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docx
《《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
《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
第一篇:
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
凉山州17个县
一、盐源----富饶的贫困县。
盐源有三大宝。
泸沽湖、平川铁矿、苹果,这三样其中任何一项都是闻名天下的宝贝,可三样都落在盐源,居然是贫困县,有点开着奔驰领低保的味道。
但盐源的确这两年发展很快。
经济总量已在全州前列,相信取消这个贫困县的头衔也是迟早的事。
二、西昌----大脚穿小鞋。
西昌是凉山老大不容质疑,西昌不仅代表凉山甚至超越凉山。
西昌在国内外名声远大于凉山,一个卫星基地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就连超级大国美国也格外关注。
四校合并后本该叫凉山学院,就因为西昌名声太大,不得不叫西昌学院。
西昌也很压抑,西凉合并是否值得争论多年,以西昌的实力不说在四川就在全国设立地级市都是顺理成章。
不过这几年这种声音小了,因为西昌在掏空凉山发展中得到实惠。
各县的精英全跑到西昌,房子好卖,生意好做,学校爆满,医院人满为患,冬旅会又是剥削各县的钱建的。
西昌盛行实用主义,左右逢源。
要投资搞项目我是攀西经济区重要一极,要扶贫开发我是三州州府之一,两边通吃,安逸。
所以留在凉山做将头,远比出去单操做帅尾划算。
三、德昌----西昌的铁杆丘二。
西昌、德昌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原属一地,再加上地理位置接近,上千年来西昌一直管理着德昌,因此上上下下都信服于西昌。
你西昌有权有钱,想咋折腾就咋折腾,几乎不要考虑我的意思。
你在安宁河上整个攀钢钒钛基地也无所谓,你发你的财。
我水源污染了,家里不是有饮水机吗,过滤一下就行了。
实在不行捂着肚皮到西昌燧石回来还可以吃午饭,方便的很,谁让你是我大哥呢。
四、会理------冤死的二头。
会理实力在凉山稳居老二,可话语权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和资源丰富闯的祸。
上有西昌虎打,下有攀枝花狼压,后面会东老第还要插上一刀。
就象国际上的韩国,虽然经济实力强大,但不过是周边中俄美日的角斗场,养肥了虎和狼自己就是没有好下场,隐退江湖又不行,只好装麻木。
五、会东----野心勃勃的三娃子。
会东有太多的矿所以在凉山稳居老三,又因为和会理有太多的人脉、地源关系,因此暗中和会理处处较劲。
你有滨河路我就搞彩虹桥,你整黑山羊我就弄乌骨鸡,反正处处和你斗法,目的只有一个稳三进二,把会理拉下马。
六、木里----外来媳妇不怕郎。
木里是凉山经济最末一位,可从不担忧,因为木里是外来媳妇嫁到凉山,家族显赫。
她爹她妈是甘孜大土司,她爷是西藏老佛爷,大姨妈嫁在云南香格里拉,中央对西藏都格外关照,就不要说凉山了。
再说先前也阔过,是因为天保工程封了斧头,有点”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家人”的味道,所以要吃要喝是天经地义,只要喝高了不闹事大家都高兴。
七、昭觉----隐型老二。
会理是凉山老二有钱无势,昭觉则相反有势无钱。
昭觉在凉山经济末流,但话语权极大,谁都知道凉山是彝族自治州,昭觉是全国彝族第一大县,又做过老州府,因此上上下下人脉很好,现在虽然不做州府,但他是老九县的代表。
虽然被西昌压着,但西昌偶尔也要看昭觉脸色。
否则光脚不怕穿鞋的,整几十个弟兄到你门上鬼臊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就象俄罗斯我虽穷可我有核弹,老美还是怕,所以是隐型老二。
八、雷波----红杏想出墙。
雷波属老九县,又不同于老九县,汉族人口占一半。
以前也默默无闻,自从搞了溪落渡发了点小财,心头就不老实了。
先和乐山牵手,后又和宜宾拥抱,现在又在和昭通接吻。
无奈农转非上不了大雅之堂,再加上西昌老哥经常敲打,欲望只能压在心头,心想攥足了钱再去潇洒。
九、喜德----凉山巴尔干。
以前没有这个县,解放后东拼西凑搞了个喜德县,出西昌市区5公里就到了喜德的山坡。
红莫片区听西昌,冕山片区听冕宁,米市片区听昭觉,自己的话只有光明镇人听,干脆落个自在。
白天我管你几个干什么,反正晚上回来睡觉就行。
好在彝族京腔在这里,偶尔可以拿来显耀一下。
十、冕宁----朝中有人好做官。
冕宁官多。
究起原因,先是古时这里是官宦充军之地,长征是出了廖志高、陈冶萍,小叶丹大叔和刘伯承彝海结盟,解放后伍精华和瓦扎老州长出自这里。
所以冕宁和上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戏称和冕宁人打官司要打到中央。
有钱有势就是出不了名,也差点出了名。
卫星基地在冕宁却被冠以西昌,这是冕宁最大的冤案,你中央有人也翻不了身,只好认了。
十
一、越西-----成昆线上的老泼妇。
有句话叫“找个越西人年都过不成”。
越西人喜欢吵嘴且擅长吵嘴,骂你十句你开不了一腔。
越西很古老,古时西昌都属于越西管理。
很容易找到失落的优越感。
越西又是成昆线上出了名的吃两条线的地方,九十年代一度成为凉山混乱的代名词,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不过越西人很善于经商,好医生药业就是越西人从山沟里带出来走向全国的。
十二、普格----味精当干饭吃。
普格穷地势又不好,没什么工业。
可自从出了豪吉鸡精厂后名气有所加大,可除了豪吉也没有什么产业,普格财政收入三分之二来自豪吉,因此普格可以说是吃味精饭穿味精衣。
十三、甘洛----冒险家的天堂。
甘洛虽穷但矿产多,今天在街上操社会的穷小子,明天有可能就是腰缠百万的大老板。
这样癞蛤蟆吃天鹅肉的传奇,也只有甘洛才能上演。
所以甘洛人安于现状,听天由命。
穷不怕,万一明天一火铲挖下去说不定能挖到金矿,到时愁啥吃穿,但这样的计会很少,甘洛人却相信。
十四、宁南-----小资情调。
宁南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没什么风景和背景,有点象成都。
打把太阳伞坐在金沙江边,躺在休闲椅上,口中吃着香蕉或甘蔗,太阳大点也不怕,无非就是晒黑点。
眼睛贼点上山挖点兰草,下河摸个奇石也能卖个大价钱。
争权夺利的事你们折腾吧,咱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过节有敖锅肉,过年有腊板鸭,小日子美着呢。
十
五、金阳-----山高皇帝远,未来大发展。
“隔山喊得应,走拢要一天”是金阳地势的真实写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国寡民的过了几百年。
今天随着通阳大桥的打通,金阳凉山交通末梢将改变,沿江高速和西昭高速的规划,未来的金阳将是凉山出云入贵,通江达海的枢扭,是未来的东大门。
十
六、美姑----失落的麦加。
美姑美其名,盛产美女,是彝区的腹心地带,号称“彝区麦加”。
但这几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女人唱着《妈妈的女儿》远嫁他方,男人学做毕摩艰难度日,不过美姑家族势力强大,一度威胁政府权威。
所以美姑是凉山问题地方谁都不想管,谁都不愿管,慢慢熬吧。
最末一位,布拖-----一年只有两天想的起的地方。
布拖不通国道省道,气候寒冷是凉山的西伯利亚。
每年阴历6月24是彝族传统火把节,西昌火把节太商业化,普格又。
布拖的火把节原汁原味,阿哥打着火把追姑娘只有布拖才能看到。
而每年公历6月25也是布拖出名的日子,布拖人穷又没有志气,吸毒贩毒传播爱滋,背着娃儿挺着大肚皮出入禁毒所成家常便饭。
因此每年6月25----世界禁毒日枪毙的人里头一定有布拖这一带的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无论你是凉山17个县,那个县的一员哈。
