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133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L)

(1)目的:

为了;

进行有效的统治

(2)周王分封给诸侯的权利:

①周王把以外的土地和授予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内,享有相当大的(a.按照同样的方式,在自己的封疆内,诸侯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对士实行再分封;b.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分封的对象:

(晋、鲁、卫、燕、吴)、(齐)、(许、陈、楚、杞、宋); 

(4)诸侯对周王的义务:

①;②;③;④;⑤(同样,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5)分封等级:

——————。

(6)作用(影响):

加强了周天,有利于周朝,,拱卫了王室,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也为的分裂战乱留下了隐患。

(7)破坏:

随着,,西周末年,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L)

(1)目的:

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

按照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核心:

继承制,其它诸子接受。

(大宗、小宗)。

(具体内容: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与分封制的关系:

(5)作用(影响):

保证了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Y)

(一)内容

(1)皇帝制度的创立: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②(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的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③(嬴政自称“始皇帝”,希望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从开始,“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

(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分掌国家各具体事务)。

(秦汉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制)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彼此,军政大权操纵在手中。

然而,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最后由皇帝。

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郡县制:

秦统一后,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郡:

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

行政机构(县的长官:

县令或县长)。

郡县长官一概由任免调动,不得。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利于。

(二)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了国家的政治体制之中,,也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和压迫。

同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影响深远。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L)

(1)背景:

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2)内容:

规定诸侯王死后,继承王位,其他子弟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3)影响:

结果,。

2、三省六部制(L)

唐朝的三省:

(掌决策)、(掌审议)、 (负责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相权分散。

三省相互,削弱了,保证了的独尊。

尚书省下设六部。

确立并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Y)

(1)察举制

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它是一种

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各一人,建立人才选拔制度。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品评官由世家大族担任。

)在这种制度下,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

而真正有才学、但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聘任高官。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3)科举制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的方式选拔官员。

时,政府开始设立,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科举制是封建的一大进步。

它把、考试与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扩大官吏、提高官员。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

这一制度为,影响深远。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L)

 

(1)措施:

①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同时设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留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掌控。

(2)影响:

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

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的祸根。

5、元朝的行省制度(L)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除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由宣政院(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外,地方设,简称行省或省,行省的长官由任命。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行省拥有、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节制。

行省制度便利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L)

(1)原因

鉴于权势过重,朱元璋认为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废除

1380年,杀丞相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以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负责。

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明太祖朱元璋

(3)影响:

至此,以来一直实行的被废除,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Y)

(1)原因:

后,皇帝政务繁多。

(2)演变:

明太祖设,(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

)时,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明宣宗时,大学士开始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权。

明神宗时,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

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的机构。

阁臣的由皇帝决定,的大小依皇帝的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取决于皇帝的。

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L)

(1)背景: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受到很大限制;康熙时,设置。

(2)设置:

清(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3)职权:

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是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军国大事都由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和执行。

(4)影响:

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而且全国的军国大权完全集中到手中,加强,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影响(L)

(1)改革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

(2)改革基本上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

(3)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进入雅典民主的“”。

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雅典的民主只是“当家作主”少数人民主的政治制度,更是的产物,过于泛滥的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的地位(L)

(1)公元前5世纪,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的《》的制定,罗马诞生。

(2)公元6世纪,把历代罗马法加以和,汇编成《》,罗马法体系。

2、罗马法影响(L)

(1)对当时:

①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罗马法保护,提倡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③局限性:

保护,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对后世:

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的法律体系,影响。

①对近代欧美国家的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中找到源头;

②近代时期,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推进发展的有力武器;同时,制定出保障的法律。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Y)

(1)内容:

以明确的,限制的权力,保证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影响:

①封建时代的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受到。

②掌握立法权,还可以监督和决定重大政策。

③议会的权力日益国王的权力,英国的确立起来。

2、英国责任制内阁(L)

(1)形成:

①英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②之后,国王经常召开内阁会议。

③到18世纪初,议会中的实际控制了政权。

后来,也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④年,担任财政大臣的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开始形成,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2)内阁的组成与职权:

①内阁的首脑是,内阁成员是。

内阁成员,要与首相。

②如果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就要垮台,但也有权解散,重新选举。

③内阁名义上对负责,其实是对负责。

④议会中的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首相有权提名(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掌握国家的,又通过议会掌握。

这样,首相掌握了国家大权。

(3)影响:

①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削弱了权力,真正使其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②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产阶级间展开激烈斗争,资产阶级议会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③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1787年宪法(Y)

(1)内容与作用

①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国家,联邦权力各州权力。

联邦政府拥有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各州可以在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

和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

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总统对宪法负责,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最高法院掌握,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三者,但相互制约,以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原则。

(2)特点(或评价):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它强调加强,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一定的。

但是,它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的形式加以弥补。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法兰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正式确立的标志(S):

年的颁布。

2、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S):

的颁布。

第10课鸦片战争

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S)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给英国;②赔款;③开放五处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

