;胶带输送机具备堆煤保护、防滑保护、防跑偏装置、温度保护、烟雾保护、自动洒水装置、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防撕裂保护、防逆转装置等保护设施;全矿井辅助运输采用调度绞车配合矿车、平板车运输,11、13盘区辅助运输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矿车运输方式,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5、供配电系统

主井地面建有一座35kV变电站,作为全矿井的供电中心。

该站供电电源为35kV双电源,两回电源分别用LGJ—240mm2和LGJ—150mm2架空线引自穆村110KV变电站和兴无煤矿35KV变电站。

两回路分列运行一回路工作,一回路(带电)热备用。

主变压器选用型号为SZ10—16000/35/10有载调压式双绕组变压器2台,容量为16000KVA。

贺家社工业场地建有一座10KV变电所,实行双回路供电,一回路电源引自金家庄矿35KV变电站5211柜;另一回路电源引自金家庄矿35KV变电站5215柜。

两回进线互为备用,自动投切。

矿井主井底车场建有中央变电所,电源两回路,均引自工业场地35KV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下井电缆采用MYJV22-10.3×150mm2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双回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即当任一回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回电源仍能保证井下全部设备正常运行。

13盘区变电所电源共两回路,均引自主井底中央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连接电缆采用MYJV22-10KV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3000米,双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6、井下消防洒水、供水系统

主井、一号副立井工业场地各建有一座静压消防洒水池,互为使用,主要服务于11、12盘区;贺家社工业场地建有一座静压消防洒水池,服务于13盘区。

井下消防洒水经主斜井、一号副立井、贺家社副立井自流送至井下。

消防洒水水源均为处理后的井下排水。

井下管道采用消防、洒水合一的系统,利用枝状管道送至各用水点和工作面。

由静压洒水池进入主斜井、一号副立井和贺家社副立井的主管路管径为φ159×4.5mm,各采区运输、轨道、回风大巷管道管径为φ108×4.0mm,工作面运输顺槽的管径为φ82×3.5mm,工作面回风顺槽的管径为φ57×3.5mm。

在设有供水管道的各条大巷及顺槽每隔100m(运输顺槽为50m);溜煤眼、转载点等需要冲洗巷道的位置设DN25的给水栓。

在井下采、掘工作面、煤仓及胶带输送机、转载机等的转载点上设喷雾防尘装置。

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靠近出口30m以内、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内、装煤点下风向15~25m处、胶带运输机巷道及刮板输送机顺槽和巷道、采区回风巷及承担运煤的进风巷、回风大巷及承担运煤的进风大巷均设置风流净化水幕。

7、大巷布置及回采工作面

矿井分为11、12、13三个盘区。

井田西部11、12盘区为正常生产接续区域,沿4#煤层南北倾向布置有胶带、轨道、回风三条下山开拓大巷,3#煤层12盘区布置120307正常生产综采面,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选用MG170/410-WD型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型号为SGZ630/264型,支架型号为ZZ3500/13/25型的综采液压支架;皮带顺槽运输设备包括转载机和带式输送机,转载机型号为SZB730/75,带式输送机型号为DTL100/60/2×125型。

东部13盘区是设计中重点的调整生产系统区域。

13盘区沿4#煤层东西走向布置有胶带、轨道、回风三条开拓大巷,沿煤层倾向布置首采130401综采工作面,于2012年1月16日进入了联合试运转阶段,采煤方法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采长180m,选用MG170/410-WD型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型号为SGZ-630/400型,选用120架型号为ZZ4000/14/28型的综采液压支架;皮带顺槽运输设备包括转载机和带式输送机,转载机型号为SGB/730/75,带式输送机型号为DSJ100/60/2×160型。

8、瓦斯抽采系统

矿井建立地面瓦斯抽采泵站一座,实现高、低压瓦斯分源抽放,一号抽放泵站安装两台2BE3-420-2BY3型水环式真空泵,机组额定流量110m3/min,电机功率185KW,装机容量为3800KW/h,用于低负压抽放,一用一备;二号抽放泵站安装两台2BE3-520-2BY4型水环式真空泵,机组额定流量240m3/min,电机功率450KW,用于高负压抽放,一用一备。

