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016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

《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docx

茶旅规划草稿Word版

 

茶旅规划草稿

 

(2017~2022)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一、总则

新世纪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

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导,以发展优质现代设施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生产条件、转变生产模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重点,紧紧围绕我区农业优势产业,实行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打造引领全省果蔬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创造发展新优势。

建设成为最具高新技术品味的农业项目区。

国务院关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基于**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创建100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机遇,为切实抓好**县**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以及工作要求,结合**县茶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1、**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地处武陵山腹地,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县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和14个民族乡,有汉、土家、仡佬、蒙古等17个民族,人口68万余人。

**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5497万元,比2014年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3152万元,比2014年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5025万元,比2014年增长16.2%。

人均生产总值20282元,比2014年净增2615元,同比2014年增长14.8%。

三次产业的结构由2014年的:

26.12:

23.99:

49.89调整为26.19:

23.99:

49.82,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达73.81%。

2、**县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强势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茶产业、中药材、果蔬菌等主导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农村的农业经济保持着“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市逐步走出了一条“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现代农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的快速发展,成为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将农业主动与科技合体,农业主动与旅游业联姻,农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在突破传统农业发展路径上,**也已经进入新征程。

**县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利用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生态畜牧、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农业,助推扶贫开发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实施“以茶名县、以茶富县、以茶兴县”战略。

新建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15.08万亩。

扶持和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40家、茶叶加工厂24座,茶青市场8座。

今年产春茶1615吨、夏茶1051吨,综合产值3.3亿元。

**县已有农业园区省级3个、市级7个、县级22个、乡村级397个村级农业园区。

其中,重点打造的32个省、市、县三级园区主导产业有:

茶叶8个4.29万亩;果蔬12个2.49万亩;畜牧水产6个猪、牛、羊、兔等4.53万头(只)、鸡5万羽、鱼11万尾;中药材2个0.14万亩;粮油2个1.2万亩;苗木2个0.07万亩。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2488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6.6%(按可比价计算),其中:

农业产值248290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7.7%;林业产值15992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16.1%;牧业产值132750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4.2%;渔业产值25302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9.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154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3.3%。

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增长。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0559公顷,比2014年增长1.71%。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960公顷,同比2014年下降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348公顷,同比2014年增长0.74%;烤烟播种面积3974公顷,同比2014年增长29.03%;蔬菜播种面积12385公顷,同比2014年增长1.83%。

全年粮食总产量228406吨,比2014年增长3.39%,其中稻谷产量85098吨,同比2014年增长5.98%;玉米产量57886吨,比2014年增长5.06%;油料产量30605吨,同比2014年增长0.71%;烤烟产量4813吨,同比2014年增长4.86%;水果产量10364吨,同比2014年增长30.25%。

全年肉类产量45047吨,水产品产量10202吨;年末猪存栏数423870头,羊存栏数81675头,牛存栏数85638头;禽蛋产量4089吨。

3、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1)园区建设是促进**县茶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县现有基础上建立现代生态茶叶示范园区,推动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全县及周边县(区)茶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市乃至**省茶产业发展布署及整个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园区建设可有效促进**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茶产业有独特优势,集生态、经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功能为一体。

**地处武陵山片区腹地,具有发展武陵山特色生态茶产业的空间和潜力。

茶树作为多年生经济作物,发展茶产业既能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又可保护山区生态环境。

发展茶产业可有效实现**县农村经济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园区建设是**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茶产业是重要的富民产业,近年我省大力发展茶产业富农成效显著。

借鉴我省茶产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建设**县的“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可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是展示现代高效农业的窗口;可推进茶产业与加工业、文化业、旅游业、服务业相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加快园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从根本上推动**县新农村的建设。

(4)园区建设是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需要

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促进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产业转变,对引领**县新阶段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将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农村的经济发展。

(5)园区建设是**茶产业后发赶超的需要

**是新茶区,园区内全为新建茶园,这将有利于新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组装集成茶业新技术载体。

通过与**省茶叶研究所、**大学和国内知名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开展适当规模的新型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现代茶业发展步伐。

同时,通过应用高新茶业科技,培育或引进新的品种,应用新的管理技术,以确保园区后发优势。

(二)规划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58号);

