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785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吉林省四平四中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吉林省四平四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Cl35.5K39Fe56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典型的放热反应的是()

A.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B.铝粉与Fe2O3高温下反应

C.NaOH与H2SO4的中和反应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2.反应N2+3H2

2NH3刚开始时,N2的浓度为3mol/L,H2的浓度5mol/L,3min后测得NH3浓度c(NH3)=0.6mol/L,则此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A.υ(N2)=0.3mol/(L·min)B.υ(N2)=1.0mol/(L·min)

C.υ(H2)=1.67mol/(L·min)D.υ(H2)=0.3mol/(L·min)

3.已知:

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I2蒸气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151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molHI分子时释放299kJ的能量。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I2蒸气比H2分子稳定

B.2molHI(g)发生分解反应吸收11kJ热量

C.HI与NaOH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0.5molH2(g)与0.5molI2(g)完全反应释放出5.5kJ热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23Na、24Mg两种核素的中子数相等,因此互为同位素

C.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H+

D.16O、1H、2H、3H四种核素可构成4种水分子

5.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8mol·(L·min)−1;②v(B)=0.75mol·(L·s)−1;③v(C)=0.6mol·(L·s)−1;④v(D)=0.5mol·(L·s)−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6.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缓地反应生成N2和CO2,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N2+2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正催化剂能加大反应速率

B.改变反应物的压强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体危害更大

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7.在一定条件下,N2O氧化NO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1mol N2时转移4mole−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N2O(g)+NO(g)═N2(g)+NO2(g);ΔH=-139kJ/mol

D.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8.甲、乙两种非金属:

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

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9.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与过量的铝条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NaCl固体B.CH3COOK溶液C.Na2CO3溶液D.CuCl2溶液

10.现有A、B、C、D四种金属片:

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B表面变黑并逐渐溶解;

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发生氧化反应;

③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

根据上述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①中,金属片B发生还原反应

B.在②中,金属片C作正极

C.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则金属片D上有气泡产生

D.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D

1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平衡时的压强是起始压强的1.2倍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

Z(g)

12.甲:

在试管中加入1g粉末状大理石,加入4mol/L盐酸20mL(过量);

乙:

在试管中加入2g颗粒状大理石,加入4mol/L盐酸20mL(过量);

下列CO2生成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V(CO2)同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合理的是()

 

A      B     C      D

13.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4.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Z、R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Z与W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X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且其氢化物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Z>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R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Y>Z

D.工业上电解Z与R的化合物制取Z

15.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时,n(SO2)∶n(O2)∶n(SO3)=2∶3∶4。

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mol,n(SO3)=1.4mol,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A.0.4molB.0.6molC.0.8molD.1.2mol

16.LED产品具有耗电量低、寿命长的特点。

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屏发光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处通入的气体是氢气,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

B.装置中电子的流向为a极→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b极

C.装置中的能量转化至少涉及三种形式的能量

D.图中

表示来自氢氧燃料电池中的K+的移动方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非选择题(共5小题)

17.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七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

(1)x在元索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产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

______。

(3)d的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7.8g该产物与足量的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z、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能说明g的非金属性比f强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条)。

18.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

(1) ΔH=-572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成物能量总和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②反应2H2+O2

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拆开1molH2、1molO2和1molH—O中的化学键分别需要消耗436kJ、496kJ和463kJ的能量。

则反应过程(Ⅱ)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kJ。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aN(g)

bM(g)+cP(g),M、N、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为a∶b∶c=_________。

②1min到3min这段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中当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B.P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同时消耗bmol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F.M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19.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研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甲中K断开时,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K闭合时,Cu棒上的现象为________,它为原电池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外电路电流的方向由________到________(填“Cu”或“Zn”)。

(2)乙图为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其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某同学欲把反应Fe+2FeCl3===3FeCl2设计成原电池,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

20.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υ(A)=2υ(B)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v逆(A)=υ正(C)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4)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

