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3789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docx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1

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

标题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

共15页第1页

文件号

起草人

起草日期

部门审阅

日期

QA审阅

日期

批准

日期

生效日期

颁发部门

分发部门

变更记录

文件修订号

变更版本

变更时间

变更原因

1目的:

建立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范围: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生产过程。

3职责:

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制定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产品概述:

5.1产品基本信息

5.1.1产品名称:

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

5.1.2规格:

统或段

5.1.3性状:

巴戟天:

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

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

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

气微,味甘而微涩。

巴戟肉:

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

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

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

气微,味甘而微涩。

盐巴戟天:

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

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

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

气微,味甘、咸而微涩。

制巴戟天:

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

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紋和横裂纹。

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

气微,味甘而微涩。

5.1.4企业内部代码:

巴戟天C252巴戟天C677盐巴戟天C678制巴戟天C679

5.1.5性味与归经:

甘、辛,微温。

归肾、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5.1.7用法与用量:

3~10g。

5.1.8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5.1.93g/袋;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

36个月

5.2生产批量:

5-10000kg:

5.3辅料:

食盐,每100kg巴戟天,用食盐2kg。

甘草,每100kg巴戟天,用甘草6kg。

5.4生产环境:

一般生产区

6工艺流程图:

6.1巴戟天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

※为质量控制要点。

 

6.2巴戟肉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

※为质量控制要点。

 

6.3盐巴戟天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

※为质量控制要点

 

6.4制巴戟天生产工艺流程图:

净制※

煮制※

切制※

干燥※

中间体检验

包装※

成品

检验

入库

注:

※为质量控制要点。

6.5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5.1领料

6.5.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巴戟天原料。

6.5.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5.2净制:

6.5.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巴戟天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5.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净制后的巴戟天转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5.2.3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5.2.3质量要求

6.5.2.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5.2.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5.2.4净制标准

(1)抽样方法:

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检查杂质数量。

(2)合格标准:

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得

过7%。

6.5.2.5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1)指标:

95-100%。

(2)计算公式如下:

6.5.2.6偏差处理:

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5.3蒸制:

6.5.3.1巴戟肉:

取净巴戟天,按照《饮片蒸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700L可倾式蒸煮锅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照蒸法,置700L可倾式蒸煮锅内,设定温度115±5℃加热,蒸制时间45min,蒸透,趁热除去木心。

6.5.3.2盐巴戟天:

取净巴戟天,按照《饮片蒸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700L可倾式蒸煮锅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照盐蒸法(将食盐,应先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取净巴戟天加盐水拌匀,闷透,置700L可倾式蒸煮锅内,设定温度115±5℃加热,蒸制时间1小时,蒸透,趁热除去木心。

6.5.3.3蒸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蒸制后的巴戟天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5.3.4质量要求

6.5.3.4.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5.3.4.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5.3.4.3蒸制标准

(1)取样方法:

随机取样3次,每次150g,检查蒸制程度。

(2)合格标准:

蒸透,趁热除去木心。

6.5.3.5偏差处理:

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5.4煮制:

6.5.4.1制巴戟天:

按照《饮片煮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700L可倾式蒸煮锅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照煮法(取甘草,捣碎,加水煎汤,去渣,备用)取净巴戟天加甘草水拌匀,闷透,置700L可倾式蒸煮锅内,设定温度105±5℃加热,煮制时间30min,煮透,趁热除去木心。

6.5.4.2煮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煮制后的巴戟天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5.4.3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5.4.4质量要求

6.3.5.4.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5.5.4.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5.4.4.3煮制标准

(1)取样方法:

随机取样3次,每次150g,检查煮制程度。

(2)合格标准:

煮透,趁热除去木心。

6.5.4.5偏差处理:

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5.5切制:

按照《切片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切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调整好切药机后,启动切药机,然后不断将药材加入料槽内,每30分钟检查出料情况,不符合规格的异形片不得超过10%。

6.5.5.1切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切制后饮片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5.5.2质量要求

6.5.5.2.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5.5.2.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5.5.2.3切制标准

(1)抽样方法:

随机取样3次,每次150g。

用目测法检查,应符合标准。

(2)合格标准:

异形片不得过10%。

6.5.5.3物料平衡

(1)物料平衡指标:

90~99%。

(2)物料平衡公式:

6.5.5.4偏差处理:

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5.6干燥:

按照《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热风循环烘箱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将饮片分别均匀装在烘盘中,架在烘车上,推入热风循环烘箱内,设定温度60-80℃,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持续60-90分钟,或置阳光棚晾晒。