2、《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2011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复);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业部农计发〔2009〕33号);

4、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办发〔2013〕17号);

5、《关于印发《**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和《**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的通知》(*发[2013]51号);

6、**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全市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发[2012]32号);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县**镇距思县城65公里,主要布局于**镇各村。

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

北至**桥(27°49'04.31"北108°03'41.08"东),南至**村(27°44'43.79"北108°02'21.04"东),西至**(27°46'10.65"北108°00'52.89"东),东至***(27°44'59.22"北108°06'47.03"东)。

主要包括:

***等20余座村(社区)。

目前,核心区:

***等村茶园约11320亩。

辐射带动全镇**等村新建茶园12600亩。

2、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

2012年

规划期:

共5年,即:

2018年~2022年。

二、园区基本情况

(一)基础情况

1、自然条件

园区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园区各个村落所在地海拔分布700—1100米;多年平均气温在15.3-18.20℃之间,≥10℃积温4600-5000℃;年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少有冻害,夏季雨热同季,时晴时雨,云雾日子多;园区内多为山地及丘陵地貌,土壤多为沙质黄壤土pH值4.5-6.5之间,土层厚,肥力水平高。

经2008年土壤抽样检验,项目园区送检土样的全部指标符合《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要求,宜茶酸性土壤面积占园区内总面积的70%以上,宜茶面积3万余亩。

2、农业生产

园区内总面积为45000亩,其中,农用地约38000亩,其他7000亩,土地利用率84.4%。

是典型的农业大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苕、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

规划区内严格统一按照有机茶园、标准化茶园建设的技术要求种植和管理,现已建成茶园11320亩。

3、交通基础设施

拟建园区内村落的路网发达,分布密度大,进出交通方便。

**镇周围的公路网有***公路,将项目区与周围的公路网连接,有利于其开展旅游活动。

目前园区内联村组外联出境大动脉的交通网已基本形成。

4、电力设施情况

园区现有高压线路145.4公里,低压线路259公里,农村年用电量290.52万千瓦时。

目前园区所在早已村组户户通电,日常用电基本解决;但小型加工企业电力供应不足,需要对线路、电网进行升级改造,以便为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创造条件。

5、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园区涉及**镇范围内20余个村(社区),总面积80.9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12公顷,主要矿藏有煤、铁,森林覆盖率30.4%;总人口2.545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25万人,主要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仡佬族、蒙古族、侗族等,非农业人口630人;人口出生率11.83‰,自然增长率为8.42‰、计划生育率94.3%;劳动力人数16550人。

(二)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现有6个茶园面积1千亩以上的村。

全镇共扶持培育了1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4748万元,入社农户870户;流转土地7800亩建园。

至2016年12月,建成了中小型茶叶加工厂5座,占地面积达487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达500吨,加工能力覆盖了全镇投产茶园。

已建设茶青交易市场1个,基本能满足现有投产茶园的茶青交易。

1、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服务体系现状

(1)农业产业化逐步推进,产品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有茶叶加工厂2家,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茶园蓄水池89座。

已初步开展茶叶产品加工,但园区内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初具雏形

示范园区内1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4748万元,入社农户870户。

专业合作社统一行动初具组织机制,在外出学习考察、聘请农业专家举办培训、统一生产管理标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组建了农业服务体系

为了发展茶产业,**县于2008年成立了茶产业机构—**县茶桑局,编制50人,内设股(站、室)4个,现有职工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人(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12人,助理农艺师11人)。

园区内3个乡镇设有副科级农技服务中心,有专业技术人员17人。

同时,与**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和**市职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3、园区现有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产后处理等设施配套等情况

(1)园区现有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现有公路162.5公里,水利灌溉总面积约4800亩,有效灌溉面积6348亩,高压线路170.4千米,低压线路325千米,农村年用电量590.52万千瓦时。

(2)设施农业

由于园区是传统农业区,近年缺乏资金投入,致使相关的高投入、高产出设施农业都处于待开发状态。

急需项目资金投入及设施建设,以便发挥园区功能,带动、拓展周边区域的发展。

(3)产后处理等设施配套情况

目前园区在产后处理设施配套上还很落后,急待项目资金的投入,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和水平,建设流通体系和休闲观光,以增强园区的综合效益。

