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8914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

《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docx

荆州市高二学年考试语文试题

荆州市2017年高中二年级学年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题卷由学生保存。

本科目考试时间:

2017年6月27日下午14∶30——17∶0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实际上明初远航的停止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七次下西洋前后将近30年,其中有六次是在永乐时期,然后暂时停止了,而第七次下西洋则是在此后的宣德后期,不仅隔了近十年,并且中间仁宗曾明确下令停止下西洋。

宣宗即位后也是到了后期才恢复了远航之举,但在宣德末年和正统初期,下西洋活动又被停止了。

四十多年后的成化初期,宪宗听从了个别宦官的建议,曾一度企图恢复下西洋,但遭到了朝臣的强烈反对,很快就彻底停止。

宋元时期中国就已具备了远航的条件,元代航海最远已到达非洲沿岸,明初郑和下西洋则是通过政府行为扩大了远航的规模,并且目的和性质都不同于宋元时期的远航,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郑和下西洋至少包括三个目的,其一是“耀兵异域”、宣扬国威,在远航覆盖领域内即东南亚及附近地区,确立明帝国的核心地位;其二是维护国际秩序,发展外交关系,进而以海屏陆,即以经略海洋、廓清南部海域来加强和巩固海防;其三是开展官方垄断的国际海洋贸易,建立起一个亚非海外贸易网,以朝贡和贸易相结合的方式,为国家更为宫廷获取财富。

应该说,从永乐到宣德后期的七次远航,上述三个目的基本上达到了。

而郑和在远航活动中拥有多重身份,即明帝国远航贸易舰队的统帅,皇帝的特使和明帝国的高级外交官,以及负责宫廷财政事务的内官监太监,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种远航的性质是与私人海外贸易活动完全不同的,并非纯粹的贸易活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朱棣个人作为专制帝王的某些意愿,是政治与贸易相结合的政府行为,并且政治的因素要超过贸易的因素。

更进一步说,远航本身更多地是朱棣这类帝王凭借国力实现自己膨胀、奢侈欲望的活动,即使是在永乐时期,这类活动也并非明朝所必需,而此后一个时期至少在明帝国受到海外势力侵扰以前,中国的社会经济更是没有相应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海外贸易,但并不需要郑和下西洋那种几乎完全由政府垄断的远航贸易行为。

相反,私人海外贸易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明末出现了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海商集团,其中郑氏集团甚至可以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说明这种活动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私人海外贸易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活动。

而郑和下西洋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专制王朝凭借权力、搜刮社会财富来换取巨额海外财富、主要供宫廷私藏和消费的活动,对当时国内空前消耗的补偿效果极其有限,从国家财政的总体上看更是得不偿失,因而只能靠专制权力来短期维持,根本无法持久。

因此,这类活动至少是国内的社会经济对此没有也不可能有相应的需求。

宣德以后明朝官方的远航活动再也没有恢复,而私人海外贸易却空前地发展起来,直至隆庆开关得到政府的认可,并非偶然,并且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因为皇帝个人的因素而改变,由此可见,国内社会经济的需求与否,是官方远航停止和私人海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而这种需求一旦出现,就不会因为皇帝个人等偶然的因素而改变。

(摘编自赵中男《明初下西洋的停止及其原因》)

1.下列选项中关于明初停止下西洋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永乐到宣德后期的七次远航,基本上达到了从郑和下西洋开始担负的三个目的,继续远航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B.七下西洋之举有力刺激了私人海外贸易的兴起,而后者的发展又反过来破坏了官方垄断贸易的基础,于是导致了明政府无力继续远航。

C.明初远航并非单纯的贸易行为,而更多的是朱棣凭借国力实现自己膨胀、奢侈欲望的活动,这类活动并非明朝所必需。

D.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海外贸易,但这种海外贸易应该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活动,比如私人海外贸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永乐时期到成化初期,明朝的远航经历了一个由暂停到彻底停止的过程,其中经过了恢复和停止的多次反复。

B.郑和在远航活动中拥有包括舰队统帅、皇帝特使和帝国外交官在内的多重身份,肩负着政治与贸易方面的多个任务。

C.郑和下西洋是政治因素超过贸易因素的政府行为,私人海外贸易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活动,这两种活动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D.国内社会经济的需求决定了官方远航的停止和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这种需求不因专制王朝皇帝个人等偶然的因素而改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停止远航的整个过程较为曲折、复杂,有国家政治的原因,有国家和宫廷财政关系的原因,还有以朝臣为代表的士大夫的反对因素等。