6.5.6.1干燥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干燥后的饮片运入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5.6.2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2.6.3质量要求

6.2.6.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6.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5.6.3.3干燥标准:

(1)取样方法:

随机在不同物料筐中取样5处,每次150g。

用“四分法”取样约150g。

(2)合格标准:

用《水分测定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5),应不得过13.0%。

6.5.6.4物料平衡:

(1)物料平衡指标:

≥60%。

(2)物料平衡公式:

投料量按净制后药材数量计算。

6.5.6.5偏差处理:

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5.7包装:

6.5.7.1内包装

6.5.7.1.1包装工序按照《饮片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根据批包装指令,填写领料单,填写品名、批号、领料量,注意核对合格标志。

6.5.7.1.2根据指令要求的规格,产量,计算所需包材的数量,标签的量,凭

批包装指令单领取包材及标签。

6.5.7.1.3标签(合格证)领取:

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

QA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5.7.1.4分装过程中,要求称量准确,封口严密,标签注明品名、批号、产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及合格标志。

6.5.7.1.5各种包装内包重量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

项目

塑料袋、PE罐

编织袋

贴标签

手工在塑料袋、PE罐的指定位置固定位置贴上标签

手工在编织袋的合格证在封口时一并缝上,位置:

袋口左侧10cm处,上边与袋子上边缘平齐,缝制深度约1~2cm

分装

手工分装

手工分装

称量

包装的重量应为:

净重+皮重

包装的重量应为:

净重+皮重

复核

应符合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

应符合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

封口方式

热封袋口、封罐

用手提高速封包机线缝

6.5.7.1.6装量误差:

应符合下表规定。

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

项目

技术参数

装量(kg)

≤0.5

1

2

5

10~50

偏差(g)≤

±1

±5

±10

±10

±30

6.5.7.1.7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部取样,待检验合格后换绿色标识。

6.5.7.1.8内包装标准:

(1)抽样方法:

随机取样5袋。

复核重量、检查标签和封口质量。

(2)合格标准:

标签位置端正一致,内容准确;装量误差符合要求,封口严密。

6.5.7.1.9物料平衡限度:

6.5.7.1.9.1内包装物料平衡

(1)标准:

98-100%

(2)计算公式如下:

6.5.7.1.9.2合格证和包装袋物料平衡

(1)标准:

100%

(2)计算公式如下:

6.5.7.1.10偏差处理:

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5.7.2外包装:

6.5.7.2.1按《批包装指令》单中规定的包装规格,进行领取外包材;

6.5.7.2.2检查核对:

对指定批号的巴戟天饮片,逐件核对《物料状态卡》和

数量应正确一致。

6.5.7.2.3标签(合格证)领取:

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

QA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5.7.2.4装箱或装袋:

按指定数量,整齐码放在纸箱或编织袋内,保证内包

装袋(PE罐)之间松紧适宜。

6.5.7.2.5封口:

纸箱:

胶带在纸箱开口处粘贴,要求平整牢固;编织袋用手

提高速缝包机封口。

6.5.7.2.6挂签:

在编织袋的右上角位置缝上或在纸箱的右上角空白位置贴上

标签。

6.5.7.2.7交料:

经QA检查合格,将外包合格的饮片交仓库待验。

6.5.7.2.8清场:

包装结束,及时清场并填写批生产记录。

6.5.7.2.9包装完毕之后,及时填写饮片包装生产记录,入成品库待验,贴黄色待验标识。

6.5.7.2.10外包装标准:

(1)抽样方法:

随机取样3件。

复核数量、检查标签和封口质量。

(2)合格标准:

标签位置端正一致,内容准确;装量误差符合要求,封口严密。

6.5.7.2.11合格证和包装袋物料平衡

(1)标准:

100%

(2)计算公式:

6.5.7.2.12总收率

(1)控制标准:

≥70%

(2)计算公式如下:

6.5.8工艺环境卫生要求:

6.5.8.1设备、容器、器具,生产场所,进入生产区的人员、物料必须按程序净化。

(详见第11条工艺操作过程中支持文件)

6.5.8.2产品生产结束后按各岗位清场SOP要求,严格清洁、清场,并由QA监督检查合格后颁发清场合格证。

6.5.8.3生产全过程,由QA质量管理员监督。

7原料、中间体、成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详见第11条工艺操作过程中支持文件。

8物料平衡:

各工序的物料平衡标准值一年修订一次,修订依据为该岗位上一年生产物料平衡的平均值为下一年的标准值,除包装工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