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4494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

《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管理论文 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docx

旅游管理论文论河南影视旅游的开发

目录

第1章自然保护区2

1.1自然保护区2

1.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2

第2章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生态旅游的开发4

2.1生态旅游的概念4

2.2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生态旅游的开发4

第3章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8

3.1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现状8

3.2自然保护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8

第4章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对策和措施11

4.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11

4.2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对策和措施11

前 言

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人类闲暇时间的增多,影视与旅游这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时尚,影视旅游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影视”和“旅游”相结合,跟着电影电视去旅游,将动静结合,以最佳途径实现人类求知、审美需求的自我实现。

第1章自然保护区

1.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保护对象还包括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迹等。

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sanctuary),自然保护地(natureprotectedarea)等。

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

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从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止到2006年,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49处,面积15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截止到2007年8月我国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

1.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保护自然本底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

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2、贮备物种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

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3、开辟科研、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

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4、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

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第2章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生态旅游的开发

2.1生态旅游的概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的观光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广大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却面临着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被动局面,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如何使旅游业的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怎样既发展旅游业,又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既开发旅游资源,又保证持续利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

因此,生态旅游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

根据1992年第一届旅游与环境世界大会的定义,是促进保护的旅行。

为了避免传统旅游所带来的负效应,生态旅游是一种低投入,计划性强的旅游活动,对于游客的性质,游客量以及活动路线和安排等都有严格的限制。

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中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目前,生态旅游一词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其概念的定义仍存在很大争议,有的定义仍沿续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旅游产品。

而新的观点则认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达到可持续旅游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2.2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生态旅游的开发

1、开展旅游项目可以有效解决保护区资金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区内保护功能的发挥。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后代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按照国外的经验,保护区费用应纳入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自然保护区实行垂直管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保护区的开发、保护资金也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基金。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

……”而资料显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40%位于西部地区。

截止1997年,在我国592个贫困县中,183个县共拥有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保护区228个。

发达国家在自然保护区上的投入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57美元,而我国却仅为52.7美元,仅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3,几乎是最低的。

2002年的夏天,许智宏、阳含熙、李文华等22位两院院士给中央写信,呼吁中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

但我们必须清楚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资金需求,因而只能在现有的格局下努力改善。

因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保护区自身积极寻求发展资金,走以区养区的道路。

2、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带动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保证保护区保护功能的实现。

世界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保护区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当地居民的拥护和支持,否则,自然保护往往只能是句空话。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部分都位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

设立保护区、林场等形式的保护机制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发展进一步受到限制,无形中加大了这些地区同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经济差距的压力和外界资源需求的激增,使地方居民在致富热情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合法或不合法手段利用和消耗现有资源,不能考虑生态保护的长远利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贫穷,而非贫穷者,才是自然保护区的敌人。

因此,帮助当地居民脱贫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

而发展旅游业却可以充分发挥保护区的资源优势,为保护区自身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是以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正是散发旅游魅力的核心。

旅游开发不但可以给保护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保护区所在的当地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为保护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应该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濒危、珍稀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不应因“保护”而剥夺了人们欣赏独特自然景观的权利。

人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的机会越多,才能越自觉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在保护区适当地开展旅游活动更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的魅力产生直观的宣传、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

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本身也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开展?

开展何种形式的旅游?

人们已经注意到旅游已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无烟产业”,游客的大量涌入、任意丢弃产生的垃圾、排放的废气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而保护区的资源又尤其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至少具有一定范围内的独特性和相当程度的珍稀性,是属于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因此,这种利用必须置于“保护第一”的原则下,这在保护区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因此,保护区要提倡的是生态旅游。

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做出能充分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严格控制生态容量和经济容量,避免旅游区超负荷运载;不以人为的方式去破坏景区的自然风貌,不能在景区盲目地建盖与环境和地方文化不协调的设施。

就资源的利用而言,要采用新型的、无公害的能源和资源,以及能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新技术、新设备;就旅游商品而言,其使用过程要尽量节约原料和能源。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扮演当地生态环境的欣赏者和保护者这双重角色,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消费者。

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在保证人们享受大自然,游览观光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生态系统不受破坏。

而且,生态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也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5—1/4。

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投入从另一角度也相当于增加了保护区的收益。

4、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张家界是以旅游建市、兴市的,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将近50%,已显示出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体现出旅游带动战略的巨大效应,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

作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城市,张家界的经济建设已经步入了“第二次创业”的快车道。

