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7687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8日上午9:

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完成下列问题。

1.远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时,纽约的区时是()

A.17日20时B.18日20时C.17日22时D.18日22时

2.十九大开幕当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在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在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

读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a表示()

A.地核B.软流层C.地壳D.地幔

4.有关a、b、c三个圈层之间的界面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为古登堡界面B.a、b之间界面纵波和横波速度都明显增加

C.b、c之间为莫霍界面D.b、c之间横波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完全消失

下图表示30°S某沿海地区夜晚陆地与海洋间的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四地气压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7.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

A.PMC.P=MD.无法确定

8.若气压P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e气压带两侧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A.

B.

C.

D.

10.若图中c气压带位置偏北,则北半球处于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读下列各国某年碳排放量及人口数量表,回答下面小题。

11.表中各国人均碳排放量()

A.中国最大B.印尼和澳大利亚差异不大

C.中国和巴西差异很大D.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

1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大增强,气温升高

C.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采取行动

D.为应对气候变暖,发达国家应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

为解释某地理景观的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了如图的演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景观的地质构造是

A.地堑B.断层C.褶皱D.地垒

16.学生演示了

A.岩层水平挤压B.板块挤压碰撞C.岩块断裂上升D.外力侵蚀搬运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闭合曲线为等高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7.从地质构造分析,该地区是()

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山D.向斜谷

18.图中甲区域所示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A.岩浆喷发冷却凝固而成山地B.岩层受挤压隆起而成山地

C.河流堆积而成山地D.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相对较高而成山地

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相关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9.表示形成新月形沙丘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①B.③C.④D.⑤

20.表示三峡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①或②B.③C.④D.⑤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云南路南石林的岩层属于图中的

A.沉积岩B.岩浆岩C.岩浆D.变质岩

22.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的大理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四类典型地貌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图中所示地貌景观中,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a和bB.a和dC.c和dD.b和e

24.形成图b所示地貌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

25.有关四类典型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a主要冰川堆积而成B.b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

C.c主要是流水侵蚀而成D.d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下图主要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不稳定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

27.此地区主要在我国

A.南方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东北地区

28.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下图方框甲、乙、丙、丁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库区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盏率增大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

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洋流③影响下沙漠紧逼海岸

B.冬季沿岸地区气温①地比纬度②地低

C.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在大陆东西两岸的分布差异,与洋流无关

D.⑤处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渔场

30.图示陆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C和F两处荒漠带成因不同

C.从F-G-H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

D.从C-D-E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填空题

31.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为____线(晨或昏),请用箭头在图上画出太阳直射光线。

(2)此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日期是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C点日出时刻为____点,D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此日眉山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4)B、C、D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3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D是_________气团。

A、B、C三地中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地,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地。

(2)甲图为______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

降水的区域主要位于_______(锋前或锋后)。

(3)乙图中F处是__________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_半球(北或南),其位于_________(近地面或高空),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____________天气。

33.读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四地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是________(填序号),其特点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在__________半球(北或南),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图,完成下列翔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②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园前,人类修建水库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________填序号),如果图中的森林被大面积破坏,带来的直接变化是④________(增大或减小),⑤________(增大或减小)。

(3)若图19中的虚线表示洋流,⑦是________流(暖或寒),位于________半球(北或南)。

(4)若洋流⑦在太平洋,其名称可能是________,它对沿岸的气候影响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分析】

1.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时,北京时间是10月18日上午9:

00,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即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区时是10月17日20时,远在纽约的华人收看时,纽约的区时是17日20时,A对。

B、C、D错。

2.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十九大开幕当天,是10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D对。

A、B、C错。

【点睛】

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一小时,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东边的比西边的早,即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

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

10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

3.C

4.B

【解析】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图中a在最外层,表示地壳,C对。

4.a、b之间为莫霍界面,A错。

b、c之间为古登堡界面,C错。

a、b之间界面纵波和横波速度都明显增加,B对。

b、c之间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D错。

5.D

6.A

【分析】

5.图中表示30°S某沿海地区,夜晚陆地与海洋间的热力环流,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①②气压较高,A、B错。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③气压高于④处气压,四地气压最低的是④,D对,C错。

