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0491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5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

《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docx

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

 

实验常规指标测定及实验仪器的使用

采后生理实验室

 

1、Vc(mg/100g)采用碘量法测定1

2、可滴定酸(%)参考国标(GB/T12456—90)——NaOH滴定法3

3、可溶性固形物(%)5

4、呼吸强度(mgCO2·Kg-1·FW·h-1)的测定6

5、乙烯生成速率(µL·Kg-1·h-1)7

6、氧气生成速率测定8

7、叶绿素含量测定10

8、果实硬度(kg·cm-2)11

9、细胞膜相对透性:

电导仪法测定12

10、乙醇、乙醛含量测定13

11、丙二醛(MDA)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14

12、多酚氧化酶(PPO)15

13、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16

14、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测定17

15、多酚类物质18

16、总酚含量的测定19

1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20

18、聚半乳糖醛酸梅活性的测定22

19、果胶甲酯酶(PE)活性:

酸碱滴定法-朱广廉24

20、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25

21、GSH的测定26

22、PAL活性测定27

23、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含量(ACCcontent)的测定:

28

24、ACC合成酶活性(ACCsynthaseactivity)测定:

29

25、ACC氧化酶活性(ACCoxidaseactivity)的测定:

30

26、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磺基水杨酸法书180页31

27、脂氧合酶活性(△OD234/gFW·min):

33

28、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34

29、果胶含量(中国农牧渔业部部标准果胶的测定NY82.11-1988)36

30、PE38

31、PG(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144)39

32、纤维素测定方法—————酸性洗涤法40

33、霉变指数41

34、带菌率42

35、褐变度43

36、病害体积(PVD):

44

37、果皮颜色的测定45

38、显微镜操作46

39、色差计使用方法47

 

1、Vc(mg/100g)采用碘量法测定

仪器:

三角瓶;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脱脂棉;漏斗

试剂:

1%淀粉:

取1g可湿性淀粉,先用10ml蒸馏水调匀,然后加90ml蒸馏水煮沸,边煮边搅拌,使其透明为止。

1%草酸:

取草酸10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备用。

0.01mol/L碘液的配制与标定:

配制:

取碘化钾(化学纯)3g,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加入碘(化学纯)2.5g,振荡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注:

用时需适当稀释,以便于读数。

标定:

取抗坏血酸(化学纯)0.02g(20mg)置于250ml容量瓶,用1%草酸溶液定容,吸取10ml抗坏血酸标准液,置于100ml三角瓶中,加1%淀粉1ml,再加1%草酸20ml,用标准碘液滴定至蓝色,同时吸取10ml蒸馏水按同样方法做空白滴定,15s不褪色为止。

按公式计算碘液的滴定度:

H(mg/ml)=(W×P/Q)/(V1-V2)

式中:

H—每毫升碘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mg/ml;

W—抗坏血酸的重量mg;

P—用来滴定得抗坏血酸得毫升数ml;

Q—抗坏血酸用草酸定容的毫升数ml;

V1—滴定时消耗碘液的毫升数ml;

V2—空白滴定时消耗碘液的毫升数ml。

方法:

称取匀浆15g,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定容至刻度,用脱脂棉过滤。

吸取10ml滤液,置于100ml三角瓶中,加1%淀粉1ml,再加1%草酸20ml,用标准碘液滴定至蓝色,15s不褪色为止,记下消耗碘液的毫升数。

每个样品重复滴定3次,取其平均值,并做空白实验。

X=

H×(V1-V2)×F

×100

m

式中:

X—每100g样品中Vc的mg数,mg/100g;

H—碘液的滴定度,mg/mL;

V1—滴定时消耗碘液的毫升数mL;

V2—空白滴定时消耗碘液的毫升数mL;

F—试液的稀释倍数;

m—试样质量,g。

 

注明:

芦笋试验中:

称5g匀浆,用草酸定容到50mL,吸取10mL滤液,加淀粉1mL,20mL草酸。

黄瓜(油菜、西芹等):

取匀浆20g,用草酸定容到100mL,吸取30mL滤液,加淀粉指示剂1mL,20mL草酸。

樱桃:

取15g,用草酸定容到100mL,吸取20mL滤液,加淀粉1mL,20mL草酸。

葡萄:

枣:

2、可滴定酸(%)参考国标(GB/T12456—90)——NaOH滴定法

试剂:

0.1mol/LNaOH溶液:

称取NaOH4g,溶于1000ml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用时适当稀释)

1%酚酞指示剂:

称取1g酚酞,溶于100ml95%的乙醇中

仪器:

碱式滴定管(25ml);容量瓶(250ml);移液管(20ml);三角瓶(100ml);漏斗;纱布

组织捣碎机;分析天平

操作步骤:

称取打成匀浆的均匀样品20g,用漏斗转入250ml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放置30min(摇动2-3次),混合均匀后,用六层纱布过滤。

吸取20ml滤液与三角瓶中,加酚酞指示剂2滴,用0.005mol/LNaOH溶液滴至粉红色,持续1分钟不褪色,记下NaOH溶液用量。

每个样品重复滴定3次,取其平均值。

结果处理:

含酸量X(%)=

V×N×K×(250÷20)

×100

=

83.75×V×N

W

W

式中:

X—以苹果酸计的总算百分含量(%);

V—滴定时消耗NaOH溶液的毫升数;

N—NaOH溶液浓度(mol/L);

W—样品鲜重(g);

K—换算系数,取0.067(以苹果酸计)

注意:

1、有些果蔬容易榨汁,而其汁液含酸量能代表果蔬含酸量,可以榨汁取定量汁液(10ml)稀释后(加蒸馏水20ml),直接用0.1mo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2、本实验配制溶液用水及稀释定容用水均为去二氧化碳的蒸馏水

3、各种有机酸当量值:

苹果酸0.067;柠檬酸0.064;酒石酸0.065。

因食品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总酸度测定结果通常以样品中含量最多的那种酸表示。

一般分析葡萄及其制品时,用酒石酸表示,其K=0.075;分析柑橘类果实及其制品时,用柠檬酸表示,K=0.064或0.070(带一分子水),分析苹果,核果类果实及其制品时,用苹果酸表示,K=0.067,分析乳品,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时,用乳酸表示,K=0.090,分析酒类,调味品时,用乙酸表示,K=0.060。

4、0.1mol/LNaOH标准溶液:

称取氢氧化钠(AR)120g于250ml烧杯中,加入蒸馏水100ml,振摇使其溶解,冷却后置于聚乙塑料瓶中,密封,放置数日澄清后,取上清液5.6ml加新煮沸过并已冷却的蒸馏水至1000ml,摇匀。

标定:

精密称取0.6g(准确至0.0001g)在105~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50ml新煮沸过的冷蒸馏水,振摇使其溶解,加二滴酚酞指示剂,用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30秒不褪.同时做空白实验.计算:

c=

m×1000

(V1-V2)×204.2

式中: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m—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1—标定时所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实验中所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204.2—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含量,g/mol。

5、原理:

食品中的有机弱酸在用标准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至终点(PH=8.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耗用标准碱液的体积,可计算出样品中总酸含量。

注明:

芦笋试验中:

取10g匀浆,加50mL蒸馏水,滤纸过滤,取20mL滤液,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0.05mol/LnaOH滴定至粉红色。

黄瓜(油菜、西芹等):

樱桃:

取10g匀浆,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的容量瓶,脱脂棉过滤,吸取滤液20mL,加3滴石蕊,每个样品重复3次(NaOH浓度0.05mol/L)

葡萄:

枣:

 

3、可溶性固形物(%)

仪器:

洗瓶;大烧杯;脱脂棉;镊子

方法:

采用pocketrefractometerPAL-1测定,每次取4个果,单果重复4次用镊子取汁测定。

 

4、呼吸强度(mgCO2·Kg-1·FW·h-1)的测定

方法1:

呼吸强度采用GXH-305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测定仪测定;

方法2: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取大小一致鸭梨果实9个,分别称重后,分三组置于经空气平衡的8L玻璃真空干燥器中,密闭30min,用10ml注射器从干燥器顶部取出部分气体,再从注射器中取1ml气体,用气相色谱测定,根据制作的CO2标准曲线计算果实呼吸释放出的CO2含量,果实呼吸强度以mLCO2·kg-1·h-1表示,重复3次。

气相色谱(GC7890F,上海天美公司)配置有CO2转化炉、氢火焰检测器(FID)和不锈钢填充柱(Porapak80-100),柱长2m,载气N2,进样温度120oC,柱温60℃,检测温度360℃。

呼吸强度(mlCO2·Kg-1·h-1)=

测得的CO2含量×(玻璃罐体积-果实体积)

