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1643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

《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docx

病理学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

乳腺及生殖系统疾病

  

  1.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

  2.乳腺癌

  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4.子宫颈浸润癌

  5.子宫平滑肌瘤

  6.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

  7.卵巢肿瘤

  8.前列腺疾病(BPH+前列腺癌)

  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

  1.乳腺纤维囊性变——最常见的乳腺疾病

  2.硬化性腺病

  3.乳腺纤维腺瘤——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一)乳腺纤维囊性变——最常见的乳腺疾病。

  以末梢导管和腺泡扩张、间质纤维组织和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为特点。

  ①非增生型纤维囊性变

  ②增生性纤维囊性变——伴有末梢导管和腺上皮的增生,呈复层、突入囊中形成乳头,相互吻合形成筛状。

尤其是异型增生时,有转变为癌的可能性,应视为癌前病变。

  

  

(二)硬化性腺病

  是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的少见类型。

  特征:

小叶中央或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将腺泡挤压变形,一般无囊肿形成,影像学极易与癌混淆。

  

  (三)乳腺纤维腺瘤——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发生在青春期后。

  通常单个。

  结节界限清楚。

  

  乳腺癌

  

  正常导管上皮  重要的补充TANG

  

  

  

  

(一)常见组织学类型

  肉眼:

单侧为主、好发于外上象限。

  镜下:

  1.非浸润性癌

  分为导管内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两者均来自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细胞。

  具有发展为浸润性癌的趋势,但并非必然。

  

(1)导管内原位癌:

  癌组织位于扩张的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

  

  

(2)小叶原位癌:

  扩张的乳腺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内充满呈实体排列的癌细胞,核分裂像罕见。

  增生的细胞未突破基底膜。

  

  2.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

  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间质。

  

  

(2)浸润性小叶癌

  小叶原位癌突破小管或末梢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

  

  (3)特殊类型的癌:

  A.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B.小管癌

  C.黏液癌

  D.湿疹样癌(佩吉特病,Pagetdisease)——由乳头的大导管上皮发生,癌组织沿大导管浸润性生长,累及乳头部皮肤,使乳头出现糜烂和渗液结痂,呈湿疹样改变。

  

  

(二)常见扩散及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

  2.淋巴道蔓延——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最早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

  3.血道转移——肺、肝、骨。

  (此处《外科学》第九版教材P243;应试指南——专业综合——其他章节: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依次为:

“骨、肺、肝”)。

  

  两个跟乳腺癌治疗密切相关的知识点TANG

  1.ER、PR受体阳性——内分泌治疗;转移率低,无瘤存活时间长。

  2.乳腺癌原癌基因HER2过度表达——肿瘤增殖活性高、预后差——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治疗(靶向治疗)。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包括子宫颈上皮异型增生,和子宫颈原位癌。

  1.子宫颈上皮异型增生——属癌前病变。

  CINⅠ级,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的下1/3;

  CINⅡ级,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1/3至2/3;

  CINⅢ级,增生的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但还未累及上皮全层。

  

  2.子宫颈原位癌

  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黏膜上皮全层,但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

  原位癌的癌细胞可由表面沿基底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至子宫颈腺体内,取代部分或全部腺上皮,但仍未突破腺体的基底膜,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仍属原位癌范畴。

  

  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二者生物学行为无显著差异,因此将子宫颈上皮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①CINⅠ——相当于Ⅰ级异型增生

  ——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②CINⅡ——相当于Ⅱ级异型增生;

  ③CINⅢ——包括Ⅲ级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CINⅡ和CINⅢ属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子宫颈浸润癌

  约占子宫颈癌的95%。

  

(一)组织学类型

  1.肉眼分型:

  ①糜烂型(病变黏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

  ②外生菜花型(癌组织向子宫颈表面生长,形成乳头或菜花状突起,表面常伴坏死及溃疡形成)

  ③内生浸润型(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润生长)

  ④溃疡型

  肉眼:

  A.糜烂型

  B.溃疡型

  C.外生菜花型

  D.内生浸润型

  

  2.组织学分型:

  

(1)子宫颈鱗状细胞癌

  ——来源于子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即移行带,或来源于子宫颈内膜化生的鳞状上皮。

  ①早期浸润癌或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肉眼难以判断,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证实。

原位癌的部分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且浸润宽度不超过7mm。

  

  ②浸润癌:

癌组织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甚至侵及子宫颈全层或子宫颈周围组织。

  

  

(2)子宫颈腺癌

  来源于子宫颈管黏膜的柱状上皮和腺上皮。

  预后较鳞癌差。

  

  

(二)扩散与转移

  1.直接蔓延——主要扩散途径。

  A.向上——破坏整个子宫颈,但很少侵犯子宫体;

  B.向下——至阴道;

  C.向前——侵入膀胱;

  D.向后——侵入直肠;

  E.向两侧——累及输尿管、子宫旁及盆壁组织。

  2.淋巴道转移——宫颈癌最重要的转移途径。

首先转移至子宫颈旁淋巴结,继而至闭孔、髂外、髂总等盆腔淋巴结。

  3.血道转移——少见。

晚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肝及骨。

  

  子宫平滑肌瘤

  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雌激素可促进其生长,多数肿瘤在绝经期以后可逐渐萎缩。

  

  1.肉眼:

  多数发生于子宫肌层,部分位于黏膜下或浆膜下,脱垂于子宫腔或子宫颈口。

小者仅镜下可见,大者可超过30cm。

  当肌瘤间质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时,肿瘤局部可发生梗死伴出血,肉眼呈暗红色,称红色变性。

  

  2.镜下:

  瘤细胞与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相似,梭形,束状或旋涡状排列。

  肿瘤与周围正常平滑肌界限清楚。

  子宫平滑肌瘤极少恶变。

如肿瘤组织出现坏死,边界不清,细胞异型,核分裂增多,应考虑为平滑肌肉瘤。

多数子宫平滑肌肉瘤从开始即为恶性,而非平滑肌瘤恶变的结果。

  

  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

  

(一)葡萄胎——水泡状胎块,良性肿瘤。

  1.肉眼——极似成串的葡萄。

  2.镜下——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血管消失或稀少。

  3.病理临床联系葡萄胎引起胎儿死亡,无胎动,子宫超出相应正常妊娠子宫体积。

早孕症状明显,子宫反复出血。

  

  

(二)侵袭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

  水泡状绒毛向子宫深肌层甚至向子宫外侵袭,引起组织破坏,甚至穿破肌壁引起大出血。

  可转移至邻近阴道,或远处肺。

  

  (三)绒毛膜癌——绒癌,高度恶性肿瘤。

  1.肉眼——不规则结节状,突出于子宫腔并向肌层浸润,甚至穿透浆膜。

  2.镜下——异型性明显。

出血、坏死非常明显。

  瘤组织中无血管和其他间质;

  无绒毛形成——与恶性葡萄胎最主要的鉴别点。

  

  绒毛膜癌——【病理临床联系】

  临床表现——葡萄胎流产或妊娠数月甚至数年后,阴道出现持续性不规则出血,子宫增大,血和尿的HCG显著升高。

恶性度很高。

  血道转移——绒毛膜癌的显著特点。

  治疗——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大多数可治愈。

  卵巢肿瘤

  1.卵巢上皮性肿瘤(最常见,占90%)

  ——良性、恶性、交界性

  2.性索间质肿瘤

  3.生殖细胞肿瘤

  

(一)浆液性肿瘤

卵巢浆液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小结TANG)

 

肉眼特点

镜下特点

良性囊腺瘤

囊内壁光滑

细胞形态较一致,无异型性。

交界性囊腺瘤

可见较多乳头

上皮细胞层次增加,达2~3层,乳头增多,细胞异型,核分裂象增加

浆液性囊腺癌

最主要的特征——明显的癌细胞破坏性间质浸润,细胞层次增加超过3层。

晚期肿瘤较常见于双侧卵巢,可能为种植性转移扩散至对侧

  

(二)黏液性肿瘤

  ——80%是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各占10%。

单侧多见。

卵巢黏液性肿瘤的镜下特点(TANG小结)

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细胞核上部充满黏液

交界性肿瘤

含有较多的乳头结构,细胞层次增加,一般不超过3层,核轻至中度异型,核分裂象增加

囊腺癌

上皮细胞明显异型,形成复杂的腺体和乳头结构,可有出芽、搭桥及实性巢状区,如能确认有间质明显破坏性浸润,则可诊断为癌

  如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囊壁破裂,上皮和黏液种植在腹膜上,在腹腔内形成胶冻样肿块,称为腹膜假黏液瘤。