(三)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显现;**通往重庆、贵阳、怀化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4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

园区核心区域**镇是我县集中打造的产茶大镇,此镇位于**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其地理位置在我县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园区内涉及的**镇、现有的公路建设已连成一片,为整个园区的建设和功能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资源优势

1)自然条件

示范园区3个乡镇所在地海拔分布700—1100米;多年平均气温在15.3-18.20℃之间,≥10℃积温4600-5000℃;年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少有冻害,夏季雨热同季,时晴时雨,云雾日子多;土壤多为沙质黄壤土,pH值4.5-6.5之间,土层厚,肥力水平高,相对集中连片,有利于名优茶叶的生产。

适宜现代高效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2)水、电、矿资源

**水系发达,电能充沛,不计乌江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0.36万千瓦,可开发水能5.9万千瓦,装机容量105万千瓦的思林水电站已建成发电。

这将为园区内茶叶生产和加工提供电能保障。

**有蕴藏于高天厚土之下富集的矿产资源,煤、铁、硫铁、雄雌黄、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砂和石灰石应有尽有。

装饰石材资源远景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潜在经济价值3万亿元以上,有潜力打造成**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开发加工基地,这些装饰石材资源将有利于茶文化打造。

3)旅游资源

**石林,鬼斧神工,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出露面积近5平方公里。

4、生产经营方式

示范园区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在公司指导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园区有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入社会员893人。

此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5、技术优势

**县茶产业发展以**省茶叶研究所和**大学的技术为依托。

再则,**县茶桑局有专业技术人员24人。

同时园区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并抽调各单位技术骨干办公,确保园区工作顺利开展。

6、管理理念

在指挥部的指导下,园区的经营管理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以外向求发展,围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效益农业”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园区的资源优势,建立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自然生态好、农工商一体化的循环型园区经济结构,推进园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带动**县和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园区项目的安排和引进,必须遵循集中管理、统一布局、严格把关、完善服务的方针。

首先要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上下足工夫,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亮点。

其次,在引进企业的选择方面,主要是对本地区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的高科技企业。

再次,要提高加工的多样性,建立适合当地经济的特色加工业,筛选出好的加工项目,确立主导产业。

7、产业基础

示范园区是近几年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

通过几年的发展,基本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结构和布局,初步形成了优质茶为主导产业雏形,全县现有生态茶园面积13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12.52万亩。

现有8.7万亩通过无公害认证。

园区现有无性系有机茶园1350亩。

示范园区内共扶持培育了1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4748万元,入社农户870户;流转土地7800亩建园。

(四)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基础条件落后

大交通格局已形成,但均尚在建设中,园区在招商引资及高速物流的带动作用,在近期还未能突显。

园区内相关道路、水利设施仍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发展速度。

2、人才状况缺乏

技术力量和科技人才较缺乏。

茶叶产业建设涉及种苗繁育、茶园建设、产品加工及营销等知识,涉及的专业面广,科技含量高,需要的人才多,我县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和科技人才亟待培训、引进或寻求技术依托。

3、科技水平不高

园区现有农业科技水平,处于较低层次,急待引进先进技术,得到相关科技、教育部门的支持,从而大幅提升园区农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4、资金投入不足

**县是新阶段重点扶贫开发县,财政收入以及农民收入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园区前期建设已投入资金1200万元。

按照本规划,园区2018年-2022年,建设总投资为37323.79万元。

由于园区企业自有资金缺乏,还需要上级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才能完成园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从而实现整个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四年聚焦“三农”,今年新的一号文件更是提出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国家的政策愈发向“三农”倾斜。

文件明确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路线,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和茶区经济支柱产业,在回归乡土、崇尚自然、陶冶心灵、休闲放松等茶文化特性与消费者情感需求呼应融合之下,大量以茶叶产地特色与制作体验为蓝本的特色旅游项目和休闲庄园应运而生,实现了旅游业、文化产业、茶产业的三业融合。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必将成为茶叶产业的重要发展机遇。