果实总重量×密闭时间

 

5、乙烯生成速率(µL·Kg-1·h-1)

采用岛津2010型气相色谱仪法测定;

每次将5个葡萄果实置于350ml干燥瓶内,密闭4h后取样20ml,用岛津2010气相色谱仪程序升温法测定乙烯含量。

采用外标法计算,标样的体积分数为50μL·L-1

色谱柱与条件:

Agilent,DB-5(长30m,内径0.25mm,膜厚0.25μm);检测器:

FID,温度230℃;进样口:

温度120oC;升温程序:

80℃保持2min,6℃/min升温至230℃,保持1min。

载气:

N2,流速24ml/min;尾吹气:

N2,流速30ml/min。

尾吹:

30ml/min。

乙烯的体积分数(μL·L-1)=

样品峰面积×标样的体积分数

标样峰面积

乙烯的生成速率(µL·Kg-1·h-1)=

乙烯的体积分数×(玻璃罐体积-果实体积)

(密封时间×样品质量)

 

6、氧气生成速率测定

仪器:

①分光光度计;②离心机;③恒温水浴或恒温箱;④真空泵。

药品:

150nmol/L磷酸缓冲液pH7.8:

取A液(3.12gNaH2PO4·2H2O配成100ml)8.5ml,B液(7.17gNa2HPO4·12H2O配成100ml)91.5ml混合后定容至400ml即可;

2②10mmol/L盐酸羟胺:

称取6.9mgNH2OH·HCL用磷酸缓冲液pH7.8配成100ml(现用现配);

3③17mmol·L-1对氨基苯磺酸:

称取0.2944g对氨基苯磺酸,用30%乙酸微加热溶解后定容成100ml;

4④100μmol·L-1亚硝酸钠:

取6.9mg亚硝酸钠用蒸馏水配制成100ml。

(1)NO2-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7支试管,按表1加入各试剂用量,加完试剂摇匀,10分钟后测A530,以1号试管溶液调零。

以NO2-浓度能够为横坐标,A530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见表: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亚硝酸钠

0

0.1

0.2

0.4

0.6

0.8

1.0

磷酸缓冲液

2

1.9

1.8

1.6

1.4

1.2

1.0

对氨基苯磺酸

1

1

1

1

1

1

1

α—萘胺

1

1

1

1

1

1

1

NO2浓度(nmol/ml)

0

2-5

5

10

15

20

25

(2)样品测定:

①NO2-培育:

取试材样1g,放入10ml试管中并加入5ml10mmol·L-1盐酸羟胺,真空渗入后,将试管置于30℃温箱中温育45分钟,以使样品体内产生的O2·-与NH2OH·HCL充分反应,生成NO2-。

②显色测定:

样品温育结束后,从样品试管中吸取2ml溶液,与1ml对氨基苯磺酸和1mlα-萘胺充分混合,约10分钟完成显色反应,显色后的混合液,如有混浊可在2500×g条件下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测A530。

以50mmol·L-1磷酸缓冲液2mlPH7.7,对氨基苯磺酸1ml,α-萘胺1ml混合后调零。

(3)结果计算:

测得样品A530值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NO2浓度,然后进行O2计算。

O2·-产生速率(O2·-nmol/min·gFw)=

O2·-产生量

NH2OH育温时间(min)×样品重(g)

=

[NO2-]×2×4×V/a

min×gFw

式中:

4为反应体系毫升数

V:

为样品提取液总量(ml)

a:

为测定用样品提取液量(ml)

 

7、叶绿素含量测定

(1)材料:

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2)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研钵2套;剪刀;玻棒;25ml棕色容量瓶3个;小漏斗3个;直径7cm定量滤纸;吸水纸;擦境纸;滴管;电子顶载天平(1/100g感量)。

(3)试剂:

95%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4)实验步骤: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他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g,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95%乙醇(或80%丙酮)研成匀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比色杯内。

以96%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5nm、649nm和470nm下测定光密度。

6)、如用95%乙醇计算公式:

Ca=13.95D665–6.88D649

Cb=24.96D649–7.32D665

Cx·c=(1000D470–2.05Ca–114.8Cb)/245

如用80%丙酮计算公式:

Ca=12.21D663–2.81D646

Cb=20.13D646–5.03D663

Cx·c=(1000D470–3.27Ca–104Cb)/229

式中:

Ca、Cb分别为叶绿素a和b的浓度;Cx·C为类胡萝卜素的总浓度;D663、D646和D470分别为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3nm、646nm和470nm下的光密度,叶绿素a、b在95%乙醇中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为665nm和649nm,类胡萝卜素为470nm。

7).求得色素的浓度后再按下式计算组织中各色素的含量(用mg/g鲜重或干重表示):

色素的浓度X提取液体积X稀释倍数

叶绿体色素含量=-------------------------------------------------------------(mg/g)

样品鲜重(或干重)

 

注明:

芦笋试验中:

称1g匀浆,加20mL95%乙醇,滤纸过滤在波长665nm,649nm,470nm下测定吸光值。

樱桃:

葡萄:

枣:

8、果实硬度(kg·cm-2)

仪器:

去皮器

方法:

采用英国产TA.XT.Plus物性测定仪测定,每次取4个果在胴部去皮测定,单果重复4次取最大力,最后取其平均值;测试深度为10mm,P/2柱头(2mmØ),测试速度为2mm/sec。

(1)双击TextureExponent32

(2)关闭NotRegosterel

(3)Selectauser点OK

(4)进入TEE32界面,进入过程中,将其他所有窗都关闭

(5)点File选择New,双击Graph,最大化该窗口

(6)点TA

(7)将所测物品在载物台上放好

(8)点QuickTestRun

(9)点Library选ReturntoStartSeQ

(10)点Updataproject

(11)点File选SAVE

9、细胞膜相对透性:

电导仪法测定

用DDS-A型电导仪上海雷磁仪器厂生产测定,采用1cm直径的打孔器在5个果实赤道线上,去皮后即刻切取1mm厚薄片15个,置小烧杯中,加30mL去离子水,立即测其电导率P0,10min后测其电导率P1,然后煮沸5min,冷却至室温,并加水至刻度,测其电导率P2膜相对透性=P1-P0/P2-P0×100%膜相对透性测定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硬果率以每次测定时果肉硬度大于3.0Kg·cm-2的果实数目占最初总果实数目的百分比表示.。

(1)果皮相对电导率:

电导仪法测定

仪器:

小烧杯;三角瓶;洗瓶;纱布;电炉

方法:

用DDS-11A型电导仪测定,取大小一致的果皮20片(做2个重复),蒸馏水冲洗2次用干净纱布吸干水分置三角瓶中,加30mL蒸馏水,在振荡器上30℃振荡1h后测其电导率P1,然后倒入烧杯中煮沸10min以杀死植物组织,冷却至室温加水至刻度并在室温下平衡10min,测其电导率P2,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膜相对电导率=P1-P0/P2-P0

P0—空白电导率℃(蒸馏水的电导率)

(2)果肉相对电导率:

电导仪法测定

仪器:

小烧杯;三角瓶;洗瓶;纱布;电炉

方法:

用DDS-11A型电导仪测定,取大小一致的果肉20片(做2个重复),蒸馏水冲洗2次用干净纱布吸干水分置三角瓶中,加30mL蒸馏水,在振荡器上30℃振荡1h后测其电导率P1,然后倒入烧杯中煮沸10min以杀死植物组织,冷却至室温加水至刻度并在室温下平衡10min,测其电导率P2,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膜相对电导率=P1-P0/P2-P0

P0—空白电导率℃

 

10、乙醇、乙醛含量测定

取20粒葡萄,去皮去核后打浆后,称取20g匀浆样品,用200ml蒸馏水转入烧瓶中,用电热套加热蒸馏出100ml混合液。

气相色谱条件:

(岛津2010型)配置FID检测器和毛细管玻璃柱(DB-WAX)。

载气N2,流速14ml/min,进样量为1μl。

柱温100℃,气化室温度150℃,检测器温度100℃。

 

11、丙二醛(MDA)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

作者:

郝再彬等,《植物生理实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哈尔滨,2004,9。

试剂:

0.6%硫代巴比妥酸(TBA):

称0.6g硫代巴比妥酸用100ml10%三氯乙酸溶液定容或用热的蒸馏水溶解后定容(现配现用)。

10%三氯乙酸(TCA):

10gTCA用水定容至100ml。

方法:

称取试样5g,加10ml质量分数为10%三氯乙酸溶液,研磨至匀浆,10000r/min下离心20min;取上清液2ml(对照加3ml10%TCA溶液),加入2ml质量分数为0.6%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混匀后沸水浴上反应30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如澄清可以不离心)。