9、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⑴监控系统

矿井装备KJ95N型安全监控系统,设有地面中心站1个,分站17台。

矿井井上下设置瓦斯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型、风门传感器、负压传感器型、设备开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已实现与柳林县及吕梁市煤炭工业局联网。

⑵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选用一套KJ222(A)型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监控系统,配备识别分站、识别子站及本安型识别卡。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下井人员进行监测,实现考勤管理,并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跟踪。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⑶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在主井工业场地和贺家社工业场地各设1座压缩空气站,分别向11(12)盘区和13盘区的压风自救系统输送空气,及采掘工作面风动工具供气。

压风自救主管路为φ150mm无缝钢管;压风自救分管路及岩巷掘进工作面为φ100mm无缝钢管;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为φ50mm无缝钢管。

压风自救装置设在压缩空气管路上。

每组压风自救装置配备6个ZYJ(C)型压风自救装置,可供6人同时使用。

距离采掘工作面25~40m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道有人作业处,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设有总阀门,两条掘进巷道中每隔100m设置一组三通及阀门,每隔20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大巷中每隔200m设置一组三通及阀门。

⑷供水施救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与井下消防洒水系统合并设置,供水施救系统附设在井下消防洒水供水系统中。

永久避难硐室、移动式救生舱从井下消防洒水管路上设三通,引DN20的支管与舱室内的供水管软管连接,加装可调式减压阀和闸阀,另设有罐装纯净水。

永久硐室和临时硐室内设置一趟单向排水管DM50接出硐室外,并在排水管上加装止回阀和手动阀门。

⑸通讯联络系统

矿井地面建立JSY-2000-09型数字程控交换机,政、调合一,双台调度,容量300门,担负行政用户、单身公寓用户、井上下生产岗位及主要管理岗位的调度与指挥通信。

井下主斜井井底、一号副立井井底、贺家社副立井井底、井下中央变电所、水泵房、采区变电所、消防材料库、煤仓上下、永久避难硐室、采掘工作面、移动救生舱等处安设防爆电话;各盘区大巷沿线200m间距、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距采煤工作面两端10~20米范围内、工作面顺槽中部、采掘工作面巷口等处分别安设防爆电话。

其中,紧急避险设施内、井下主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水平最高点、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处安装为直通矿井调度室的防爆电话。

矿井选用KTW125-SALXL型无线通讯系统,装置“小灵通”移动通信系统,井下基站和交换机通过光缆连接至调度机房,采用数字中继实现和矿用调度电话的通话一体化,用以实现无线有线混合调度功能。

另外,矿井选用一套应急救援广播系统,在主要行人巷道沿线,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紧急避险设施等处安设防爆音箱。

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1)永久避难硐室

矿井在主井井底车场附近,设置1处可一次容纳60人的紧急避难硐室。

气瓶室内设足量的压缩空气瓶、氧气瓶,氧气瓶并与生氧净化器一体机连接,能够向硐室内供氧。

生存室内设压气喷淋装置,同时配备足量的食品、饮用水、急救箱、照明手电、工具箱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1.6×106kJ,饮用水不少于480L。

配备“生命之星”降温除湿环境控制一体机,能够降低室内温度。

永久避难硐室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避难硐室设施的情况。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能为避难硐室供给足量氧气,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延伸至井下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设置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加配无线电话。

(2)临时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

井下选用JFY-96/10型移动救生舱,额定避险人数10人。

现矿井采、掘工作面设置10套移动救生舱,额定避险人数100人。

可移动式救生舱布置在井下12、13盘区回采工作面两顺槽距工作面不超1000m处,经扩帮刷大的专用硐室中;11、13盘区掘进巷道布置在距掘进工作面不超1000m经扩帮刷大的专用硐室中。

