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3557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

汶水

汶水①出县西南流,自入莱芜谷②,夹路连山百数里,水流多行石涧中。

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蒙③,崖壁相望。

或高山阻径,或回岩绝谷。

清风鸣条,山壑俱响。

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惧,危蹊断径,过悬度④之艰。

未出谷十余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

入穴丈余,高九尺许。

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

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

夷水⑤亦谓之“很山北溪”,东入大江。

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

其水明澈,俯视游鱼,如乘空也。

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

旁多茂木空谷,夜听之,恒有清响。

百鸟翔禽,哀鸣相和。

逐浪游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注】①汶(wèn)水:

古水名,属于黄河水系。

②莱芜谷:

古山名。

后文中很(héng)山亦同。

③林藿:

树木丛林。

绵蒙:

浓密茂盛的样子。

④悬度:

用绳索凌空穿越地形险要地区。

⑤夷水:

古水名。

在湖北西部。

1.下面选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A.水流/多行/石涧中

B.有别/谷在孤山

C.入穴/丈余,高/九尺许

D.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或高山阻径(有时)

B.山壑俱响(全,都)

C.东入大江(向东面)

D.略无土岸(都是)

3.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

(2)

4.“清风鸣条,山壑俱响”写出了文中汶水所经山谷(填四字词语)的特点。

与此句意境上相似的一句为“,(须写出完整的一句),二句都采用了的手法。

泣水

1.B(有别谷/在孤山)

2.D(毫无)

3.

(1)山谷中的树木茂密,人们很少有能到达的。

(2)逐浪(沿着江流,顺着江流)畅游的人,不但不觉得疲惫,反而乐而忘返了。

4.空旷幽静。

“旁多茂木空谷,夜听之,恒有清响”以动衬静反衬。

【参考译文】汶水发源于莱芜市,向西南流,从流入莱芜谷后,道路两岸连绵的山峦一百多里,水道大多经过乱石累累的山涧。

盛产药草,遍地松柏,树林茂密,悬崖峭壁,遥遥相对。

有的地方高山挡住去路,有的地方环绕的岩石隔断山谷。

山风吹动枝条,响彻山谷。

走入幽深的山谷,都让人心惊胆战,有时路绝崖断,比绳索引渡还要艰险。

离出谷还有十多里,在一座孤峰下有另一个山谷,山谷中有清澈的泉水,泉水上几丈的地方有两个石洞,可以容人行走。

入洞一丈多,洞内高九尺左右。

山谷中树木茂密,人们很少有能够到达的。

但还是能见到少许山田,还留有引水灌溉的痕迹。

……

夷水也叫作“很山北溪”,向东流注入大江。

水经过的地方都是石山,毫无土岸。

那水清澈空明,向下看到游鱼,就像浮动在空中一样。

浅的地方很多五色石子,不论冬夏,清澈的流水冲溅雪白的浪花;旁边大多是茂密的树林和空旷的山谷,夜里常常听到清越的声响。

各种鸟婉转鸣叫,声音互相唱和。

逐浪畅游的人,不但不觉得疲惫,反而乐而忘返了。

晚游六桥待月记

[明]衰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罗纨(wán):

丝织品。

②午未申:

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

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梅花为寒所勒()

(2)石篑数为余言()

(3)山岚设色之妙()

(4)月景尤为清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开头两句是全文的纲(中心句)。

试具体说明下文是怎样跟它照应的。

4.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晚游六桥待月记

1.

(1)约束,阻止;

(2)屡次;

(3)着,涂

(4)极了。

2.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3.“由断桥至苏堤一带……艳冶极矣”写春日观花游人之盛,这是照应“为春”;“湖光染翠之工……始极其浓媚”,是照应“为朝烟,为夕岚”;“月景尤为清绝……别是一种趣味”是照应“为月”的。

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参考译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山光。

那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

“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

”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

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绸缎衣服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还多,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与顾章书

[南朝梁]吴均

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

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①仆、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

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③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⑤英英:

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⑥绵绵:

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⑦葺:

修建。

⑧偏:

特别。

饶:

丰富。

竹实:

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⑨办:

具备。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2)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2.翻译画直线的句子。

3.作者笔下的石门山景色有何特征?

