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514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主备人:

王茹

一、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删原第6条: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常见应用文。

(删:

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调整:

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本单元教材简析:

第二组教材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编排了古今中外作家写的8篇文学作品。

三篇古代诗歌,两篇现代儿童诗,还有三篇描写童年的散文。

分别是《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等。

在他们笔下有《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此外本单元还包含了一篇《词语盘点》,一篇《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

1、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2、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3、是丰富语言积累;4、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1、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2、是丰富语言积累;3、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三、学生分析: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非常开朗、乐观,充满朝气,非常热爱生活。

但学生在生活中、在和小伙伴相处,和父母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不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体会感受生活中的爱,而本组的8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何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学习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以及在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并且愿意和别人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这是每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只有学会通过读书和生活实践中仔细认真的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做一个有心人热爱生活,并学会不同的语言表达及不同的表达方法,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后就很容易完成口语交际的内容《难忘的童年》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把童年里一件难忘或有趣的事或看图写话写得经过具体,感受真实。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毡帽、卸煤、咀嚼”等词语。

正确读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等词语。

掌握多音字:

乐、亡、剥、嚼。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歌。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复习巩固“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学习三首古诗,说出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边读边想象的过程中浮现当时的情景并且能在小练笔中写出古代儿童童年生活的有趣。

4.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物、难忘的场面、具体的事例并且围绕这些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突出童年难忘有趣的方法。

5、读中学习作者朴实的或幽默的或是诗意的语言、含义深刻的句子等生动描写童年生活的方法,表达作者对童年的喜爱之情。

6、比较《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在写法上的异同之处,比较中外作者在《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与《童年的发现》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比较古代诗歌《古诗三首》和现代诗歌《儿童诗两首》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7、学习课文抓住主要的场景和典型的事例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仔细观察生活收集素材,并用这种方法进行仿写。

五、训练重点:

(一)读点1、抓住抓住典型事物、难忘的场面、具体的事例并且围绕这些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突出童年难忘有趣。

2、体会几篇文章或朴实的或幽默的或是诗意的语言、含义深刻的句子等生动描写的童年生活,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

(二)写点

1、说出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边读边想象的过程中浮现当时的情景并且能在小练笔中写出古代儿童童年生活的有趣。

2、学习作者朴实的或幽默的或是诗意的语言、含义深刻的句子等生动描写童年生活的方法,表达作者对童年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抓住主要的场景和典型的事例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仔细观察生活收集素材,并用这种方法进行仿写。

相同之处有以下三点:

(1)内容都是写童年生活的

(2)除诗歌外其他的三篇课文行文结构上,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吸引读者的兴趣。

(3)在写作方法上都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个场景来叙述。

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

(1)语言风格不同。

(2)叙述的语气不同。

六、教学策略

1、在古诗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复习“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的古诗学习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而后老师因学定教,点拨,师生共同解决难点,在情感朗读中想象交流完成小练笔。

师布置学生收集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2、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时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了解作者写了童年生活的几个场景,哪件典型的事例、给你留下了那些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语言风格。

从而适当的仿写,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7、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3课时、《冬阳•童年•骆驼队》2课时、《祖父的园子》1课时、《童年的发现》2课时、《儿童诗两首》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二4课时回顾拓展二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吕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牧童》,默写《牧童》。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学习学会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说出诗词大意,读出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难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学习学会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吕岩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三分钟: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

1.指名介绍。

师补充介绍:

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吕岩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牧童》

3.解释诗题。

(1)老师板书“牧童”,相机强调“牧”字的写法。

牧童是做什么的?

(放牛,放羊)

(2)哦!

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明诗意,

  过渡:

在诗人眼里这小小的牧童又是怎样的呢,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师范读,划节奏读。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练习读,齐读,背诵。

c.说说如何了解诗的意思。

(生说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问学生老师,看插图)

d.自学,生说,汇报,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释义:

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三、理解第一句诗。

,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请大家再认真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

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发现了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

   (六七里,三四声)

   2、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不是)

   3、对了,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要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的那一头很广很广。

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句很多: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三千尺”指什么?

(指瀑布很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1).原野真大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

   

(2).指导朗读。

   (3).如果你站在这辽阔的原野上,还会感受到什么?