B.代表市场规律的朝臣反对以满足皇帝私欲为目的远航,因此,永乐时期的远航由太监郑和主持,成化初期恢复下西洋的建议是由宦官提出来的。

C.在当时的条件下远航的消耗相当大,国内社会经济对这种官方垄断的远航并无需求,并缺乏相应的动力,因此不可能持续下去。

D.宣德以后官方的远航再也没有恢复,而私人海外贸易却空前地发展起来,可见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政府行为敌不过社会经济的需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纽扣

徐慧芬

艳阳高照,她右手打伞罩着我,左手搂住我的左肩。

异地风情,加上这份陌生的亲近感,让我有点神思恍惚。

一袭旗袍裹住她窈窕的身体,我好奇,职场奔忙的女性,怎么爱穿旗袍呢?

她却笑着对我说,我要用中国女子最隆重的服饰来迎接您。

我确实是恍惚的。

五年前,她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已经记不得眼前人了。

她轻轻地报了自己的名字,又说了自己是哪一届的学生。

她说,老师还记得吗,那时我长得瘦小,坐在教室靠墙一排的第二座。

有一次您让我回答问题,您说答得不错呀,可是为啥这么紧张呢?

还有一次画女孩头像,您过来给我改了几笔说,你看,这样就美了……

类似这样的话,我当然是说过不少的,可是我确实记不得她了。

教了多年的美术,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格外顽劣的捣蛋鬼,那些面孔记忆中是不易褪去的。

而她,太普通了。

她看出了我的茫然,帮我解围。

她说,我初二时搬家转学了,您只教了我一年,当然是不记得了呀!

后来我大学考到外地,又在当地工作成家。

故乡我一年也难得回一次,但我一直在找您,打听了很多人呢!

这一次的突然造访后,我们开始了联系。

以后几年里隔一段时间都有她电话中长长的问候。

今年十月长假前夕,她又一次出现在我面前,不由分说,要带我去她生活的城市看看。

她说,您去领略一下南国都市的风貌吧,我在乡间也买了房子,那儿有山有水空气好,您也会喜欢的。

我感动之余,终究还有着不安和疑惑,毕竟我这个每星期只上他们一节课的副课老师,从来也没有给过她特别的照顾和关心,她却如此牵挂。

现在,我正被她拥着走进一家服装店,她一眼指着模特身上那套华美的裙装,让我试穿,并要为我买下。

她说,您身上的衣服实在太朴素了。

见我执意不肯,她很是失望,脸也红了,然而她的手臂仍搭在我肩上,那般温热。

到家后,我才发现,我外衣左肩缝处的线脱开了寸半,白色的内衣背带露出一截。

她是早已发觉,只是默默将那只温热的手,遮住了我的难堪。

我的眼眶湿了!

她说,老师您坐着,衣服不必脱下的,我找出针线来,马上帮您缝合好。

她边缝边说:

老师,您现在写小说了,我给您讲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藏在我心中好多年了,您可以当素材哦……

从前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小的是男孩,开始父母也喜欢女儿的,后来儿子的学习成绩要比女儿好,他们就渐渐不太喜欢女儿了。

为此女孩开始自卑,做事也常常丢三落四。

有一次,这个刚读初一的小姑娘,早上去学校途中,外裤腰上的一粒纽扣掉了,那时候裤子不用拉链的,眼看裤子就要掉下来,她赶紧捏着裤腰往家走,到家后她让妈妈找粒纽扣帮她缝上,上完夜班刚回家的妈妈劈头就是一巴掌,对她吼:

这么大的姑娘,临上学,裤子上的纽扣也弄丢了,你就拎着裤子去上课吧!

