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1841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

《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化养猪场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0综述文档格式.docx

2.1.1、初配种的公猪必须达到8-9月龄、100公斤以上。

2.1.2、按中强度使用的原则,即成龄公猪1次/日,连配3-4天休息1-2天,青年公猪1次/日,连配2天休息1天。

2.1.3、每月检测公猪精液1次,掌握精液质量。

2.1.4、食欲不振、体温有明显变化、精神不佳的公猪应停止使用,正常后方可使用。

2.1.5、调教、训练公猪,防止产生恶习,配种时配种员必须在现场监护,配种后公、母猪立即赶回各自圈舍。

2.2、人工受精

2.2.1、采精前的准备工作:

采精时所需的各种器具必须经过蒸煮、消毒后使其温度保持在37℃-39℃之间。

2.2.2、采精:

采用徒手法,操作员应将指甲剪短,准备好与公猪体温相近的消毒水,清理公猪包皮并刺激龟头使其尽快射精,直至二次射精,然后将精液过虑后收集到准备好的保温杯内,采精结束,将公猪赶回原圈。

使用频率与本交相同。

2.2.3、精液的稀释及储存:

采集好精液必须检验其密度、活力、畸形率等达到使用标准后用专用稀释液按1-4倍的比例进行稀释,稀释后的精液放入16℃-19℃之间的恒温冰箱内,每天摇晃2次,准备待用(可保存3天)。

2.2.4、输精:

将输精管、润滑剂、消毒水、一次性手套、记录本连同精液带到输精地点,首先对发情母猪实施外阴消毒,然后将输精管顶端涂上润滑剂,以45度角向上顺时针缓缓插入母猪阴道,感觉有阴力时再逆时针旋转,直至输精管前端被锁住后将精液缓缓注入,同时对母猪进行必要的辅助刺激(按压背部、乳房、外阴等)以防止精液倒流,约5分钟即可。

3、饲喂

3.1、因种公猪配种体力和营养消耗较大,必须加强种公猪的饲喂,有条件可在饲料中加适量的青菜胡萝卜等,防止饲喂霉变和质差的饲料。

3.2、高强度配种使用时,每天需加喂一枚鸡蛋或其他高蛋白饲料。

3.3、根据膘情、使用强度及精夜质量,适当增减料量。

3.4、喂后不能马上配种,要经常检查饮水器或水槽水质清洁,保持充足饮水。

4、管理

4.1、做好配种使用记录,掌握种猪的健康状况,填好种猪卡片,妥善保管。

4.2、公猪需有足够的运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增加户外运动,防止脂肪沉积过胖,保证体质健康。

4.3、种公猪配种、运动、饲喂都必须单栏管理,不可放在一起,防止打斗咬伤。

4.4、不可粗暴鞭打公猪,尽量做到人猪亲和。

4.5、公猪配种后,不准用冷水洗浴,或到水坑打滚。

4.6、公猪配种使用、饲喂、清扫卫生,必须由本栋饲养员负责,不准委托他人,以免伤人、伤猪,造成事故。

二、母猪的饲养操作规程

1、圈舍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1.1、前期母猪离开圈舍后立即清理圈舍、围栏卫生,用清水刷洗猪槽围栏,床面达到清洁干净。

