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515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

《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docx

打印2份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赵磊

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性质及目的

(一)实习性质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井下开采方向高年级学生学完《矿山压力机岩层控制》、《采矿学》、《井巷施工技术》等专业课后的一次实践过程,是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目的

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过采煤方法概论之后进行的第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稍等实习,是一次较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是教学过程和完成采煤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

1.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煤矿以及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学习现场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热爱专业的高贵品质,巩固专业思想,坚定为煤炭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2.使理论更好的结合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并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3.通过深入实际工作面劳动,听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课作报告,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编写实习报告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编写技术文件及独立工作能力,并熟悉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初步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

4.为课程设计收集部分资料。

5.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理念,严格执行《煤炭安全行为规程》的规定。

6.培养团队意识与劳动意识,为以后工作奠定牢固基础。

二、实习要求

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得无故缺席和离开实习地点。

2.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和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全。

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和泄密。

3.虚心向现场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技术消化实习内容。

4.培养劳动意识、经济观点、安全意识、团结写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习期间下井劳动和参观必须保证效果。

  

三、实习时间

本学期第14周—18周(包括校内视频实习和煤矿井下实习)

四、实习地点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郸矿业集团陶一煤矿。

五、实习人员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147级1班、2班全体学生。

六、指导老师

崔景昆老师

王同杰老师

程立潮老师

吕秀江老师

七、实习单位简介

陶一煤矿位于邯郸市西约17公里,武安市康二城镇东南1.0Km处,中心坐标东径114。

18,19,,,北纬36。

39,10,,,行政区属武安市康城镇管辖。

井田范围北以陶31孔为界,南至第17勘探线,西起F4断层,东至2#煤层-85等高线及F3断层,南北走向8Km,东西倾向0.4~1.5Km,井田面积7.5Km2。

截止到2014年末,保有地质资源/储量10086.1万吨,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1582.8万吨,可采储量为680.5万吨,累计采出储量1102.5万吨,动用资源储量1996.7万吨,损失资源储量894.2万吨。

邯矿集团陶一煤矿交通位置图

(一)矿井交通位置

陶一煤矿位于邯郸市西约17公里,武安市康二城镇东南1.0Km处,中心坐标东径114。

18,19,,,北纬36。

39,10,,,行政区属武安市康城镇管辖。

井田中部有邯郸——长治铁路通过,本矿铁路专用线在康城火车站与之接轨,专用线长度1.5Km;井田中部有邯郸——武安公路通过,井田北部有319国道通过,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二)矿井地质概况

1.地质特征、煤层煤质

1)自然地理

井田地表位于紫山与鼓山之间的丘陵地带,区内地势南北两侧高,标高+276.6m,中部地势低,牛叫河最低为+120m,相对高差160m。

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东南侧有季节性的车网口小溪,流向北北东汇入牛叫河,由矿井排水,天气降水汇合而成,流量很小。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据武安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年降水量最高为1026mm,年蒸发度一般为2100mm。

气温42.5℃~-19.9℃,年平均12.6℃。

冻结期自12月初至次年3月初,最大冻结深度410mm。

最大积雪厚度150mm。

最大风速22.7m/s,平均2.7m/s,风向以东北、北北东、南居多。

区内雨季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70%以上。

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井田内从南向北村庄有停泗头村、高河村和陶庄村。

工业场地主要建筑物可分为三部:

生产系统、辅助生产车间、行政管理及生活福利建筑等。

2)井田范围:

井田范围北以陶31孔为界,南至第17勘探线,西起F4断层,东至2#煤层-85m等高线及F3断层,南北走向长8Km,东西倾向0.4~1.5Km,井田面积7.5Km2。

3)井田地质特征

根据地质条件分类标准,本井田的地质条件分类为:

Ⅲ-ⅢcⅡdⅢc,揭露的主要地质构造有断层、褶曲、岩浆岩、陷落柱。

(1)地层

陶一煤矿井田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和上统、二叠纪、三叠纪及第四系。

a.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以巨厚~厚状灰色、深灰色纯灰岩、褐黄色花斑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地层厚度170m左右。

b.石炭系(C)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主要白灰色巨厚层状石灰岩及浅灰色铝质泥岩组成。

含一层不可采薄煤层,局部含透镜状赤铁矿。

地层厚度13~31m,平均20m。

石炭系中统太原组(C3t):

为海陆交替相沉积的泥质岩、碳酸岩和碎屑岩。

主要由深灰色、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灰色中~细粒砂岩组成。

其中夹有6~8层石灰岩,本组地层含煤5~14层,主要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6、8、9煤层。

