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文献.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367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部文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史部文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史部文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史部文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史部文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部文献.ppt

《史部文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部文献.ppt(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部文献.ppt

史部文献资治通鉴作者简介:

司马光总述司马光(公园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

家庭背景所任官职作者简介:

司马光成长:

(1)司马光砸缸

(2)壮游天下(3)与庞籍为友仕途:

(1)步入官场(5)反对熙丰变法

(2)出任地方(6)赋闲西洛(3)重回中央(7)元祐更化(4)留任谏职(8)晚年作者简介:

司马光治国思想伦理道德思想社会历史观哲学思想治国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哲学思想治国思想伦理道德思想社会历史观哲学思想治国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内容总论司马光从治平三年奉命编写通鉴,到元丰七年告成,全书共294卷,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内容涵盖了上下十六朝共计1362年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关系。

全书二百九十四卷,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

卷峡浩繁、洋洋大观,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

编纂步骤第一部是把收集的史料,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明事目,剪粘排列起来,叫做丛目。

丛目要求尽详细备,凡是各种史料“稍与其事相涉者,即注之过多不害”。

这是第一稿。

第二部把丛目中编排的史料,进行初步整理,经过选择,决定取舍,然后重新组织,从文辞上加以修正。

遇有年月事迹相抵触之处,须加考订,说明取舍的理由,作为附注。

由此写成第二稿,叫做长编。

长编的写作原则是,“宁失于繁,毋失于略”,以便作进一步的修改。

第三部由司马光就长编所载,考其同异,删其繁冗,修改润色,写成通鉴的定稿。

助手虽然此书中司马光自己的意见皆以“臣光曰”出现,但并非司马光一人完成,据资料记载,司马光编集此书,朝廷许他“自辟属官”,他邀请了刘攽、刘恕、范祖禹成为助手,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史家,可谓一时之选。

其中刘攽负责两汉史,范祖禹负责唐代及五代史,魏晋南北朝归刘恕1617,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加入一起编修资治通鉴,负责检订文字。

删改定稿则完全由主编司马光一人完成,故行文颇为一致。

刘恕之子刘羲仲说:

“先人在书局,只类事迹,勒成长编,其是非予夺之际,一出君实笔削。

”纪年方法资治通鉴这样一部煌煌巨著,为翻检方便,在修史的同时编写通鉴目录30卷,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

编年体记事简明扼要,但受时间的限制,不易反映全貌。

而司马光注意吸收纪传体的优点,为交待前因后果,大量采用连载、主载、附叙、追叙、补叙等写法,带有以事件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性质。

目录全294卷:

周纪,五卷。

秦纪,三卷。

周纪与秦纪原为通志卷。

汉纪,六十卷。

魏纪,十卷。

蜀汉及东吴无纪。

晋纪,四十卷。

宋纪,十六卷。

齐纪,十卷。

梁纪,二十二卷。

陈纪,十卷。

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无纪。

隋纪,八卷。

唐纪,最多,凡八十一卷。

后梁纪,六卷。

后唐纪,八卷。

后晋纪,六卷。

后汉纪,四卷。

后周纪,五卷。

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历代版本

(一)宋本:

1余姚官刻本: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由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下绍兴府余姚县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后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诸种版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这一版本。

2清章钰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述略认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园群书经眼录认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号为景祐本者。

(二)明刊本:

1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兴文署原版归入南雍,历朝多次修补。

2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并版本3元刻明修补本:

明天启刻本,陈仁锡评阅,附刻刘恕外纪、胡三省辨误、薛应旆宋元通鉴与甲子会要,陈仁锡序;陈仁锡评阅本,明天启六年白口本,附薛应旆宋元通鉴,有墨印眉批朱笔圈点。

历代版本(三)清刻本:

1胡克家本:

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兴文署本;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苏书局修补本。

2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书局本。

3清光绪十四年上海蜚英馆石印本。

该版本附毕沅续资治通鉴。

(四)民国刊本:

1民国元年:

涵芬楼铅印本。

附通鉴释文十二卷。

2百衲本:

书题作百衲本宋本资治通鉴,民国八年商务印书馆附设图书馆影印本。

3上海国学整理社刊本。

4影印宋刻本,四部丛刊初编,民国十八年商务印书馆影印。

四库备要,民国二十五年铅印。

注: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的注本最为人称道,现为最通行版本。

历代版本五、建国以来的版本一、繁体带注本

(一)中华书局1956年本二、简体白文本

(一)上海古籍带考异本

(二)岳麓宋本三、翻译本

(一)柏杨翻译本

(二)中华书局白话本(三)岳麓白话本(四)改革出版社白话本历代对资治通鉴的评价王应麟:

“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胡三省: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顾炎武:

“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王鸣盛: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历代对资治通鉴的评价曾国藩:

“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梁启超:

“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

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

温公亦伟人哉!

”毛泽东:

“一十七遍。

每读都获益匪浅。

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常用参考书籍【字词问题】辞源、说文是必不可缺的工具书了【地理问题】读史方舆纪要是必须地。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历法问题】万国鼎编中国历史纪年表。

【职官问题】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辅助性的书籍】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垣通鉴胡注表微严衍资治通鉴补朱熹通鉴纲目参考书目中国思想家评传司马光评传李昌宪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次印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