是咱们凉山人都顶起。
本文摘自新华网~~~~~
第二篇:
凉山州的民族教育问题及发展现状凉山州的民族教育问题及发展现状
学
生:
马学
号:
专
业:
少民骨干班
级:
玢
11xx3139903326班
摘要
本文主要简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的民族教育的发展现状,并简述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三点针对性意见。
随着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如何提高该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该地区的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变得重要。
在该地区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教育资源稀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对于整治教育的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进展等,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重视双语教学,提高人民重视教育程度,政府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等。
一、凉山州民族教育的基本概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面积6.01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
全州总人口435.6万人,有彝、汉、藏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1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8.9%。
其中彝族人口197.5万人,占总人口的45.%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2.%2,彝族聚居程度非常高,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解放前,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压迫,这里的人民长期处于一种与外界隔离的状态,接受的现代教育几乎为零,只有少数富裕的奴隶主和所谓的黑彝家庭能够接受传统的毕摩教育,接受的汉文化也是少之又少。
而整个凉山州的民族教育是在1956年-1959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使得普通的老百姓能够接受基本的现代化教育。
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和政治经济条件下跨时代移植初创起来的凉山民族教育,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幼稚性和外在性。
所谓脆弱性,主要指发展教育的当地经济支撑不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没有清醒的认识,缺乏送子女入学的迫切愿望;所谓幼稚性,主要指教育自身的各项基础建设起点较低,办学路子不切合地区特点、民族特点,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低,抗冲击能力弱;所谓外在性,主要指初创时期靠外因推动比重较大,内在动力不足,最突出的表现是外援教师使用彝族学生完全不懂的汉语课本和汉语进行教学,靠彝族社区之外的经费支持,搬用内地的办法来办学,群众抱着响应号召或“出学差”的思想被动地送子女入学。
为此,现代教育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和结合不够紧密,现代教育扎根于彝族地区的土壤之中,需要较长的渐近过程,也就决定了凉山民族教育发展的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二、凉山州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凉山州民族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昌市以及周边距离较近的县级地区,例如冕宁县、德昌县等,但大部分地区仍然与内地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较大,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差距甚远。
凉山民族教育除了存在教育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初中学生流失严重,“普九”巩固提高难由于凉山州境内的县一级地区大部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学生入学年龄偏大,外出打工挣钱的吸引力非常大,初
二、初三外出打工现象比较普遍,初中学生流失严重,巩固提高“普九”成果非常困难。
2、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均衡发展难
凉山州的区域性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教育自身发展的二元结构非常突出,县与县之间、县内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凉山州境内县级地区经济贫困,生活条件艰苦,导致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来到这里,虽然国家一直提倡西部支援政策,但是对于优秀的教师大部分还是愿意待在经济良好的地区,类似于凉山州特别偏远贫困的地区教育资源的稀缺,使择校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区优质教育学校人满为患,教师工作超负荷运转;边远地区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国家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均衡发展困难重重。
3、教育观念滞后,民族职业教育发展难
凉山州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观念上仍然存在对于教育不够重视,并且认为务农外出打工等并不必读书差的思想。
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宣传不够,投入不够,少数民族学生读职校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都不足,上职中读书的人数很少,民族职业教育举步维艰。
4、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双语教学的应有作用和效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彝语言文字在凉山地区政治、经济、农业、旅游、社会事业和公共建设等各项事业中的社会使用范围小、频率低、功能低,各级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力度不够。