取上清液测定450、532、6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

计算:

按下式计算MDA的含量(%):

c1=11.71A450

c2=6.45(A532﹣A600)﹣0.56A450

式中:

c1—可溶性糖的浓度,mmol·L-1

c2—MDA浓度,μmol·L-1

A450、A532、A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按下式算出MDA的浓度(μmol·g-1):

MDA质量摩尔浓度(μmol·g-1)=c·N·W-1

式中:

c—MDA的浓度,μmol·L-1;

N—提取液体积,ml;

W—植物组织鲜重,g

 

12、多酚氧化酶(PPO)

方法一:

1)0.05mol/LpH6.5磷酸缓冲液

2)0.1mol/L儿茶酚(邻二甲苯):

称取1.10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酶液提取:

5g样品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入适量0.05mol/LPH6.5的磷酸缓冲液(总用量10ml),冰浴研磨成匀浆,4℃10000g离心20分钟,上清夜即为酶提取液。

活性测定:

(做两组重复实验)3.9ml0.05mol/LPH6.5的磷酸缓冲液+1ml0.1mol/L儿茶酚+2ml酶提取液,以煮过失活的酶液为对照。

37℃水浴保温10分钟,立即在420nm下测定吸光度值,30秒读一次,记录5min内得值。

计算:

酶活力=

△A×D

0.01×t

酶的比活力(0.01△A﹒g-1FW﹒min-1)=

△A×D

0.01×t×W

式中:

△A—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

D—稀释倍数即提取的总酶液为反应系统内酶液体积的倍数

t—反应时间(min)

W—果肉重(g)

方法二:

比色法[21,22,23]

酶液提取:

取5g果肉,于10ml的0.05mol/l磷酸缓冲液中(pH=6.5),冰浴研磨,在4℃下10000r/min进行冷冻离心20min,取上清液进行酶活测定。

酶活测定方法:

参照Galeazzi(1981)的方法,并加以改进:

向试管中加入3.9ml0.05mol/lpH=6.5磷酸缓冲液,加2ml粗酶提取液,对照用煮沸5min的酶液,于37℃水浴中平衡10min,取出试管向其中1ml0.1mol/l的儿茶酚,立即计时,记录随后3min内溶液在420nm处的吸光度变化,每30s读数一次。

重复三次。

以每分钟变化0.1吸光度值所需酶量为一个酶活单位,用⊿A420nm·min-1·g-1·FW表示:

 

13、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参照薛应龙等人的方法进行,略有改进。

定期取果5个,去皮去核,剪碎混匀后取1g果肉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入0.1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10ml含5mmol/L巯基乙醇的0.05mmol/L的0.05M硼酸缓冲液(pH8.8),冰浴研磨,10000转/分离心20分钟,上清液用于酶活测定。

取上清液1mL酶液,加入2ml的0.1M硼酸缓冲液(pH8.8),0.02ML-苯丙氨酸1mL,混匀后立即用分光光度计测OD290初始值,38℃水浴30min后测定终止值。

重复三次。

14、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测定

样品提取与PPO同,测定参照蒋跃明[152]的方法(1997)。

反应体系:

2.9mL磷酸缓冲液,1mL愈创木酚和2mL酶液,以煮过失活的酶液为对照,加入酶液后,立即于37℃水浴中保温10min,取出试管向其中1ml2%的H2O2,于470nm波长下比色,30秒读一次,记录5min内得值。

重复三次。

酶比活力(0.01ΔA/gFW•min)=

ΔA

0.01w×t×D

 

15、多酚类物质

1)酒石酸铁溶液的配制:

取0.1gFeSO4.7H2O,含有4个结晶水的酒石酸钾钠0.5g,加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ml。

2)酶液提取:

取20g果肉,冰浴研磨,假如PH7.8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沸水浴加热10min,过滤,冷却至室温,滤液为供试液。

3)比色测定:

5ml供试液,加5ml磷酸缓冲液,加5ml酒石酸铁溶液,充分摇匀后立即测定OD540nm,空白:

蒸馏水5ml

多酚%(以茶多酚计)=

A×7.826×V1×100

1000×V2×m

式中:

V1---------供试液总量

V2---------供试液吸取量

m-----------样品质量

 

16、总酚含量的测定

(1)药品:

75%甲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