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604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5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瓶600mL矿泉水约重60NB.一床棉被的质量约为50kg

C.一包方便面约重10ND.一本初二物理课本质量约为200g

2.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

①ρ1>ρ2=ρ3>ρ4;②ρ1<ρ2=ρ3<ρ4;③m1<m2<m3=m4;④V1=V2>V3>V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3.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

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4.如图所示,水中游动的质量为2.2kg的金龙鱼,其体积估值约()

A.2.2dm3B.22dm3C.220cm3D.22cm3

5.“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

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C.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

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6.如图所示,物体G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去拉物体。

第一次F1=10N,物体未被拉动;第二次F2=15N,物体恰好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三次F3=20N,物体向左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B.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5N

C.第三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向左

D.第三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7.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中秋时节,桂花飘香

B.深秋时节,落叶纷飞

C.寒冬腊月,瑞雪飘飘

D.春寒料峭,细雨濛濛

8.若有一结满冰的水桶(冰面与桶口相平),当冰完全熔化,再倒入0.5kg的水恰好桶满,假如用该桶装满酒精,最多能装酒精的质量是(ρ冰=0.9g/cm3,ρ酒精=0.8g/cm3)

A.5kgB.0.5kgC.4kgD.0.4kg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B.ρ乙=0.5×103kg/m3C.若m甲=m乙,则V甲

10.若外力全部撤销时,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A.发球时将乒乓球沿竖直方向抛到最高点B.荡秋千人达到最高点

C.斜抛出去的篮球达到最高点D.跳绳时人达到最高点

1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2s内物体保持静止,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B.2~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N

D.2~6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12.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

“今天零时,发改委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09元和0.10元…”据此估测90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0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A.0.80×103kg/m3B.0.75×103kg/m3

C.0.72×103kg/m3D.0.70×103kg/m3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小明用常见生活材料制成在水面上使用的天平:

在横板正中垂直钉竖板,两板成⊥状,在竖板正中用细线挂上重锤;在横板两端下方粘同规格的空饮料瓶;在横板两端上方粘同规格的塑料盘,使用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1)使用前发现细线与竖板的中线不重合,重锤偏向竖板的右侧时,可以在横板的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粘橡皮泥作调整。

(2)某次测量过程中,左盘物体的质量大于右盘砝码的质量时,重锤线与水面_______(选填“仍然”或“不再”)垂直。

14.小明用木块做了以下两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如图乙所示,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木块却向前倾倒。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如图丙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水平拉动木块做加速运动。

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绳对木块的拉力和__________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

(1)如图甲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________气体。

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

(2)乙图中所示实验说明_________。

(3)如图丙,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慢地倒满酒精,用手指封住开口端,上下来回颠倒数次再竖起来,可以发现管内液面____,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_______。

16.一本书静止放在课桌上,书受到的重力是G,书对桌面的压力是N,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F,其中属于平衡力的是_____;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_____。

(填物理量符号)

17.如图所示是一种流行的指尖陀螺玩具,这种玩具中间为一轴承,两侧各有一飞叶。

这种陀螺的寿命是由轴承中滚珠决定,一般采用陶瓷滚珠,这是利用该材料的____________(选填“耐磨性强”、“密度大”或“导热性好”),同时飞叶一般采用密度大的金属制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增大质量来增大飞叶的____________,从而在停止拨动陀螺后,陀螺依然能够长时间转动。

18.如图甲所示,洒水壶有A、B两个把手,分别供提水、洒水时使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有关。

洒水时,水从壶嘴沿水平方向喷出,运动轨迹却为曲线(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受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

19.以下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如图甲,在比较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化的实验中,在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选填“水”或“酒精”);

(2)如图乙,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轻质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的本领;

(3)如图丙,两个表面光滑的铝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

(4)如图丁,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醋和酱油,这表明分子处在___中。

2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过程中

(1)需将小车从斜面的____高度处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支持面上运动的____。

(2)必须保证小车运动在水平支持面上,这是为了让小车在竖直方向所受____力和支持面对小车的____力相平衡,从而只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1.如图所示,盒装牛奶的体积为_____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拉物体,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在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

23.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体积之比是3:

4,质量之比是2:

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_____.

24.某人在调节天平时,忘了将游码归“0”,这样测量结果会偏_____;若调节天平时,游码指在0.2g的位置,测量质量时,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上10g和5g的砝码各一只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g

三、作图题

25.如图所示,用铜、铁、铝制成三个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空心球,图中已画出了铁球内部结构,白色表示铁球的空心部分,请在图中用类似方法画出铝球和铜球内部空心部分的大致结构.(

铜>

铁>

铝)

(______)

26.如图所示,有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水、硫酸分别装入这三个容器中,图中乙画出了烧杯中水的位置,请你画出将酒精和硫酸分别装入甲、丙这两个烧杯中液面的大致位置.(ρ酒精<ρ水<ρ硫酸)

27.如图所示,一袋米和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画出这袋米的受力示意图。

28.