小姑娘怕迟到,就一路拎着裤腰,奔到学校,上课铃已响,她不知道怎么办,就躲进厕所里哭,这时有个穿蓝大褂工作衣的老师进来了,后来这个老师就让小姑娘跟着进了她的办公室,老师拿出了针线,可是没有找到纽扣,这时只见老师从身上的蓝大褂领口处拽下了一粒,那是一枚像两分硬币般大小的蓝色胶木纽扣,但是纽扣大,扣眼小,老师又用剪刀在扣眼处剪了一刀。

老师说,你坐着,裤子不要脱。

后来老师蹲下来,先把剪开的扣眼锁上边,然后再把纽扣钉上,再然后把女孩送往教室。

从那时起,女孩在心里告诫自己,我以后一定要变得好一点,要有进步,要有出息,为此她也一直在努力着……

她的声音哽咽了,而我记忆的潮水一下子涌到眼前——看到了那个躲在厕所一隅埋头哭泣的女孩。

她放下针线,双臂拢过来,拥抱我,轻轻说:

老师,我一直记得您。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3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两次提到“我”到南国都市后感到“神思恍惚”,除了源于她那份陌生的亲近感外,主要是因为我初次来到充满异地风情的南国他乡而感到很不习惯。

B.她在跟“我”见面后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她学生时代的事情,主要是为了让我回忆起“我”和她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进而想起她来。

C.“您身上的衣服实在太朴素了”她对“我”如此说,是为了暗示“我”到了南国繁华大都市后在穿着方面也应该有所讲究,以免让她没面子。

D.小说结尾处提到“她的声音哽咽了”,表明她在为了给“我”提供创作小说的素材而讲故事的过程中也被自己讲述的故事深深感动得哭泣了。

5.小说中的“她”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纽扣”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鼠疫斗士”伍连德

如果说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国际主义者,那么生于、死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终生持有英国国籍的伍连德大夫又何尝不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与白求恩不同的是,伍连德是华人,他的父母来自中国。

1903年,年仅24岁的伍连德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1907年,胸怀报国理想的他,接受了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

1910年冬,西伯利亚与中国东北哈尔滨一带肺鼠疫流行,疫情扩散迅速,一路南下,直逼京畿,每日死亡人数以百计。

正在天津主持中国第一所现代医学院——天津陆军医学堂的伍连德,临危受命,辞别妻儿,年仅31岁的他,只带着一个助手就抵达哈尔滨。

义无反顾地直扑一线,出任清廷特派全权总医官。

在当时的医学界,以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为首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对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简单:

灭鼠。

伍连德却不这么认为,他发现鼠疫是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

他仔细地调查研究,发现此次烈性呼吸性传染病病源来自于一种草原上的旱獭,捕杀旱獭的猎人和皮货商是第一批感染者,最初感染死亡率几近百分之百。

他立即组织力量,果断采取隔离措施,灭杀病源,并分设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隔离等办法,应对城市发生的传染病疫情。

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用于防治非典等传染病的紧急措施,许多都是从他这里沿用而来的。

为使救助人员免受感染,伍连德发明并命令赶制了大批口罩——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

这种口罩的制作方式简单,每个只需国币二分半,价廉物美,此为后人称作“伍氏口罩”。

老百姓们都纷纷戴上了口罩,死亡率大大地降低。

1911年4月,在奉天(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这种方便实用的口罩,受到各国专家的赞赏:

“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他的一系列措施开始实行一个月后,到了1911年3月1日,死亡人数就已经下降为零。

令人闻之色变的鼠疫,他仅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

伍连德从此名扬中外。

如果没有他,这场疫病夺走的中国百姓生命将不是六万,而可能十倍、百倍于这个数字。

他以自己的正确判断与相应措施夺取了战役全胜,实在让同胞们扬眉吐气。

1911年4月3日至28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召开,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医学代表参加大会。

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企图压服中国医生接受他做会议的领导者。

而另外11国的专家公推伍连德为大会主席。

在这次会议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被誉为“鼠疫斗士”。

如今一百年过去了,除了伍连德,再也没有谁敢用这个称号。

大多数人都说,伍连德是中国人吗,应该是华侨吧,这样的华侨太多了,他们很厉害,但他们是外国人,也没有什么值得好自豪骄傲的。

但这个华侨不一样,无论他身处满清、国民党、英伦剑桥,还是在南洋,他都说自己是中国人。

(选自2017年1月5日微信公众号“德国优才计划”,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35年,伍连德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提名。

提名理由:

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

(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

要弘扬伍连德博士的四种精神,即:

心系祖国,强烈的爱国精神;献身医学,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勇于创新,积极的科学探索精神;奋不顾身,忘我的献身精神。

(杨宝峰《传承伍连德精神》)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伍连德生于马来西亚,持有英国国籍,却仍然接受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回国任职,这说明他胸怀报效中国的坚定理想。

B.当时医学界的很多科学家认为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而伍连德经过仔细地调查研究,发现东北鼠疫的传染病病源是一种旱獭。

C.伍连德推翻了北里柴三郎等科学家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论断,又挫败了北里柴三郎谋夺“万国鼠疫研究会”主席的企图,让同胞们扬眉吐气。

D.一百年来,有且只有伍连德被誉为“鼠疫斗士”,这是对伍连德在肺鼠疫防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肯定,值得我们自豪骄傲。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伍连德的父母来自中国,他生于马来西亚,在剑桥大学完成学业,持有英国国籍。

伍连德和白求恩大夫不同,他是华人,所以不算国际主义者。

B.东北鼠疫的疫情扩散迅速,感染死亡率100%,每日死亡人数以百计。

第一批死亡的感染者是捕杀旱獭的猎人和皮货商。

C.北里柴三郎等人认为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对抗鼠疫的方法就是灭鼠。

伍连德却发现东北鼠疫的病源是旱獭,并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传播。

D.伍连德为使救助人员免受感染,发明了价廉物美、方便实用、能大大降低死亡率的“伍氏口罩”,获得了各国专家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E.伍连德在防治东北鼠疫的战役中表现出爱国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科学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其中的科学探索精神使他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9.伍连德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很多人认为他只是华侨,你怎么看?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华轶,字彦夏,平原人,魏太尉歆之曾孙也。

祖表,太中大夫。

父澹,河南尹。

轶少有才气,闻于当世,泛爱博纳,众论美之。

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

东海王越牧兖州,引为留府长史。

永嘉中,历振威将军、江州刺史。

虽逢丧乱,每崇典礼,置儒林祭酒以弘道训,乃下教曰:

“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议,莫能攸正,常以慨然,宜特立此官,以弘其事”。

俄被越檄使助讨诸贼,轶遣前江夏太守陶侃为扬武将军,率兵三千屯夏口,以为声援。

轶在州其有威惠,州之豪士接以友道,得江表之欢心,流亡之士赴之如归。

时天子孤危,四方瓦解,轶有匡天下之志,每遣贡献入洛,不失臣节。

谓使者曰:

“若洛都道断,可输之琅邪王①,以明吾之为司马氏也。

”轶自以受洛京所遣,时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县多谏之,轶不纳,曰:

“吾欲见诏书耳。

”时帝遣扬烈将军周访率众屯彭泽以备轶,访过姑孰,著作郎干宝见而问之,访曰:

“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

今又无故以兵守其门,将成其衅。

吾当屯寻阳故县,既在江西,可以捍御北方,又无嫌于相逼也。

”寻洛都不守,司空荀籓移檄,而以帝为盟主。

既而帝承制改易长吏,轶又不从命,于是遣左将军王敦都督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讨之。

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距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

武昌太守冯逸次于湓口,访击逸,破之。

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心常怏怏。

至是,与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潜军袭轶,轶众溃,奔于安城,追斩之,及其五子,传首建邺。

(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一》)

〔注〕①琅琊王:

古代封王名号,历史上有多位琅琊王,这里指司马睿,东晋的开国皇帝,建都建邺,谥号元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

B.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

C.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

D.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州、豫章、建邺:

都是古地名,也分别是现在九江市、南昌市、南京市的别称或古称B.博士:

古代学官名,是国子监的最高主管,一般由博学或具有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充任。

C.江表:

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地区。

在中原人看来,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移檄:

移,移文;檄,檄文。

都是古代官府的文书或文告,移文多用于晓谕或责备,檄文多用于声讨或征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轶家世显赫,为曹魏名臣华歆之曾孙,他年轻时就以才气闻名于当世,他爱好广泛,学识渊博,为时人所称颂。

