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720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docx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617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但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

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明与革新的思想。

开明的核心有四点。

一是民为贵,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如班彪所说的“从谏如顺流”,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也是治国的要求。

三是举贤授能,《礼记》说:

“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

”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

四是以法为准,唐太宗说:

“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

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

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些盛世都是比较开明的。

以唐为例,太宗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事”,玄宗从谏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政策。

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约。

宋仁宗表示,处理天下事不专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这便是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中华文明中还包含着变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诗经》赞美周文王的话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是对“维新”的赞美。

《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指出了不断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周易》又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是从穷到通的关键。

其实,《周易》的这个“易”字,就是变易的意思。

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先生举了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学家的言论,总结说:

“中国哲学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

”这种变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

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学的突飞猛进。

中华文明中也包含着因循守旧的因素,所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诸如此类。

回顾历史,凡是革新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文明就得以健康发展;凡是因循守旧的势力占据上风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便受到阻碍。

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

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明,唯开明才能广得人心,唯开明才能云蒸霞蔚;革新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1.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开明,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孟子的“民为贵”思想、班彪的广开言路论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是有开明思想。

B.《礼记》说的举贤授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唐太宗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

C.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因比较开明而闻名的盛世。

D.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配合又制约,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

2.对中华文明的变易思想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包含着变易的思想,《诗经》中有赞美周文王、实质上赞美“维新”的话语。

B.《周易》的“易”就是变易的意思,《周易》指出,不断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C.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哲学家的观点都含有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

D.变易的思想历来被用作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中有开明与革新思想,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B.我国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巩固,新型士人的成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变革带来的文明发展成果。

C.唐太宗与唐玄宗分别任命开明的姚崇、宋璟为相,从谏如流,重视民本,取得很好的政治效果。

D.革新的力量与因循守旧的势力的并列存在,使得中华文明有时健康发展,有时受到很大的阻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流浪狗

崔立

  有一天,我们楼下门口处,出现了一条流浪狗。

很小的一条狗,狗毛呈白色,像是出生不久的。

冬日的天,足够冷,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

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

  我匆匆赶着去上班,也来不及多去关注它。

我走过的时候,就在想,这狗,肯定是被遗弃了吧。

定是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主人,嫌家里狗太多,便把它给赶了出去。

说实话,我不讨厌狗,但也真没想过要养。

养狗太麻烦,要喂它吃喝,给它洗澡,最主要的,还要给它安排住宿的地方。

把一只狗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可想都不敢想!

  晚上回来时,天还没黑。

我看到那条流浪狗,还蹲在门口。

不过,看起来,它似乎比我舒服一些。

我上了一天的班,还饥肠辘辘的,它比我好,躺的位置上多了一只碗,碗里竟已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可能是周边的好心人舍给它的。

  我上了楼。

胡乱地端出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

一个人的日子总是那么寂寥,我又想起了那条流浪狗,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我吃了几口菜,看到了里面的几块大肉。

我就不再吃了,端着只碗盛上肉,下了楼,倒进流浪狗的碗中。

流浪狗似乎认真看了我一眼,并且还朝我摇起了尾巴。

  第二天一早,我下楼时,想着那只流浪狗,还在不在楼下。

推开楼下的大铁门,流浪狗果然还在,它蜷缩着身子,躲在旁边的几株小海桐之间,借以来取暖。

我看着,不觉有些心酸。

我跑回了屋,想起自己还有一条不大盖的小毯子,也许,这流浪狗会用得着吧。

  晚上,当我再度下班回家时,流浪狗睡觉的地方,已经多了好几条被子,它躺在那些被子中间,似乎很满足。

  后来的一天,我感冒了,高烧烧到40度。

我请假,到医院配了许多的药,然后就睡了一天。

晚上,我昏昏沉沉地还在睡着,间或能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

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了楼下的那条流浪狗,这么大的雨,它要被淋透了吧。

我是很想跑下楼去看看它,但刚直起身子,很快又躺了下去。

我根本就没有气力挣扎着起来,接着,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天亮时,我醒来了,觉得神清气爽,也听不见了雨声。