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以旅游为龙头,促进其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张家界的必然选择。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张家界采取:

强化旅游规范开发,制订旅游产业总体规划; 强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和保护。

四川九寨沟景区为避免因游客过多而对景物的破坏,实行游客限量,规定最大接待量为每天1.2万人等,但总体看来在旅游得开发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要做的努力也还有很多。

第3章

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现状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还有很多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保护,在一些地区,保护区内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极其严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发展旅游业,竟违反河道管理规定,在二道白河上游河段拦河修建综合旅游馆,迫使河流改道、造成水质污染,导致水土流失。

这种违反规划,盲目兴建的旅游设施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于其它保护区内。

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自然保护区环境带来较严重的破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

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近10多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自然保护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

 3.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

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

3.2自然保护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在自然保护区的开发过程中造成资源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

1、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清。

据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忠介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草原、海洋、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等9大类型,前5种属林业部门主管,数量最多,达1538处,国家级的164处,后4种类型中,草原归属农业部,海洋属于国家海洋局,而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的行政管理权则属于地矿部门。

四大行政管理部门之外,又由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综合协调,往往导致权力交叉、责任不清。

保护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业务指导与实际管理权的分离。

目前,自然保护区较为普遍的管理体制是业务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行政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管理,实行业务与行政分离的管理体制。

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区的人员组成、工资待遇、经费开支等,全由地方政府承担,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等中央行政主管部门,只对保护区进行业务指导。

这种管理体制往往导致了当地方利益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时,保护向开发妥协的结果。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被青海省视作发展旅游的两张王牌之一后,在处理旅游与保护的关系上,省里明显有旅游第一、保护第二的倾向。

不仅将自然保护区的人力、财力主要投入到旅游开发中,还建设了敞开式的观景台,游客可直至正在孵化产卵的鸟近前10m左右的地方。

2、对保护区的开发经营权缺少限制和监督,致使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普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具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的黄山上,现有常住人口六千多人。

西海景区海拔2100米处,有宾馆和招待所21处,床位近万张。

为了满足供水需求,就地拦截山泉溪流修筑水库;北海景区的万松林,大部分已被酒店、商店、职工公寓和宿舍所取代而成为百松林;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及职工的生活区就建在桃花溪上,从党政军、文教卫生、工商税务、邮政通讯、交通金融、学校医院到电视台、水电站、变电所、垃圾处理厂等等一应俱全,俨然成为一座小城市。

据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大都存在这一现象。

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部门为了满足旅游需求,都以经济收益为中心,热衷于在风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和兴建桑拿、舞厅之类一应俱全的星级宾馆、饭店,导致景区“商业化”、“城市化”和“人工化”严重,极大地破坏了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风光。

3、保护区的开发需要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但目前更为关键的问题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对于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为破坏,地方政府及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国相关法律对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的保护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在经济利益优先的情况下,都被公然违反。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观景台就设立在其核心区内,而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本应严禁游客进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竟也成了旅游的特区。

近10年内鸟岛上的鸟种群数量下降70%的理由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3年破土动工的天门山索道工程部分也位于被当地旅游部门称作“空中原始花园”的天门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而且这种滥建滥造的现象大量存在于各级自然保护区内。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因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其他特别需要在自然保护区内及外围保护地带修筑有关建设项目时,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按照有关法规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试问,这些人工设施建设之前是否真正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明明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工程项目又是如何能一路过关斩将?

地方政府及相关的主管部门对此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第4章

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对策和措施

4.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植被少。

保护区不能像有些国家采用原封不动、任其自然发展的纯保护方式,而应采取保护、科研教育、生产相结合的方式,而且在不影响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保护对象的前提下,还可以和旅游业相结合。

因此,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部大多划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3个部分。

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所在,或者是虽然遭受过破坏,但有希望逐步恢复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

该区以保护种源为主,又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为保护和监测环境提供评价的来源地。

核心区内严禁一切干扰。

缓冲区是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区。

它是试验性和生产性的科研基地,如饲养、繁殖和发展本地特有生物;是对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进行研究的地区;也是保护区的主要设施基地和教育基地。

外围区位于缓冲区周围,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

除了开展与缓冲区相类似的工作外,还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

上述保护区内分区的做法,不仅保护了生物资源,而且又成为教育、科研、生产、旅游等多种目的相结合的、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场所。

4.2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加强规划与管理。

多头领导、条块分割,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机制,是长期以来阻碍自然保护区开发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的重要原因。

