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六年1班语文教案.docx
《学年第一学期六年1班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六年1班语文教案.docx(2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六年1班语文教案
教学笔记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学科
六年
(1)班
任课教师陈书旭
仓山区第四中心小学
课题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第一课时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②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③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同学交流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课题
2*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4.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你们喜欢下雨吗?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
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
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
二、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
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
(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
4、集体汇报。
说到哪句点哪句。
三、拓展延伸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
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
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一起来看看。
(点击课件。
)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板书设计:
课题
3、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
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
“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草虫的村落”在哪儿?
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
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
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追随”)
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
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
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
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
我多么得意啊!
”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
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第二课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
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
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
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
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课题
4、*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欣赏一下索溪峪迷人的风光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二、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②赏析“水是野的。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
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
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
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板书设计:
课题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3. 学会欣赏。
教学重、难点
学会欣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一课时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
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板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3.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
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
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
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1.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1.每一组推荐一名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
为增强
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3)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课题
5、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
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2.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建构阅读话题
1、师:
同学们,课前我向你们打听了一些中国人名字,他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老师再向你们打听一个人。
这个人,被千万个中国人所怀念着,所敬仰,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
詹天佑)知道他吗?
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詹天佑?
2、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尊敬的人,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齐读课题。
3、师:
每一次读《詹天佑》这篇课文,老师总一次次被强烈地震撼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詹天佑,认识詹天佑。
请大家读课文,注意将生字词语读准,边读边寻找关键的信息,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情?
4、读好的同学想一想,你怎样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这几件事情概括出来。
在学生抓住主要事件的基础上要求缩成四字的词组。
二、品读:
再现动人细节
1、师述:
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有许多的细节让我们难以忘怀。
2、屏幕出示:
细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
3、谁先来说说哪个细节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为什么对它印象特别深?
1)“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
教学过程
耕耘手记
2):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
(1)课文说“遇到困难”,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从文章里边找一找。
(2)教师板书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
黄沙漫天山高坡陡隧道渗水
攀山越岭定点构图坠入深涧
(3)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读出感觉来
师:
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哪些画面?
(4)了解了这些,你再来读读他在困难面前是怎么想的句子,你一定有更深的感触。
(3)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特别注意“经常勉励”,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詹天佑会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
4、师:
同学们,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詹天佑的言行、想法,还要特别关注三个工程,因为三个工程相比于整个京张铁路这个大工程,也是细节。
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
(1)(课件演示),先打两口直井:
一口、两口。
然后分别向两头开凿:
一个工作面、两个工作面,三个、四个、五个、六个。
(2)这样开凿有什么好处呢?
(3)他能根据不同的山采取不同的凿井办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关于“人”字形线路
(1)谁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2)列车究竟怎样过山呢?
明白吗?
请同学自己研究研究。
小结: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设计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想出来过,这叫什么?
对,是创举!
这需要大智慧呀!
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