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9977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docx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1)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

——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

(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观点: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

(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

同意。

理由: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

不同意。

理由: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可以判断不同意,理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结合材料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

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斯大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斯大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

(2)开放性题目,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

炮轰后的凡尔登

(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

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

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

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

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

(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

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应该填什么人物?

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条约》。

巴黎和会。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华盛顿会议。

美国。

(4)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弱国无外交。

(意思相近也可)

(7)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小问:

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二小问:

这是一场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第一小问:

依据材料二“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的信息可知,材料出自《凡尔赛条约》;第二小问:

它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第三小问: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第一小问:

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的;第二小问:

此次会议是由美国倡议召开的。

(4)依据所学可知,《九国公约》的签署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依据所学可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我的感想是弱国无外交。

(7)依据材料四中“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信息可知,应该填写甘地,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5.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

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

【答案】

(1)法国;德国

(2)同盟国

(3)意大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

6.史料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素养专练)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的信息可知,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一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7.

(素养专练)

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相关知识点?

如果再让你补充一幅图,你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哪方面的图片?

【答案】图1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图2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

补充有关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一“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向英国发起挑战。

图二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和美国比较快,在这两个国家中,经过若干个十年,煤和铁的产量各增长一倍。

而苏联从1928年到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了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苏联1939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但在质量上,按西方的标准,生产水平是低的。

许多仓促建成的新工厂质量差,且为迅速的折旧所苦恼。

材料二:

1937年世界主要国家纸产量比较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苏联

人均产量

103磅

92磅

92磅

51磅

17磅

11磅

——以上材料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苏联钢铁、煤的生产取得上如材料一所述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说说这段时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1)苏联从1928年开始,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

(2)工业建设速度快,但质量差;相对于重工业,轻工业发展滞后,与纸相关的文化产业也相对落后。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而苏联从1928年到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了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苏联1939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可知,苏联从1928年开始,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苏联当时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期间,苏联的工业建设速度快,但质量差;相对于重工业,轻工业发展滞后,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也相对落后。

9.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部门/年份

1841年

1877年

工业

43%

55%

农业

20%

14%

服务业

37%

31%

 

材料二:

1920年8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做“安东诺夫叛乱”。

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

——郑异凡《在农民暴动的压力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起因之一》

材料三:

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农业调整法》。

随后,农业部在华莱士(农业部长)领导下开展了严厉的限产措施……农业部……先后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业抵押法”、“农业贷款法”等,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创立的农业常平仓制度、现代农业信贷系统、新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等,随后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王祖奇《亨利•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

农民在起义中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大危机的主要措施。

这些措施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议。

【答案】

(1)变化:

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

原因:

工业革命的完成。

(2)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实现: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

(3)措施:

限制生产;加强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

影响:

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建议:

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关注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中1841年和1877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直观的看出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

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

战时共产主义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为了将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确保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而被迫采取的带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这在当时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对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具有重大作用。

但是,在把握政策的分寸和限度及实施手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弊病和错误。

因此,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

这些措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我们需要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

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以上材料——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

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

一位战地记者写道: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四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

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

(1)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不同:

材料二:

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

(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材料四:

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

(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因素:

一战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3)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战争的影响,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需答出两点)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依据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

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

依据材料四“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

请求基督行行好吧。

只要 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

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 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

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

依据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

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 一百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是一战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3)以古鉴今,一战启示我们: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性质以及影响的相关史实。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