从教育内部来看,在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彝族儿童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汉语的掌握特别差,不能够很清楚的理解汉语的意思,所以用纯粹的汉语教育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存在“听望天书”的问题,并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而能够运用双语教学的老师稀少,政府部门也不够重视,所以导致上学后成绩也无法提高等问题的出现。
5、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低,培养高层次人才难
凉山州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11个民族聚居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州还有40多万贫困人口还未解决温饱问题,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尽管近几年有不少的彝族学生以高分考进清华等重点大学深造,但多数群众难以承受优质高中、优质大学的高收费,使优秀的学生放弃了上高中和大学的机会,高层次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困难重重。
三、凉山州民族教育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考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深化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德育特别是民族优秀的传统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关心学生学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力度,强化教育教学科研,提高课程管理水平;大力倡导和推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民族地区的学校要从教育、建制、预警、督查着手,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一是要切实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增添安全应急措施,配合有164关部门开展好安全隐患排查,杜绝重特大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发生,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二是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能力,要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三是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学校安全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法律责任,保护学校及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3、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双语教学
搞好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双语兼通”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进和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资源向民族文化资本转变;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贯彻落实国家民族及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法律原则的具体体现。
对于一个民族的母语教学承担着负载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并预示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外语是无法取代母语的位置。
我们要纠正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错误观念,要爱护和尊重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
4、政府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针对各县级地区的具体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的支持,例如划拨更多的教育经费,培养更多愿意去支教该地区的优质老师,提供更多良好的教育资源,这都是为了更好地使凉山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发面得到长效地发展,所必须做出的决策。
第三篇:
凉山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研究XX:
//.cn
凉山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研究
作者:
孟琳
《新农村》xx年第05期
摘要: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和核心。
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事关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局,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面对新世纪的各种挑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
凉山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
至xx年,凉山州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48家。
整个凉山州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90多亿元,带动农户达100多万户次。
一、凉山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1.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力差
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基础上的。
凉山州多数龙头企业都是由农民创建起来的乡镇企业或家族式企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理念落后,制度不健全,责权不清楚,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差。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排他观念特别强,不利于留住人才,不利于知识资源的获取、开发和利用,从而也不利于现代管理模式和先进管理方法、技术的采用,致使现代企业制度很难形成,从而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龙头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创建品牌能力低