(1)在下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绳子拉力的示意图;

(2)在下图中,一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9.一个重10N的铝块正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画出铝块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_____)

四、实验题

3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____(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31.清清太湖水孕育了世代苏州人,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太湖水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她舀取了一些太湖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

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己知它的密度为

),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太湖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或做部分数据处理: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

(3)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太湖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4)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太湖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5)______________;(请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

(6)用大平测量烧杯内剩余太湖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

_________g;

(7)计算太湖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_(物理量用题中符号表示);某次测量中测得,

=133.5g,

=91.4g,

=76.2g,已知

∶则可算得

____kg/m3;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太湖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2.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④物体运动的快慢等;为此,小明通过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中需用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_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对比实验__________是为了验证猜想①;

(3)对比实验甲和丙,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_(选填猜想因素的序号);

(4)小明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③,须在把木块___放,并按正确的方法拉动木块,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从而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____(有关/无关)。

33.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若在空瓶中放入一金属块,测得金属块与瓶子的总质量为1000g,然后再往瓶中装满水测得瓶子、金属块和水三者的总质量为1400g,则:

(1)求瓶子的容积;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求金属块的密度,并判断它可能是什么金属?

物质

密度/(g/cm3)

19.3

11.3

8.9

7.9

2.7

 

34.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现在很多自行车安装了碟刹,如图所示碟刹制动又称为盘式制动,碟刹盘通过液压泵推动刹车卡钳,抓紧刹车盘,刹车的刹力和毂刹不同,不会突然增大。

为了提高刹车力,一般会通过加长刹车力臂的办法,一般碟盘的直径分为140mm,160mm,180mm,203mm。

碟盘的直径越大,则刹车时的力臂越大,产生的制动力自然也就越大,以对应不同的用途。

制动盘分普通盘式刹车和通风盘式刹车两种。

通风盘式刹车是在盘面上钻出许多圆形通风孔,或是在盘的端面上割出通风槽或预制出矩形的通风孔。

通风盘式刹车利用风流作用,其冷热效果要比普通盘式刹车更好,在高速刹车时能迅速制动,散热效果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好。

刹车片和制动盘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它们相互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即f=μN,其中μ为比例常数叫“滑动摩擦系数”,也被称为“动摩擦因数”,它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数值。

滑动摩擦系数与接触物体的材料、表面光滑程度、干湿程度、表面温度等都有关。

(1)如乙图为刹车示意图,请问刹车把手为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等臂”);

(2)刹车时制动盘发热,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3)没有刹车时,在盘山公路上向低处滑行的自行车,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变大;若要及时停下,下列哪种刹车盘,刹车效果更好(________);

A.140mmB.160mmC.180mmD.203mm

(4)盘式刹车,温度一定时,刹车时刹车片和制动盘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力f及滑动摩擦系数μ与它们相互间的正压力N的关系,图中四个图中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

B.

C.

D.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详解】

A.一瓶600mL矿泉水的质量

重力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床棉被的质量约为5kg,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包方便面约重1N,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本初二物理课本质量约为200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

B

【详解】

分析图象可知:

V4<V2<V3=V1,m1<m2<m3=m4,故③正确,④错误;

下图中,分别连接O点与1点、O点与2、3两点和O点与4点并延长,得到四种固体的m﹣V图象,其中2、3两点在同一射线上,

则第2种、第3种固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即密度相等,ρ2=ρ3﹣﹣﹣﹣﹣﹣﹣Ⅰ,

而3、4固体的质量相同,因V4<V3,根据ρ=

可知ρ4>ρ3,﹣﹣﹣﹣﹣﹣﹣﹣Ⅱ;

而1、3固体的体积相同,因m3>m1,根据ρ=

可知ρ3>ρ1,﹣﹣﹣﹣﹣﹣﹣﹣﹣Ⅲ;

由Ⅰ、Ⅱ、Ⅲ可知:

ρ4>ρ2=ρ3>ρ1,即ρ1<ρ2=ρ3<ρ4;

故②正确,①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D

【详解】

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AB错误;

CD.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根据公式

,所以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由于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裂开,故C错误,D正确.