地层厚度112~153m,平均120m。

c.二叠系(P)

山西组(P1s):

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

岩性主要由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和浅灰色中~细粒砂岩组成,含煤2~8层,中下部1、2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

地层厚度49~83m,平均67m。

下石盒子组(P1x):

由灰绿、深灰和带紫花班状粉砂岩又浅灰色铝质泥岩组成。

地层厚度41~87m,平均厚度68m。

上石盒子组(P2s):

由灰、深灰、紫灰花斑色粉砂岩和浅灰、灰白色砂岩组成,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总厚度420~647m,平均厚度517m。

石干峰组(P2sh):

由绿灰、紫灰色中~细粒砂岩与紫色粉砂岩相间交替沉积,以粉砂岩为主。

总厚度165~276m,平均厚度237m,

d.三叠系(T)

岩性以薄—厚层状紫色、灰紫色及紫红色细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薄层或粉砂岩透镜体。

地层厚度大于550m。

e.第四系(Q)

由冲洪积的砂质粘土、粘土及砂、砾石组成,地层分布不均,厚度变化大。

地层厚度0~21.96m。

(2)断层:

井田范围内落差大于10m的断层有5条。

即F3、F4、F9、半F8、半F9,均为高角度正断层。

F3断层:

井田东侧深部边界断层,走向N25E,倾向SE,倾角70度,落差35~70m,南部第13勘探线处落差最大。

F4断层:

井田西侧浅部边界断层,又称半个山断层,走向N20°E,倾向NW,倾角70°,落差135m~310m,由南向北落差变小,地表断层迹象明显。

F9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的西侧浅部地段,平行F4断层,属于F4断层的伴生断层,走向N20°E倾向NW倾角70°,落差15~28m,北部落差逐渐减小至尖灭。

半F8断层:

平行位于F3断层东侧,又称虎山断层,走向N25°E,倾向SE,倾角70度。

落差10~25M,由北向南断层落差增大。

半F9断层:

井田南端的横切断层,又程双泉观断层,走向N50°E,倾向NW,倾角70°,落差25~135m。

南部断层落差较大,北部因受F3及F8切割而落差急剧减小。

(3)褶曲:

规模较大的褶曲有鳌子山东背斜和半个山背斜,均位于井田西侧平行F4断层发育,前者在井田北部,走向N30。

~N20。

E,轴长2.5Km;后者在井田南部,走向N30。

E,轴长3Km。

(4)岩浆岩:

本区燕山运动晚期岩浆普遍沿软弱的煤层呈床状侵入,在煤系地层中,自上而下可分为五层,岩性以浅灰色、灰绿色斑纹结构的闪长斑岩为主,次为全晶质,中粒状的闪长岩。

受火成岩侵入影响,局部地区煤层被挤薄、吞蚀、切割,对采区布置、巷道掘进和正常回采有较大影响。

3)煤系地层及煤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是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统山西组。

在中石炭统本溪组中只有一层不可采的薄煤。

含煤地层总厚度约205~220m,含煤20~22层,总厚约14.4~16.7m。

可采层计6~8层,总厚度8.74~13.84m。

南部有1#、2#、4#、5#、6#、7#、8#、9#八层,北部有4#、6#、8#、9#六层。

目前主要可采煤层为2#煤,待开发的下组煤为8#、9#。

可采煤层总厚度为10.75m,详见可采煤层一览表。

1#煤(小煤)可采范围都在北翼,南翼极少。

北翼赋存稳定,厚度一般1.10m变化不大。

局部因沉积变相冲刷。

顶板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中粒砂岩。

局部也有火成岩顶板。

2#煤(大煤),为主要可采煤层,较稳定,平均厚度在3.2m左右。

南翼最南部一个采区变为1.0m左右。

其它也有局部冲刷变薄。

顶板多为粉沙岩,局部有坚硬的中砂岩。

煤层内普遍存在0.1~0.4m的夹石层。

4#煤(野青),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在0.95~1.0m,局部尖灭变薄,顶板为0.2~3.9m的石灰岩,一般厚度1m左右,据揭露的资料,不易维护,不适宜在其下面布置永久性巷道。