凉山州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整个凉山州的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盈利能力、出口创汇能力相对都比较低下。
大多数龙头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只能从事简单的初级加工,即使有意识创建名牌,但对品牌建设投入有限,给人以档次较低和质量不高的印象,从而影响到品牌的附加价值,对品牌创立形成制约。
3.销售市场狭窄,缺乏现代的营销手段
虽然凉山州龙头企业的销售市场在不断扩展,产品已开始打入外地市场,但销往省外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比例很小,外向型企业较少,出口创汇能力低下。
在广告宣传方面重视也不够,宣传力度小,宣传投入严重不足,营销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从而影响了企业的销售。
一些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营销方式,缺乏现代营销手段。
4.科技创新能力弱,缺乏可持续提高的竞争活力
凉山州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是小、弱、散,大多数企业都是靠引进技术发展。
但是由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即使引进了先进技术,但企业员工完全掌握所引进的技术还需要一个过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也难以尽快健全。
许多企业的产品存在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速度慢,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使企业缺乏可持续提高的竞争活力。
5.与农民建立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稳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定是以农户作为供方、以农产品为上游产品的一个特殊企业群体,只有与农户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农户锻造有利可图的价值链,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凉山州龙头企业几乎都在本地收购原材料,每年带动农户100多万户次,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还比较“松散”。
在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只占13.4%,合作方式占4.5%。
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
二、凉山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龙头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效率,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企业,用制度规范企业”。
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在企业内部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农业企业
龙头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必须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及时了解、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和目标市场,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扩大视野,更新营销观念,积极发展现代网络营销技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增强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与合作。
3.在技术创新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竞争优势
龙头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必须在提高质量和科技进步方面走在前头。
要注重引进关键技术,实现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形成独有的技术“绝招”,储备企业发展后劲,为产品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增强竞争力。
4.抓好品牌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龙头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必须走品牌之路、走名牌之路,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
着手进行品牌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加强质量,提高服务意识,加大品牌农产品、名牌农产品的宣传和市场营销,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品牌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向外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经营哲学理念、辐射企业文化的过程,也是企业本身竞争力培育与形成过程。
5.在完善机制中增强带动能力
龙头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必须要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原料供求关系,必须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与农户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企业获取原料供给、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保证。
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可以多样化,但两者之间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洪斌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演化与竞争力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xx
[2]王爱群,郭庆海.中国各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xx(4):
33-43.