1858年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②增开沿海沿江通商口岸;③赔偿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通航。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①承认《》继续有效;②增开为商埠;③割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白银。

2、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L)

鸦片战争(1840~1842年)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屈辱和。

从此,中国的大门,接踵而至,不断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使中国丧失大片,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开始被列强控制,公开勾结,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了。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的时间、太平天国定都的时间和地点(S)

年1月,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年,太平军定都(今南京)。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Y)

(1)《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①(土地分配:

)根据“”和“”的原则,以为单位,不论,按和年龄平分土地。

②(产品分配:

)根据“”的原则,每户留足,其余归。

③(目的: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同耕,有同食,有同穿,有同使,无处不,无人不”的理想社会。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文件。

反映了农民要求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它体现的

思想,严重脱离了,根本无法。

(2)《资政新篇》

内容:

①向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②发展,奖励;③开设等。

评价:

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在中国发展的设想。

但迫于形势,未能。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S):

(战争开始)、(清军失败后退回国内)、(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日军进行旅顺大屠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的主要内容和影响(L)

(1)内容

①(割地:

)割、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②(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两白银;

③(通商:

)开放为商埠;

④(设厂: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2)影响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掀起了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了。

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S):

4、《辛丑条约》(1901年)主要内容和影响(L)

(1)内容

①(赔款: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两,以作抵押;

②(划界:

)划定为“使馆界”,界内不许居住,各国保护;

③(控要地:

)拆毁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沿线的战略要地;

④(惩官员: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的组织;

⑤(改机构:

)改总理衙门为,位居之上。

(2)影响

①《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②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受到列强控制。

③“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的大本营。

④清朝腹地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⑤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列强通过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归纳:

近代前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过

时间

战争

不平等条约

影响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1894~1895年

 

 

 1900年

 

 

 

第13课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L)

(1)成立条件

①政治形势: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

②经济基础:

的发展。

③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

④组织基础:

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2)时间和地点:

年、日本。

(3)组成:

兴中会、和。

(4)纲领:

“。

(5)领导:

为总理,为执行部庶务

(6)机关刊物:

《》

(7)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

2、武昌起义的时间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S)

武昌起义的时间:

年月日。

中华民国成立于年元旦,定都。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L)

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②国内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④国民有;⑤确立的政治体制;⑥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简概为: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国民选举、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意义:

这部宪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宪法,具有反对制度进步意义。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Y)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②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建立起,使人民获得了一些和的权利。

从此,念深入人心。

③它推翻了“”,客观上打击了势力,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L)

(1)时间:

年月日到6月初

(2)意义:

①(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主要阶层的作用:

)是先锋,是主力军;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传播到工人中去。

③(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L)

(1)成立条件:

经济根源:

一战期间,中国得到发展;

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中,中国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条件:

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组织基础:

1920年以后,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外部条件:

的帮助。

(2)成立标志:

年月日中共“一大”的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

(3)代表:

有等13人。

(4)会议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确定党的名称为“”,党的奋斗目标是用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建立,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②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

③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为书记。

(5)意义:

自从有了,的面貌焕然一新。

3、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S):

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4、北伐战争的对象(S):

北洋军阀、、三派势力。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的时间和历史意义(L)

(1)时间:

年月日。

(2)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的开始。

2、秋收起义时间和领导人(S):

年9月,。

3、(1927年)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L)

(1)内容:

①清算了,

②确定开展的总方针,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清算错误、确定方针、决定起义)

(2)意义:

给正处于、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

4、红军长征的时间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L)

(1)时间:

年10月~年10月

(2)意义:

①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使中国革命。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铸就了伟大的,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

③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就开始了。

(“转危为安”、“巨大动力”、“新局面”)

5、(1935年)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L)

(1)内容:

①集中全力纠正了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纠正”与“肯定”,“选举”与“取消”)

(2)意义:

结束了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一个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结束了”、“确立了”、“转折点”)

第16课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L)

(1)九一八事变:

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

从此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沦陷,

地区日趋殖民地化,加深。

(2)卢沟桥事变:

年月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

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

的开端。

2、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S)

(1)抗日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1937年)、、(1938年)、。

(2)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

八路军的(1937年)、(1940年),(1938年)国民党的、(1942~1945年)。

3、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S):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万、1941年初、日本“”东北细菌战。

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L)

(国内: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斗争的,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

(国际: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得到提高。

第17课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L)

(1)背景:

国民党方面: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便采取了“”的策略。

中共方面:

为争取,等赴重庆谈判。

(2)时间:

年8月~10月

(3)结果:

签订《》。

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召开,保证人民权利等。

但对和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S):

年6月,、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影响(L)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指、、。

影响:

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L)

(1)(国内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迎来了一个的新中国。

(2)(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士气。

(3)(思想意义)是和的胜利。

归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程

时间

革命大事

影响

1919年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6~1949年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意义(L)

标志:

年《》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意义: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的指导,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巴黎公社成立的意义(L)

①巴黎公社是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

②它的实践,丰富了的学说,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的结果(S)

①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制度;

②形成了和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S)

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转变为的任务。

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