5#煤(山青小煤),仅在中部局部可采,平均厚度0.29m,最大厚度1.07m。

6#煤(大青),大部可采,变化不大平均厚度0.8m左右。

最大1.3m,局部尖灭。

顶板为粉沙岩,个别为灰岩,炭质泥岩及细砂岩。

7#煤(小青),除火成岩破坏以外,南部全部可采,厚度变化不大,厚度最大可达2.54m,平均1.25m。

顶板为粉沙岩或泥岩。

井田北部一般都不可采。

8#煤(大青),煤层厚度变化不大,都可采。

顶板为4~9m厚的坚硬石灰岩,为主要含水层之一,层厚平均1.3m左右,最厚达3.0m以上。

9#煤(下架),全部可采,平均厚度2.5m左右。

煤层构造较复杂。

陶一井田可采煤层一览表

煤层编号

一般真厚m

一般间距m

稳定性

岩浆岩破坏程度

可采程度

煤层结构

1

0.88

29.0

极不稳定

轻微

大部可采

局部夹矸石一层0.16m

2

3.31

35.5

稳定

中等

可采

有夹石一层0.05~0.74m

4

0.79

16.0

极不稳定

严重

局部可采

无夹石

5

0.63

12.5

极不稳定

中等

局部可采

有夹石一层0.1~0.254m

6

0.79

29.5

不稳定

轻微

大部可采

无夹石

7

0.98

21.0

极不稳定

严重

局部可采

有夹石1~2层0.09~0.89m

8

0.88

5.0

极不稳定

轻微

大部可采

局部有夹石一层0.12~0.39m

9

2.5

稳定

未破坏

可采

有夹石1~2层,0.05~0.07m

4)煤质

本井田各煤层均为无烟煤。

其中1#、2#煤层属中灰、低硫、低磷无烟煤。

4#~9#煤层均为中~高硫中灰低磷无烟煤。

目前开采的2#煤层,块煤可用作化工原料,末煤供电力及民用。

2.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赋存条件

煤层稳定程度:

井田内2#煤为稳定煤层,其余(不包括下组煤)均为极不稳定煤层。

煤层顶底板情况:

目前开采2#煤层,煤层顶、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细砂岩和部分岩浆岩,顶板为岩浆岩时有下垂现象,岩浆岩为底板时,有隆起现象,对正常开采影响较大。

煤层倾角一般在10°~25°之间。

(2)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发火

矿井瓦斯鉴定等级:

2006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高瓦斯、低二氧化碳矿井.

绝对瓦斯涌出量:

CH412.08m3/minCO210.8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

CH410.79m3/tCO29.62m3/t

矿井未发现煤(岩)及瓦斯喷出和突出现象。

煤尘爆炸指数<10%,无爆炸性。

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为Ⅲ类,不易自燃。

(3)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主井(斜井)提升,使用ZJK-2.5/2.0E型数控提升绞车,配用行星轮型减速器。

电动机为YR4502-8型,功率为355KW。

一对8.2t后卸式斜井箕斗,双码提升。

付井为两极提升,从地面至+73m水平为立井提升,为XKJ2×2.5×1.2B型提升绞车,配用ZHCR-115-10型减速器,JRQ1410-10型电机,功率200KW。

+73m至-85m水平为暗斜井,采用串车提升,装备XKT2×2×1型绞车,配用ZHLR-100型减速器,JRQ-147-8型电机,功率200KW,每勾提升4辆1tU型固定矿车。

井下运输:

井底车场及-85m水平运输大巷采用ZK10-6/550型架线电机车牵引,煤炭运输采用3吨底卸式矿车,矸石、物料及设备运输采用1t固定式矿车、材料车及平板车。

矿井通风:

矿井为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系统,主斜井、付立井、五采立井为进风井,南翼边界风井回风。

风井为立井,井深260m,直径3.5m。

装备BDK-6-No20型主扇两台,配用电机功率2×185KW。

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矿井排水系统:

+73m水平为矿井回风水平,泵房内安装150D30×6型水泵3台,配用电机JS115-4型,功率135KW,一趟直径15×6排水管路直排地面,水仓容量250m3。

-85m水平井底中央泵房安装五台水泵,其中D580-60×5型一台,电机型号为JS158-4型,功率680KW;D450-60×5型二台,电机型号JS158-4型,功率680KW,200D-43×9型二台,配用JSQ148-4及JS148-4型电机,功率440KW。

排水管路三趟,规格及长度分别为直径273×10、1060m;直径325×10直径200×8,700m,水仓容量3600m3。

下组煤泵房安装五台泵,水泵型号为MD450-60×5型,电机型号为Y450-5-4型,功率为630KW。

排水管路两趟,规格及长度分别为直径325×10、320m。

水仓容量为6000m3。

地面生产系统: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由储装运和洗煤车间组成,洗煤车间入洗粒度6~100mm,入洗能力45万t/a。