为此,自然保护区应建立起统一的纵向分级管理体制。

以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管理,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省(区)级林业厅(局)管理,县级自然保护区由县级林业局管理。

国家局仅管理总体规划、一级保护对象、核心区的审批;省级主管部门负责二级保护对象、缓冲区的审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省级保护对象、实验区的审批,并且各自有一定范围的林地审批权。

同时由省级主管部门监督实施总体规划,直接管理包括规划、审核、计划、投资、评价、人事、考核、培训等内容。

在开发时,应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资源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等关系。

规划一经审批,要分年度、分项目“按部就班”地实施,一项一项地落实,年年积累,循序渐进,而不能敷衍了事,监督部门也应将职责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权责分明才能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落到实处。

2、经营权从管理权中分离出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既然要对保护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某种程度上讲就要将保护的主体推向市场,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那么,其经营运作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但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又不同于市场上一般的资源。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与管理。

这样,就要求将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经营权从管理权中剥离出来,将经营权交给有经验、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如黄山旅游股份公司成立后,其保护费投入由原来一年的200万飙升至上市之后2500万。

而保护区管理机构由于专注于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也强化了管理职责,加大了保护力度。

原先管理机构同时拥有开发和保护两项职权,在开发过程中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当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本该以保护为第一天职却因考虑到眼前利益而舍弃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出让景区经营权并不一定造成资源破坏,而真正的破坏往往是规划不周、认识不足、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

我国目前对景区经营权的转让问题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

通常的做法是企业与景区所在地方主管部门签订开发经营协议,其他利益主体并未参与协议的商定,这样一来,很容易引发生态资源利益受损或寻租行为。

因此,首先要根据各保护区的不同情况,确定哪些可以转让。

在转让时,应让各方利益主体都参与进来,对经营者的资质要科学审核,合同中也应对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应有明确细致的规定。

比如规定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景区保护;合同期满后,景区保护水平必须不低于一定的指标;经营期间,应严格遵守景区总体规划,应根据环境承载力来合理确定客流量;在项目增设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且必须经过国家有关方面及专家的严格论证等。

3、建立起相关的政策引导机制。

在保护区的投资开发上,政府的投资应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及民间资本不愿意介入的公益性领域,而经营性投资则可以由民间资本来实现。

民间资本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可以通过利益机制的引导,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充分发挥其有利于资源保护的方面。

从一些用景区资源上市的公司经营报告中可以发现,获得经营权的公司要上交营业税和所得税,而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又必须尽早赢利以回报股东们,因此公司不得不把资金投向最能并且最快赢利的领域,主要是宾馆、游乐场等。

而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又要求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的痕迹。

对此,相关部门应当赋予开发经营主体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拉动和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如银行贷款、减免税费、技术辅导等。

而在控制污染方面,则可以通过环境经济政策迫使企业减少污染以及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就是对涉及到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征收排污费。

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保护区内废物的循环利用,最大地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废物回收再利用者也应给予政策优惠或资金奖励。

据经合组织(OECD,1996)统计,OECD国家押金—退款制度主要应用于饮料包装方面,返还率介于40%-100%,平均返还率近80%。

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区基本还没有推广押金制,可见其发展空间还很大。

结  论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我国珍稀、濒危动植物及独特的自然风貌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前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给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应该肯定的说,旅游资源要开发,但如何开发以及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保护区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性,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尤其注重保护,必须走生态旅游的路线。

由于我国目前保护区的旅游产业无论从开发上还是运作上都远远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标准,因此,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机制,建立起完善适用的法规体系就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于自然.自然保护区管理百科全书.2005年修订.出版社:

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5.

[2]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

[3]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J].江淮论坛,2003,

[4]章家恩.旅游生态学.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致  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和最衷心的祝福。

首先,我得到了导师仝红星的极为重要的指导。

从论文选题,构筑论文框架,论文内容的充实完善到最后的定稿,仝老师都不厌其烦地给予了关心和指导,而且倾注大量的心血逐字逐句详细审阅,错的部分用红色标记出来。

山高水长,师恩难忘。

仝老师深厚的学术功底,渊博的知识,正直谦和的为人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鞭策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在此,我要向仝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仝老师,辛苦了!

同时,我还要感谢旅游管理教研室的各位老师,谢谢您们的谆谆教诲!

最后,我要感谢旅游管理051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四年带给我很多的快乐。

这些将成为我永久难忘的回忆,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