10、矿井救护、应急救援与保健系统

矿井安全标志牌均按设计要求配备,并用于井上、下必须设置安全标志的地点。

矿井与吕梁市军事化矿山救护大队鉴定了救护协议,并配置有辅助救护队,救护类设备均已配备齐全。

矿井设置了井下急救站和地面卫生保健站,井下急救站位于一号副井底和贺家社副井底车场等候硐室附近,配备电话、急救药品、止血设备、骨折固定用具、担架和盖毯等防寒物品,另外还有简易病床、桌椅和其它卫生物品。

所有井下人员均已配备自救器、矿灯等个体劳动保护用品。

11、机构人员配置情况及其它

①机构组织建设

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及主要领导安全资格证等证件均已齐备。

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设置了调度室、生产技术科、通风区、机电科、地测科、安全质量督查科、信息科、综合办公室、企业管理科、劳资科、供应科、保卫科、文化宣传科、资产管理科等职能科室,组建了综采队、掘进队、瓦斯抽放队、探放队、辅助运输队、井下机电队、地面机电队、矿山救护队等生产、辅助队组,负责全矿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

②特殊作业培训

对采掘机司机、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探放水人员等特殊工种进行了专业培训,全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③规章制度

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岗位操作规程,完成了《管理制度》、各工种《操作规程》和各岗位《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汇编工作,所有工程开工前都编制了作业规程,并通过会审。

四、联合试运转

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改建项目工程建设以基本完成。

2011年12月31日,经煤炭工业吕梁地方煤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单位工程质量认证,评定为合格工程,于2012年1月13日,经吕梁市、县煤炭工业局组织相关人员对我矿改建项目进行联合试运转验收,经市局上报省基建局后以晋煤基登字[2012]002号文批准进入联合试运转,联合试运转时间2012年1月16日-7月16日。

目前矿井生产、通风、运输、提升、供电、排水、瓦斯监控、压风、通信等系统已经形成。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07〕44号)的规定,我矿于2012年1月5日由矿长主持召开全矿井生产、调度、机电运输、安全、通风等生产系统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并制定了各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五、配备相应机构、健全相应制度

1、成立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

组长:

卫旺海(矿长)

副组长:

郭宝清(安全矿长)、高保平(技术矿长)

张炎军(生产矿长)、李鑫(机电矿长)

张建荣(“一通三防”副总)

张存全(贺东区区长)、赵树发(贺东区安全区长)李志峰(贺东区技术区长)

高建忠(贺东区机电区长)

成员:

由矿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1﹚完善了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健全,领导成员具备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均进行了送培,具备任职资格。

矿井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

矿设置了安全科、生产技术科、调度室、通风科、机电科、地测科等职能部门,矿井安全管理机构以矿长为核心,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技术副矿长、“一通三防”副矿长协助矿长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该矿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分工符合要求。

﹙2﹚各级领导、机构、各工种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安全规章制度。

矿井各级领导机构、各工种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

矿井设安全科、生产科、采掘队、调度室、火工品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等职能机构。

矿井建立有安全投入保障、安全事故报告、职工教育培训、爆破材料使用管理制度、矿级领导带班制度、职工安全奖惩制度、入井检身与出井人员清点制度、职业病防治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矿井主要工种的操作规程等。

六、联合试运转时间

根据煤矿联合试运转工作的要求,矿井联合试运转最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最长时间为6个月。

我矿改建项目工程于2012年1月进入联合试运行调试阶段,结合矿井目前实际情况,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进行联合试运转,试运行时间为两个月。

七、矿井联合试运转计划产量及劳动组织

1、劳动组织:

采用采用“三.八”工作制,即每天两班作业,一班检修;每班工作8h。

2、劳动定员:

根据《调整生产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及相关规定计算矿井在籍人数991人。

编制全员劳动组织如下:

调整生产系统后矿井劳动定员汇总表单位:

序号

工种

出勤人员

在籍系数

在籍人数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合计

生产工人

181

173

173

95

622

 

859

1

井下工人

137

137

137

95

506

1.4

708

2

地面工人

44

36

36

0

116

1.3

151

管理人员

51

3

3

0

57

1

57

 