原煤经主井提升到地面卸载后,进入筛分系统先后进行±100、±6mm筛分,+100mm手选后落地待运,-6mm末煤落地,6~100mm混煤入洗。

地面仓储能力设有两座铁路装车仓,容量6×170=1020t,6个半地下式浅仓,总容量2200t。

仓下设给煤机,由胶带输送机转载装车路运或地销,路运装车能力450t/h,地销装车能力200t/h。

地面露天储煤场容量不小于6万t,设有胶带输送机返仓系统。

升井矸石经架线式电机车牵引至翻矸机转载,装V型矿车,提升至矸石山卸载。

供电系统:

矿井供电电源分别引自陶二110KV变电站和陶二矿6KV地面配电室。

三趟LGJ-185架空线路长度均约2.3km。

矿井6KV地面变电所高压配电设备为GG-1A型高压开关柜,井下两个中央变电所及泵房为GFW-1型矿用高压开关柜。

地面6KV变电所分别向井下+73中央变电所,-85中央变电所,-85泵房变电所馈电。

+73中央变电所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主要负荷为暗斜井提升绞车及该水平其它负荷,进线电源三路。

-85中央变电所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主要负荷为采区及大巷运输和该水平其它低压负荷,三路电源进线。

-85中央泵房高压配电系统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主要负荷为主排水泵680kw三台,440kw两台。

二路电源进线。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陶一煤矿扩大区位于邯邢水文地质单元南单元的康二城亚单元的东部。

该单元的北部边界分布在紫山岩体一带,其地表分水岭即为该单元的北部边界;西界以紫山——鼓山断层为界;东界以奥陶系石灰岩顶界面标高-1100m为界;南部边界分为两段,南部西段以双玉泉断层为界,东段以胡峪断层为界。

整个单元形似三角形,面积约200Km2。

单元内主要含水层组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第四系松散砂卵砾石孔隙含水层,二是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三是石炭系薄层石灰岩及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表冲沟发育,平时主要排泄上游矿坑水,水量在50~300m3/h之间,雨季为上游地区大气降水排泄通道。

a.含水层特征

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I)

该层是由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组成。

本层总厚度约为550m,分为峰峰组、磁县组和马家沟组三组八个层段。

本区奥灰含水层岩溶发育极差,富水性较弱,奥灰水属深埋藏滞流型。

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41L/s.m,渗透系数为0.12m/d,水质类型为HC03-S04-Ca型,观测水位标高为108.6m。

大青石灰岩含水层(Ⅱ)

岩性为中厚层状的隐晶—细晶质石灰岩,局部夹燧石条带,层位稳定,平均厚度6.24m。

钻孔单位涌水量介于0.015~0.138L/s,m,渗透系数介于0.024~1.82m/d;水质类型以HC03-S04-Ca-Mg型三为主,属富水性弱~中等的含水层。

观测水位标高108.92m。

伏青石灰岩含水层(Ⅲ)

岩性为灰色隐晶质石灰岩,层位稳定。

揭露厚度1.20~6.53m,平均厚度4.50m。

钻孔单位涌水量介于0.165~0.405L/s.m,渗透系数介于4.36~11.77m/d。

水质类型以HC03-S04-Na-Ca型为主,属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

水位标高124.53~161.82m。

野青石灰岩含冰层(Ⅳ)

岩性为隐晶质含泥质石灰岩。

局部相变为泥岩及粉砂岩,沉积不稳定。

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11L/s.m,渗透系数为0.366m/d。

水质类型以HC03-S04-Ca-Mg型为主,水位标高141.75~142.74m之间。

该层属富水性较弱的含水层。

2#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V)

岩性为中~细粒结构、泥硅质胶结长石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粉沙岩。

其平均厚度为11.96m。

生产揭露该层以滴淋水形式为主。

目前稳定水量在150m3/h左右。

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55~0.269L/s.m,渗透系数为I.958m/d。

水位标高为156.12~156.96m。

该层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局部为中等富水性。

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Ⅵ)

岩性为中~细粒结构、泥硅质胶结石英砂岩。

层厚为1.65~44.26m,平均厚度22.30m。

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742L/s.m,渗透系数为7.13m/d,水质类型为HC03-S04-Ca.Na型,水位标高为170.1lm,该层具有中等富水性。

上石盒子组二段底砂岩含水层组(Ⅶ)

岩性为一套粗~中粒结构、泥硅质胶结石英砂岩,厚度5.40~64.60m,平均厚度20.25m。

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274L/s.m,渗透系数为1.40m/d,水质类型为HC03-S04-Ca-Mg型,水位标高为163.4~165.3m。