(5)为了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

V1=_______,V6=_______。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

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

21.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2C(g)+

2D(g),反应进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

(1)用C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A与B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气体的密度变化是________。

(5)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生成D的速率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________;②增大A的浓度_______;③恒容下充入氖气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答案】B

【解析】A、D两项均为吸热反应;B项既为放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中为放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答案】D

【解析】3min后测得NH3浓度为0.6mol/L,则υ(NH3)=0.6mol/L÷3min=0.2mol·(L·min)−1,A.υ(N2)

=1/2υ(NH3)=0.1mol·(L·min)−1,故A项错误;B.υ(N2)=1/2υ(NH3)=0.1mol·(L·min)−1,故B项错误;C.υ(H2)=3/2υ(NH3)=0.3mol·(L·min)−1,故C项错误;D.υ(H2)=3/2υ(NH3)=0.3mol·(L·min)−1,故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选项A,H2分子中共价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比I2分子中共价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多,H2分子比I2稳定,A选项错误。

选项B,设反应为2HI(g)

H2(g)+I2(g),则吸收的热量=2mol×299kJ·mol−1-1mol×436kJ·mol−1-1mol×151kJ·mol−1=11kJ。

选项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选项D,根据选项B的计算可知正确。

4.【答案】C

【解析】A.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A错误;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23Na、24Mg两种核素的质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元素,不能互为同位素,B错误;C.醋酸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H+,C正确;D.16O、1H、2H、3H四种核素中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形成水分子,可以组成6种水分子,1H2O、2H2O、3H2O、1H2HO、1H3HO、2H3HO,故D错误;答案选C。

5.【答案】B

【解析】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①v(A)=0.8mol·(L·min)−1,0.8/(60×1)=0.013;②v(B)=0.75mol·(L·s)−1,0.75/3=0.25;③v(C)=0.6mol·(L·s)−1,0.6/2=0.3;④v(D)=0.5mol·(L·s)−1,0.5/2=0.25,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③>②=④>①,故选:

B。

6.【答案】D

【解析】加入正催化剂能加大反应速率,A项正确;这是一个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气体物质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压强,气体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项正确;温度低,反应速率小,所以冬天不利于NO和CO的转化,C项正确;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压强、温度均能改变该反应的速率,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A.发生的反应为N2O+NO═N2+NO2,N2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1molN2时转移2mole−,A项错误;B.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项正确;C.该反应的焓ΔH=

209kJ/mol-348kJ/mol=-139kJ/mol,C项正确;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D项正确。

答案选A项。

8.【答案】A

【解析】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可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即甲比乙得电子能力强,故①正确;②甲原子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说明甲单质比乙单质的氧化性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即甲比乙得电子能力强,故②正确;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可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即甲比乙得电子能力强,其它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故③错误;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不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即不能说明甲比乙的得电子能力强,故④错误;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属于物理性质,与得失电子的能力无关,故⑤错误;正确的有①②,答案选A。

9.【答案】B

【解析】A.加入氯化钠固体,溶液的浓度变化不大,基本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H+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A错误;B.CH3COOK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弱电解质醋酸,溶液中H+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小,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B正确;C.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使H+的浓度和物质的量都减小,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C错误;D.CuCl2溶液与Al反应生成Cu,从而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在①中,金属片B作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在②中,金属片C作负极、D作正极,故B错误;B的金属性大于D,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B作负极、D作正极,则金属片D上有气泡产生,故C正确;通过以上分析知,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A>C>D,故D错误。

11.【答案】C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0~10s内,Z的反应速率v(Z)=1.58mol÷2L÷10s=0.079mol/(L·s),故A错误;B.化学方程式为X+Y

2Z,该反应是一个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前后压强不变,故B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0~10s内,Y的物质的量由1mol减少到0.21mol,转化率为(1mol