请简要评述。

4.请从遣词造句或者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5.看到石门山的景色,作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与顾章书

1.

(1)指绿水;

(2)幸运。

2.隐居所需要的东西,借助山谷的资助都已经具备了。

3.石门山峰峦耸峙,幽岫含云,溪水澄明,更有“蝉吟鹤唳,水响猿啼”,显得格外幽美。

4.“争”“限”“含”“蓄”四个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挡的威力、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集聚翠绿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

5.隐居在石门山。

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山水相融的情趣。

【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根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仁者智者对山水的喜爱,岂是虚言啊。

《答谢中书书》&《极乐寺纪游》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③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④云:

“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①张盖:

张开的车盖。

②剔牙松:

一种针叶松。

③黄思立:

人名。

④中郎:

袁宗道的二弟。

⑤进贤冠:

文中指弃官退隐。

⑥六桥:

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⑦情障:

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解释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沉鳞竞跃()

(3)大可七八围许()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2.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

(1)

(2)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乙文对极乐寺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4.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答谢中书书》&《极乐寺纪游》

1.

(1)消散;

(2)鱼;(3)上下,左右;(4)空闲的时候。

2.

(1)清晨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2)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不里,路上的风景也很好。

3.实是欲界之仙都。

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或: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

4.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极乐寺纪游》: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

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一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

“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

李士衡为馆职

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③使高丽。

高丽礼币赠遗④之物。

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⑤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⑥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

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更不暇拣择⑦,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①李士衡:

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②高丽:

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

③俱:

一起。

④遗(wèi):

给予。

⑤委:

委托。

⑥缣帛(jiānbó):

丝织品。

藉:

垫。

⑦更不暇拣择:

没有时间去拣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与之俱使高丽()

(2)船欲倾覆()

(3)舟人大恐()

(4)悉取船中之物投人海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B.李士衡为馆职一武人为副

C.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与之俱使高丽

D.与之俱使高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选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李士衡为馆职

1.

(1)出使;

(2)要,将要;(3)害怕,恐惧;(4)全部。

2.B(A项分别为“把”、“来”;B项皆为“担任”;C项分别为“助词,的”、“代词,代李士衡”;D项分别为“和”、“参与”。

3.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4.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

5.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会自食其果。

【参考译文】李士衡在京朝昭文馆任编校书籍职务期间,出使高丽,一名武官做他的副使,与他一起出使高丽。

对高丽作为礼品赠送的财物,李士衡都不关注和在意,一切都委托给副使去处理。

当时,船底破漏,装船时,这个副使把李士衡所得的细绢及其他丝织品垫在船底,之后才把自己所得东西放在上边,以避免漏落或浸湿。

航行到海当中时,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慌,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全丢弃到海里去,不这样,(由于船太重)必定难以免祸。

副使在匆忙慌张间,把船里的东西全部投到海里去,更没有时间去拣择,大约投到一半的时候,风停了,船也平定了。

过了一会点数、检查船工所投的东西,都是这个副使的东西。

而李士衡所得的东西,由于在船底,就一无所失。

金山夜戏

[明]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

日晡②,至北固,舣③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④天为白。

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

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⑤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注释】①兖:

兖州,位于山东省。

②日晡(bū):

傍晚时分。

③舣(yǐ):

停船。

④噀(xùn):

喷洒。

⑤韩蕲王:

南宋名将。

1.解释加点的字。

(1)移舟过金山寺()

(2)已二鼓矣()

(3)徐定睛()

(4)视为何许人()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3分)()

A.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B.目送久之吾欲辱之

C.视为何许人缚者易为者也

D.是日更定矣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3.将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2)

4.说说张岱具有怎样的个性和情趣。

金山夜戏

1.

(1)到;

(2)击鼓、打鼓;(3)慢慢;(4)处所。

2.D(A项用/来;B项助词,形容词词尾/代词;C项是/做;D项都是这。

).