1.2、刷洗干净后的圈舍、围栏、饮水器及时检修,达到使用标准。

1.3、检查合格达到使用标准的圈舍、围栏、食槽、床面、通道使用前要用2%的苛性钠溶液彻底消毒,晾干后使用。

1.4、料车必须专用,不许混用借用,粪车经常刷洗、消毒,保持清洁干净。

1.5、配备栋舍的专用工具必须妥善保管,不准串用,丢失按价赔偿。

2、母猪转入后

2.1、按卡交接,查清母猪耳号,品种及卡片记录的其他事项,如有不符及时与上道工序校正。

2.2、准确无误后赶至指定的消毒场所,用敌百虫溶液对猪体进行驱虫和其他消毒溶液消毒,严格配制溶液的比例标准,防止无效或中毒。

2.3、接入后的母猪要及时入账,认真填写日期、断奶配种等其他有关事项。

2.4、大群饲养的母猪,要视膘情的好差强弱分群管理,防止强抢弱食和相互咬伤等事故发生。

2.5、单体限位的母猪要按配种、妊娠时间先后秩序排列。

3、饲喂标准

3.1、喂法采用“高低高”的饲喂方法,前后分三个阶段,适当增减料量。

3.2、断奶、空杯及配种后前20天为“前期”,日给料2.5公斤。

3.3、配种20天后至90天为“中期”,日给料2.5公斤。

3.4、妊娠90天以后为“后期”,日给料量增至2.8公斤。

3.5、后备猪、个别母猪、哺乳母猪可根据膘情适当调整。

4、母猪发情鉴定及适宜配种时间

4.1、初期

4.1.1、食欲减退,不安、鸣叫,爬跨其他母猪,但不接受爬跨。

4.1.2、阴部湿润红肿,内阴两壁有条状充血,有粘液流出,但不接受公猪交配,经产母猪约1天时间,后备母猪约2天时间。

4.2、中期

4.2.1、继续烦躁不安走动,时而站立不动发呆,接受其他母猪爬跨。

4.2.2、用手按臀部不动,两耳抖动,阴部红肿稍退,内阴两侧完全充血呈红色,但愿意接受公猪交配,有时发出求偶声,此时正是最佳交配时间,持续约2天,应交配2次。

4.3、后期

爬跨其他母猪,但不接受爬跨,阴部湿润红肿减退,内阴两侧充血呈紫红色,不接受公猪爬跨,约1天时间,发情症状即告消失,食欲、体温恢复正常。

5、母猪配种后管理

5.1、母猪配种后18天-22天不再发情可视为妊娠,其表现为性情温顺、采食增强,走路运动平衡,喜吃贪睡。

5.2、背毛发亮光泽,腹围增大下垂,乳房逐渐突起,乳头呈八字形。

5.3、阴唇向上翘起,两月后能摸到胎动。

6、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

6.1、不准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供给充足清洁饮水,单体限位饲喂时要少添、勤添,延长采食时间,以增加在限位栏的站立时间和运动量。

6.2、母猪转栏、转群时,严禁粗暴鞭打和急赶,必须缓慢赶入、赶出,防止惊吓刺激造成流产,转舍转栏应在饲喂前进行。

6.3、做好防寒、防暑工作,防止感冒、中暑,猪舍温度要保持平稳,夏要通风,冬要保暖,舍温控制在10-14℃,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6.4、按照妊娠期114天提前7天转入分娩舍产仔,单体限位饲养的母猪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前3周转离限位栏,调至有运动场所的圈舍饲养,以增强运动量,达到顺利分娩,防止群饲打斗咬伤,造成流产。

7、卫生防疫

7.1、母猪的防疫按种母猪防疫程序接种。

7.2、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消毒一次,圈舍、围栏、食槽、水槽、通道经常保持清洁干净,无污物、污迹,平时及时清扫,粪便排放指定场地。

7.3、做好经常性的灭蝇、灭鼠工作,定期组织采取药物扑杀与设施消灭相结合的办法,防止疾病传播。

7.4、严格遵守操作要求,未经领导同意不得擅自调群、串岗、顶岗、乱串栋舍。

三、分娩舍饲养管理及操作规程

1、分娩舍进猪前的准备

1.1、围栏尽量在距上次使用时间间隔一周,进猪前要彻底消毒,围栏达到接猪使用的标准,用具齐全。

1.2、进圈、栏前首先核实卡片记录,查清耳号、品种、配种日期等是否相符,按预产期提前7天转入。

1.3、在指定场地进行猪体消毒和体外驱虫,然后缓慢将猪赶入高床。

1.4、进入高床的母猪要防止跳栏,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适应环境,视膘情调整饲喂量,产前要限饲减量,投入适量的消化药或缓泻药,防止母猪便秘。

2、做好接产工作

2.1、按预产期注意观察母猪产前症状表现,时时准备接产。

2.2、接产人员必须注意卫生,剪短指甲洗净手,准备好接产必备的器械和药品(剪刀、纱布、乳胶手套、毛巾、碘酊、0.2%高锰酸钾溶液、保温灯及垫料等)。

2.3、仔猪产出后,立即清除仔猪口腔内的羊膜粘液,迅速擦干仔猪身上的羊水及精液,防止造成消化不良和体温散失。

2.4、断脐长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为宜,断脐处涂碘酊防止感染,然后立即将仔猪放入保温箱内,保温箱温度不低于31℃。

3、喂乳

3.1、母猪喂乳前,用0.2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乳房,使乳头清洁干净。

3.2、剪掉仔猪犬牙,防止咬伤乳头,造成母猪不安,拒绝哺乳。

3.3、固定乳头本着前弱后强,抑强扶弱的原则,前后排列,让仔猪都能吃上初乳,以增强仔猪免疫力,三日内仔猪喂乳时,必须由人工看护、固定乳头,训练仔猪固定哺乳,防止强抢弱食。

