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4975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处理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处理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水处理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水处理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处理作业.docx

《水处理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作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处理作业.docx

水处理作业

水的物化处理作业

项文力090430

第一章超纯水及其制备

20℃时测得纯水电阻率(MΩ·cm)为16,换算成25℃时的电阻率?

解:

20℃时测得纯水电导率为:

L20℃=1/16μΩ-1·cm-1=μΩ-1·cm-1;

Lt=Le(t)+Lp(t);Le(25℃)=kt*Le(t)=kt*(Lt-Lp(t))=k20℃*(L20℃-Lp(20℃));

∴L25℃=Le(25℃)+Lp(25℃)=k20℃*(L20℃-Lp(20℃))+Lp(25℃);

∴ρ25℃=1/L25℃=1/[k20℃*(L20℃-Lp(20℃))+Lp(25℃)];

查表得:

k20℃=;Lp(20℃)=μΩ-1·cm-1;Lp(25℃)=μΩ-1·cm-1;

∴ρ25℃=1/[k20℃*(L20℃-Lp(20℃))+Lp(25℃)]=

=MΩ·cm

第二章传质与物料平衡原理

多相反应模型:

如图为淹没式生物活性炭滤池,试建立数学模型,假定生物反应为一级反应

,其他参数自行假定。

图淹没式生物活性炭滤池

解:

如图,在滤柱上取一段ΔL,在AΔL这一体积微元内,建立污染物的物料衡算方程。

主体溶液中污染物的变化量等于活性炭表面生物膜反应的量。

假定微元内单位体积生物膜表面积为F,污染物进入生物膜表面的通量为NΔ,则:

-QΔS=AΔL·F·NΔ

,微元趋于无限小时,

假定活性炭的空隙率为ε,比表面积为e,则:

F=(1-ε)e;

∵污染物到达生物膜后才发生反应,反应速率为一级反应

,而NΔ为污染物的通量,进入生物膜表面由于反应而消失,消失速率即反应速率,

∴-NΔ=

第三章离子交换理论

用离子交换法从CuSO4废液中回收Cu,废液含Cu2+为20mgN/L,处理水量3.78m3/h。

要求Cu2+回收率为99%,参考有关资料,当水流速度u=22m/h,Kfav=1500h-1;固定床装填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ρb=350kg/m3。

总交换容量≥g,经过酸再生后,残余Cu2+为g,试计算交换带宽度;若树脂层高为,估算树脂层运行时间。

表1Cu2+--H+平衡数据

Cu2+初始浓度/mgN/L

20

16

12

8

4

2

1

平衡浓度/mgN/L

0

解:

(a)交换带宽度:

由已知得,废液的初始浓度C0=20mgN/L,终了浓度C2=20*=L,树脂初始吸附量q2=g,终了吸附量取q0=。

表2数据计算

Cu2+初始浓度CmgN/L

平衡浓度CemgN/L

C-Ce

1/(C-Ce)

△C

1/(C-Ce)平均值

△C/(C-Ce)平均值

20

 

 

 

16

4

12

4

8

4

4

4

2

2

1

1

0

由表2得,

Za=。

(b)树脂层运行时间:

由已知得,树脂层高h为,

 

第三章活性炭吸附

3-1某工业废水的pH为,用活性炭直接吸附其中有机物。

用A、B、C三种活性炭在一升水样中加不同量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实验。

加活性炭1g。

平衡浓度的实验结果见表3-1-1,容积传质系数ka的实验见表3-1-2。

(a)求每种活性炭所适用的吸附公式及相应的公式中的常数。

(b)求每种活性炭的容积传质系数ka。

活性炭的容重皆用300kg/m3。

表3-1-1平衡浓度试验

TOC初始浓度/mg/L

平衡浓度/mg/L

炭A

炭B

炭C

10

20

 

 

 

40

80

 

 

 

160

320

 

 

 

640

1280

1180

 

 

2560

2460

表3-1-2容积传质系数实验TOC初始浓度=320mg/L

时间/s

TOC浓度/mg/L

炭A

炭B

炭C

1

2

4

8

313

307

312

305

311

302

286

258

216

170

296

278

292

274

16

32

254

233

239

207

解:

(a)求每种活性炭所适用的吸附公式及相应的公式中的常数:

首先判断活性炭A、B、C是否符合langmuir公式:

由吸附量试验数据得吸附量数据,见表3-1-3。

1g活性炭的吸附量即是(ρ-ρe),相当于吸附等温线的x/m。

用吸附量x/m和平衡浓度ρe绘制吸附等温线,见图3-1-1。

表3-1-3平衡浓度试验数据

TOC初始浓度ρmg/L

平衡浓度ρemg/L

吸附量x/mmg/g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10

20

 

 

 

40

80

160

 

 

 

320

640

 

 

 

1280

2560

1180

2460

 

 

 

图3-1-1langmuir吸附等温线

从图3-1-1可以看出:

活性炭A、C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而活性炭B偏差较大,需通过直线回归作图进一步验证。

从表3-1-1中数据可以看出ρe值基本上都大于1mg/L,利用langmuir公式的变形公式,需作~ρe关系曲线:

计算,列于表3-1-4,以平衡浓度ρe为横坐标,为纵坐标进行直线回归做图3-1-2。

表3-1-4~ρe数据

平衡浓度ρe(mg/L)

(g/L)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1180

 

 

2460

 

图3-1-2langmuir回归直线

由图3-1-2得,R代表拟合程度,越接近于1,表明拟合越准确,炭A、C的R值都为1,说明适合langmuir公式,而炭B需要进一步验证。

由langnuir公式的变形及及图3-1-2的拟合方程知:

对于炭A:

,即mg/g,b=。

所以,炭A的吸附等温线公式为:

同理可知炭C:

,,可得mg/g,b=,炭C的吸附等温线公式为:

判断炭B是否符合Freundlich公式:

利用Freundlich公式的变形,根据表3-1-3数据计算lgρe,lg(x/m)列于表3-1-5,并作lg(x/m)~lgρe关系曲线,如图3-1-3所示。

表3-1-5Frendlich数据

lgρe

lg(x/m)

 

图3-1-3Freundlich公式回归直线

从图3-1-3可得,活性炭B更符合Freundlich公式。

由Freundlich公式的变形知:

,,即。

R2=,接近于1,拟合较准确,所以炭B的吸附等温线公式为:

活性炭A、B、C的吸附等温线公式为:

炭A:

炭B:

炭C:

,其中,--吸附量mg/g,ρe--平衡浓度mg/L。

(b)求每种活性炭的容积传质系数ka:

对给定的数据计算列于下表3-1-6,利用公式,作lg(ρi-ρe)/ρ-ρe~t关系曲线,如图3-1-4。

表3-1-6容积传质系数实验TOC初始浓度=320mg/L

时间/s

TOC浓度(mg/L)

ρi

ρe

ρi-ρe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1

2

313

307

312

305

311

302

320

320

 

 

 

 

 

 

4

8

296

278

292

274

286

258

320

320

 

 

 

 

 

16

32

254

233

239

207

216

170

320

320

 

 

 

 

 

 

ρ-ρe

(ρi-ρe)/ρ-ρe

lg(ρi-ρe)/ρ-ρe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图3-1-4活性炭的容积传质系数ka

由公式,其中,m=1g,ρc=300kg/m3:

活性炭A:

即ka=20.66g/s·dm3=20.66kg/s·m3

活性炭B:

即ka=17.69g/s·dm3=17.69kg/s·m3

活性炭C:

即ka=15.41g/s·dm3=15.41kg/s·m3

3-2用上题活性炭试验资料设计吸附柱。

废液通量为1kg/m2·s。

吸附柱高10米。

废液TOC浓度为100mg/L。

ρb及ρx分别采用5mg/L及95mg/L。

求每种活性炭的吸附柱的吸附周期。

解:

(a)求吸附带高度:

由上题可知,活性炭A、B、C的吸附等温线公式为:

活性炭A:

活性炭B:

活性炭C:

其中,--吸附量mg/g,ρe--平衡浓度mg/L。

由废液TOC浓度ρi=100mg/L,代入活性炭A、B、C的吸附等温式可求得(x/m)i,即得活性炭A、B、C操作线的斜率,操作线通过原点,可得活性炭A、B、C的操作线方程分别为:

活性炭A:

x/m=ρ;

活性炭B:

x/m=ρ;

活性炭C:

x/m=ρ。

分别从5mg/L到95mg/L之间每间隔10取一系列ρ。

由操作线方程和吸附等温线公式联立求解,即可得到ρe,废液TOC浓度ρi=100mg/L,见表3-2-1。

表3-2-1计算数据表

ρ

ρe

ρ/ρi

1-(ρ/ρi)

1-(ρ/ρi)平均值

ρ-ρe

1/(ρ-ρe)

炭A、B、C

炭A

炭B

炭C

炭A、B、C

炭A、B、C

炭A、B、C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ρ-ρe)平均值

△ρ/(ρ-ρe)

∑△ρ/(ρ-ρe)(y*ka/Fm)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y/δ

△(y/δ)

f即(5)*(12)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炭A

炭B

炭C

 

 

 

 

 

 

 

 

 

∑f

由上题可知:

活性炭A:

ka=20.66kg/s·m3

活性炭B:

ka=17.69kg/s·m3

活性炭C:

ka==15.41kg/s·m3

废液通量Fm为1kg/m2·s。

对于活性炭A:

,以ka及Fm代入得δ=()=0.17m。

对于活性炭B:

,以ka及Fm代入得δ=()=0.22m。

对于活性炭C:

,以ka及Fm代入得δ=()=0.22m。

(b)吸附柱有效吸附容量

活性炭A、B、C在浓度为100mg/L时的x/m值为g,g,g。

则1m2面积10m高的吸附柱有效吸附容量为:

活性炭A:

活性炭B:

活性炭C:

(c)吸附周期

按有机物全部被去除估计,即100mg/g,每秒每m2去除量为1L100mg/L=100mg,吸附周期为:

活性炭A:

活性炭B:

活性炭C:

3-3吸附柱的处理系统见图3-3-1。

废水流量为50L/s,TOC浓度为350mg/L。

要求出水TOC浓度小于3mg/L。

活性炭吸附试验的数据见表3-3-1(1L水加活性炭1g);求每分钟再生活性炭的质量。

图3-3-1流化床连续再生吸附系统

解:

由已知数据计算吸附量(ρi-ρe)/m,其中m=1g,见表3-3-1。

并作吸附等温线,如图3-3-2。

表3-3-1吸附试验数据及计算数据

初始浓度ρi(mg/L)

平衡浓度ρe(mg/L)

吸附量(ρi-ρe)/m(mg/g)

10

20

 

 

40

80

 

 

120

160

 

 

240

115

125

 

图3-3-2吸附等温线

由图3-3-2可得,当平衡浓度为3mg/L时,吸附量约为51mg/g。

设每分钟再生活性炭的质量为M,由物料衡算得:

50×(350-3)=M(51-0)

M=s=min

第五章反应器设计理论

某水采用CSTR反应器进行预消毒实验,当投氯量为一定值时,细菌杀灭速率为一级反应,且k=,求细菌被灭99%所需杀毒时间为多少。

解:

对CSTR反应器有:

由题意可得:

cA=1%;cAi=1;k=。

带入上式可解得:

θ=

即所需杀毒时间为。

采用与前题同体积的PF反应器,其他条件均相同,求去除率为99%所花的时间。

解:

对PF反应器有:

由题意可得:

c0=1%;ci=1;k=。

带入上式可解得:

θ=

即所需杀毒时间为。

采用两只CSTR反应器串联,其他条件与上题均相同,求去除率为99%所花的时间。

解:

对二级阶式CSTR反应器有:

由题意可得:

c2=1%;ci=1;k=。

带入上式可解得:

θ=

即所需杀毒时间为。

2-7证明图2-21的曲线在t/θ=n-1处(n>1)有一极大值。

证明:

2-8脉冲信号的反应器出口示踪剂浓度见表2-8,求反应器的E(t)曲线。

表2-8示踪剂的出口浓度

时间/min

示踪剂出口浓度/g·L-1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解:

先计算示踪剂的总量有:

m=Q×5++++++=70Q。

则由上结果列表如下:

时间ti/min

示踪剂出口浓度ρi/g·L-1

E(t)=Qρ(t)/m

E(t)平均值

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0

0.0057

做出E(t曲线)如下,

2-9假定例题2-2中水流线通过CSTR后通过活塞流部分,同样求反应器整体的E(t)曲线。

解:

当0

此时E(t)=0;F(t)=0;

当t>(1-f)(V/Q)时,实际时间为t+(1-f)V/Q,代入式(2-64)(2-66)(2-67)有:

2-11反应器同习题2-8,反应物为一级反应,k=,计算反应器出水中残余浓度的百分数。

解:

有题2-8所得E(t)函数

t

0

5

10

15

20

25

30

35

E(t)

又知,CA=CA0e-kt,式中,CA0为t=0时的CA值。

则有

式中,k=

计算kt,e-kt,e-ktE(t)Δt得下表:

时间t/min

E(t)平均值

kt

e-kt

e-ktE(t)Δ

0

5

10

15

20

25

30

0

35

0

0

∴实际的反应器出水中,残余浓度百分数为%。

2-18活塞流反应器与CSTR串联运行。

反应速率为r=kCa。

比较在下列条件下先活塞流次CSTR与先CSTR次活塞流的转化率:

(a)α=0

(b)0<α<1

(c)α=1

(d)α>1

解:

由题知:

对CSTR有反应器有物料平衡方程

同理,对PF反应器有:

当先活塞流次CSTR时,令PF中C0与CSTR中的Ci相等,则有

当先CSTR次活塞流时,令CSTR中C0与PF中Ci相等,则有

(a)当α=0时;

kθ+Ci=1

1-kθ=Ci

所以两种去除率相同。

(b)当0<α<1时;

所以知先活塞流次CSTR时去除率较高;

(c)当α=1时

1=1

1=1

所以去除率无法比较;

(d)当α>1时

所以只先CSTR次活塞流时去除率较高。

第七章沉淀

证明图5-38中,uρ线为Ψt的一条渐近线。

证明:

Ψt=Ψb+uρ=vρ+uρ,

对上式求导得:

当ρ→∞时,v→0,则

而uρ线的斜率也为u,故Ψt-uρ=Ψb→0,

则uρ线为Ψt的一条渐近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