4.A

解析:

A

【详解】

金鱼能在水中游动,所以金鱼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以估计金鱼的体积为

故选A。

5.C

解析:

C

【详解】

A.飞沫是宏观的,用肉眼能看到,而分子是微观的肉眼看不到,所以飞沫传播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

B.由分子热运动知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故B错误;

C.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微小的不带静电的物体当靠近带静电的物体时,由于静电感应现象,靠近带静电物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静电物体相反的电性,就会被吸引贴附于带静电物体上,所以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故C正确;

D.因为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分子,因为是吸收所以体现的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没有体现出来,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B

【分析】

掌握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要产生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物体如果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不论速度大还是小,摩擦力和拉力都是二力平衡,拉力是多大,摩擦力就是多大;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增大拉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变了,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了,但摩擦力的大小还是不变的。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为二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如果二力大小相等,合力大小就为零。

【详解】

A.当F1=10N时,物体未被拉动,在水平方向由二力平衡知拉力等于摩檫力即

f=F=10N

故A错误;

B.用大小为15N的力水平向左拉物体,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发生了相对运动,此时属于滑动摩檫力,故

f=F=15N

故B正确;

C.摩檫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物块相对与地面是向左运动的,所以地面对物块的摩檫力方向向右,故C错误;

D.当拉力是20N,因为影响滑动摩檫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当把拉力F增大为20N时,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为15N,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根据物体的状态可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7.A

解析:

A

【详解】

A.中秋时节,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深秋时节,落叶纷飞,树叶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B错误;

C.寒冬腊月,瑞雪飘飘,雪花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错误;

D.春寒料峭,细雨濛濛,雨滴下落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D错误.

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设桶内冰的质量为m1,桶内冰的体积为:

V1=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桶内冰熔化成水的体积为:

V2=

根据V1=V2+V加水,有:

=

+

代入数据:

解得:

m1=4.5kg,

水桶的容积:

V=V冰=

=

=5×10-3m3,

用该桶装满酒精,酒精的体积等于水桶的容积,

最多能装酒精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0.8×103kg/m3×5×10-3m3=4kg。

9.D

解析:

D

【详解】

AB.由图可知,当甲的质量为2g时,甲的体积为4cm3,甲的密度为

对于乙,当乙的质量为4g,乙的体积为2cm3,乙的密度为

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故A错误,B错误;

C.因为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当甲乙的质量相等时,根据公式

得,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故C错误;

D.因为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当甲乙的体积相等时,根据公式

得,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C

【详解】

A.当乒乓球沿竖直方向抛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若外力全部消失,乒乓球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当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人和秋千在这一瞬间是静止的,所以当此时外力全部消失时,人和秋千都会保持静止的状态不再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当篮球达到最高点时,若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即篮球在竖直方向上不会运动,但篮球在水平方向上会保持原来的水平速度,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跳绳时人达到最高点时,人处于瞬时静止,所以当外力全部消失时,人会保持静止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解析:

D

【详解】

A.由v−t图象可知,0∼2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

由F−t图象可知,0∼2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为1N;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N,故A错误;

B.由v−t图象可知,2∼4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D.由v−t图象可知,4∼6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4m/s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由F−t图象可知,4∼6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为2N,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

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所以,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也为2N,故C错误,D正确.

12.C

解析:

C

【详解】

设汽油的密度为ρ,故1吨汽油的体积为V=

,根据题意,1L汽油降低0.09元,故

×1000L/m3×0.09元/L=125元

解之得ρ=0.72×103kg/m3。

故选C。

二、填空题

13.左仍然

【详解】

(1)[1]空置时,若重垂向右偏,说明横板右边的质量太大,应在木板左端粘橡皮泥作调整。

(2)[2]测量过程中,如果左盘物体的质量大于右盘砝码的质量时,重锤线与水面

解析:

左仍然

【详解】

(1)[1]空置时,若重垂向右偏,说明横板右边的质量太大,应在木板左端粘橡皮泥作调整。

(2)[2]测量过程中,如果左盘物体的质量大于右盘砝码的质量时,重锤线与水面仍然垂直。

14.作用点不变木块对对绳的拉力

【详解】

(1)[1]由甲、乙两图知,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故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2]因接

解析:

作用点不变木块对对绳的拉力

【详解】

(1)[1]由甲、乙两图知,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故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2]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故此过程中木块的摩擦力不变。

[3]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可知: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二氧化氮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下降分子间有间隙

【详解】

(1)[1]二氧化氮气体是红棕色的。

应该将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

解析:

二氧化氮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下降分子间有间隙

【详解】

(1)[1]二氧化氮气体是红棕色的。

应该将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

[2]如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即二氧化氮气体在不停地向空气进行扩散。

(2)[3]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