3.(D月光洒进(照射)树林,稀稀落落地,如同残雪一般。

(得分点:

漏,疏疏,2分)

(2)戏演完了,天将要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

(得分点:

完,曙,2分)

4.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率真自然,随性而为;沉醉于自然风景;赏玩风景的闲情逸致。

【参考译文】崇祯二年(1629年),中秋后一日,我经由镇江前往充兖州。

日暮时分到达北固山,将船停靠在江口。

月光如同流水,从囊中倾泻如江水,江中波涛吞吐,露气吸收了月光,喷薄至天都是白色。

我感到极大的惊喜。

移舟拜访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

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一路都十分寂静。

树林下洒漏的月光,疏疏落落如同残雪。

我呼唤小奴携带演戏的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等几出戏。

锣鼓喧天,一寺的人都起来观看。

有一个老年僧人,用手背擦着眼翳(多在中老年人身上的赘肉性的眼科疾病),突然张嘴,呵欠和笑、喷嚏一起出来。

慢慢地定睛(看着我们),到底该看作什么人,为了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来到的,都不敢问。

戏演完了,将要天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

山僧送我们到山脚,久久地目送我们,弄不清楚我们到底是人,是怪,还是鬼。

羲之好鹅

羲之性好鹅,会稽①有孤居姥②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③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④。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⑤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⑥鹅而归,甚以为乐。

【注】①会稽:

地名。

②姥(mǔ):

老妇。

③就:

前往。

④弥日:

终日。

⑤举:

全,全部。

⑥笼:

用笼子装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善鸣,求市未能得()

(2)求市未能得()

(3)姥闻羲之将至()

(4)羲之欣然写毕()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王羲之爱鹅、写鹅是他的人生寄寓。

古今中外,有人生寄寓的名人还有很多,请仿照下列示例,另举一个例子。

示例:

梅是林逋的人生寄托。

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羲之好鹅

1.

(1)擅长,善于;

(2)买;(3)听说;(4)高兴的样子。

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3.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4.菊是陶渊明的人生寄寓。

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莲是周敦颐的人生寄寓。

名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参考译文】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今绍兴)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擅长鸣叫,王羲之要求买下来却没有得到,就带着亲友驾车前去观看。

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

又有山阴(今绍兴)一个道士,喜欢养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

道士说:

“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一定把整群鹅都送给你。

”王羲之高兴地写完,用笼子装了鹅带回家,感到非常高兴。

迂公修屋

有迂氏①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话曰:

“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何以为父?

何以为夫?

”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③。

迂公叹曰:

“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①迂氏:

姓迂的人。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迂,迂腐。

②适:

嫁。

③雨兆:

下雨的征兆。

1.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是()

A.篱败/不修B:

篱/败不修

C.篱败/不/修D.篱/败/不修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妻子东藏西匿()

(2)延人治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2)

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用原文回答)

5.这则笑话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迂公修屋

1.A

2.

(1)妻子儿女;

(2)延请、邀请。

3.

(1)你凭什么做孩子的父亲?

凭什么做我的丈夫?

(2)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4.篱败不修,瓦裂不葺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5.讽刺了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的人。

【参考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叫他迂公,他的性格吝啬。

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

一天,半夜下起了雨,屋子漏雨漏得像水柱,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一边大叫一边辱骂,妻子责骂他说:

“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凭什么当父亲?

凭什么当丈夫?

”迂公无可奈何。

第二天,请来工匠将屋子修好。

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

迂公叹息道:

“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钱吗?

狗皮道士传

[清]陈鼎①

狗皮道士者,不知何许人,亦未详其姓氏。

明末,尝冠道冠,披狗皮,乞食于成都市中。

辄作犬吠声,颇相类。

家犬闻之,以为真犬也,竞相吠之。

岁余,群贼入蜀,人不敢前。

道士突至贼首马前数十步,大作犬吠声。

贼首怒,令群贼策马逐杀之。

道士故徐徐行,贼数策马,马不前。

贼首益怒,令飞矢射之,如雨,皆不中。

贼大骇,乃已。

他日,群贼入据成都,元旦群贼进贺,忽见道士披狗皮,列班行,作犬吠声。

贼首大怒,令群贼缚之。

道士乃大作犬吠声,盈庭如数千百犬争吠状。

合城之犬,闻声从而和吠之,声震天地。

贼首大声呼,众皆不闻,为犬声乱也。

贼首大惊而退。

既退,犬声息,道士亦不知何往。

【注】①陈鼎,清初文人。

他经历明亡清兴,目睹战争带来的种种惨状,文章多抒发沉痛的兴亡之感。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道士乃大作犬吠声。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尝冠道冠()