(美,绿,平坦等)诗中哪一个字体现呢?

(铺)

   .“铺”字什么意思?

(铺开,铺展)

   (4).这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张一张铺开的巨大的绿地毯。

这铺字用得太好了!

(5).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

(全班齐读)

四、理解第二句诗。

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1.师:

置身于这绿地毯式的大原野中,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此时此刻,原野上传来了什么声音?

(笛声)

   2.那是什么样的笛声?

(悠扬,优美,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3.吹笛的人是谁?

你是怎么知道的?

(题目是牧童,善于从题目入手,理解诗意,很好的学习方法。

)(课文插图,懂得利用插图,理解诗意。

)(诗句中的弄,懂得抓住重点词,理解诗意。

   4.你还可以从哪句诗中知道是牧童在吹笛?

(笛声晚风三四语比较的知识,比如:

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5.这诗句中的“弄”是什么意思?

(逗弄)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注释,弄清诗意,很好的学习方法)

   6.是啊!

晚风中的牧童骑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着手中的笛子,伴随着晚风吹来,笛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

   7.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

(天真,可爱,调皮)

   8.多可爱的牧童啊!

谁再来读读这句诗。

(真棒!

同学们读出了牧童的可爱,调皮,天真。

   9.现在,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看谁更能读出诗的韵味。

   10.读得太棒了!

(把掌声送给自己。

五、理解三、四句诗。

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

瞧,牧童上场了,他在干什么?

   1.谁来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什么?

   2.相机教学“蓑衣”,你们知道什么是蓑衣吗?

你能从图上指出来吗?

蓑衣有什么作用?

   3.对了,其实,蓑衣还有御寒作用,它还能散发出一种气味,防蚊虫叮咬。

   4.谁再来说说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

   5.广阔的原野,一个可爱的牧童,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悠闲地躺着草地上,静静地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

这种情景,诗中怎么写?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6.这两句诗还告诉我们什么?

   7.师小结:

牧童放牛回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后,他没有脱下蓑衣就躺在草地上美美地欣赏皎洁的明月,谁能美美的读读这两句诗。

   8.老师也想读读这两句诗,请听好,“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睡月明。

   9.你们发现了什么?

(把“卧”改成“睡”)

   10.把“卧”改为“睡”不好吗?

为什么?

(说得真好!

   11.对啊!

牧童选择了这种最舒服的仰卧姿势,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此时,他可能会想起什么?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交流。

   12.学生小组交流。

(师下去巡视)

   谁来说说,此时,牧童可能会想些什么?

   13.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牧童的生活,你会用哪个?

   师:

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自由自在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读————

六、小练笔。

(多诵读,悟情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2.生动笔。

   3.交流。

七、指导背诵。

   同学们展现的这一幅幅画多美啊!

白天有牛、笛为友,晚上有明月作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难怪诗人吕岩会有感而发,写下这首《牧童》诗。

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把它好好地背下来。

 八、拓展: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山村原野的迷人景色,同时认识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童,其实不少诗人也写过有关牧童的诗,你们知道这样的诗吗?

老师带来几首,大家一起欣赏。

九、布置作业1.把《牧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背诵《牧童》。

十、板书:

牧童

 悠闲、自由自在、快乐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认识“篙、棹”会写“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舟过安仁》,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拓展阅读,积累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舟过安仁》,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3.拓展阅读,积累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难点:

1.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2.拓展阅读,积累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默写古诗《牧童》

2.大屏出示,师生评议

二、知诗人,解诗题,读古诗,抓字眼,

1、还记得杨万里吗?

学生交流杨万里的有关知识。

师补充:

杨万里南宋大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释诗题:

诗人乘着小船路过安仁时,看见的情景。

二、读古诗,抓字眼,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注意“篙、棹”的读音。

指导“遮”的写法,它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2、多么有趣的诗句啊!

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

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指名读。

师范读,划分节奏读。

4、指名朗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学生回顾交流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诗句大意。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说说诗意,释义: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释义: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四、明诗意,悟诗情。

1、感悟童心:

(1)读着全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天真、聪明可爱、有趣、顽皮……)

(2)你能带着天真顽皮的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读。

全班读。

(3)走近诗人的内心:

诗人行船途中,偶见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人心生疑惑,便仔细观察,欲探个究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若是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份雅兴呢?

