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859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 02 夏本纪.docx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02夏本纪

夏本纪

   嶓 冢[注]

   [唐]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

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

更使何人别九州?

【注】 嶓冢,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内容赏析】 

全诗运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夏禹治水功绩的赞美。

虽然夏禹已经逝去万年,但是他的治水之举泽被后世,百姓至今仍享用其利。

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面对磨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光耀后世。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鲧(ɡǔn)   殛(jí)   祗台(zhī)

陂(bēi)橇(qiāo)稽首(qǐ)

皋陶(yáo)沟淢(xù)为嗣(sì)

后稷(jì)涤原(dí)巡狩(shòu)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女平水土(“女”同“汝”,你)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

(3)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

(4)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

(5)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原”同“源”)

(6)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

(7)六府甚修,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

(8)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躲开)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视

(2)度

(3)是

(4)道

(5)其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陂九泽(名词用作动词)筑堤防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深感痛心

(3)劳身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薄衣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5)可种卑湿(形容词用作名词)低洼潮湿的地方

(6)行山表木(名词作动词)表记

(7)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

(名词作状语)在陆上;在水中;在泥沼;在山路上

(8)南面朝天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9)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发扬光大

(10)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均衡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中国赐土姓

古义:

指九州之中。

今义: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古义:

百官。

今义:

黎民百姓,人民。

(3)于是帝尧乃求人

古义:

这时候。

今义:

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左准绳,右规矩

古义:

测量工具。

今义:

准则。

(5)四海会同

古义:

四方诸侯。

今义:

天下。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判断句)

译文:

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和颛顼的孙子。

(2)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被动句)

译文:

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

(3)以告成功于天下。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译文:

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4)致孝于鬼神。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对祖先神明的祭祀丰厚尽礼。

(5)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译文:

他让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的地方种植。

(6)而使续鲧之业。

(省略句)

译文:

让他继续鲧(未完成的治水)事业。

(7)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被动句)

译文:

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

[常识·速览]

治水天子——夏禹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颛顼的孙子。

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

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成功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他采用疏导法根治水患,亲自参加劳动,废寝忘食。

离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后人尊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本纪”与“夏”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首脑,所以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

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

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用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都失败了。

这时,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禹出现了,他吸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凭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了成功,使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也因此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本纪》由司马迁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编撰而成。

[整体·探究]

1.禹有哪些功绩?

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 

2.文章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案】 

(1)对比描写。

主要体现在父子二人治理水害的对比上。

禹父鲧治水九年不成而死,禹却最终除害兴利,这种对比体现了夏禹的明智聪慧,高瞻远瞩,特别是他们治水方法的不同,更显示出禹的出众脱俗,他不仅要治理水害,而且要变害为利,这也正是他能成为一代君主的原因。

(2)行动描写。

文章第5段,作者用详细的笔墨写禹治水过程的艰辛,劳身焦思,过家门而不入,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不辞劳苦并且最终谦让帝位,这些行动直观地刻画了一个为民造福、敢于吃苦、谦让有加的领袖形象。

3.大禹治水给了我们哪些启迪?

                                    

                                    

                                    

                                    

【答案】 

(1)从大禹治水这件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远古时期人类前仆后继与大自然做斗争的拼搏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百折不挠的心态,热爱和平,希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了其敬业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3)大禹是子承父业去治水,从完成先人的遗愿可以看出中国人尊师重道、忠义孝顺等优秀品德和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心。

4.本文是记叙夏禹的一篇文章,而文章第二段穿插了关于鲧治水不成功的史实,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交代夏禹治水的背景;

(2)说明治水之艰难,刻画夏禹治水的不易,以突出其治水的功绩;(3)与下文夏禹治水成功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夏禹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和领袖风范。

[局部·探究]

阅读课文第三、四、五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从文中找出能概括夏禹高尚品质的词语。

司马迁刻画夏禹采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词语:

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手法: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第三段写四岳推荐、帝舜肯定,属于侧面描写;第四、五两段则是正面描写。

2.“行山表木”一句中加点词的翻译方法比较特殊,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什么用法?

