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8939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菏泽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

2018.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

高考范围。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汉字

解释

“王,天下所归王也。

”“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

而参通之者,王也。

“父,矩也。

家长率教者”“为手持刀斧之形”。

斧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武器。

故用“父来表示手持石斧,具有成权救导子女的父家长”。

“夫,丈夫也。

从大,一以象簪也”。

“夫”像一个正面的人端然站立,头插发簪,乃权利之象也。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

从口从矢。

“口”为旗帜,夫为箭。

上表为汉字“王”“父”“夫”“族”在《说文解字》冲的注解。

这主要反映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父系血缘关系开始受到重视

C.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25.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泰汉时期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26.

记述

出处

(太祖)召太宗,延入大寝,酌酒对饮。

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有不可胜之状……是夕,太宗留宿禁内。

将五鼓……帝已扇矣。

文莹《湘山野录续录》

皇后使王维恩召贵州防御使德芳(太祖之子)。

继恩径趋开封召晋王(太宗)……(晋)王曰:

“吾当与家人议之。

”久不出,继恩促,说与王步至宫。

司马光《涑水记闻》

上不豫……夜召晋王,属以后事。

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灿影下,晋王时或离席……既而上引柱斧敲地,大声谓晋王曰:

“好为之!

”癸丑,上崩于万岁殿。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代发生的同一件事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宋太祖的死亡不仅突然而且离奇B.皇后与晋王合谋杀害宋太祖

C.宋太祖死前与晋王之间发生争执D.宋太祖有意把王位传给晋王

27.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

C.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D.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

28.“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这体现了

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

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

29.

年份

农业

(亿元)

工矿交通业(亿元)

服务业(亿元)

国民收入总计(亿元)

年平均增长率(%)

人口(亿)

人均国民收入(元)

年平均增长率(%)

1850

181.64

4.15

43.80

1887

99.87

14.49

29.07

143.43

-0.64

4.00

35.90

-0.54

1914

128.01

24.80

34.72

187.64

1.00

4.55

41.22

0.51

(注:

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上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

据此可知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30.按规定,“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作为权力机关,可以选举、罢免边区政府主席委员及高等

法院院长;制定边区单行法规,批准民、财、教、建、粮食及军事等各项计划;督促、检查边区政府对参议会决议的执行,等”。

此举主要是为了

A.探索人民民主专政模式B.推翻国民政府独裁统治

C.适应民族解放战争需要D.巩固边区政府自治地位

31.有学者指出,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

其必要性是指

A.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B.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D.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

32.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

苏格拉底回应说:

“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

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

这表明苏格抗底认可

A.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B.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

C.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D.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

33.有学者指出:

“虽然1688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据此可知,光荣革命

A.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B.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

C.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D.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34.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

 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A.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B.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D.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35.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3-1989年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综合图7可知,这一时期

A.工业发展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为平稳

B.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支配地位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下降

D.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比考题:

共135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2018年1月7日,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刊登对《三国演义》首个德文全译本的翻译者德国汉学家尹芳夏的专访。

尹芳夏对记者说,德语读者可以通过这部小说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三国演义》是一本关于战术谋略的书,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思想就是:

我要如何为自己赢得合适的人才?

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事情,就像英语里常说的“Itisallabouthiringpeople”(一切在于雇用人才)。

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要想成功,不一定非要成为规模最大的企业,这也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体现,比如很多典型的以少胜多、以计谋取胜的战役。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

尹芳夏还认为,《三国演义》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面对目前欧洲所面临的局面,也是可以有所借鉴的。

我们看到在政治领域,人们希望建立起一个联合的、强大的、不断扩张的欧洲,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自然会滋生危机,比如希腊、葡萄牙和意大利。

在这种局面下,需要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建立一个让大家都感到舒适安宁的欧洲,当然也应该认识到一点就是,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欧洲随时都有可能会面临分崩离析。

(1)德文版《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这一成功的积极影响。

(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欧盟有所借鉴的原因。

(12分)

 

(3)请就中德两国扩大文化交流提两条建议。

(4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孔丘反对门人冉求为季氏征课重税,要求统治者“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和“使民以时”,后来概括为“时使薄敛”。

政治家管仲提出:

“沟渎遂(通)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战国晚期的荀况主张: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

商鞅指出,“民不逃粟,野天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摘编自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材料二

冯桂芬曾言:

“然则,居今日而言裕国,宜何从?

 曰:

‘仍无逾于农桑之常说,而佐以树茶开矿而已’。

……上海一口,贸易岁四五千万,而丝茶为大宗。

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滋事。

且夷书有云:

‘中国地多遗利。

舍我不开,而彼开之,坐视其捆载而去,将若之何!