其中:

技术人员

18

2

2

0

22

 

3

 

生产人员合计

250

178

178

95

679

 

916

服务人员

32

19

20

0

71

1

71

其他人员

2

1

1

0

4

1

4

 

合计

266

196

197

95

754

 

991

3、劳动生产率

矿井全员工效=矿井生产能力/(矿井日出勤人数×330)≈5.36t/工。

4、安全专项工程设施劳动定员

改建项目后,安全劳动定员人数为244人。

具体配置见下表。

 

井下安全劳动人员配备表

序号

类别

出勤人员

在藉系数

在藉人员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小计

井下安全人员

33

33

33

37

136

1.4

190

通风工(测风、密闭、设风门)

4

4

4

4

16

防尘工(测尘、洒水)

2

2

2

2

8

瓦斯检查工

10

10

10

10

40

井下医疗室

1

1

1

1

4

巷道维修(兼巷道清扫)

4

4

4

4

16

机电维修、验收工

7

7

7

11

32

探放水工

2

2

2

2

8

采区泵房、变电所

3

3

3

3

12

地面安全劳动人员配备表

序号

类别

出勤人员

在藉系数

在藉人员

一班

二班

三班

小计

安全管理人员

7

 

 

7

1.0

7

1

安全矿长

1

 

 

1

 

 

2

生产安全办公室

3

 

 

3

 

 

3

安全副矿长

1

 

 

1

 

 

4

安全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2

 

 

2

 

 

地面安全人员

11

7

7

25

1.3

32

1

通风机房

4

4

4

12

 

 

2

供电、通讯设备及线路维修

4

 

 

4

 

 

3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2

2

2

6

 

 

4

日用消防水泵房

1

1

1

3

 

 

消防、救护、医护人员

5

5

5

15

1.0

15

1

矿医疗保健室

2

2

2

6

 

 

2

救护中队

3

3

3

9

 

全矿合计

23

12

12

47

 

54

5、产量计划:

根据矿井调整生产系统初步设计,重点是对矿井13盘区进行系统调整,因此在试运转过程中,13盘区安排一个工作面,即130401采面,第一个月计划生产原煤1.5万吨,第二个月计划生产原煤2万吨,力争在试运转过程中各项安全技术指标符合上级要求。

八、联合试运转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根据目前矿井综合条件分析,我矿改建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完全能够满足1.20Mt/a生产能力的需要。

矿井调整生产系统中,各项安全设备和安全设施投入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投入的,并经有资质的世纪万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介机构进行了安全评价,并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

对试运转过程中的各大生产系统的设备和安全设施是否正常工作进行检验和调试,对各工种人员配备(工效)、工作面落煤工艺、顶板管理、通风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工作面生产能力等进行效果检验,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的技术业务和安全知识培训,特别是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对新工艺、新技术更加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力争在试运转过程中各项安全技术指标符合上级要求,不出安全事故。

九、应急预案与安全技术措施

㈠应急预案:

联合试运转期间严格执行经吕梁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已备案的《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㈡试运转期间安全技术措施

1、瓦斯防治措施

(1)每月根据矿井实际风量,由矿技术负责人核定一次矿井产量(重点是采区),防止采区风量不足导致采区超通风能力生产。

(2)通风系统必须完整独立,生产水平、采区实行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实行独立通风。

严格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3)所有井下电气设备应采用矿用防爆型并取得煤矿安全标志的产品。

(4)消除引燃瓦斯爆炸、燃烧的火源。

电气设备严禁失爆,明接头、破损处,必须采用绝缘胶布包扎。

(5)加强瓦斯管理,严格瓦斯检查制度,严禁空班漏检,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6)对可能聚积瓦斯的地点如回采工作面上隅角、井巷垮落空间、密闭前、瓦斯涌出大而通风不良的地点,要经常检查瓦斯,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盲巷及采空区要及时严密封堵,防止瓦斯局部聚积,对通风死角和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

(7)采、掘工作面应实现独立通风。

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筑完整的通风系统后,方可回采。

(8)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