6.图示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

结合图示箭头运动方向,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是西南风,A对。

B、C、D错。

【点睛】

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

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

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

7.B

8.C

【分析】

7.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根据P地的风向为①,可推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P指向M,因此,P地气压高,M地气压低,故B项正确。

8.若气压P<M,水平气压梯度力由M指向P,若在北半球,则P地的风向右偏为③;若在南半球,则风向左偏为④,故C项正确。

【点睛】

风的三种作用力概念、影响与画法

作用力

概念

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风向的画法

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既影响风向(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又影响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促使水平运动物体

的方向发生偏离的力

只影响风向(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不影响风速(风力)

高空风向与

等压线平行

摩擦力

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既影响风速(降低风速),又影响风向。

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反之,风速越大。

近地面风向

与等压线斜交

9.B

10.B

【分析】

9.

根据纬度,图示e气压带是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风由两侧吹向e,C、D错。

北侧是极地东风带,吹东北风。

南侧是盛行西风带,吹西南风。

两侧近地面大气运动正确的是图B,B对。

A错。

故选B。

10.

图中c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若位置偏北,则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北半球处于夏季,B对。

春季、秋季位置不移动,A、C错。

冬季位置偏南,D错。

故选B。

【点睛】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e气压带是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风由两侧吹向e气压带。

在北半球,极地东风带吹东北风,盛行西风带吹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北半球处于夏季。

11.D

12.B

【分析】

11.根据表中各国碳排放量及人口数,计算各国的人均碳排放量。

不需要精确数值,大致可算出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D对。

人均碳排放量美国最大,A错。

印尼和澳大利亚差异大,约占澳大利亚人均的十分之一,B错。

中国和巴西差异不大,C错。

12.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人口、工业活动更多,A错。

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大增强,气温升高,B对。

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引进技术,和发达国家一起采取行动,C错。

发达国家目前技术水平,不能做到全部使用清洁能源,D错。

13.D

14.C

【分析】

试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3.对比城市建设前后图可看出,地下径流由50%下降到32%,地下水位下降,A错。

蒸发由40%下降到25%,蒸发量减少,C错。

地面径流由10%增加到43%,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汛期洪峰流量加大,B错,D正确。

14.对比城市建设前后图可看出,地下径流由50%下降到32%,地面径流由10%增加到43%,主要原因为植被覆盖率下降,降水下渗量减少,B错、C正确。

地面径流受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较小,A、D错。

【点睛】

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图中数据的运用。

15.C

16.A

【解析】

15.该景观的岩层受水平挤压力,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地质构造是褶皱,C对。

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下沉,属于断层构造,A错。

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B错。

地垒是岩层相对于两侧上升,属于断层构造,D错。

16.学生演示了岩层水平挤压,弯曲变形的过程,A对。

只有一块岩层,没有演示板块挤压碰撞,B错。

岩块没有断裂、错动,C错。

没有演示外力侵蚀搬运,岩层仍完整,D错。

17.C

18.D

【分析】

17.根据岩层年龄,该地区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从地质构造分析,是向斜构造。

根据海拔高度,地貌状况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岭。

该地区是向斜山,C对。

A、B、D错。

18.图中甲区域所示地貌是向斜山,主要成因是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相对较高而成山地,D对。

岩层是砂岩、石灰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A错。

向斜岩层受挤压向下凹,B错。

是外力侵蚀而成山地,C错。

故选D。

【点睛】

根据岩层年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

根据海拔高度,地貌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岭。

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岩层受挤压向下凹,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较易侵蚀,中间相对较高而成山地。

19.C

20.A

【解析】

19.岩石出露地表,受风化、侵蚀作用,对应数字①或②,可以互换,A错。

碎屑物质被搬运到其它低洼处,对应数字③。

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地貌,对应数字④,C对。

最后经外力作用固结成岩,对应数字⑤,D对。

20.结合上题分析,表示三峡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化和流水侵蚀,对应数字①或②,A对。