-0.21mol)/1mol×100%=79%,故C正确;D.据曲线图可判断出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从反应开始到10s末,Δn(X)=1.20mol-0.41mol=0.79mol,Δn(Y)=1.00mol-0.21mol=0.79mol,Δn(Z)=1.58mol,所以化学方程式为X+Y

2Z,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甲、乙试管中大理石的状态和质量不同,甲中1g粉末状的大理石,乙中2g颗粒状的大理石,产生气体的速率甲比乙快,产生气体的量乙是甲的2倍,因此甲曲线比乙曲线斜率大,乙曲线比甲曲线气体体积大,甲比乙先反应完,分析比较可知D项正确。

13.【答案】A 

【解析】反应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一直不变,A项错误;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达平衡状态,B项正确;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C项正确;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D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X、Y、Z、W、R分别为N、Na、Al、Si、Cl。

A.X、Z、R分别为N、Al、Cl,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

Z>R>X,故A错误;B.W、R分别为Si、Cl,R的非金属性强于W,则氢化物的稳定性:

R>W,故B错误;C.Y、Z分别为Na、Al,Y的金属性强于Z,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Y>Z,故C错误;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单质铝,而不是氯化铝,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2SO2(g)+O2(g)

2SO3(g)

起始/mol2x3x4x

转化/moly

y

平衡/mol2x-y3x-

4x+y

解得:

x=0.3mol,y=0.2mol,所以2x-y=0.4mol。

16.【答案】D

【解析】由N型半导体中电子的流向可知,a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负极),a处应通入氢气,碱性条件下氢气失电子结合OH-生成水,A项正确;b极是电子流入的一极(正极),电子只能从a极经半导体流入,B项正确;该装置的能量转化中至少涉及化学能、电能、光能,C项正确;氢氧燃料电池中K+移向b极,但其不能在导线上移动,

不能表示K+的移动方向,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答案】

(1)第二周期第ⅣA族

(2)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3)

0.1NA或6.02×1022

(4)S2−>O2−>Al3+

(5)HCl的稳定性比H2S强或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或S2−的还原性比Cl−强或将Cl2通入Na2S(H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解析】

(1)x是C元素,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位于第2周期第ⅣA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第2周期第ⅣA族;

(2)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NO3与其氢化物NH3反应生成NH4NO3,NH4NO3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离子键、共价键;(3)Na的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Na2O2,其电子式为

;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可知,1molNa2O2和水反应转移1mol电子,则0.1molNa2O2与足量的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或6.02×102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0.1NA或6.02×1022;(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O2−>Al3+,O2−和Al3+有2个电子层,而S2−有3个电子层,所以S2−半径最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S2−>O2−>Al3+;(5)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实验事实是HCl的稳定性比H2S强或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或S2−的还原性比Cl−强或将Cl2通入Na2S(H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HCl的稳定性比H2S强或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或S2−的还原性比Cl−强或将Cl2通入Na2S(H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18.【答案】

(1)小于放出1852

(2)2∶1∶10.25mol·(L·min)−1BDF

【解析】

(1)①该反应的ΔH<0,为放热反应,生成物能量总和小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②反应过程

(1)中,能量由低到高,反应吸收热量,反应过程(Ⅱ)中,能量由高到低,反应放出热量。

反应过程(Ⅱ)中形成了4molH—O键,放出的热量为:

4×463kJ=1852kJ。

(2)①由图示信息可知:

N、M、P的物质的量在0-6min内的变化量分别为:

6mol、3mol、3mol,因其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故a∶b∶c=2∶1∶1;②1min到3min这段时间,M的浓度变化量为(4mol-3mol)÷2L=0.5

mol/L,则速率为:

0.5mol/L÷2min=0.25mol·(L·min)−1;③A.反应中当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并不能说明M或N的浓度保持不变,不一定平衡;B.P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P的浓度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C.由于该反应是一个等体积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并不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不一定平衡;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同时消耗bmolM说明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处于平衡状态;E.由于该反应是一个等体积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反应的进行而发生改变,不一定平衡;F.M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答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