(预设:

闲适的、愉快的、兴奋的……)

从文中哪个词可体现这份愉快?

师述:

是啊,诗人此时应该是愉快而悠闲的,他才会有心关注两小童,两小童的天真、聪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可见,诗人同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五、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全诗,体会诗请画意,进而熟读成诵。

六、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找来读一读。

2、画一幅“两小童使风行船”图。

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童心飞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读准“媪、剥”,会写“醉、媚、锄、剥”,认识多音字“乐、亡、剥”

复习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辛弃疾。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

3、想象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并把它改写成一篇小练笔。

教学重点:

1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

2想象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并把它改写成一篇小练笔。

教学难点:

1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

2想象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并把它改写成一篇小练笔。

教学准备:

收集辛弃疾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背诵你学过的或收集到的词:

过去学过的白居易的《忆江南》。

二、明作者,解诗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明作者,解诗题:

(1)师板书课题,师生一起读题。

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

清平乐。

注意强调此处“乐”的读音

(3)村居,词的题目。

“居”什么意思?

(居住)“村居”呢?

(居住在乡村)

(4)《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三、读古诗,抓字眼,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注意“媪、剥”的读音。

认识多音字“乐、亡、剥”指导“醉、媚、锄、剥”的写法,强调“醉”字的右半部分容易出错。

2、多么有趣的诗句啊!

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

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指名读。

师范读,划分节奏读。

4、指名朗读。

四、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学生回顾交流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词的大意。

5、大家看这首词,只有多少字?

这些字词都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可见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如果去掉开头写景的两句,这首词后面有多少字?

透过简洁的文字,诗人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学生交流,再次读词。

五、“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我们都说“题是文眼睛”,那么这首词的“眼睛”是什么?

理解“居”。

2、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3、这是怎样的一户人4、如果说一处的人物就是一枚珍珠,词人用哪一个道具串成了这枚闪亮的“珠琏”?

(板书:

溪出示课文插图,指导读图。

4、学古诗词还得学习另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诗或词“读瘦”。

你能不能将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

看看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语来写的?

(指名回答:

板书(醉===喜)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们来看看翁媪“喜”从何来?

六、牵引“醉”线,分层解读

1、陶醉在美酒和美景中

在古时候,很多文人都喜欢喝酒。

李白就被称为——酒仙!

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丛酒出,所以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

介绍辛弃疾的生平。

2、在这里,“醉”可以理解成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既是陶醉又是酒醉?

(学生交流)

“醉里吴音相媚好”,诗人先声夺人,突出翁媪亲热唠嗑,说着贴心话的样子。

理解“吴音”,出示《吴文化》中的吴方言分布图,找到江西上饶,了解“吴侬软语”。

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3、句式训练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媪)夸赞媪(翁)说

4、学生自由交流。

5、指名谈一谈。

6、真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啊。

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微笑,留到以后做坐着摇椅慢慢聊。

7、“这么多年,你跟我在一起受苦了。

现在孩子们大了,咱们俩可以好好地享享清福了。

”看,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翁媪是怎样夸儿子们的?

(学生交流。

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理解。

1)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颜开地对媪说:

“大儿子可是咱家的壮劳家?

居住得怎样?

住在哪儿?

力,地里的活都让他承包了。

2)媪笑着说:

“这呀,是幸亏没有战争,大儿子才能在地里干活。

你看他干得多么认真啊!

3)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儿子,简直和你一样的心灵手巧。

4)当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翁媪又是怎样的表情?

(学生交流)

8、这些是翁媪眼中的儿子,让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老爷爷、老奶奶的三个儿子,想象一下:

他们在干什么?

怎么做的?

他们会想些什么?

(学生交流)

9、理解“无赖”

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媪喜笑颜开:

“你看咱家的小儿子,可真是个机灵鬼。

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

(学生交流)

10、俗话说:

皇帝中长子,百姓爱幺儿。

小儿子偷偷地躲到溪边,躺在那里尝新莲子去了,可真是个精灵鬼。

指导学生读图:

小儿在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可能还会津津有味地数着“一颗,两颗……”,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

(学生交流,理解“卧”)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