                                    

                                    

                                    

【答案】 名词用作动词(表:

表记)。

名词用作动词

1.定义:

名词用作动词,是名词在其本义转化的情况下的活用,也就是说,使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语法意义。

2.一般规律:

(1)名词一般不能修饰代词,如果它置于代词之前,则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2)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连用,二者未构成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司马迁《鸿门宴》)

(3)名词和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用连词“而”连接,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张溥《五人墓碑记》)

(4)副词和能愿动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果名词前出现副词(一般是否定副词)或能愿动词,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介词后跟宾语会构成介宾短语,如果名词前有这种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状语起修饰作用,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苏洵《六国论》)

(6)状语一般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谓语。

文言文中,几个名词连用且其中的一个名词活用作状语时,跟在它后面的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杜牧《阿房宫赋》)

(7)名词一般不能带补语,如果其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

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司马迁《鸿门宴》)

(8)“所”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时常作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使用,如果“所”后跟的是名词,该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

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司马迁《陈涉世家》)

大禹治水

禹是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

唐尧、虞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中解救出来。

面对当时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禹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励精图治、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最终获得成功,使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太平盛世景象。

【应用角度】 可用于以“责任与担当”“无私奉献”“传统美德”“平凡与伟大”“征服”“敬业”等为话题或内容的作文写作中。

徐立平:

大国多良材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

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媒评文摘】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

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

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

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

大禹的另一面

牟丕志

我们常说,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的拥护,乃圣人一个。

仔细琢磨起来,这些话很值得怀疑。

我觉得,从总体上说,大禹不能算圣人,这是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曾起到过极坏作用的世袭制就是大禹发明的,世袭制导致了几千年的制度腐败。

在大禹之前,天下治理者的地位实行的是禅让制,实际上就是大家推举贤人当领导人,而且这些领导人不是终身制,一般来讲,领导人感到年老体衰时就让位。

据说,尧觉得自己年老体衰,想要找一个接班人,便向全国各地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推荐贤能的人。

过了不久,人们推荐了舜,于是舜就接替了尧。

后来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业绩不凡,舜就把君主的位置让给了大禹。

按“禅让制”规矩,后来人们又推举伯益为大禹的继承人。

然而,大禹却怀有私心,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从此开了天下世袭制的先河。

据说,伯益为捍卫“禅让制”,曾召集东夷部族向启进攻,而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大战,启把伯益的军队打败了。

此后,还有一个部族首领有扈氏站出来指责启,要求他把王位还给伯益,启大怒,又发兵把有扈氏打败了。

从此,选贤任能的“公天下”制度变成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

在我看来,大禹治水确实功不可没,确实是为老百姓做了好事,特别是他在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然而,相对于他所建立的坏制度世袭制来讲,这显然是一毛对九牛,也就是说一毛的善对九牛的恶。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至关重要,坏的制度会使民族走向衰落,好的制度会促使民族走向振兴。

正所谓“好制度使坏人变好人,坏制度使好人变坏人”。

这是常识,毋庸置疑。

翻开二十四史,世袭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实在太深重了,罄竹难书。

老子当了皇帝,不论儿子是傻子、疯子、呆子,不论是阿猫、阿狗、阿猪、阿鼠,照样有继承老子地位的权力,老子一完蛋,他们便堂而皇之地登上至高无上的龙椅,君临天下,治理国家,全国百姓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在封建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坐着一位素质很差的人,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而发明这一制度的大禹难辞其咎。

大禹为古人,我们是没办法去追究他的“历史责任”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

比如,喜欢战争的民族把战争狂人奉为英雄,爱好艺术的民族把艺术家视为精英,热爱体育的民族把体育明星举得很高等。

美国人崇尚选举制,把华盛顿视为英雄,因为华盛顿建立了总统选举制和任期制,并创下了任期不超两届的先例。

法国人注重法制,就崇尚拿破仑,因为拿破仑建立了《拿破仑法典》,成为法制理论的奠基石。

如今我们仍然奉大禹为圣人,说明很多人仍对大禹建立的世袭制持认可或默许态度,可见我们大脑中的封建思想还远远没有消除,近年来出现的影视剧粉饰皇帝、赞美皇帝、弘扬“吾皇圣明”的热潮就是最好的明证。

制度上的落伍是最可怕的落伍,当我们把建立先进制度的人奉为英雄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了。

【精要赏析】 这篇文章的新颖之处在于敢力排众说,独树一帜,体现了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批判性。

作者在文中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既体现了丰富的学识,又展示了敏锐的视角,痛陈时弊,有感而发,具有醒人耳目的时代价值。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导学号:

09592004】

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B.六府甚修,众土交正

C.致费于沟淢

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解析】 B项,“正”同“征”;C项,“淢”同“洫”;D项,“辟”同“避”。

【答案】 A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泽既陂       陂:

堤防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傅土兴:

征集

C.西被于流沙被:

遭遇

D.摄行天子之政摄:

执行

【解析】 A项,陂:

筑堤防;C项,被:

覆盖;D项,摄:

代理。

【答案】 B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

09592005】

①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②女其往视尔事矣

③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解析】 ①其,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译;②其,语气词,表命令,可译为“还是”;③是,代词,这;④是,形容词,正确。

【答案】 D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B.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C.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D.陂九泽,度九山

【解析】 D项和例句一样,属名词活用作动词。

表:

表记。

陂:

筑堤防。

A项,伤: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深感痛心。

B项,美: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扬光大。

C项,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答案】 D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