该层具有中等富水性。

b.隔水层特征

扩大区内各含水层之间均存在有一定厚度并且有良好隔水性能的隔水岩层。

奥陶系石灰岩顶至9煤层底板间距离为21.65~40.66m。

其间岩性由砂质泥岩、铝质泥岩、粉砂岩组成。

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大青石灰岩(Ⅱ)与伏青石灰岩(Ⅲ)间距为28.42~41.09m,平均为33.98m,岩性60%为泥岩、粉砂岩,同时还有厚度不等的岩浆岩侵入,结构致密坚硬,增强了两含水层之间的隔水能力。

伏青石灰岩(Ⅲ)与野青石灰岩(Ⅳ)间距为34.53~60.77m,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同时也有厚度不等的岩浆岩侵入,均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

野青石灰岩(Ⅳ)与2煤层顶板砂岩(V)间距为21.88~47.14m,平均为36.10rn,岩性中粉砂岩和泥砂岩占60%以上,亦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2#煤层顶板砂岩(V)与下石盒子组底砂岩(Ⅵ)平均间距为50.99m,岩性中粉砂岩占62%,这些厚层粉砂岩亦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下石盒子组底砂岩(Ⅵ)与上石盒子组二段底部砂岩(Ⅶ)间距为121.60~184.50m,平均为149.36m,岩性中粉沙岩、泥岩和铝质泥岩占50%~60%,这些厚层的泥岩,铝质泥岩起到了很好的阻隔水作用。

(3)地表水体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区内地表水体一般不与其下伏各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

各含水层之间均有一定厚度的隔水岩层。

含水层水位各不相同,说明其无水力联系。

但在遇到断层、陷落柱等特殊情况下,仍会发生水力联系。

大青灰岩含水层与奥陶系含水层水位标高比较相近,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

(4)充水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山西组砂岩含水层,h2火成岩含水层以及小煤窑老空水,是矿井主要充水来源。

矿井正常涌水量一般在300~350m3/h。

最大涌水量400~500m3/h。

3.资源利用情况

2005年末核定地质储量为4276.09万t,可采储量为439.47万t,均为2#煤可采储量。

2#煤层厚度及稳定程度均能适合综采,1#煤层及4~6#煤层均为薄煤层,赋存条件极不稳定,分布不均匀,难以形成开采系统,开采经济价值不大。

7#、8#、9#下组煤层,受奥灰水威胁,暂未列入可采储量范围。

(三)矿井开拓、开采方案

1.矿井开拓、开采方案

1)矿井开拓方案

矿井目前采用斜井~立井单一水平开拓方式,生产水平标高-85m,开采2#煤层。

井筒主要技术特征:

主井为斜井,倾角26°,斜长655m,井筒规格4.5×4.0m,净断面10.59m2,支护形式料石砌碹。

井口坐标X=58135.951,Y=27468.723,标高+184.5m。

副井为立井~暗斜井二级系统。

上部为立井,井筒直径4.5m,井深130.75m,净断面15.89m2,支护形式为料石砌碹。

井口坐标X=58132.667,Y=27445.313,标高+184.4m。

暗斜井(集中下山)倾角22°,斜长435m,净断面7.63m2,支护形式为料石砌碹。

南翼边界风井为立井,直径3.5m,井深260m,净断面9.62m2,支护形式现浇砼井壁。

井口坐标X=55253.4,Y=27932.8,标高+213.43m。

2)采区划分、布置方式和上下山位置及特征

矿井近期供开采的采区为九采区和七采区均为下山开拓方式。

九采区平均走向长1200m,倾斜长900m,面积1.14Km2,为双翼采区布置方式。

采区中部沿煤层布置皮带运输下山、轨道运输下山和回风下山,巷道断面4.5×2.7m,均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

七采区平均走向长1300m,倾斜长850m,面积1.10Km2,为双翼采区布置方式。

采区中部沿煤层布置皮带运输下山(兼做回风下山)、轨道运输下山,巷道断面4.5×2.7m,均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

3)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

矿井生产集中在九采扩大区和七下采区,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轻型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

支护采用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落煤采用双滚筒摇壁式割煤机。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放顶步距为600mm。

九采扩大区工作面平均采高4.0m,机组割煤高度为2.2m,放顶煤厚度为1.8m,工作面采放比为1:

0.81。

七下采区由于受火成岩影响煤层变薄,采高为2.2m,没有顶煤可放。

工作面装备采用MG160/375-W型采煤机,ZF2400/16/24BGA型液压支架和ZPT2800/16/24A端头支架,SGZ-630/264型和SZB-630/220型刮板运输机等成套装备。

综放工作面主要设备配备表

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生产能力(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