(2)辄作犬吠声()

(3)以为真犬也()

(4)合城之犬()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2)

4.狗皮道士生于乱世,用两个四字词语归纳他的性格。

狗皮道士传

1.道士/乃/大作犬吠声。

2.

(1)帽子;

(2)就;(3)认为;(4)的。

3.

(1)狗皮道士这个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

(2)整个庭院里好像有成百上千条狗在大叫一样。

4.愤世嫉俗,不畏强暴(其他如“满腔正气”“勇于反抗”等体现其勇于抗争的特点亦可。

【参考译文】狗皮道士,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

明朝末年,曾经戴着道士的帽子,披着狗皮,在成都府市集乞讨食物。

他常常发出狗叫的声音,叫得非常像。

别人家的狗听见了他的叫声,以为是真狗,争着一起叫。

过了一年多,贼人入侵四川,人们不敢上前。

道士突然跑到他的马前,离贼首的马只有数十步的距离,大声地学狗叫。

贼首很生气,下令手下骑着马追赶,想要杀掉道士。

道士故意慢慢地走,贼人多次用鞭子抽马,马都不肯向前跑。

张献忠更加生气了,下令用弓箭射杀道士,飞箭像密集的雨点一般向道士袭来,都射不中他。

贼人非常害怕,这才停止攻击他。

过了一段时间,贼人占据了成都,元旦时群贼朝见贼首,忽然看见道士身披狗皮,站在队伍中间,学狗叫声。

贼首很生气,令手下绑了他。

道士就大声地学起了狗叫声,整个朝上像数百条狗争先恐后地在大叫,声震四野。

全城的狗,听见了他的叫声,都跟着一起叫了起来,声音震天动地。

贼首大声地叫喊,周围的人被狗叫声弄得晕头转向,都听不见他的呼喊声。

贼首很震惊,连忙逃跑。

他逃走后,狗叫声也跟着停止了,狗皮道士也不知去向。

好戴高帽

喜人面谀①俗称“好戴高帽”。

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往辞其师。

师诫之曰:

“地方官为之不易也,慎之。

”其人曰:

“学生已备高帽一百,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不吝也。

当不使有所龃龉”师怒曰:

“吾辈素以正直立身,岂可谈人如此!

”其人曰:

“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耶?

”师颔其首③曰:

“诚哉,斯言!

”其人还,自语曰:

“吾备高帽一百,未赠已损一顶。

【注】①谀:

奉承。

②龃龉(jǔyǔ):

上下牙齿不齐。

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③颔首:

点头。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喜人面谀()

(2)素以正直立身()

(3)诣尊长()

(4)师诫之曰()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遇同仁辄遍送之

C.慎之

D.至之市

3.用“/”划分句子朗读停顿。

(一处))

吾辈素以正直立身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京官说“未赠已损一顶”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披露了人性的什么弱点?

好戴高帽

1.

(1)当面;

(2)向来、一向;

(3)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4)告诫。

2:

D(A项为助词的;B项为代词,代同仁;C项为助词,作形容词词尾;D项与例句一样,为动词,去、往。

3.吾辈/素以正直立身

4.天底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奉承的能有几个人呢?

5.京官的老师也是一个“好戴高帽”的人。

人性的弱点:

爱听好话。

【参考译文】一般把喜欢别人当面奉承自己叫作“好戴高帽”。

有一个京官要到外地去当官任职,离京之前,他去和他的老师告别。

他的老师说:

“外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

”那人说:

“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关系不融洽的人吧。

”老师就生气地说:

“我们以正直的方式对待他人,给别人做事,为什么要这样呢?

”那人说:

“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还能有几个人呢?

”老师点.了点头,说:

“你的话很实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