1、指导思想

按照“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创新思路,转变方式,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着力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突出重点产业,丰富产业内容,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与园区建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注重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商品化水平,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建设“绿色**、生态**、文化**”,打造**绿茶品牌,大力弘扬茶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把茶产业尽快发展成为**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2、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原则

政府采取招商引资引入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产生龙头效应,同时引导、扶持县内茶叶专业合作社承接、社会各界参与,带动分散茶农共同创建基地,形成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格局。

(2)技术先导原则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园区机械化、信息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促进产业上档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原则

国土、林业、农业、农机、扶贫、发改、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密切协作,推进农业资源聚集,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源要素约束瓶颈。

土地向业主大户集中,促进规模化发展;农民向园区集中,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投入整合,强势推进我县生态茶产业发展。

(4)机制创新原则

在园区建设中要大胆探索,创新建设机制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尤其要突出农民增收机制创新,加快农民持续增收。

完善管理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5)城乡统筹发展原则

坚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

以园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大发展,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

(二)建设目标

依托**的自然、人文、区位、环境、生态特点和优势,通过五年的集中建设,把**县**茶旅一体示范园区建成集生产、旅游、观光、物流贸易、科学实验、技术培训推广及畜牧养殖等于一体的生态茶示范区。

项目建成后,园区建成后,形成以生态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旅游服务为配套综合示范园区。

(1)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绿色种植、生态养殖、休闲观光、农产展销、康疗养生、农产交易及培训检测中心等综合性园区。

(2)园区规划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12600亩,建成后,园区内茶园总面积23920亩。

(3)园区规划新建现代化茶叶加工厂1处,生态农产加工车仓储车间22处(间),到2022年,建成后,园区内茶叶加工厂共3个,使茶叶加工实现标准化生产应用率达95%以上。

(4)园区规划以茶园分布为基础,合理布局养殖场,新建养殖场2个,茶园内林下养鸡4000羽,鸡舍8个。

珍禽养殖场1个,野猪养殖场1个,水产养殖场2个。

(5)及其他配套的基础水电路、景观绿化等。

(详细内容见投资估算章节)

2022年,园区建成后,形成以生态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旅游服务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园区内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8000万元,生态茶产业、畜牧养殖业、旅游观光、康疗养生总产值达34000万元以上。

农民收入达22132元(总产值除以总用工)。

四、园区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园区布局

1、产业布局

园区以生态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生态养殖、休闲观光、健康养生、加工配送为。

以茶园基地的科学规划为基础;以加工基地、畜牧养殖业的合理布局为规划标准;以农家乐(特色民宿)、休闲观光、健康养生为延伸;以茶叶交易市场及培训检测中心为科技、服务载体,形成生态茶产业为主,多种产业经营的园区生产格局。

2、产业区块布局

(1)园区范围

根据地理位置,核心区:

*等村茶园约11320亩。

辐射带动全镇*等村新建茶园12600亩。

(2)功能分区

项目区以植业、养殖业为发展为基础,旅游观光、康疗养生为依托,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多产业发展,大道整体规划,分期进行、多点实施的目的。

拟规划为:

一业三产五品八园

一业:

茶旅主题休闲观光农业;

三产:

种养循环产业、加工配送产业、旅游服务产业;

五品:

根据各村特色建筑、文化等,一村一品打造五个特色美丽乡村;

八园:

根据当地特色以自然村落为中心,延旅游道路两侧设置旅游主题园。

五品主要为:

①*村:

茶标准化生产加工,包装品牌打造及物流运输。

②*山:

以茶种植为主,在种植的同时发展茶艺文化展示,传承。

③*山:

以茶种植为主,在种植的同时发展民俗文化展示,学习游玩。

④*店(:

以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种植模式,建设高标准茶园。

⑤*村:

以茶叶种植为主,在发展的同时结合地方资源发展山水田园观光。

八园主要为:

①畜牧养殖:

在**等周边村子,发展生态养殖。

②珍禽养殖:

在*等村利用良好的原生态环境,养殖珍禽,提高收益。

③水产养殖:

在靠近河流的*等村发展生态水产养殖。

④水果种植:

在*及周边村子,在发展茶种植的基础上,种植部分水果,增加产业多样性。

⑤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