  (三)性索间质肿瘤

  起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和间质组织。

  由于卵泡膜细胞和间质细胞可分别产生雌激素和雄激素,患者常有内分泌功能改变。

  1.颗粒细胞瘤

  2.卵泡膜细胞瘤

  1.颗粒细胞瘤——低度恶性,伴有雌激素分泌的功能性肿瘤。

  可发生局部扩散,甚至在切除多年后复发。

极少发生转移。

  病理特点:

  ①细胞核可见核沟,呈咖啡豆样外观。

  ②瘤细胞排列成弥漫型、岛屿型或梁索型,分化较好的瘤细胞可形成Call-Exner小体——瘤细胞围绕一腔隙,排列成卵泡样的结构,中央为粉染的蛋白液体或退化的细胞核。

  

  2.卵泡膜细胞瘤——良性功能性肿瘤,可产生雌激素。

  多见于绝经后,表现为月经不调和乳腺增大。

  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可将瘤细胞分割成巢状。

  瘤细胞黄素化时,与黄体细胞相像,称为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瘤。

  

  (四)生殖细胞肿瘤

  最常见——畸胎瘤,含有至少两个或三个胚层的成分。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分类(TANG小结)

 

肉眼

镜下

1.成熟性畸胎瘤

囊性,充满皮脂样物,囊壁上可见头节,表面附有毛发,可见牙齿

肿瘤由三个胚层成熟组织构成。

以表皮和附属器构成的单胚层畸胎癌(此处官方指定教材明显错误,应为“瘤”TANG)称为皮样囊肿;以甲状腺组织为主的单胚层畸胎瘤称为卵巢甲状腺肿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分类(TANG小结)

 

肉眼

镜下

2.未成熟性畸胎瘤

实性分叶状,可含有许多小囊腔

肿瘤中可见未成熟组织,如神经组织组成原始神经管和菊形团

  

  前列腺疾病

  

(一)前列腺增生症

  又称前列腺肥大,为良性增生。

  挤压结节有奶白色前列腺液流出。

  镜下:

增生的成分有纤维,平滑肌及腺体。

  

  

(二)前列腺癌

  70%的肿瘤发生在前列腺的周围区,灰白结节状,质韧硬,与周围组织界不清。

  镜下:

多数为分化好的腺癌。

  

  【自己做题】

随堂测试

答案

1-5

BEDDC

6-9

BEED

  【解析】

  1.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

  A.髓样癌

  B.浸润性导管癌

  C.浸润性小叶癌

  D.鳞状细胞癌

  E.湿疹样癌

  

『正确答案』B

  2.浸润性子宫颈癌指肿瘤浸润深度应超过基底膜下

  A.1mm

  B.2mm

  C.3mm

  D.4mm

  E.5mm

  

『正确答案』E

  3.早期浸润性宫颈癌是指

  A.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达基底膜

  B.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已延伸至宫颈腺体

  C.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累及宫体内膜腺体

  D.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穿透基底膜,深度达5mm

  E.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累及腺体穿透基底膜至浅肌层

  

『正确答案』D

  4.乳腺癌来源于下列哪种组织的病变

  A.小叶间质

  B.乳腺囊肿

  C.乳腺纤维腺瘤

  D.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

  E.导管内乳头状瘤

  

『正确答案』D

  5.切除子宫做病理检查,光镜下见子宫壁深肌层内有大量异型的滋养层细胞浸润,并有绒毛结构,诊断为

  A.水泡状胎块

  B.子宫内膜癌

  C.侵蚀性葡萄胎

  D.子宫颈癌

  E.绒毛膜癌

  

『正确答案』C

  6.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A.腹腔淋巴结转移

  B.子宫颈旁淋巴结转移

  C.血道转移

  D.直接蔓延

  E.种植性转移

  

『正确答案』B

  7.侵袭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最主要的区别点是

  A.阴道流血时间长短

  B.距葡萄胎排空后时间长短

  C.尿中hCG值高低

  D.子宫大小程度不同

  E.活组织镜下见有无绒毛结构

  

『正确答案』E

  A.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B.乳腺导管内癌

  C.乳腺单纯癌

  D.乳腺硬癌

  E.乳腺髓样癌

  8.癌组织中实质多,间质少是

  

『正确答案』E

  9.癌组织中实质少,间质多是

  

『正确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