3.4、假死抢救,可用酒精涂抹鼻部或针刺鼻孔,或用人工呼吸法,双手握两前肢和两后肢做伸曲运作,反复多次,直至有呼吸和发出声音为止。

3.5、防止无乳,详细检查母猪的泌乳情况,对泌乳不足或无乳的母猪,要认真进行诊治。

3.6、定时对母猪的体温进行检测,防止胎衣残留,恶路不畅、子宫炎、乳房炎的发生。

3.7、无乳按摩疗法有利于降低肿胀、消除炎症、促进放乳,用温肥皂水、湿毛巾按摩母猪乳房,每日按摩3-5次,每次20-30分钟,并且每隔几小时挤奶10-15分钟。

4、防病与防疫

4.1、仔猪出生应在3日内补钙,一般采用铁钴注射液,或硫酸亚铁抹母猪乳头,有低血糖症的还需补适量的糖。

4.2、仔猪出生一周后要训练开食,使仔猪尽早学会采食以增强体质,减少母猪负担。

4.3、仔猪料槽要少添勤给,达到增进食欲、防止霉变。

4.4、仔猪黄白痢是仔猪常见病,要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并根据母乳情况调整母猪饲喂的间接疗法。

4.5、产后母猪要检查体温有无变化,食欲是否正常,防止乳汁稠稀不均,酸碱失衡,造成仔猪下痢。

4.6、新生仔猪要按防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由防疫人员操作)。

4.7、仔猪去势,仔猪出生后15天进行去势,由兽药人员操作。

5、断奶转群

5.1、仔猪出生后一般在4周龄(28日龄)断奶,因母猪体弱或仔猪强弱可提前或延长,提前不能低于3周龄(21天),延长不能超过5周龄(35天)。

5.2、仔猪断奶前母猪要限饲减料,防止母猪乳房炎。

5.3、断奶仔猪在母猪赶离后,在原处保育一周,以防突然离开母猪,环境变化造成应急反应。

5.4、转群移交,断奶后仔猪原处保育一周后,经检斤、清点、确认强弱后由分娩舍移交保育舍饲养。

6、清理产圈、猪栏

6.1、产圈、猪栏要保持清洁卫生,无污渍、粉尘,保持设施完好。

6.2、母猪、仔猪转出后,立即清理卫生,冲洗地面、网床,清理保温箱垫料,围栏擦洗干净,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晾干后待用。

6.3、分娩舍每周消毒一次。

四、保育猪饲养管理及操作规程

1、保育舍

1.1、保育舍必须保持清洁卫生,舍温不低于16℃,不超过20℃,相对上湿度75%,根据气候变化调整舍温,保持通风良好,舍内空气新鲜。

1.2、地面、网床、围栏、食槽经常用清水刷洗,保持清洁无粪便、污迹。

1.3、定期对地面、网床、围栏、食槽进行消毒,围栏内无猪时可选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有猪时可根据实际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用无害的消毒剂。

1.4、经常检查巡视围栏、网床、食槽、饮水器有无损坏,保证正常使用。

1.5、备好专用工具,粪车、料车、料撮、扫帚,不准混用、串用、借用。

保育猪转群检斤前要校对磅秤,保证计量准确。

2、定栏分群

2.1、从分娩舍转来的仔猪,移交时双方检斤、清点头数、重量、确认28-35日龄6公斤以上为壮仔,6公斤以下为弱仔,确认后双方签字登记入账。

2.2、保育舍接收的仔猪,分大小、强弱进行饲养。

2.3、发现病弱、咬尾仔猪,及时隔离饲养治疗。

2.4、保育舍保育仔猪时间一般在4周龄,体重达到18公斤以上,即可转入育肥舍或做仔猪出售。

3、防疫、治疗、驱虫

3.1、搞卫生防疫工作是保证猪群健康安全、减少发病的有效途径,要求保育舍饲养员认真填写保育卡片,治疗记录、防疫时间等内容。

3.2、按防疫规程接种疫苗,保证剂量,不落一头。

3.3、仔猪皮肤对外界敏感,预防能力差,容易感染皮肤病,所有要定期进行常规体外驱虫或治疗性驱虫,以防皮肤病的发生。

3.4、仔猪保育阶段是养猪比较重要的阶段,离开母乳喂养不仅营养发生变化,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仔猪带来应急因素,所以加强保育仔猪饲养管理尤为重要,要注意观察仔猪采食,粪便及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防止疾病发生。