’”梁启超指出,“衣食之源”的大小,“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

“凡欲加力莫如机器”,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

“以富者之财,贫者之力,合而用之,以取无量之财于地”……在中西文明的碰撞冲突之中,他们开始用一种世界眼光来看待这一切的变化,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摘编自冯桂芬《筹国用议》叶世昌《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富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冯桂芬、梁启超等人富国思想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作用。

(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根线,这些线有交叉,有平行,涉及方方面面,如生产发展、阶级斗争、思想冲突、政治变革等等,我们可以用所有这些线来观察世界,观察世界上发生过的许多重大事件;但所有这些线,所有这些事变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到20世纪,欧美国家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并把世界带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近现代”(The Modem Times)。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道光十年(1830年),魏源在陶澍支持下,创淮北票盐,票盐的优越性逐渐被实践所证明。

随后,河东、两浙、福建都相继改行票盐。

清代本来纲商(成批运销大量货物的商人)具有购销食盐的特权,照理应该按引行盐,交纳盐税。

但随着情况的变化,持有窝根(领引贩盐,有固定的销售区,国家给予凭单)的纲商,只作为中间商,将窝根转租与运商,盐的成本增加,因而魏源主张无论任何人,只要照章纳税,就可量力认票提盐,到指定州县贩卖,一定程度调动了盐商的积极性。

为了达到既不影响国家收入,又减轻盐课的目的,魏源以现有盐课总数摊入现行额引,计算出每引盐课量,作为定额一成不变,并尽量压低盐在流通中的不合理开销。

魏源认为,舍贵就贱既然是人之常情,那么,降低盐价势必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非减价曷以敌私?

 非轻本曷以减价?

 非裁废昌以轻本?

 非变法曷以裁货?

——摘编自宋银桂周巧燕《魏源与两淮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魏源两淮盐政改革的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源两淮盐政改革的影响。

(9分)

 

46.【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赫鲁晓夫执政后,制定了以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为主要内容的对外新战略,即“三和路线”。

1955年5月苏联放弃长期坚持的只有先解决德国问题才能签订对奥和约的立场,签订了《奥地利国家条约》,结束四大国对奥的分占和管制。

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举行战后两国首脑首次最高级会晤——戴维营会谈,此后又于1961年同肯尼迪总统举行了维也纳会谈……赫鲁晓夫在苏联火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箭核战略”,认为苏美军事差距已经缩小,要求苏美合作主宰世界。

对不愿接受其控制的东欧国家,苏联施加强大的政治、经济压力甚至进行军事干预……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是苏东国家经济、军事合作的场所,同时也是苏联控制东欧国家的工具……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向22个亚非国家提供了38亿多美元的经济援助,力图以此影响受援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加深它们同苏联的关系,并谋求对美国政治上的优势。

——摘编自金学明主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实施情况。

(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三和路线”实施的影响。

(7分)

 

47.【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刘徽对《九章算术》进行了研究,并用中国传统作注的方式,对《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概念给予科学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中国传统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他的思想又成为他数学创造的思想基础。

他在《方程章注》云:

“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以正负以名之”“言负者未必负于少,言正者未必正于多”。

他对待学术问题实事求是,从不虚夸。

为了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和计算圆周率而创立了割圆术,不过这种拼割在有限中只能获得近似的结果,而命题最终成立是要通过无穷的极限过程来实现。

《九章算术》包含了若干正确的概念和判断,然而却没有明显的逻辑推理过程,因而,他认为数学的真理性是需要论证的,而论证又必须建立在明白的、可靠的证据基础之上。

他还以“规矩度量可得而共”为指导思想,把数与形巧妙地结合。

刘徽的思想是深邃的,伟大的,他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在数学上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李旭娟《数学家刘徽的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刘徽的数学思想。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徽及其数学思想。

(7分)

 

菏泽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24.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汉字与宗法制。

【解题思路】中国古代文明分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思想文化(精神文明)。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文明方面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这种制度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成熟于西周并被历代王朝统治者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王权、父权、夫权、族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这种制度文明的严密,我们从汉字的造字形体中也可略见一斑,故正确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25.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

【解题思路】秦汉时期,皇权至上,皇帝对官员有任意提拔和贬斥的权力,以致出现封建官僚体制中“职无常守”的现象,这表明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故C项正确。

材料中未出现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标准,故A项错误;“职无常守”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策略,并非是官僚体制受到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干政,故D项错误。

26.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别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三本史书对于宋太祖的死亡都认为不仅突然,而且离奇,故A相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在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晋王赵光义对于宋太祖驾崩并不知晓,自然无所谓的“发生争执”,也未提及与皇后合谋,故排除B、C两项;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27.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明朝经济。