B.华轶勤于政务,在江州任上,虽逢乱世,仍设儒林祭酒一职以弘扬教化;他还派陶侃屯兵夏口,声援朝廷讨逆。

C.华轶恪守臣节,当时,天子孤危无助,他仍怀匡扶天下之志,忠心不二,坚持入贡洛阳,决不向司马睿献礼示忠。

D.华轶背时获戾,他起初以洛阳朝廷尚存为由,拒绝元帝的诏命;后来洛阳失陷,仍不听元帝教令,终为其遣将攻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议。

(3分)

(2)可以捍御北方,又无嫌于相逼也。

(3分)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

晁补之

人间花老,天涯春去,扬州别是风光。

红药万株,佳名千种,天然浩态狂香。

尊贵御衣黄①。

未便教西洛,独占花王。

困倚东风,汉宫谁敢,斗新妆。

年年高会维杨,看家夸绝艳,人诧奇芳。

结蕊当屏,联葩就幄,红遮绿绕华堂。

花面映交相。

更秉兰观洧②,幽意难忘。

罢酒风亭,梦魂惊恐在仙乡。

【注】①御衣黄:

一名贵芍药品种。

②秉兰观洧:

洧(wěi),古水名。

此句大意为,(人们)拿着兰草在岸边游乐。

《诗经·郑风·溱洧》有云: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兰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瘧,赠之以芍药。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人间花老,天涯春去,扬州别是风光”写当大地春去花谢之时,盛产芍药的扬州却花开正艳,别具风光。

此三句总领下文,颇具气势。

B.“红药万株,佳名千种”写扬州的芍药数量之大,品种之繁,极言扬州芍药花开时“花如海,人如潮”的空前盛况。

C.作者写名贵的“御衣黄”不肯让牡丹独占花王的宝座,认为扬州芍药足以与洛阳牡丹媲美,赞美了芍药的高贵和花会的盛况。

D.“困倚东风,汉宫谁敢,斗新妆”写慵懒的芍药花沐浴在春光里,其雅姿逸态,就连身着新妆的汉宫女也难以与之争芳斗妍。

E.用“秉兰观洧”的典故写花会上的青年男女互赠芍药来传达幽情爱意,表现了作者对纯美爱情的赞美与追求。

15.词的下片描述了当时扬州人赏芍的哪些具体活动?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描绘了大鹏击水奋飞,乘风直上九万里的震撼场景。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两句表现了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了赤壁江面白浪翻滚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大数据打假联盟”只是起抛砖引玉之效,社会共治还需更多消费者围绕打假治劣的目标,共同参与并形成合力。

②郑和的家国之念来自于云南多民族水乳交融的历史,即使远航天际也要回归自己脐血滴落的地方。

③恰恰是因为中华文明的高度发展,使周边地区较为落后的文明一旦遇到她,便如汤沃雪,迅速被融化。

④为丰富广大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甘肃省陇剧院名家新秀粉墨登场,从而拉开了首轮公益演出大幕。

⑤在陕西书画研究会会长李多木的众多作品中,许多作品是他由技入道,游刃有余,不拘成法的一种升华。

⑥潜龙洞景区在迎来游客数量增长的同时,一些煞风景的不文明行为蔚然成风,成为景区的另类“风景”。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羌塘草原上,可以看到几十上百头的野牦牛时常悠闲地吃草,或者成群的藏羚羊跑过荒漠,掠起漫天的尘土。

B.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

C.《爱因斯坦自述》作者以本人的视角为全书的线索,作品大量引用爱因斯坦曾说过的话,真实反映史实,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D.自北朝以后,古人的起居发生了迅猛的变化,随着佛教和胡俗的影响,席地而坐逐渐演变为垂足高坐。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某学生劝慰已获悉病情心如死灰的姑姑说:

“事已至此,姑姑您就节哀顺变吧!

好在现在医疗技术先进,千万想开点。

”

B.朋友劝他喝酒,他说:

“足下多虑了,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再说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

C.老板说:

“本来没有折扣,你荣幸是今天最后的主顾,给你优惠吧!

”顾客回答:

“我以后再惠顾你。

”

D.文学社社长对某作家说:

“特邀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启迪后学,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诵读经典,让孩子们在学习国学文化的同时,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并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瑰宝,①,从而培养其爱国爱乡之情。

在诵读形式上,②,如穿插舞蹈、乐器、吟诵、书法、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以提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让他们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在诵读要求上,③。

典籍作品思想深刻、内容博大,需要精读字、词、句,细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