3.5、仔猪黄、白痢是仔猪常见病,应认真观察,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并清除粪便进行消毒,防止扩散。

4、饲喂

4.1、转入保育舍的仔猪两周前应继续饲喂代乳料,第三周开始添其他料。

4.2、自动料槽存料量不准超过两日,尽量做到常备、少给、勤添,严防饲料发霉。

4.3、临时指定添加的药物要按标准添加均匀,必须随喂随添,采取扩大法拌入。

4.4、饮水器保持充足饮水,增加的特用饮水槽,要保持清洁,及时更换饮水或药液。

5、卫生清理

5.1、每日至少三次清理网床粪便,保证网床清洁,冬季尽量少用水冲洗,保证温度,清扫的粪便及时送到指定的排放场所。

5.2、通道、墙体、墙角、围栏不准有粪便污迹、粉尘,圈栏、食槽要经常擦洗保持清洁。

5.3、病死猪或无质量价值的仔猪扑杀后的尸体要及时清离现场,在指定地点深埋或焚化。

5.4、保育舍非本栋饲养员或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舍内要定期灭蝇、灭鼠,防止疾病传播。

五、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及操作规程

1、进猪准备

1.1、清理卫生,冲刷床面、围栏、通道、墙壁、屋顶,检修围栏及饮水器。

1.2、彻底对用具、圈舍进行消毒,晾干待用。

1.3、备好各种专用工具,料车、料撮、粪车、扫帚等。

1.4、准备进猪登记账簿。

2、进猪定栏、分群

2.1、保育舍与生长育肥舍饲养员是交接仔猪的当事责任人,双方必须做好交接工作,详细清点头数、重量、仔猪健康状况,做好登记。

2.2、转入的仔猪应是背毛光泽、体质健壮的健康猪只,体重应在18公斤以上,弱、僵仔的接收由领导酌定。

2.3、应根据圈栏的面积采取“一分为二”的定栏原则,即现在一栏待猪增长到分成两栏数为准。

2.4、大小、强弱分群定栏,本着择强不择弱的原则,防止较量咬伤、强抢弱食、影响增重。

3.1、生长育肥猪采用食床饲养法,即采食、卧睡在一个床面上,要加强育肥猪的两点定位训练,即采食卧睡、饮水、排粪便固定训练,使猪养成习惯。

3.2、根据猪场圈舍的功能设计,将生长育肥两个工艺合并为一个工艺,分先后两个阶段饲喂。

3.3、第一阶段,仔猪转入两周内喂给保育料,第三周起以每天15%的递增方式掺拌1号料,第四周全部饲喂1号料,至体重达到40公斤时开始转入育肥阶段。

3.4、40公斤以后在一周内每天以15%的递增方式掺拌2号、3号料,直至出栏。

3.5、饲喂要求,喂前首先清理食槽、床面,保证清洁干净,添喂本着少添勤添,分次给料以增加猪只食欲,保证食欲旺盛,散落的料要及时收回。

3.6、需添加勤添药物或饲料时要掺拌均匀,采取扩大法,随喂随添。

3.7、注意观察猪只精神、食欲、粪便是否正常,如有变化及时汇报,采取措施积极治疗。

4、防疫、卫生、管理

4.1、按防疫规程及时注射有关疫苗,使猪只达到免疫保护,每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

4.2、严禁饲养员乱串栋舍,串借混用工具,减少疾病传播。

4.3、设置的消毒设施必须有效管用,每周日猪舍进行消毒一次(交替使用消毒剂)。

4.4、及时清除粪便,排放到指定场地,圈舍、围栏、通道、墙壁、屋顶必须保持清洁干净,不准有污物、污迹,门窗玻璃明亮,定期进行灭蝇、灭鼠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六、后备猪的饲养管理及操作规程

1、初选

采用“窝选个体留”的原则,从分娩舍到保育舍到后备舍逐步选育,选育标准首先要求体型匀称、四肢健壮、乳头6对以上、阴户较大的,其次要查找母代性能,如产仔成绩、泌乳情况等,从中选育优质的后备猪。

2、管理

60公斤以前按着保育、育肥猪的管理方式进行饲喂,60-90公斤后改换专用料型饲喂,90公斤以后到配种改换空怀猪料型饲喂,体重达到100公斤以上、日龄210天左右参加配种。

3、防疫

出生到188日龄期间按仔猪的防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188日龄以后每隔5天分别接种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口蹄疫、伪狂犬(二免)、猪瘟、蓝耳病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