[3]王德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火车头作用[j].消费导刊,xx
[4]唐明霞,袁春新,郭建华等.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天津农学院学报,xx
第四篇:
论凉山州喜德县文景结合的旅游业发展论凉山州喜德县文景结合的旅游业发展
——以漆器与温泉的结合为例
摘要喜德县位于四川凉山自治州中北部,是越西、甘洛两县至西昌的必经之地。
境内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
喜德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各具特色又不可分割,只有将二者综合利用发展,才能打造旅游精品,实现“旅游亮县”的目标。
然而,喜德发展旅游却是最近几年的事。
在xx年以前,谁也没注意到喜德丰富的旅游资源,谁都没有想过在喜德开发旅游。
因此,喜德的旅游业还处在探索发展的阶段,本文主要从喜德的民族文化和温泉风光的结合来探讨其发展前景。
关键字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文景结合
说起喜德的旅游资源,只能用“得天独厚”来形容。
“喜德县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喜德县委副书记、县长曲木伍牛对喜德旅游产业如是评价。
的确,当我在听完彝学专家吉五依作对喜德文化旅游局的介绍以及深入了解喜德的旅游资源后,我们一致认为喜德的旅游业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相信实现“旅游亮县”的目标也不会太远。
一、喜德的旅游资源(以漆器、温泉为例)概况
喜德县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大的方面可分为民族文化和风景旅游。
民族文化主要有邓秀廷遗址“邓公馆”,这也是喜德文化旅游局的所在地;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有民族民间文化瑰宝之称的彝族漆器;另外,有喜德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克智”、“勒俄特依”、“玛牧特依”“支格阿龙”、“阿嫫尼惹”等。
自然风光主要有风光秀丽、引人入胜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小相岭;历史久远、文化悠久,沧桑古朴,力独具的灵关古道;还拥有阳光温泉大酒店、则莫溶洞群、公母渔洞河、登相营古驿站、东西河飞播林、红莫温泉、瓦吉木万亩草场以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合大石墓群等。
这里主要介绍彝族漆器和阳光温泉大酒店。
(一)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彝族漆器
彝族漆器在喜德县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从远古简陋粗糙的用具发展到脚踏式的木胚制作机械,再到工作效率较高的现代制胚车床,从最初不上色的原木制品到上土漆的黑色制品,再到运用土漆、银朱和石黄等原料精心绘制而成得彝族漆器,经历了整整五十八代的传承和发展,而今漆器产品已获得了国家、省、州等各级多项奖项和证书,产品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并远销世界各地。
彝族漆器色彩的使用为黑、红、黄三原色,三色错综调节搭配、间隔运用、色泽明快艳丽。
漆料多以土漆、朱砂、石黄等天然颜料作修饰。
木胚多采用优质
的杜鹃、酸枝、樟木等木材,经特殊工艺处理后,产品具有无毒、无异味、耐酸碱、耐高温、不变形、不脱漆等特点。
漆器纹样源于自然,来自生活,主要以体现大自然动物、植物抽象变形而成得纹样为主,也有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纹饰。
具有彩绘笔法细腻、色泽对比强、通体绘纹、主次位置得当,民族风格浓郁,繁简相宜,集绚丽的纹饰和优美的造型浑然一体,和谐统一,并采用纯手工绘制,加之现代工艺制作技术的运用,更增添了彝族漆器实用性、审美性和历史气息的三重加之,产品精美、大方、华贵,是馈赠、居家生活、旅游纪念之佳品。
(二)攀西第一汤——阳光温泉
被誉为“攀西第一汤”的喜德阳光温泉中心由高、中、低三个温泉池、三个生态温泉池及一个游泳池组成,出水口水温达54℃,日出水量可达1438吨。
水质为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碳化度0.68—0.9克/升,ph值为6.3—6.55,属弱酸性水,含硫量12%,对人体皮肤病、神经衰弱、风湿、解除疲劳等有极好的疗效。
xx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