③表示搬运、④表示堆积、⑤表示固结成岩,B、C、D错。

21.A

22.C

【解析】

21.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

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岩层属于图中的沉积岩,A对。

B、C、D错。

22.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的大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中的③,C对。

①是冷却凝固,②是外力作用,④高温熔化,A、B、D错。

23.B

24.C

25.B

【解析】

23.图中所示地貌景观中,图a是冲积扇地貌,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图b是风力侵蚀形成。

图c是角峰,是冰川作用形成。

图d是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和d,B对。

A、C、D错。

24.b地貌是风蚀蘑菇,形成图b所示地貌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C对。

风力堆积地貌主要是沙丘、沙垄,A错。

流水侵蚀形成的是峡谷,流水堆积形成的是三角洲或冲积平原,B、D错。

25.图示地貌a主要流水堆积而成,A错。

b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是风蚀地貌,B对。

c主要是冰川侵蚀而成,C错。

d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D错。

点睛:

山麓冲积扇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

角峰是冰川作用形成。

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

26.D

27.A

【解析】

26.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D对。

区域性特征体现在区域内部的相似性,B错。

差异性特征体现在区域之间,C错。

区域内部特征是相对稳定性的,A错。

27.此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林,土壤是红壤,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A对。

西北地区位于温带,气候干旱,B错。

青藏地区是独特高寒气候,C错。

东北地区土壤是黑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错。

28.B

【解析】

读图,修建水库,导致水库周围降水增加的应是库区蒸发量增大,丙对应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水库蓄水,库区土壤水增多,甲对应①。

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增大,乙对应④。

植被增加,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丁对应③。

C对。

A、B、D错。

29.A

30.B

【解析】

29.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洋流③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是寒流,在其影响下沙漠紧逼海岸,A对。

冬季沿岸地区气温①地受暖流影响,比纬度②地高,②地受寒流影响,B错。

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在大陆东西两岸的分布差异,与洋流有关,C错。

⑤处因单一寒流影响形成渔场,D错。

30.图示陆地自然带,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B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错。

C和F两处荒漠带成因不同,C是因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F是因受副高控制,B对。

从F-G-H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C错。

从C-D-E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错。

点睛:

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是寒流,大陆东岸是暖流。

中高纬度大陆西岸是暖流,大陆东岸是寒流。

温带沙漠成因主要是深居大陆内部,距海洋远。

热带沙漠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

31.

(1)晨略

(2)夏至6月22日前后(3)68昼长夜短(4)CB

【解析】

(1)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AB为晨线,画太阳直射光线,要与晨昏线垂直,中间光线过直射点,过圆心。

(2)此图北极圈是极昼现象,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C点是6点,根据等份可知,经度是30°W,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60°E。

(3)C点日出时刻为6点,D点的日出时间是8点,昼长为8小时,此日眉山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4)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B、C、D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C,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B。

32.

(1)暖CA

(2)暖连续性降水锋前(3)高南近地面晴朗少雨

【分析】

本题以天气系统为背景,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不难判断出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据图分析,此时C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

(2)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该锋面为暖锋天气图,其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不难判断出F处为高压中心,根据气流的偏转方向,可判断该高压中心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气流下沉,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

33.

(1)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控制

(2)②终年温和多雨终年西风控制

(3)终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

(4)北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解析】

(1)根据气温曲线或降水柱状图,①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形成原因是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控制。

(2)四地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序号是②,其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③地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形区是亚马孙平原。

(4)④地7月气温最高,在北半球,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优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4.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④增大减小暖北日本暖流增温增湿

【详解】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②是水汽输送,④是地表径流,⑤是下渗。

(2)人类修建水库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④地表径流环节,如果图中的森林被大面积破坏,带来的直接变化是④增大,⑤减小。

(3)若图19中的虚线表示洋流,⑦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是暖流,向北温度减小,位于北半球。

(4)若洋流⑦在太平洋,其名称可能是日本暖流,它对沿岸的气候影响是增温增湿。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