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970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

一、祖父和我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感受文中浓浓的祖孙情

3、品味语言,学习平时贴切的景物描写

二、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浓浓的祖孙之情

三、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征,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刚从童年走过来,肯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让你们至今记忆犹新,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你童年生活中最有趣、最深刻的一件事呢?

(学生自由发言)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有的欢乐中有苦,有的苦泪中有乐,小时候我们并不是很懂,长大后的回忆才让我们无比深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下一个小女孩和她祖父之间的亲情.

板书:

祖父和我

萧红

2、作家及作品介绍(出示ppt)

萧红本名张乃莹,1911年6月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乡绅之家。

作为张家长女,她自小并没有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温暖。

父亲、母亲乃至祖母对她总是“恶言恶色”,还常常无缘无故地打甚至用石头砸她。

九岁那年,生母死后,继母对萧红更是费尽心机地虐待。

家里

唯一爱护她的只有慈善的祖父,可祖父为人老实,在家中没什么地位,并不能改变萧红不幸的境遇。

压抑与孤寂,造成了萧红敏感自卑的性格,留下了忧郁、感伤的印记。

并使萧红

对温暖和被爱特别“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其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呼兰河传》:

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3、整体感知课文

回去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接下来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快速游览全文,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文章的主要人物和地点是什么呢?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主要人物:

年迈的祖父和年幼的“我”

地点:

呼兰河边的大花园里

事件:

童年时祖父和“我”在后花园自由自在地生活

4、具体分析课文

(1)既然我们刚说了文章主要是写“我”和祖父在后花园的生活,那么,哪些段落是在描绘祖孙生活画面呢?

(8—28节)

(2)文章写了祖父和“我”哪些日常生活情景?

如:

跟祖父学劳作:

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祖父教“我”认谷子

“我”追蜻蜓、捉蚂蚱、“洒雨水”

(3)从这些画面可以看出:

“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而祖父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文中哪些语句或词最能体现)

明确:

“我”:

顽皮、可爱、天真、烂漫

祖父:

慈祥、仁厚、宽容

(4)文章3-7及29-33节是在描绘大花园里的各种生命现象,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将这些景物描写得非常精彩,请同学们从这两部分中找出你最喜欢的片段或句子朗读,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分小组讨论并发言)

如: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这榆树,大榆树先就冒烟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之高大繁茂、茁壮的特点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开时活泼可爱的憨态

五、小结

出示ppt文章主题: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祖孙生活画卷,展示了美好的大自然以及人的自在的生存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对自由的热爱。

本文有大量景物描写,作者通过景物寄寓自己对自由世界的追求,这种方法我们称为:

寓情于景.而且,文章从对角度观察,富有儿童气息,这是写作的两大特点,我们写文章时可进行模仿.

六、作业

1、从文中找出几个“蓝悠悠”(ABB)结构的叠词,并尝试自己也写几个。

2、小练笔:

模仿课文3-7节描写“学校一角”

七、教学反思

1、最大的不足:

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有时衔接不够自然

2、内容有些杂乱,繁多,没有理清一条线路

3、调动课堂气氛上有所不足

4、面对学生的回答,作的评价不够到位

5、让他们回去预习课文,并抄写生词、新词,意为他们能够自己掌握,所以第一课时没有指出读音,第2节课检查,发现问题很大,才意识到以后上新课很有必要将这些词指出来让他们读。

6、上课过于严肃,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二、金黄的大斗笠

高风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学习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3、理解用三幅风雨图写故事的方法

一、教学重难点:

揣摩句子的意思,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和无私的手足之情

二、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见过斗笠吗?

即使没有真正见过斗笠的同学也可以在武侠电影中看到,有些武艺高强的人用斗笠作为武器,往空中一掷,它就旋转飞行,直奔对方的头颅。

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大致描绘一下斗笠的形状?

出示ppt斗笠图(斗笠是用篾箬叶编制而成的,像帽子,但顶上是尖的,象个小山峰,帽檐比较宽)

斗笠有什么作用呢?

(遮风挡雨)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个“金黄大斗笠”下的故事。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朗读全文:

文中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明确:

描绘的是风雨中姐姐为弟弟送斗笠和两人在雨中嬉戏的画面,那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3、文本研读

(1)文中哪些段落描绘的是风雨图?

这幅风雨图中有三个描写风雨的镜头,大家在课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且概括一下风雨变化的特点。

风小雨稀(2-5)

风疾雨急(6-9)

风雨交加(10-13)

(2)与第一个镜头作比较,第二个镜头中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风雨的变化?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

如:

“用力摇”、“哗哗响”、“噼里啪啦”

(3)思考:

各部分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

提示:

第一部分要读得平稳、亲切、柔和。

这是风雨来临之前的小男孩牧羊图,蓝天是那么干净,乌云是“偷偷溜来”,梯田是那么美丽,小山羊是那么悠闲地啃青草,描绘出清新、和谐的气氛

第二部分三幅风雨图,要读得一幅比一幅速度加快,音量加大,语气加强,渲染出急促、紧张的氛围

第三部分要读得温馨、愉悦,读出姐弟之间的情谊。

(4)看课后练习,画出下列文字朗读该停顿的地方(出示ppt齐读)

4、拓展延伸

讨论题:

雨过天晴后姐弟俩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想象)

5、小结

这篇文章从姐姐给弟弟送斗笠这样的一件平常小事感悟出姐弟俩纯真的情义,歌颂了人世间最无私的姐弟亲情。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注意身边的小事,并学会从中感悟出大道理来。

学习这篇文章还要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去后同学们要多多练习。

6、作业:

(1)摘录文中写风写雨的句子(至少三句)

(2)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教学反思:

出现的问题:

1、太过急于将答案公布了,提出一个问题,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多思考一下。

教师应该要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实在无法回答的,加以引导。

2、语言表达偶尔重复,不够言简意赅,显得有些罗嗦

3、引导方面有些不足,如在学习风雨变化时,让同学们概括风雨变化的三个特点,自己都觉得讲得有些模糊,没有巧妙地引导。

4、还是比较严肃,缺少笑容,但比起之前已有所进步

继续保持的地方:

1、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可以就课文内容或者由联系的,偶尔讲一个小故事,学生会听得很认真。

2、多提一些发散思维但又简单的问题,如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

雨过天晴后姐弟俩会做些什么?

同学们很踊跃地举手回答,又得同学想象特别丰富,使全班同学大笑,激起了其他同学发言的欲望。

 

三、凡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运用反衬等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体会插叙部分的思想感情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

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这篇文章写得真实感人。

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2、介绍本文的作家。

 

契诃夫(1860—1904),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

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

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

社会动荡不安。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学习生字、新词

摩平:

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

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

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

慈善和怜悯。

 

打发:

派(出去)。

 

别墅:

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

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

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

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

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4、读课文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 

5、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6、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

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

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

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

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

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 回忆:

《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

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  

2、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

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

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写信的内容:

第3,8,10,11,12,15段

联想的内容:

第4,5,6,13段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

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

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

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

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

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说说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

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

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2)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

该怎么读呢?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

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 

2、 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

第二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