09592006】

例句:

致孝于鬼神

A.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B.其德不违,其仁可亲

C.以告成功于天下

D.而使续鲧之业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D两项为省略句。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导学号:

09592007】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

为沛厩司御。

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

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

汉王败,不利,驰去。

见孝惠、鲁元,载之。

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

婴常收,竟载之。

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

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

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

以太仆事孝惠。

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

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

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

八岁卒,谥为文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 爱:

亲近

B.高祖戏而伤婴伤:

伤害

C.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北:

向北

D.高帝使使厚遗阏氏遗:

送给

【解析】 C项,北:

被打败的敌人。

【答案】 C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B项,①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肯定语气;②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

A项,均为副词,最终。

C项,均为介词,因为。

D项,均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婴年轻时就和刘邦有交往,刘邦犯“伤人”罪,他不仅为刘邦开脱,而且替刘邦受过。

B.刘邦兵败而逃,夏侯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多次救护刘邦的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先后侍奉高祖、孝惠帝和高后,又与大臣共立汉文帝,在汉文帝八岁时去世,死后谥号文侯。

【解析】 D项,文中“八岁”意为八年。

【答案】 D

9.下列对夏侯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婴戎马倥偬,为刘氏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B.夏侯婴是一个为刘氏江山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的忠正之臣。

C.夏侯婴虽然重情义,为人善良,做事谨慎,但缺少谋略。

D.夏侯婴忠心耿耿,废少帝,立代王,稳定了刘氏基业,促进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解析】 C项,夏侯婴很有谋略。

【答案】 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

译文:

                                    

                                    

(2)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

译文:

                                    

                                    

【答案】 

(1)高祖那时当亭长,官吏伤人,加重治罪,高祖就申诉他没有伤害夏侯婴,夏侯婴还为他作证。

(2)汉王非常生气,一路上有十几次想斩杀夏侯婴。

【参考译文】

汝阴侯夏侯婴是沛县人。

起初在沛县官府的马房掌管养马驾车。

每当送客人或使者回来,经过沛县泗水亭,就跟高祖交谈,没有不谈到日影移动、天色已晚才走的。

不久,夏侯婴做了县里的试用官吏,与高祖很亲近。

高祖开玩笑伤害了夏侯婴,有人告了高祖一状。

高祖那时当亭长,官吏伤人,加重治罪,高祖就申诉他没有伤害夏侯婴,夏侯婴还为他作证。

后来这个案子又翻了过来,夏侯婴因为高祖的牵连而坐牢一年多,挨了几百板,终于因为这让高祖逃脱了罪责。

高祖当初跟服劳役的民夫们想攻打沛县的时候,夏侯婴以县令史的身份做高祖的使者。

(后来)高祖回师平定三秦,夏侯婴又跟随高祖攻打项羽。

到了彭城,项羽击退汉军。

汉王打了败仗,因为形势非常不利而逃跑。

路上遇见孝惠帝和鲁元公主,让他们上了车。

因为马已经疲惫而敌人又在后面穷追不舍,汉王着急,几次用脚把孩子踢到车下,要丢下他们。

夏侯婴几次都把他们从车下抱起来,一直让他们坐在车上。

汉王非常生气,一路上有十几次想斩杀夏侯婴,但夏侯婴终于能够逃脱,把孝惠帝和鲁元公主送到了丰邑。

汉王追击逃跑的匈奴骑兵到平城,被胡人包围,被困了七天。

汉王派使者以厚礼送给匈奴单于的阏氏,冒顿就解除一面的包围。

汉王出城时想快点跑,夏侯婴却坚持慢慢行走,弓箭手都拉满弓向外以护驾,终于脱身。

夏侯婴自从跟随高祖在沛县起兵,长期担任太仆官职,一直至高祖逝世。

后来仍以太仆身份侍奉孝惠帝。

孝惠帝和吕后感激他在下邑路上解救孝惠帝和鲁元公主,于是把宫殿北面第一等的宅第赐给夏侯婴,称为“近我”(意思是说“这样可以离我最近”),以此表示对夏侯婴的格外恩宠。

孝惠帝逝世后,他仍以太仆身份侍奉吕后。

吕后去世,代王到来时,夏侯婴以太仆身份与东牟侯进入宫廷,进行清宫,废去少帝,用天子车驾到代王府邸迎接代王,与大臣共同拥立代王为孝文皇帝,他仍担任太仆。

八年后去世,谥号为文侯。

三、课内阅读(教师用书独具)

阅读课文3~7段,完成11~14题。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女其往视尔事矣视:

办理

B.禹为人敏给克勤克:

C.于是九州攸同攸:

D.东渐于海渐:

流入

【解析】 C项,攸:

就。

【答案】 C

1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禹伤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