再摸摸额头,已经没有一点烫意,看来这感冒已经被我扛过去了。

我猛然想起了那条流浪狗,快速跑到楼下,以为它一定被淋得很落魄。

可是——我呆住了,流浪狗身上的毛,是干的。

离它不远处,立起了一个小木屋。

  结尾一:

我回到楼上时,找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才发现上面的十几个未接来电,还有一条短信,是爸妈发来的。

他们好像已经知道我感冒了,只说了一句,想回家,随时都回来吧。

那十几个未接来电,也都是他们打的。

昨天因为我想好好睡一觉,都调了静音。

  我的眼眶瞬时就红了。

  当年,为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所谓爱情,我固执己见地和爸妈大吵了一架,然后毅然决然地搬了出去,并且即便证明自己是错了,还是高昂着头不想低下。

  结尾二:

这个小木屋是谁搭的呢?

我还在疑惑时,隔壁的一个年轻人告诉我,是楼下的那对老夫妻搭的,他看见他们在楼下噼噼啪啪地忙了大半天。

那对老夫妻,是有名的厉害,并且又吝啬。

我有些不信,他们怎么可能劳神费力去搭个什么小木屋呢?

不久。

又听到一个消息,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

(转载《小小说选刊》2013年19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了一个由一条流浪狗引发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曲折跌宕,使小说在平淡的叙述中营造了不平常的效果。

B.文中的“我”开始见到流浪狗时不大关注它,到后面却越来越想到它,说明“我”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

C.小说开头写狗在寒冷的冬天里,用使劲地抖动自己的头来取暖,以及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意在与后面狗得到照顾形成对比。

D.文中写“我”和邻居们为流浪狗送食物、送被盖、搭木屋等种种行为,彰显了人间自有大爱的主题。

5.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

(5分)

6.作者为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

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

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

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

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

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

”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

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

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

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必须从自身做起,坚持和创新是法宝。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材料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

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

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

宋初赴调,引对便殿。

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

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

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

帝益知其强干。

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

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

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

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

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

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

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

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

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

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

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

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

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

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

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

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

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

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祐,指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

“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

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

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

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

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

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

在他与县令分掌县印时,县印丢失,上司下令逮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主簿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

县令听说后,仓皇失措,仲宣却泰然处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②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②,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

①快哉亭:

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②黄华:

菊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

B.颔联言近意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说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E.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诗人病后思归之情,遥想故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回乡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

15.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情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②《登高》直接描述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忙碌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

B.2016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

C.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D.“台球神童”丁俊晖恐怕已经家喻户晓了,他从初一就辍学开始专“修”台球,曾公开宣称“打球有钱挣,读书没啥用”,因此他的成功不足为训。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费立鹏关于我国精神障碍流行病的调查报告。

B.在印度设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旨在加强中印两国出版领域务实合作,编辑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图书,提高印度各界对中国的了解。

C.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D.电影《星际穿越》的拍摄团队由多名天体科学家组成,以科学的态度尽可能准确地向观众展示出一幅奇异而壮观的宇宙景象,必将成为科幻作品的新标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虽然是一个大老粗,但仍要这张老脸啊,你老朽年岁已高,应该知道我的心思。

B.愚以为这件事这么做不妥,要想出一个不损害对方的办法来,这是我个人的愚见。

C.我官职不高,平常做事能俯察别人的言行,所以上下级关系处理得还可以。

D.最近一段时间我为你做了不少事,你在我这里叨光又叨教不少,你应该高兴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字。

(6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

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①,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

其实,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互动”是近来点击率较高的一个词汇。

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交流。

也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对于“互动”,你有怎样的体会与看法?

请以“互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一月考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10

11

12

17

18

19

答案

4、(3分)()

5、(5分)

6、(6分)

7、(3分)()

8、(5分)()()

9、(4分)

13、(10分)

14、(5分)()()

15、(6分)

16、(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分)

21、(5分)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22、(60分)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