【解题思路】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等级观念受到挑战,故B项正确。

明代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仰给于商品贸易,而非单指“外贸”,故排除D项。

28.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列强第一次直面中国大规模的群众反抗和暴力干预,深深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欲望和殖民思想,也改变了列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对列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皆非材料体现出的影响,故排除。

29.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前期中国的经济。

【解题思路】根据表格数据1850年中国几乎还没有近代生产方式,全部国民收人均视为农业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而到1887前后,近代中的国民收人中已经有产业划分了,说明近代中国经济已经产生,故C项符合题意。

从表格数据中得不出A、B两项的结论,故排除;D项中“严重”一词表述太过牵强,故D项错误。

30.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后期的政治。

【解题思路】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存在于抗战期间,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民族解放战争进程,C项正确。

民主建设不是抗战期间的主要任务,A项错误;国共合作是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B项错误;参议会的设置主要目的不在维护地方利益,D项错误。

31.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经济。

【解题思路】材料主要分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必然要求变革生产关系,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这就决定了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

虽然是借鉴苏联模式,但是这不能表明改造的必要性,故排除A项;当时工作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故排除B项;材料分析的是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故排除C项。

3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经过反思后”“最好的论点”等信息可知,苏格拉底的态度很明显,理性才是道德领域中真理的最后裁决,故C项符合题意。

A项所述与智者学派观点一致;B项不是题目考查的主旨,故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3.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

【解题思路】光荣革命使英国开始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这一政体的建立实现了旧势力与资产阶级的妥协,使英国开辟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又维护了政局和社会的稳定,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A项正确。

B、C两项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34.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方思想文化。

【解题思路】启蒙学者塑造愚昧反动的老贵族形象,旨在嘲讽批判现实社会中的封建旧势力,反映出新旧势力的尖锐对立,D项正确。

启蒙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故B项错误;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反映了浪漫主义风格文学的特征,这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

35.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

【解题思路】表中数字是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对比,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主导着世界贸易,故选B项。

表格分析的是贸易比重的变化,而非贸易出口额,A项错误;C、D两项与表格中的数字变化不符,故排除。

40.

(1)《三国演义》成功走出国门,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2分)有利于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2分)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分)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分)人们在建立一个联合的、强大的、不断扩张的欧洲的过程中,滋生出了危机。

面对这一局面,需要“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欧洲建设提供借鉴。

(3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分)借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利于欧盟及其成员国正确把握欧盟的现状、规划欧盟的未来,处理好欧盟与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推动一个联合的、强大的、不断扩张的,让大家都感到舒适安宁的欧洲的建立。

(3分)

(3)①举办中德探寻之旅等文化活动,增进两国文化交流。

②扩大两国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规模,促进两国学术交流。

(每条2分,共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41.

(1)思想:

轻徭薄赋;发展农商,兴修水利,藏富于民;主张节俭。

(4分,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

小农经济兴起;统治者赋役沉重,民众不堪重负;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影响。

(6分)

(2)内涵:

劝课茶桑,扩大出口;鼓励开矿,维护利权;主张采用机器生产代替人力,以工立国;实行保富政策,鼓励富人投资新式企业。

(6分,任答三点即可)评析:

冲击了落后的自然经济,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有利于推动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体现了初步民族意识,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掠夺;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却无法真正实现。

(9分)

42.示例:

(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论题:

欧美国家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特点。

(2分)阐述:

欧美国家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

在政治领域里,英国走和平渐进改革的路,法国走暴力冲突的革命道路,美国则通过反殖民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而建立了近代民主政治。

在经济领域里,英国是完全的自由放任,法国也基本如此;德国使用的是统制式的发展方式,国家在经济领域中起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化在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10分)

45.

(1)内容:

创建两淮票盐;废除专商;轻课裁费,降低成本;减价放私。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

废除官商垄断,提高了盐商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盐课税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

(9分)

46.

(1)实施:

改变西方尖锐对抗的政策,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加紧发展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与美国展开核竞赛,要求苏美合作主宰世界;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干涉;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扩张,谋求对美国政治上的优势。

(8分)

(2)影响:

缓和了东西方冷战气氛,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苏联的长期战略包围,有利于国际和平和苏联经济的发展;但也暴露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并成为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分化的思想渊源。

(7分,言之成理即可)

47.

(1)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极限的思想;逻辑推理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8分)

(2)简评:

刘徽在学术上坚持实事求是、古为今用原则;他采用的演绎逻辑证明的方法,是数学发展史中的一大进步;促使中国数学真正建立起了理论体系;其数学思想成为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源泉之一。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